蘭亭序下落之迷(2)


    又一說:隋末,廣州一位好事的僧人得到了王羲之的《蘭亭序》。這個僧人有三樣寶物,非常珍惜的收藏著。一是王羲之手書《蘭亭序》,二是銅製神龜,三是鐵製如意。唐太宗知道後,他派去一個人,用欺騙的手段,從這位僧人手裏弄到了《蘭亭序》。僧人失去《蘭亭序》後說:“第一寶物沒有了,其餘的寶物還有什麽會值得可愛收藏的呢?”於是用如意擊石,打斷了扔了;又將銅龜的一隻腳摔壞了,從此不能行走。這一種說法可能是第一種說法的誤傳。無論如何,這兩種說法都承認是唐太宗得到了《蘭亭序》。然而,唐太宗千辛萬苦得到的《蘭亭序》是否是王羲之的真跡卻得到了後人的懷疑。


    1965年5月22日起,《光明日報》連載了郭沫若寫的長文《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的真偽》,文中的王興之是王羲之的堂兄弟,謝鯤是晉朝宰相謝安的伯父,二人的墓誌都是用隸書寫成,和王羲之用行書寫的《蘭亭序》不一樣,他推斷當時還沒有成熟的楷書、行草,並經多方考證,認為《蘭亭序》後半部分有悲觀論調,不符合當時的思想,從而確認《蘭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筆跡,而是王羲之第七代孫永興寺和尚智永所“依託”,即冒名王羲之的偽作。他還進一步提出,“現存王羲之的草書,是否都是王羲之的真跡,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郭沫若此文發表後,引起學術界的震動和極大關注。南京文史館館員、著名書法家高二適寫了《〈蘭亭序〉的真偽駁議》,認為當時就有楷書、行書的記載、傳說和故事,而且流傳至今的許多碑貼摹本也足以證明楷書字體在當時已經形成,並趨向成熟,認為《蘭亭序》“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鐵案”。


    1998年8月17日,在南京東郊與王羲之同代的東晉名臣高崧墓中,出土了兩件楷體墓誌。另外,南京及其周邊地區先後發現的30多件同時期墓碑上,不僅有隸書,還有行楷、隸楷,說明當時多種書體並存。1999年在南京舉行的關於《蘭亭序》的學術研討會上,依然存在各種不同意見。看來這樣的學術爭論還將繼續下去,隻不過在書法界的多數人以及廣大書法愛好者仍持傳統觀點罷了。


    雖然後人對於《蘭亭序》存有真偽之爭。可當年唐太宗得到了《蘭亭序》卻是一致的看法。那麽,唐太宗死後,《蘭亭序》又流落何處呢?


    唐太宗臨死前,他囑咐兒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把《蘭亭序》放進他的棺材。李治遵命,用玉匣裝著《蘭亭序》藏在了唐太宗的墳墓昭陵裏。唐末五代的軍閥溫韜在任陝西關中北部節度使期間,史籍記載:“在鎮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李世民的昭陵自然難以倖免,由於昭陵修築異常堅固,他讓士兵費盡力氣打通了75丈長的墓道,進入地宮,見其建築及內部設施之宏麗,簡直跟長安皇城宮殿一樣。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寢,正寢東西兩廂各有一座石床,床上放置石函,打開石函,內藏鐵匣。鐵匣裏盡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貴圖書字畫。其中最貴重的當推三國時大書法家鍾繇和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打開一看,二百多年前的紙張和墨跡如新。這些稀世珍藏,全被溫韜取了出來,但迄今千餘年來下落不明。


    對此,有些人認為,史書雖然記載溫韜盜掘了昭陵,發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但是並沒有指明其中包括《蘭亭序》,而且此後亦從未見真跡流傳和收錄的任何記載。溫韜盜掘匆忙草率,未作全麵、仔細清理,故真跡很可能仍藏於昭陵墓室某更隱密之處。


    但是,與之相反,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蘭亭序》沒有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李治的陵墓幹陵之中。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唐太宗死時,並沒有提出要將《蘭亭序》隨葬,而是將《蘭亭序》交給了同樣喜愛筆墨丹青李治。李治多病,不久病亡。臨終前,他在病榻上遺詔,把生前喜歡的字畫隨葬。因此,在《蘭亭序》失傳之後,就有人懷疑《蘭亭序》並非隨葬昭陵,而是被藏在幹陵。


    蘭亭序下落之迷(3)


    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據說被溫韜挖了十七座。唯獨挖到幹陵時,風雨大作,無功而還。在唐之後,再沒有人見過《蘭亭序》的真跡,這也使更多人相信《蘭亭序》隨葬幹陵的說法。


    總之,圍繞《蘭亭序》真跡的下落問題,成為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的一個歷史文化之謎。究竟如何,看來隻有到以後昭陵、幹陵正式發掘之時,才能見個分曉。


    武則天無字碑之迷(1)


    武則天(624~705年),名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14歲時被唐太宗挑入宮選為才人,太宗死後她被逼削髮為尼。唐高宗的時候先是封她為昭儀,永徽六年又立她為皇後,參預朝政,她與高宗被後人並稱為“二聖”。弘道元年唐中宗即位後,她臨服改製。第二年,她廢掉唐中宗,另立唐睿宗。載初元年她又廢唐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神龍元年(705)正月,大臣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迎唐中宗復位。唐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帝,後人因此稱她為“武則天”。同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密碼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憶+孫建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憶+孫建華並收藏歷史密碼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