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武則天2: 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此二職對調,自明日起你仍執掌禮部。”
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對視一眼——又來了!讓這廝重掌禮部,分明是叫他為換皇後準備典禮。
褚遂良起身欲阻,卻見李治草草說了聲:“散朝。”大袖一擺,轉屏風下殿去了。
韓瑗湊到他身邊,耳語道:“無妨,於門下駁回敕書便可。”
褚遂良蹙眉而嘆:“又要與薛元超那小子囉唕……”隻嘀咕兩句,忽見宦官範雲仙手揮拂塵高聲宣諭:“萬歲有旨,太尉、司空、尚書兩位僕射,有要事召問,伴駕兩儀殿。”
一霎時,剛起身準備下殿的文武百官都安靜了——單召他們四個幹什麽?嚷嚷廢立之事已好幾個月了,今日許敬宗又改任禮部尚書,莫非……
長孫無忌、李、褚遂良、於誌寧也同時感到,最後時刻已到來,皇上終於要麵對麵向他們表態了。韓瑗、來濟不在被徵詢之列,不免焦急,但他倆畢竟是後來提拔的,無論年歲還是聲望都沒法與四位老宰相比,隻能決然注視著四人,為他們鼓勁啦!
無忌眉頭緊鎖,卻隻淡淡說了聲:“走吧。”當先步出太極殿,其他三人也在群臣注目下跟了出去。
秋高氣爽,微風陣陣,天空藍得令人感到不安,晴空之下寬闊的皇宮大道能望得很遠很遠。李治當先而行,已穿過兩儀門;四位宰相繞過太極殿,遙遙望著他的背影,卻誰也沒有加快腳步。四人都不言不語,滿懷心事地往前踱著。
褚遂良隱隱覺得今日情景似曾相識——對啦!貞觀十七年晉王、魏王之爭的最後時刻,先帝命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還有我,四人單獨議事。那日先帝大發牢騷,氣憤至極竟然拔劍,作勢要自刎;我四人奪劍懇請聖意,終立晉王為儲君。想來那似是先帝所布之局,我與無忌、李皆是一心,房玄齡孤掌難鳴才最終落敗。那麽今日呢?今日若有變數會出在誰身上?
他默默思忖著,行至朱明門下,倏然停住腳步:“三位且慢行,遂良有兩句話想跟你們商量。”
三人也都停下,回頭看著他。
“諸公知道聖上召見我們所為何事嗎?”
這不明知故問麽?但官場有官場的規矩,皇帝還沒有闡明聖意,臣下不該隨便揣摩——三人同時搖頭。
褚遂良甚是坦然,直言道:“以我度之,今日之召必為改立中宮之事,隻怕上意已決,逆之恐將獲罪。”繼而話鋒一轉,“但此舉上違先皇遺命,下悖倫常之德。我等既為宰輔,匡正社稷責無旁貸,廢立之議當據理力爭!”
於誌寧聽他說到“恐將獲罪”便一哆嗦,又聽他說要據理力爭,心下愈加不安:“褚僕射之意是……”
褚遂良語重心長道:“百司之事皆賴我等,不可因此盡遭遣黜。少時聖上若問及廢後事,我等但以一人對之,他人勿言。若觸怒聖上,其他三人還可相救;即便救無可救,也總比全部獲罪要好。”這番話雖有點兒危言聳聽,卻也挑不出什麽錯。
“也好……”於誌寧當即提議,“滿朝文武皆以太尉為尊,勸諫也當以太尉為先。”
“不可。”褚遂良一口否決,“太尉乃聖上之舅,若事不如意,使聖上有怒舅之名,豈不陷吾君於寡情?”
“倒也有理。”於誌寧手撚白須,又瞟了一眼李,“司空之貴僅次於太尉,且昔為聖上舊屬,素為百官所敬。當讓司空諫之。”
李尚未開口,褚遂良又搶先道:“不可!司空開疆拓土,乃國之元勛,倘因諫獲罪,使聖上有罪功臣之名,豈加陷吾君於不義?”
於誌寧不再言語,額頭滲出一層冷汗——他倆都不行,可就剩你我了,你該不會想把我推上去吧?我可不想惹這麻煩!
褚遂良並無此意,而是凜然道:“遂良起於案牘,無汗馬之勞,位至宰職,躬奉遺詔,若不盡其愚誠,百年之後何以見先帝於地下?今日之事公等勿言,但以遂良一人對之!”
於誌寧可算鬆口氣,拱手道:“褚僕射真忠臣也。”
長孫無忌心領神會,不住點頭——褚遂良不愧為智士,籌思何等縝密?於誌寧還倒也猶可,至少同為關隴之士,雖不指望他成事,也不至於壞事;李可不是咱們一路人。等皇上問起廢立之事,萬一大鬍子表示贊同,或者像以往一樣來句“唯陛下之命是聽”,那就麻煩啦!趁現在商量妥當,先把他嘴堵住。
四人霎時又無語了,接著往前走;眼看快走到兩儀門了,李的腳步卻漸漸慢下來。
“司空,您怎麽了?”褚遂良不禁生疑。
卻見李慢吞吞走到門邊,把手搭在一名侍衛的肩頭,回首道:“老夫身子有些不舒服……”以為我這沒讀過書的武人好欺麽?
老奸巨猾啊!褚遂良心中暗罵,卻隻得耐心勸道:“聖上召見咱四人乃為朝廷大事,李公務必堅……”
李根本不聽他說下去,隻道:“老夫本就有病,朝會之時已感不適,強自支持半日,若在君前失儀,忒也不敬。”說著伸臂架在那侍衛脖子上,“勞你攙老夫出宮。”頭也不回地走了。
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對視一眼——又來了!讓這廝重掌禮部,分明是叫他為換皇後準備典禮。
褚遂良起身欲阻,卻見李治草草說了聲:“散朝。”大袖一擺,轉屏風下殿去了。
韓瑗湊到他身邊,耳語道:“無妨,於門下駁回敕書便可。”
褚遂良蹙眉而嘆:“又要與薛元超那小子囉唕……”隻嘀咕兩句,忽見宦官範雲仙手揮拂塵高聲宣諭:“萬歲有旨,太尉、司空、尚書兩位僕射,有要事召問,伴駕兩儀殿。”
一霎時,剛起身準備下殿的文武百官都安靜了——單召他們四個幹什麽?嚷嚷廢立之事已好幾個月了,今日許敬宗又改任禮部尚書,莫非……
長孫無忌、李、褚遂良、於誌寧也同時感到,最後時刻已到來,皇上終於要麵對麵向他們表態了。韓瑗、來濟不在被徵詢之列,不免焦急,但他倆畢竟是後來提拔的,無論年歲還是聲望都沒法與四位老宰相比,隻能決然注視著四人,為他們鼓勁啦!
無忌眉頭緊鎖,卻隻淡淡說了聲:“走吧。”當先步出太極殿,其他三人也在群臣注目下跟了出去。
秋高氣爽,微風陣陣,天空藍得令人感到不安,晴空之下寬闊的皇宮大道能望得很遠很遠。李治當先而行,已穿過兩儀門;四位宰相繞過太極殿,遙遙望著他的背影,卻誰也沒有加快腳步。四人都不言不語,滿懷心事地往前踱著。
褚遂良隱隱覺得今日情景似曾相識——對啦!貞觀十七年晉王、魏王之爭的最後時刻,先帝命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還有我,四人單獨議事。那日先帝大發牢騷,氣憤至極竟然拔劍,作勢要自刎;我四人奪劍懇請聖意,終立晉王為儲君。想來那似是先帝所布之局,我與無忌、李皆是一心,房玄齡孤掌難鳴才最終落敗。那麽今日呢?今日若有變數會出在誰身上?
他默默思忖著,行至朱明門下,倏然停住腳步:“三位且慢行,遂良有兩句話想跟你們商量。”
三人也都停下,回頭看著他。
“諸公知道聖上召見我們所為何事嗎?”
這不明知故問麽?但官場有官場的規矩,皇帝還沒有闡明聖意,臣下不該隨便揣摩——三人同時搖頭。
褚遂良甚是坦然,直言道:“以我度之,今日之召必為改立中宮之事,隻怕上意已決,逆之恐將獲罪。”繼而話鋒一轉,“但此舉上違先皇遺命,下悖倫常之德。我等既為宰輔,匡正社稷責無旁貸,廢立之議當據理力爭!”
於誌寧聽他說到“恐將獲罪”便一哆嗦,又聽他說要據理力爭,心下愈加不安:“褚僕射之意是……”
褚遂良語重心長道:“百司之事皆賴我等,不可因此盡遭遣黜。少時聖上若問及廢後事,我等但以一人對之,他人勿言。若觸怒聖上,其他三人還可相救;即便救無可救,也總比全部獲罪要好。”這番話雖有點兒危言聳聽,卻也挑不出什麽錯。
“也好……”於誌寧當即提議,“滿朝文武皆以太尉為尊,勸諫也當以太尉為先。”
“不可。”褚遂良一口否決,“太尉乃聖上之舅,若事不如意,使聖上有怒舅之名,豈不陷吾君於寡情?”
“倒也有理。”於誌寧手撚白須,又瞟了一眼李,“司空之貴僅次於太尉,且昔為聖上舊屬,素為百官所敬。當讓司空諫之。”
李尚未開口,褚遂良又搶先道:“不可!司空開疆拓土,乃國之元勛,倘因諫獲罪,使聖上有罪功臣之名,豈加陷吾君於不義?”
於誌寧不再言語,額頭滲出一層冷汗——他倆都不行,可就剩你我了,你該不會想把我推上去吧?我可不想惹這麻煩!
褚遂良並無此意,而是凜然道:“遂良起於案牘,無汗馬之勞,位至宰職,躬奉遺詔,若不盡其愚誠,百年之後何以見先帝於地下?今日之事公等勿言,但以遂良一人對之!”
於誌寧可算鬆口氣,拱手道:“褚僕射真忠臣也。”
長孫無忌心領神會,不住點頭——褚遂良不愧為智士,籌思何等縝密?於誌寧還倒也猶可,至少同為關隴之士,雖不指望他成事,也不至於壞事;李可不是咱們一路人。等皇上問起廢立之事,萬一大鬍子表示贊同,或者像以往一樣來句“唯陛下之命是聽”,那就麻煩啦!趁現在商量妥當,先把他嘴堵住。
四人霎時又無語了,接著往前走;眼看快走到兩儀門了,李的腳步卻漸漸慢下來。
“司空,您怎麽了?”褚遂良不禁生疑。
卻見李慢吞吞走到門邊,把手搭在一名侍衛的肩頭,回首道:“老夫身子有些不舒服……”以為我這沒讀過書的武人好欺麽?
老奸巨猾啊!褚遂良心中暗罵,卻隻得耐心勸道:“聖上召見咱四人乃為朝廷大事,李公務必堅……”
李根本不聽他說下去,隻道:“老夫本就有病,朝會之時已感不適,強自支持半日,若在君前失儀,忒也不敬。”說著伸臂架在那侍衛脖子上,“勞你攙老夫出宮。”頭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