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種種因素的促成之下,寒山成為了嬉皮士運動的偶像,成為了美國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受到了極大的推崇和認同。在《寒山在東方和西方文學界的地位》一文中,鍾玲先生曾具體談到她當年的親身經歷。她說:“若是你漫步於那幾間美國名大學的校園裏,例如加州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遇見那些蓄了長發、光著腳、掛著耳環(男的或女的)滿街跑的學生,不妨問一問他們有沒有讀過寒山的詩,十個有五個會告訴你他們很崇拜這位中國詩人寒山。”她還記錄了以下一段典型的對話:


    “have you read han shans poems tranted by gary snyder?”


    (“你讀過加裏·斯奈德翻譯的寒山詩嗎?”)


    “woo yah.”


    (當然了!)


    “do you like han shans poetry?”


    (“你喜歡寒山詩嗎?”)


    “yah sure!”


    (“那還用說!”)


    “why?”


    (“為什麽呢?”)


    “why?because he is beat man!”


    (“為什麽?因為他是嬉皮士!”)[7]


    在這樣的情形麵前,我們不得不承認,寒山確實在當時美國社會中(特別是年輕人中間)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相當大的影響。


    然而,我們也應當看到寒山的精神實質和“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有著本質的區別。寒山的歸隱並不是出於反社會或者反對主流文化價值的。當然在塵世中諸事受到挫折之後,寒山顯然會對社會的價值產生懷疑,但是,這在寒山的思想中並不占主導地位。就寒山的思想主體來講,寒山之選擇歸隱實際上是出於對世事的透徹的理解之後而做出的。這與嬉皮士等完全站在反主流價值的立場之上是不一樣的。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寒山的一生大多數時間處於隱居狀態,他的行為怪誕瘋癲,但是,他的內心真誠,他沒有完全割棄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還是充滿著真摯的情感的,所以我們說在他的身上依然有著儒家入世的熱情。寒山是帶著對於這個世界的深刻的理解而歸隱的,嬉皮士則缺乏了對世間的這種關注,為隱居而隱居,為瘋癲而瘋癲,這樣,雖然他們奉寒山為祖師,實際上他們所學的僅僅是寒山的表麵而已,寒山的精神境界、情感關注,他們無疑是缺乏的。嬉皮士運動對於西方社會來說,也隻是因為社會調整時期暫時出現的一種現象,它不可能長期存在,因為他們的這個號稱“尋找自我”,實際上卻是迷失了自我的行為,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現實中,都不能夠得到長久的價值。


    寒山的名字是不朽的,寒山的價值是永恆的。如今,“垮掉的一代”和“嬉皮運動”早已成為了昨日黃花,但是寒山影響卻遠未止息。199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查爾斯·弗雷澤(插rles frazier)的獲獎作品《冷山》,小說於1997年由紐約大西洋月刊出版社(the antic monthly press,new york)出版,這是弗雷澤小說處女作,也是作者迄今為止寫的唯一一部小說。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小說一麵世就受到熱烈歡迎,連續四十五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因“描寫了人與土地複雜的關係及情感”而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書商協會年度圖書大獎,並成為美國十大暢銷書之一,被評論界譽為近代以來“美國文學中的巨作之一”,與《飄》並稱為“20世紀美國文學雙璧”。該書講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際,一位士兵為了自己的所愛而返回家園的多災多難的旅途。由曾經導演過《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的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執導,好萊塢當紅影星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和裘德·洛(judew)主演的同名影片2002年7月在羅馬尼亞開拍,2003年12月開始公映,廣受好評,蕾妮·齊薇格(renee zelwegger)更是憑藉此獲得了第76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2004年4月該片開始在國內公映,也受到了觀眾的好評。隨後在2004年5月,其中文版也由周玉軍、潘源兩位先生翻譯,接力出版社出版。不過在國內的宣傳中,影片的片名和小說的名稱都被直譯成了《冷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實際上準確的譯名應當為《寒山》,因為在小說的扉頁上,作者引用了寒山的詩句。在弗雷澤小說的扉頁有著兩條引文,一條是達爾文的:“i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the dreadful but quiet war of organic beings, going on in the peaceful woods,& smiling fields—darwin,1839 ”(在靜謐、平和的叢林中和陽光明媚的原野上,生物體之間進行著一場可怖的戰爭,這一事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還有一條就是寒山詩中來的:“men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 cold mountain: there is no through trail.—han shan”(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這兩條引語實際上是表明了全書的主題,前者表明對戰爭的無可奈何,後者則是寄託了主人公對於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實際上弗雷澤以《寒山》作為小說的名稱,包含著兩層含義,首先,寒山在這裏是一個地名,寄託著人對於土地的深深的情感,由作為地名的寒山最後升華成作為幸福生活象徵的寒山,這是全書的意旨所在。其次,以《寒山》作為書名,在一個更為寬廣的視野上,弗雷澤是巧妙地利用了寒山在美國社會曾經具有極為重要地位的現實,這樣可以喚起讀者的懷舊情結,《寒山》一書後來之所以能一問世即成為美國的暢銷書,這多少與作為嬉皮鼻祖的寒山曾經在美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是有關係的。從這一點上來說,該書到了國內被譯為《冷山》實際上是對這個背景缺乏了解所致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荒野寒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善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善蒙並收藏荒野寒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