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第四章 世祖(20)


    所論警辟而持平,極為心折。如謂容齋百首宮詞果為"真董鄂"而詠,則必不能作出百首之多;而"真董鄂"亦必無如許之多之忌諱,尤為鞭辟入裏的看法。台北一天不知要發生多少件鬥毆兇殺案,但事主為王羽,便成滿版大新聞,道理是一樣的。


    現在有鮮明的跡象顯示,李天馥為對此一重公案所知內幕最多的一個。他久在翰苑,且一生為京官,於方孝標的關係為小同鄉,為翰林後輩,所聞秘辛必多。李與冒辟疆氣味不投,似無往還;但王漁洋與李同年至好,而與冒蹤跡極密,所以聞自水繪園的秘密,亦必不在少。此未入集的百首宮詞,將是細考此案,最珍貴的材料。


    鄧文如(筆誤為石如,承棄子先生指出,附筆致謝,並向讀者致歉)收"順康人集部",先後所得過七百種,絕無僅有者五十六種,可遇而不可求者三百餘種。自謂采詩"但取其事,不限各家,率皆取自全集",然則所收李天馥的《容齋千首詩》集,必為未刪的初刻本,隻不知為"絕無僅有"者,抑或為"可遇而不可求"者?讀者先生中,如藏有此集,賜假一觀,馨香禱祝;或知何處有此藏本,請以見示,亦所銘感。


    插曲既過,歸入正文,陳其年《水繪園雜詩》第一首最後兩句是:


    妾年三十餘,恩愛何由擅?


    為了一清眉目,茲將全首分段錄引如下: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飛燕。


    綺態何娟,令顏工婉孌。


    紅羅為床帷,白玉為釵鈿。


    出駕六萌車,入障九華扇。


    傾城疇不知,秉禮人所羨。


    如何盛年時,君子隔江甸?


    金爐不復薰,紅妝一朝變。


    客從遠方來,長城罷征戰。


    君子有還期,賤妾無嬌麵。


    妾年三十餘,恩愛何由擅?


    以上共分六段,第一段寫董小宛的儀容,以趙飛燕相擬。第二段寫入宮封皇貴妃,攝行後職。第三段寫冒辟疆留連揚州,而家已生變。第四段說明劫掠者為睿親王多爾袞所遣。第五段寫冒辟疆歸來,已不能復見小宛。第六段自然就是寫董小宛真正之死了。


    "妾年三十餘"為對心史先生辟董小宛非董鄂妃"兩大基本理由之一"的年齡問題的最有力的答覆。董小宛封妃時已三十三歲,色衰則愛弛,早就有此顧慮;就當時她的處境而言,生子而殤實為一致命的打擊。結句"恩愛何由擅",有太多的不盡之意。


    我前麵就吳梅村《古意》前五首分析,世祖嫡後之被廢,為妒忌董小宛之故;繼後亦幾於被廢,禦製端敬皇後行狀曾記其事。順治十四年冬,孝莊違和,繼後無一語詢及,亦未遣使問候,世祖以為孝道有虧,有廢立之意,董小宛長跪不起,表示"若遽廢皇後,妾必不敢生",因而得以不廢。


    由此可以想像得到,董小宛必已成為親貴國戚的眾矢之的;她所恃者孝莊母子之寵。順治十四年十月誕皇四子,生四月而殤,尚未命名,而竟封和碩榮親王,並建墓園,為自古以來絕無僅有之事。由此推斷,世祖必以此子為太子;東宮一立,不論賢愚,廢即不易。因為廢太子不比廢皇後,後者可謂之為家務,大臣爭而不得,無可如何;前者則動搖國本,為大臣所必爭,觀乎前之萬曆欲易儲而不能、後之康熙廢太子引起彌天風波,可知其餘。是故董小宛雖憂太後不能長相庇護,世祖必因其色衰而愛弛,但生子為東宮,猶有可恃。退一步而言,她跟世祖的感情,有子即有聯繫,無子則愛弛曾不一顧,彼時博爾濟吉特氏聯絡親貴,群起而攻,以其出身種族而言,欲加之罪,豈患無詞?下場之悲慘,恐有不可勝言者。


    第83節:第四章 世祖(21)


    因此,生子一殤,旋即憔悴得疾。大學士金之俊奉敕撰傳:"後患病閱三歲,臒瘁已甚。"董小宛歿於順治十七年八月,其子殤於十五年正月,"閱三歲"乃前後通算,故知子殤未幾即病。


    又世祖禦製行狀:"當後生王時,免身甚艱,朕因念夫婦之誼,即同老友,何必接夕,乃稱好合?且朕夙耽清靜,每喜獨處小室,自茲遂異床蓆。"在世祖彼時,可信其出於體恤;但董小宛的出身是以色事人,於此事自必敏感,以此為失寵之始。憔悴加上憂懼,豈得復有生理?


    至於禦製行狀中所謂"朕夙耽清靜,每喜獨處小室",則是裝點門麵的話。世祖自少嬉遊好色,示多爾袞以無多大誌,為忠於太宗的大臣們所設計的一種自晦的方式。《湯若望傳》中,數數提到世祖"易為色慾所燃燒",第九章第六節記:"1658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擊,第三位皇後所生之子,原定為皇位繼承者的,於生產後不久,即行去世……順治自這個時期起,愈久愈陷入太監之影響中……這些人使那些喇嘛僧徒,復行恢復他們舊日的權勢。還要惡劣的,是他們引誘性慾本來就很強烈的皇帝,過一種放縱淫逸生活。"


    按:1658年即順治十五年,榮親王夭折於此年正月。於此可知,世祖不但不是獨宿,而且相反地更為放縱,這對董小宛來說,是她色衰的充分反映,獨擅專房之寵的局麵一去不返了。冒辟疆說她"善病",加上這些刺激,以致痼疾纏綿,終於不治。如仍在冒家,則夫婿體貼,上下和睦,而最主要的是,在冒家得疾,必為全家關懷的中心,不讓她操勞憂煩,得以早占勿藥。而在宮中,體製所關,就不能有這種調養的機會。此為"薄命曾嫌富貴家"的另一解。


    陳其年《讀史雜感》第二首,詠另一董鄂妃,即殉世祖的貞妃,名義上為董小宛的從妹。詩是七律,為之箋釋如下:


    董承嬌女拜充華,別殿沈沈鬥鈿車。


    一自恩波沾戚裏,遂令顏色擅官家。


    驪山戲馬人如玉,虎圈當熊臉似霞。


    玉柙珠襦連歲事,茂陵應長並頭花。


    "充華"為九嬪之一;董承為漢獻帝之舅,受密詔誅曹操,事機不密,為曹操所殺,夷三族。其女為貴人,方有妊,竟亦不免。用此典故來詠宮闈,不談內容,就這一句便足以加上詛咒的罪名,殺身有餘。陳其年是大才,亦是捷才,但下筆不免有粗率之處;而用此不祥之典,其重點完全在一"董"字,是一望而知的。


    第二句頗費解,累我半日之思,方知應自元微之詩中求得答案。元詩《聞幕中諸公征樂會飲》:"鈿車迎妓樂,銀翰屈朋儕。"此言世祖在別殿張宴,召教坊伺候,鈿車爭相奔赴。別殿非南苑即西苑,自九城應召,非車不可。


    三、四句"一自恩波沾戚裏,遂令顏色擅官家",可注意者為"一自"、"遂令"。宋人稱天子為官家;"擅"為並擅的略語,言姐妹並皆得寵;但並擅在鄂碩因小宛封皇貴妃以後,始得由一等子晉封三等伯,此類似無功受祿,心所不安,因更進從女,借報雨露;用"一自"字樣所以明其由來。


    第二聯皆言殉葬,"驪山戲馬"四字,類似八股文的截搭題,原為渺不相關的兩典故,"驪山"秦始皇葬處,"戲馬"則隋朝宮人葬處。"戲馬"為戲馬台的略稱,《揚州府誌》:"戲馬台其下有路,號玉鉤斜,為隋葬宮女處。"下一句"虎圈當熊"為漢元帝馮倢伃故事。此典雙關,一謂妃嬪從獵;一謂馮倢伃後遭傅太後誣陷自殺,影射貞妃自裁殉葬。"人如玉"、"臉似霞"並言殉葬宮人皆在妙年;然既"如玉",不必再言"似霞",可知殉葬者不止一人。世祖所尊玉林國師弟子行峰曾作《侍香紀略》一書,謂"端敬皇後崩",玉林另一弟子"於宮中奉旨開堂,且勸朝廷免殉葬多人之死",可知彼時原有殉葬的製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的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陽並收藏清朝的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