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的流毒嚴重地摧殘了中國人的健康,鴉片走私又大量捲走了中國的白銀。


    鴉片走私是採取現金交易的。這就使得走私愈猖獗,中國的白銀愈外流,兩者成正比例發展。根據統計資料所示,當流入中國的外洋鴉片保持在一萬箱左右的幅度時,廣州口岸白銀出入口情況仍對中國有利,每年平均入超約150萬兩至200萬兩左右;而當外洋鴉片自1828年起,以平均每年1.8~3.5萬餘箱為幅度急劇上升時,廣州白銀的流出入情況就發生逆轉,中國大量流出白銀,每年平均在200萬至300萬兩左右。1835年後,這一趨勢更加發展。以下是1800~1835年間,廣州口岸白銀流出入量與外國鴉片輸華量的對照表:表4-4


    (續表)


    本表據【美】馬士著,張匯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1卷第238~239頁附表及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科學出版社,1955年版,第33頁,表26編製而成。


    從上表可以看到,截至19世紀20年代末,中國廣州口岸流出入白銀的趨勢一直是入超的,隻有極個別年度出超。從1800~1827年的27年中,鴉片輸華量基本上穩定在一萬箱以下,這表明,當時中國市場吸收鴉片的最大容量應在萬箱左右,在這個數字上,中國大體上仍可有大約100萬至150萬兩白銀輸入,中國財政還可以保持略有節餘,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還可以保持出超(包括鴉片貿易)。但是從1827年以後,中國白銀流出趨勢,因鴉片大量輸入而逆轉,每年都有200萬至400萬兩齣超。問題的嚴重性也就日益暴露了。


    就中英貿易狀況考察,問題比上述情況更嚴重。


    東印度公司在對華貿易中,很早就停止了輸入白銀於中國,這與鴉片大量輸華有關。1805~1814年,1817~1820年,1821~1823年,1824~1834年,共24年中,東印度公司沒有一塊銀元流進中國,這在1800~1834年的34年中占了3/4以上的時間,而上述廣州白銀的出口流向,主要是流入東印度公司和公司職員的口袋中。


    以上僅僅是廣州白銀流出入的統計。就全國白銀流入量來說,1814~1815年度,中國流向印度的白銀已達120萬餘兩,以後逐年增長,到1833年以後,每年流向印度的白銀一直在370萬兩左右,而到鴉片戰爭前夕的1839~1840年竟高達613.9萬餘兩[6]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約占當時清政府全年收入的六分之一。


    對於白銀的外流問題,清政府有一個逐步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也是與鴉片大量輸入、白銀大量外流成正比例發展的。


    嘉慶中葉以前,清政府的官方文件中,還沒有對鴉片輸入與白銀外流之間的內在聯繫有所反映,[7]這與當時鴉片保持在每年平均4000餘箱的情況有關。嘉慶十九年(1814)戶部左侍郎蘇楞額的奏摺裏,已經開始提到白銀流出的問題:“今年以來,竟有夷商賄連洋行商人,藉護貨夷兵盤費為名,將內地銀兩絡繹偷運,每年約計竟至百數十萬之多。”[8]但他隻提是夷船偷運,還是沒有提到鴉片與白銀外流的關係。道光二年(1822)貴州道監察禦史黃中模的《嚴禁海洋偷漏以裕民生折》中,已經模糊地感受到白銀外流與鴉片走私有關:“臣更聞邇來洋商與外夷勾通販賣鴉片煙,海關利其重稅,遂為隱忍不發,以致鴉片煙流傳甚廣,耗材傷生,莫此為甚”。但他仍把白銀外流的主要原因歸之於洋商違反定例,以銀收買洋錢與茶客交易。[9]這種認識是與鴉片尚未超過中國市場的吸收能力有關。因為在1822年以前,鴉片流入中國平均每年仍在4000箱左右。整個地說,中國白銀就廣州口岸統計,還處於入超階段。


    直到道光九年(1829),禦史章源的奏摺才第一次明確地指出鴉片走私與白銀外流的關係:“至鴉片煙一物,流毒尤甚,該夷偽標他物名色,夾帶入粵,每歲易銀至數百萬兩之多,非尋常偷漏可比。”[10]這一年鴉片輸入已達到16500餘箱,超過了中國市場的吸收能力。所謂“每歲易銀”,從統計數字來看,鴉片輸華自1826年起已超過萬箱水準,而1827~1829年,每年出超白銀已在150~300百萬之間了。從這一年開始,清朝的奏摺、上諭中,便不斷提到白銀外流的日益嚴重,並越來越把白銀外流與鴉片輸入聯繫在一起進行考察了。


    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影響到人民生活。因為中國是實行銀錢兩級幣製的,白銀外流,使銀貴錢賤的趨勢日漸嚴重。[11]人民負擔也隨之加重。銀貴錢賤還影響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市場上缺乏支付手段的主要硬通貨,這就使商業委頓,經濟疲軟。所以林則徐曾奏:“臣歷任所經,如蘇州之南壕,湖北之漢口,皆闤闠聚集之地,疊向行商鋪戶,暗訪密查,僉謂近來各種貨物,銷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貨約有萬金交易者,今隻勝(剩)得半之數,問其一半售於何貨,則一言以蔽之曰:鴉片煙而已矣[12]林則徐所說的蘇州商業委頓,正是煙毒泛濫、白銀被鴉片吸收的結果。早在嘉慶二十五年(1820)時,包世臣就說到蘇州吸菸之盛。他指出:“即以蘇州一城計之,吸鴉片者不下十數萬人[13]所以,到道光十八年(1838)林則徐途經蘇州作調查訪問時,出現這種情況,確非偶然。


    煙毒泛濫,白銀外流,對清王朝的財政收入是個十分巨大的威脅。朝廷內外的有識之士,對此早就十分憂慮。清廷為了維護統治秩序,對此也感到十分緊張。在全國人民反對鴉片走私的強烈願望和要求下,在一部分關心國計民生的朝野官員的呼籲禁菸的聲浪中,清王朝不得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渭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渭濱並收藏道光十九年:從禁菸到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