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武則天2: 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醒悟之後王皇後害怕了,畢竟自己無寵又無兒,連有寵又有兒的蕭淑妃都叫媚娘鬥倒了,自己豈是對手?媚娘幾乎被李治視為唯一,而她在宗室中似乎也不乏親緣之助,至於其他嬪妃乃至宦官、宮女竟無人不念她好!照此情勢發展,東宮之位、皇後之位早晚要歸她母子。
怎麽辦?怎麽辦?王皇後方寸大亂,急請其母魏國夫人入宮,又向舅父柳奭問計,最後得出一個對策,那便是搶先立儲。
皇家建儲的規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既然皇後無寵,也就沒希望生兒子,嫡係無子,立長則為正理。李治現今五個兒子中最年長的是陳王李忠,其母劉氏本是一介宮女,身份低微,也不受李治重視,威脅不到皇後。隻要把這個李忠扶上太子之位,便斷絕了李弘前進之路,媚娘也就無法母以子貴,王皇後的位子自然保住了。三人拿定主意,事不宜遲柳奭當即上書,請立李忠為太子。
李治看完奏疏僅僅付之一笑——當初把媚娘接回宮,說到底便是針對淑妃;如今見媚娘受寵生了兒子,又要搶立儲君遏製媚娘。為了這個名不副實的皇後之位,王家、柳家朝秦暮楚,無所不用其極,真叫人厭惡!夫妻子嗣之事決於朕,你們枉費心機又有何用?
他根本沒把柳奭的奏疏當回事,看過就扔一邊了。然而沒過幾日,又有一份韓瑗的奏疏遞到他麵前,措辭幾乎和柳奭的一模一樣。這次李治感到不對勁了——柳奭奏請是為了自己外甥女,韓瑗又為什麽?需知韓瑗不僅是門下省的副長官,還是長孫無忌的姻親。難道這件事又有無忌和關隴一黨的影子?
李治已預感不妙,如果背後之人真是無忌,有何應對之策呢?沒辦法,隻能躲、隻能拖!無論朝堂上柳奭以何等迫切的目光注視他,他都視而不見;散朝之後他也依舊到立政殿享受天倫之樂,隻是每當抱起弘兒時總是不免內心惶惶。
預感這種東西總是好的不準、壞的奇準!裝傻充愣一個月,該來的還是要來,第三輪奏疏送到,這次出馬的是褚遂良。看罷這份奏疏,李治終於確認了猜測——萬事就怕動念,他既默許媚娘給兒子取名為李弘,便有偏愛之意,雖然他從沒向媚娘承諾什麽,可這是心有靈犀不言而喻的,等待親政等待時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現在無忌和褚遂良插手,他和媚娘共同的願望便要就此終結?難道身為“日月光華,弘於一人”的天子,連自己後嗣之事都不能做主?
李治再沒有心情去立政殿了,散朝後他默默回到甘露殿,想獨自思忖對策。哪知剛邁進殿門,卻見王皇後和幾位嬪妃已恭候多時。
“陛下。”皇後的麵容比先前憔悴許多,雖然還努力保持著挺拔的姿態,但秀眉微蹙、鳳眼微垂,粉妝也不似平日那般細緻,明顯透著幾分憂鬱和倉促,“立儲之議……”她剛剛開口,卻見李治眼中已毫不掩飾地流露出敵意。
皇後心頭一沉,可立儲之議因她而起,外朝宰相已行動,她豈能不配合?萬般無奈隻能硬著頭皮往下說:“東宮無主國之隱憂,忠兒品性純良又年齡最長,妾懇請立其為嗣。”
“願陳王為嗣。”其他嬪妃也低聲附和著,李孝之母鄭氏、上金之母楊氏皆在其列。她們未必同皇後一心,可人家是後宮之主,又有宰相為外援,皇後硬拉她們湊數,她們敢不來麽?
李治的目光越發冰冷——前廷宰相逼迫,內宮皇後進言,這不是串通結黨是什麽?
王皇後唯恐這說辭無法服人,又補充道:“陛下已逾舞象之年,東宮之位不宜久虛,忠兒年長且賢,立之為嗣上慰列祖列……”或許她自己也感到此舉逼君太甚,底氣越來越不足,聲音越說越低。
李治雙目炯炯,由怨恨變為厭惡,又由厭惡化作鄙視——到今天這一步,還有什麽夫妻情分?還有什麽值得顧及周全的?他輕輕冷笑一聲,再不瞅皇後一下,轉身便走。
“陛下!”皇後忍不住呼喚道,“臣妾這也是……”這也是迫於無奈?此言如何出口?
“知道,朕理解你的苦心!你走吧。”李治頭也不回一下。
皇後聽出他的揶揄奚落之意,還是苦勸道:“您答應了吧,此事元舅也樂觀其成……”
李治根本不再理睬,轉而厲聲吩咐道:“雲順、雲福,朕要休息會兒,無事叨擾的閑人都給朕打發走!”說罷踱步進了側室。
王皇後就這樣沒滋沒味地被攆出了甘露殿,當她緩步走下殿階時,因為心不在焉險些栽倒,一向端莊桀驁的她終於露出了垂頭喪氣之相——就算搶立之事得逞,她和李治的關係也毀了,就為這個母儀天下的虛名,值得嗎?可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已至此隻能堅持……
群臣上書不見答覆,皇後勸諫自取其辱,長孫無忌的發難很快便來了。過去沒幾日,兩儀殿一次常朝結束後,除稱病修養的李外七位宰相長孫無忌、褚遂良、張行成、高季輔、於誌寧、宇文節、柳奭一併留下,聲稱有要事請奏。
早晚得闖這一關,李治已有準備,待群臣退出後主動開言:“列公有何參奏?莫非還是因為立儲之事?”說著他的目光已直率地掃向柳奭。
怎麽辦?怎麽辦?王皇後方寸大亂,急請其母魏國夫人入宮,又向舅父柳奭問計,最後得出一個對策,那便是搶先立儲。
皇家建儲的規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既然皇後無寵,也就沒希望生兒子,嫡係無子,立長則為正理。李治現今五個兒子中最年長的是陳王李忠,其母劉氏本是一介宮女,身份低微,也不受李治重視,威脅不到皇後。隻要把這個李忠扶上太子之位,便斷絕了李弘前進之路,媚娘也就無法母以子貴,王皇後的位子自然保住了。三人拿定主意,事不宜遲柳奭當即上書,請立李忠為太子。
李治看完奏疏僅僅付之一笑——當初把媚娘接回宮,說到底便是針對淑妃;如今見媚娘受寵生了兒子,又要搶立儲君遏製媚娘。為了這個名不副實的皇後之位,王家、柳家朝秦暮楚,無所不用其極,真叫人厭惡!夫妻子嗣之事決於朕,你們枉費心機又有何用?
他根本沒把柳奭的奏疏當回事,看過就扔一邊了。然而沒過幾日,又有一份韓瑗的奏疏遞到他麵前,措辭幾乎和柳奭的一模一樣。這次李治感到不對勁了——柳奭奏請是為了自己外甥女,韓瑗又為什麽?需知韓瑗不僅是門下省的副長官,還是長孫無忌的姻親。難道這件事又有無忌和關隴一黨的影子?
李治已預感不妙,如果背後之人真是無忌,有何應對之策呢?沒辦法,隻能躲、隻能拖!無論朝堂上柳奭以何等迫切的目光注視他,他都視而不見;散朝之後他也依舊到立政殿享受天倫之樂,隻是每當抱起弘兒時總是不免內心惶惶。
預感這種東西總是好的不準、壞的奇準!裝傻充愣一個月,該來的還是要來,第三輪奏疏送到,這次出馬的是褚遂良。看罷這份奏疏,李治終於確認了猜測——萬事就怕動念,他既默許媚娘給兒子取名為李弘,便有偏愛之意,雖然他從沒向媚娘承諾什麽,可這是心有靈犀不言而喻的,等待親政等待時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現在無忌和褚遂良插手,他和媚娘共同的願望便要就此終結?難道身為“日月光華,弘於一人”的天子,連自己後嗣之事都不能做主?
李治再沒有心情去立政殿了,散朝後他默默回到甘露殿,想獨自思忖對策。哪知剛邁進殿門,卻見王皇後和幾位嬪妃已恭候多時。
“陛下。”皇後的麵容比先前憔悴許多,雖然還努力保持著挺拔的姿態,但秀眉微蹙、鳳眼微垂,粉妝也不似平日那般細緻,明顯透著幾分憂鬱和倉促,“立儲之議……”她剛剛開口,卻見李治眼中已毫不掩飾地流露出敵意。
皇後心頭一沉,可立儲之議因她而起,外朝宰相已行動,她豈能不配合?萬般無奈隻能硬著頭皮往下說:“東宮無主國之隱憂,忠兒品性純良又年齡最長,妾懇請立其為嗣。”
“願陳王為嗣。”其他嬪妃也低聲附和著,李孝之母鄭氏、上金之母楊氏皆在其列。她們未必同皇後一心,可人家是後宮之主,又有宰相為外援,皇後硬拉她們湊數,她們敢不來麽?
李治的目光越發冰冷——前廷宰相逼迫,內宮皇後進言,這不是串通結黨是什麽?
王皇後唯恐這說辭無法服人,又補充道:“陛下已逾舞象之年,東宮之位不宜久虛,忠兒年長且賢,立之為嗣上慰列祖列……”或許她自己也感到此舉逼君太甚,底氣越來越不足,聲音越說越低。
李治雙目炯炯,由怨恨變為厭惡,又由厭惡化作鄙視——到今天這一步,還有什麽夫妻情分?還有什麽值得顧及周全的?他輕輕冷笑一聲,再不瞅皇後一下,轉身便走。
“陛下!”皇後忍不住呼喚道,“臣妾這也是……”這也是迫於無奈?此言如何出口?
“知道,朕理解你的苦心!你走吧。”李治頭也不回一下。
皇後聽出他的揶揄奚落之意,還是苦勸道:“您答應了吧,此事元舅也樂觀其成……”
李治根本不再理睬,轉而厲聲吩咐道:“雲順、雲福,朕要休息會兒,無事叨擾的閑人都給朕打發走!”說罷踱步進了側室。
王皇後就這樣沒滋沒味地被攆出了甘露殿,當她緩步走下殿階時,因為心不在焉險些栽倒,一向端莊桀驁的她終於露出了垂頭喪氣之相——就算搶立之事得逞,她和李治的關係也毀了,就為這個母儀天下的虛名,值得嗎?可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已至此隻能堅持……
群臣上書不見答覆,皇後勸諫自取其辱,長孫無忌的發難很快便來了。過去沒幾日,兩儀殿一次常朝結束後,除稱病修養的李外七位宰相長孫無忌、褚遂良、張行成、高季輔、於誌寧、宇文節、柳奭一併留下,聲稱有要事請奏。
早晚得闖這一關,李治已有準備,待群臣退出後主動開言:“列公有何參奏?莫非還是因為立儲之事?”說著他的目光已直率地掃向柳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