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餐霞子,其居諱俗遊。
論時實蕭爽,在夏亦如秋。
幽澗常瀝瀝,高鬆風颼颼。
其中半日坐,忘卻百年愁。
(《有一》二二)
寒山有裸蟲,身白而頭黑。
手把兩卷書,一道將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齎衣裓。
常持智慧劍,擬破煩惱賊。
(《寒山》一五六)
自見天台頂,孤高出眾群。
風搖鬆竹韻,月現海潮頻。
下望山青際,談玄有白雲。
野情便山水,本誌慕道倫。
(《自見》二二九)
在這些詩歌中,寒山的求道之心表露無遺。甚至自命為“餐霞子”,修仙養道,捧讀黃老之經書,講論道德微言,品玄論道,這樣的生活,倒也頗得道家養生之意韻。此時的寒山,通過不斷地誦讀道家經典,對於養生之道有了深刻的體驗:
益者益其精,可名為有益。
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
能益復能易,當得上仙籍。
無益復無易,終不免死厄。
(《益者》七十九)
對於此詩的解釋,項楚先生認為這是寒山對於道及修煉之術的闡釋,並以道教經典加以旁證:
寒山此詩所寫,為道家修煉之術,以求返老還童,變化成仙。其說見於《太平廣記》卷三《漢武帝》(出《漢武內傳》):“王母曰:夫欲修身,當營其氣,《太仙真經》所謂行益易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益易者,謂常思靈寶也。靈者神也,寶者精也。子但愛精握固,閉氣吞液,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形易則變化,變化則成道,成道則為仙人。吐納六氣,口中甘香。欲食靈芝,存得其味,微息揖吞,從心所適。氣者水也,無所不成,至柔之物,通至神精矣。此元始天王在丹房之中所說微言,今敕侍笈玉女李慶孫,書錄之以相付。子善錄而修焉。”又《雲笈七籤》卷五六《元氣論》:“《仙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三元二合謂之丹,溯流補腦謂之還,精化為氣謂之轉。一轉一易一益,每轉延一紀之壽,九轉延一百八歲。西王母雲:呼吸太和,保守自然,先榮其氣,氣為生源。所為易益之道,益者益精也,易者易形也。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此道者,謂常思靈寶。靈者神也,寶者精也。但常愛氣惜精,握固閉口,吞氣吞液,液化為精,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復化為液,液復化為精,精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神,如是七返七還,九轉九易,既益精矣,即易形焉。此易非是其死,乃是生易其形,變老為少,變少為童,變童為嬰兒,變嬰兒為赤子,即為真人矣。”又卷五八茅山賢者《服內氣訣》:“西王母謂武帝曰:‘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所謂益易者,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愛精握固,閉氣吞液,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液,液化為骨。常行之不倦,精神充滿,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肉,五年易筋,六年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十年道成。位居真人,變化自由,即靈官玉女而侍焉。”又桑榆子評《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所收《蒙山賢者服氣法》:“西王母謂武帝曰:‘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所謂益易者,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愛精握固,閉氣吞液,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精神充滿,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肉,五年易筋,六年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十年道成。位居真人,變化自由,即靈官玉女而侍焉。”[12]
簡而言之,寒山在這裏所言的是對於道教修煉方式的體會。在寒山看來,要修道成仙,就必須增益其精神,精心於修煉,以擺脫肉體,脫胎換骨。反之,則隻能深陷於死亡的宿命之中,無法擺脫。養生並不隻是理論上的修習,更是實踐上的體驗,亦即對於道家、道教修煉法的真實體驗,此刻的寒山對此多有體驗:
久住寒山凡幾秋,獨吟歌曲絕無憂。
蓬扉不掩常幽寂,泉湧甘漿長自流。
石室地爐砂鼎沸,鬆黃柏茗乳香甌。
飢餐一粒伽陀藥,心地調和倚石頭。
(《久住》一九四)
一入雙溪不計春,煉暴黃精幾許斤。
爐灶石鍋頻煮沸,土甑久烝氣味珍。
誰來幽穀餐仙食,獨向雲泉更勿人。
延齡壽盡招手石,此棲終不出山門。[13]
欲知仙丹術,身內元神是。
(《昨到》二四八)
道教修煉的丹法有外丹和內丹之別,外丹又稱煉丹術、金丹術,指用爐鼎等燒鍊金石草木以煉成神丹,通過服食以求長生,寒山顯然接觸過外丹的實踐,上述鬆黃、乳香、柏茗、黃精等等都是可以用來煉製丹藥所用。而這些東西,寒山都可以從寒石山上採到,但是,服用這些並沒有很大的效用,因此,寒山也曾轉向了內丹修煉。所謂內丹,則是以人體內的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煉而成,詩中所言的“身內元神”就是指內丹而言,此外,前文“益者益其精”、“易者易其形”同樣也是強調內丹修煉的重要性。
論時實蕭爽,在夏亦如秋。
幽澗常瀝瀝,高鬆風颼颼。
其中半日坐,忘卻百年愁。
(《有一》二二)
寒山有裸蟲,身白而頭黑。
手把兩卷書,一道將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齎衣裓。
常持智慧劍,擬破煩惱賊。
(《寒山》一五六)
自見天台頂,孤高出眾群。
風搖鬆竹韻,月現海潮頻。
下望山青際,談玄有白雲。
野情便山水,本誌慕道倫。
(《自見》二二九)
在這些詩歌中,寒山的求道之心表露無遺。甚至自命為“餐霞子”,修仙養道,捧讀黃老之經書,講論道德微言,品玄論道,這樣的生活,倒也頗得道家養生之意韻。此時的寒山,通過不斷地誦讀道家經典,對於養生之道有了深刻的體驗:
益者益其精,可名為有益。
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
能益復能易,當得上仙籍。
無益復無易,終不免死厄。
(《益者》七十九)
對於此詩的解釋,項楚先生認為這是寒山對於道及修煉之術的闡釋,並以道教經典加以旁證:
寒山此詩所寫,為道家修煉之術,以求返老還童,變化成仙。其說見於《太平廣記》卷三《漢武帝》(出《漢武內傳》):“王母曰:夫欲修身,當營其氣,《太仙真經》所謂行益易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益易者,謂常思靈寶也。靈者神也,寶者精也。子但愛精握固,閉氣吞液,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形易則變化,變化則成道,成道則為仙人。吐納六氣,口中甘香。欲食靈芝,存得其味,微息揖吞,從心所適。氣者水也,無所不成,至柔之物,通至神精矣。此元始天王在丹房之中所說微言,今敕侍笈玉女李慶孫,書錄之以相付。子善錄而修焉。”又《雲笈七籤》卷五六《元氣論》:“《仙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三元二合謂之丹,溯流補腦謂之還,精化為氣謂之轉。一轉一易一益,每轉延一紀之壽,九轉延一百八歲。西王母雲:呼吸太和,保守自然,先榮其氣,氣為生源。所為易益之道,益者益精也,易者易形也。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此道者,謂常思靈寶。靈者神也,寶者精也。但常愛氣惜精,握固閉口,吞氣吞液,液化為精,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復化為液,液復化為精,精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神,如是七返七還,九轉九易,既益精矣,即易形焉。此易非是其死,乃是生易其形,變老為少,變少為童,變童為嬰兒,變嬰兒為赤子,即為真人矣。”又卷五八茅山賢者《服內氣訣》:“西王母謂武帝曰:‘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所謂益易者,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愛精握固,閉氣吞液,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液,液化為骨。常行之不倦,精神充滿,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肉,五年易筋,六年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十年道成。位居真人,變化自由,即靈官玉女而侍焉。”又桑榆子評《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所收《蒙山賢者服氣法》:“西王母謂武帝曰:‘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所謂益易者,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愛精握固,閉氣吞液,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精神充滿,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肉,五年易筋,六年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十年道成。位居真人,變化自由,即靈官玉女而侍焉。”[12]
簡而言之,寒山在這裏所言的是對於道教修煉方式的體會。在寒山看來,要修道成仙,就必須增益其精神,精心於修煉,以擺脫肉體,脫胎換骨。反之,則隻能深陷於死亡的宿命之中,無法擺脫。養生並不隻是理論上的修習,更是實踐上的體驗,亦即對於道家、道教修煉法的真實體驗,此刻的寒山對此多有體驗:
久住寒山凡幾秋,獨吟歌曲絕無憂。
蓬扉不掩常幽寂,泉湧甘漿長自流。
石室地爐砂鼎沸,鬆黃柏茗乳香甌。
飢餐一粒伽陀藥,心地調和倚石頭。
(《久住》一九四)
一入雙溪不計春,煉暴黃精幾許斤。
爐灶石鍋頻煮沸,土甑久烝氣味珍。
誰來幽穀餐仙食,獨向雲泉更勿人。
延齡壽盡招手石,此棲終不出山門。[13]
欲知仙丹術,身內元神是。
(《昨到》二四八)
道教修煉的丹法有外丹和內丹之別,外丹又稱煉丹術、金丹術,指用爐鼎等燒鍊金石草木以煉成神丹,通過服食以求長生,寒山顯然接觸過外丹的實踐,上述鬆黃、乳香、柏茗、黃精等等都是可以用來煉製丹藥所用。而這些東西,寒山都可以從寒石山上採到,但是,服用這些並沒有很大的效用,因此,寒山也曾轉向了內丹修煉。所謂內丹,則是以人體內的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煉而成,詩中所言的“身內元神”就是指內丹而言,此外,前文“益者益其精”、“易者易其形”同樣也是強調內丹修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