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二戰將帥傳-桀驁不馴:麥克阿瑟 作者:傅雁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麥克阿瑟在對杜魯門的個人品質表示讚賞的同時,對他的能力和見地卻表示懷疑。他寫道:"在會談中,他似乎對自己的歷史知識非常自豪,但在我看來,盡管他讀了不少書,他的歷史知識仍是膚淺的。他隻知道一些事實,而缺乏指導這些事實的邏輯和推理。關於遠東他知道得很少,給人的印象是他把被歪曲的歷史同模糊的希望離奇地結合起來,這希望就是我們反正會以某種方式對同共產主義鬥爭的人們有所幫助。"通過同杜魯門會晤,麥克阿瑟還感到"有一種古怪而不祥的變化正在華盛頓發生",像羅斯福那種敢作敢為、精神振奮的人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走向權宜妥協而非鬥爭到底的趨勢。"哈裏·杜魯門原來那種大膽對抗並擊敗亞洲共產主義的果敢決心,已被經常灌輸的怯懦和嘲諷的竊竊私語剝奪殆盡。總統似乎在受一些比較自私的阿諛奉承的聯合國政客的擺布。他似乎處於反常的狀態,對僅僅在幾個月前他所無畏地承擔的那些言過其實的風險公開表示害怕。"從這一點上看,麥克阿瑟在說別人無知的同時,他自己對政治的確是無知的。他看不到戰後已經完全改變了的國際形勢,眼睛隻盯在遠東這一隅,隻會用軍事家的眼光來判斷政治問題。正如羅斯福曾對他說過的:"道格拉斯,我認為你是我們最出色的將軍,但我覺得你將是我們最蹩腳的政治家。"
上一頁
第二十三章 北犯南逃
春風得意馬蹄疾,夢想回家過除夕;
半路殺出誌願軍,馬失前蹄怨人騎。
話說"聯合國軍"和韓國軍突破三八線後,進展神速。在東線,1950年10月10日,韓國第1軍團占領元山,17日占領鹹興。但麥克阿瑟仍堅持讓阿爾蒙德的第10軍按原計劃在元山登陸。此舉在許多人看來是毫無意義的"馬後炮",且造成部隊調動、後勤補給等方麵的混亂,也貽誤了利用第10軍的餘威,就近乘勝北進的戰機。由於元山港布滿水雷,需夠的時間排除,致使原定的登陸時間不得不從20日推遲到26日,而且把第7師的登陸地點改在元山以北150英裏的利原。在西線,美第l軍從10月9日起沿金川、沙裏院向北推進,於10月19日攻占平壤。同一天,得意忘形的麥克阿瑟把原來所定的"聯合國軍"停止作戰的安州、寧遠、興南一線向北推進了30一160公裏,大體位於鴨綠江以南60公裏與之相平行的宣川至城津(金策)一線。美第1軍隨即向新的"麥克阿瑟線"挺進。
10月20日,麥克阿瑟為"切斷北韓政府首腦和北韓軍隊主力的退路",命令新近趕到的第11空降師第187團在平壤以北約40公裏的肅川和順川地區實施空降。他像1943年進攻萊城時在納德紮布一樣,在遠東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和惠特尼等人的陪同下,乘坐飛機在空降地域上空巡視,隨後降落在平壤機場。他一走下飛機,就神氣活現地向在場的人喊道:"有什麽大人物來歡迎我嗎?金某人在哪兒?"接著,他得意地對記者們說:"我們出其不意地實施了空降作戰。估計北韓軍隊全部兵力的大約一半即3萬人,已被包圍在平壤的第1騎兵師、南韓第1師等地麵部隊和第187空降團之間了。敵人隻有全部毀滅或投降,別無選擇。這次行動,堪稱為高超的藝術,敵人已陷入圈套了。"在麥克阿瑟看來,平壤的陷落即"象徵著北韓的徹底失敗",一切有組織的抵抗已全部停止,"剩下的隻是一些遊擊戰了"。但事實上,麥克阿瑟在說這番大話的時候,人民軍主力早已後撤到清川江以北,而朝鮮政府也早在10月12日即已撤到北麵的江界。可以說,這次空降什麽目的也未達到。21日,麥克阿瑟在返回東京前,在乎壤機場檢閱了首先攻入平壤的第5騎兵團f連。他站在200名疲憊不堪、鬍鬚叢生的官兵們麵前,致了簡短的賀詞,然後下令道:"96天前和該連一起登陸朝鮮的,請向前一步走!"結果,走到前麵來的隻有5個人,而且其中3人的頭上和四肢還纏著繃帶。
此時的麥克阿瑟,以為戰爭的勝利已成定局,因此在他返回日本後,便忙著進行結束戰爭的準備。他對記者們說,戰爭已經基本結束,隻剩下掃蕩收尾而已,保證"讓弟兄們回家過聖誕節"。他命令他的軍需部長,要他準備好第8集團軍返回日本的營地,同時取消了向國內提出的增援武器彈藥的申請,並通知布萊德雷,第2師於次年1月份即可調到歐洲。當時,留守後方的參戰部隊也為這種氣氛所感染,竟做起了回國的準備,有的甚至開始上交裝備。第1騎兵師中風傳要"在東京過感恩節",有人還想像著在皇宮前遊行慶祝勝利的情景。第2師更是性急,已往仁川派遣設營隊,著手進行乘船準備。
勝利確實在向麥克阿瑟招手。在前線擔任追擊任務的"聯合國軍"和韓國軍此時已進抵清川江邊,再往前百八十公裏,就是朝中邊界了。為盡快完成"掃蕩收尾"任務,麥克阿瑟於24日下達了一道非同尋常的總追擊令,指示"聯合國軍""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進"。這意味著將取消"麥克阿瑟線"的限製,違背參謀長聯席會議關於在邊境地區隻使用韓國軍隊的訓令,並改變原定的東西兩線對進、建立一條緩衝地帶的計劃。參謀長聯席會議在得知這項命令後,當即重申了既定方針,並小心翼翼地詢問他發布這項命令的理由。次日,麥克阿瑟復電回答說,他的命令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僅僅用南韓軍隊顯然是不能達到國境線的。這一行動,是聯合國軍為完成所受領的殲滅北韓軍隊的任務所必須採取的軍事行動,是符合現行訓令的精神的。關於這件事,已在威克島取得杜魯門總統的諒解。"(實際上,威克島會議並未涉及此事。)麵對盛氣淩人的麥克阿瑟,參謀長聯席會議也拿他沒辦法。當時,因仁川登陸的勝利,人們對麥克阿瑟幾乎發展到迷信的地步,就連他的上級也感到對麥克阿瑟的任何決心提出疑問是否明智,如柯林斯所說:"麥克阿瑟在仁川大捷戰果輝煌,他的威望隨之大增,以致軍事首腦們對他後來製訂的計劃和決策本應提出意見,而不敢再提了。"馬修·李奇微則在他的《韓戰》一書中寫道:"在五角大樓如同在戰場上一樣,人們近乎迷信般地敬畏這個非同凡響的軍界人物。因為,在別人都錯了的時候,他往往是正確的。他雖然從未承認有過判斷錯誤,但這方麵的錯誤確實很少。所以,有些人認為,想要勸阻這樣一個人,不僅徒勞無功,反而會使他更加一意孤行,以回敬對他的批評。"另外,華盛頓方麵也考慮到,現在戰爭已接近尾聲,還未發現有蘇聯和中國已經介入的跡象,也許迅速插到邊境地區,造成占領整個朝鮮的既成事實,就會完全消除中國介入的危險。因此,在收到麥克阿瑟的答覆後,華盛頓並未要求他撤銷命令,實際上等於默許了。於是,總追擊的命令馬上得到貫徹執行,各部隊爭先恐後地渡過清川江,分兵數路向鴨綠江挺進。追兵們心裏盤算著,再有兩三天就要結束戰爭了,那時他們就可以回家了。他們誰也不會想到,他們的美夢很快就要變成惡夢了。
上一頁
第二十三章 北犯南逃
春風得意馬蹄疾,夢想回家過除夕;
半路殺出誌願軍,馬失前蹄怨人騎。
話說"聯合國軍"和韓國軍突破三八線後,進展神速。在東線,1950年10月10日,韓國第1軍團占領元山,17日占領鹹興。但麥克阿瑟仍堅持讓阿爾蒙德的第10軍按原計劃在元山登陸。此舉在許多人看來是毫無意義的"馬後炮",且造成部隊調動、後勤補給等方麵的混亂,也貽誤了利用第10軍的餘威,就近乘勝北進的戰機。由於元山港布滿水雷,需夠的時間排除,致使原定的登陸時間不得不從20日推遲到26日,而且把第7師的登陸地點改在元山以北150英裏的利原。在西線,美第l軍從10月9日起沿金川、沙裏院向北推進,於10月19日攻占平壤。同一天,得意忘形的麥克阿瑟把原來所定的"聯合國軍"停止作戰的安州、寧遠、興南一線向北推進了30一160公裏,大體位於鴨綠江以南60公裏與之相平行的宣川至城津(金策)一線。美第1軍隨即向新的"麥克阿瑟線"挺進。
10月20日,麥克阿瑟為"切斷北韓政府首腦和北韓軍隊主力的退路",命令新近趕到的第11空降師第187團在平壤以北約40公裏的肅川和順川地區實施空降。他像1943年進攻萊城時在納德紮布一樣,在遠東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和惠特尼等人的陪同下,乘坐飛機在空降地域上空巡視,隨後降落在平壤機場。他一走下飛機,就神氣活現地向在場的人喊道:"有什麽大人物來歡迎我嗎?金某人在哪兒?"接著,他得意地對記者們說:"我們出其不意地實施了空降作戰。估計北韓軍隊全部兵力的大約一半即3萬人,已被包圍在平壤的第1騎兵師、南韓第1師等地麵部隊和第187空降團之間了。敵人隻有全部毀滅或投降,別無選擇。這次行動,堪稱為高超的藝術,敵人已陷入圈套了。"在麥克阿瑟看來,平壤的陷落即"象徵著北韓的徹底失敗",一切有組織的抵抗已全部停止,"剩下的隻是一些遊擊戰了"。但事實上,麥克阿瑟在說這番大話的時候,人民軍主力早已後撤到清川江以北,而朝鮮政府也早在10月12日即已撤到北麵的江界。可以說,這次空降什麽目的也未達到。21日,麥克阿瑟在返回東京前,在乎壤機場檢閱了首先攻入平壤的第5騎兵團f連。他站在200名疲憊不堪、鬍鬚叢生的官兵們麵前,致了簡短的賀詞,然後下令道:"96天前和該連一起登陸朝鮮的,請向前一步走!"結果,走到前麵來的隻有5個人,而且其中3人的頭上和四肢還纏著繃帶。
此時的麥克阿瑟,以為戰爭的勝利已成定局,因此在他返回日本後,便忙著進行結束戰爭的準備。他對記者們說,戰爭已經基本結束,隻剩下掃蕩收尾而已,保證"讓弟兄們回家過聖誕節"。他命令他的軍需部長,要他準備好第8集團軍返回日本的營地,同時取消了向國內提出的增援武器彈藥的申請,並通知布萊德雷,第2師於次年1月份即可調到歐洲。當時,留守後方的參戰部隊也為這種氣氛所感染,竟做起了回國的準備,有的甚至開始上交裝備。第1騎兵師中風傳要"在東京過感恩節",有人還想像著在皇宮前遊行慶祝勝利的情景。第2師更是性急,已往仁川派遣設營隊,著手進行乘船準備。
勝利確實在向麥克阿瑟招手。在前線擔任追擊任務的"聯合國軍"和韓國軍此時已進抵清川江邊,再往前百八十公裏,就是朝中邊界了。為盡快完成"掃蕩收尾"任務,麥克阿瑟於24日下達了一道非同尋常的總追擊令,指示"聯合國軍""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進"。這意味著將取消"麥克阿瑟線"的限製,違背參謀長聯席會議關於在邊境地區隻使用韓國軍隊的訓令,並改變原定的東西兩線對進、建立一條緩衝地帶的計劃。參謀長聯席會議在得知這項命令後,當即重申了既定方針,並小心翼翼地詢問他發布這項命令的理由。次日,麥克阿瑟復電回答說,他的命令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僅僅用南韓軍隊顯然是不能達到國境線的。這一行動,是聯合國軍為完成所受領的殲滅北韓軍隊的任務所必須採取的軍事行動,是符合現行訓令的精神的。關於這件事,已在威克島取得杜魯門總統的諒解。"(實際上,威克島會議並未涉及此事。)麵對盛氣淩人的麥克阿瑟,參謀長聯席會議也拿他沒辦法。當時,因仁川登陸的勝利,人們對麥克阿瑟幾乎發展到迷信的地步,就連他的上級也感到對麥克阿瑟的任何決心提出疑問是否明智,如柯林斯所說:"麥克阿瑟在仁川大捷戰果輝煌,他的威望隨之大增,以致軍事首腦們對他後來製訂的計劃和決策本應提出意見,而不敢再提了。"馬修·李奇微則在他的《韓戰》一書中寫道:"在五角大樓如同在戰場上一樣,人們近乎迷信般地敬畏這個非同凡響的軍界人物。因為,在別人都錯了的時候,他往往是正確的。他雖然從未承認有過判斷錯誤,但這方麵的錯誤確實很少。所以,有些人認為,想要勸阻這樣一個人,不僅徒勞無功,反而會使他更加一意孤行,以回敬對他的批評。"另外,華盛頓方麵也考慮到,現在戰爭已接近尾聲,還未發現有蘇聯和中國已經介入的跡象,也許迅速插到邊境地區,造成占領整個朝鮮的既成事實,就會完全消除中國介入的危險。因此,在收到麥克阿瑟的答覆後,華盛頓並未要求他撤銷命令,實際上等於默許了。於是,總追擊的命令馬上得到貫徹執行,各部隊爭先恐後地渡過清川江,分兵數路向鴨綠江挺進。追兵們心裏盤算著,再有兩三天就要結束戰爭了,那時他們就可以回家了。他們誰也不會想到,他們的美夢很快就要變成惡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