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駱駝滿舊都。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於。花門剺麵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11]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駱駝滿舊都”,隨著安祿山的攻陷長安,京城籠罩在一片血腥之中。逃離這是非之地,逃離這血腥之所,成為了士紳的首要選擇。因洛陽、長安被叛軍攻陷,是年,兩京很多士人多逃亡荊州一帶,以避戰亂,“自至德後,中原多故,襄、鄧百姓,兩京衣冠,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乃置荊南節度使”。[12]
“不覺大流落,皤皤誰見矜”(《尋思》一〇一),漫無目的的寒山,懷著無比惆悵和淒涼的心情,加入了逃亡的人群,隨著他們一起越秦嶺,下漢水,走襄陽,最後到達了江陵(今荊州)。
荊州位於今湖北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中遊和漢水下遊的江漢平原腹地,又稱江陵,自古為軍事要地,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曾稱讚“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13]這裏山水怡人,風光無限,詩仙李白一首“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14],其在江陵暢遊之意,躍然紙上。
“憶昔遇逢處,人間逐勝遊。樂山登萬仞,愛水泛千舟。送客琵琶穀,攜琴鸚鵡洲”(《憶昔》一七八),寒山這首詩則無疑表明了在鹹陽遭受兵亂之後,隨著逃亡的士紳隊伍,自己也曾到了江陵。其所言的“琵琶穀”即在今湖北鄖縣,處於漢江邊上,離江陵很近;“鸚鵡洲”即在今湖北武漢漢陽鸚鵡湖,《清一統誌》載:“湖北武昌府,鸚鵡洲在江夏縣西南二裏,禰衡墓鸚鵡洲,今淪於江。”
而在寒山到了江陵之後,荊楚之地的勝景,讓寒山暫時地拋卻了積聚在心頭的惆悵、無奈的情緒,“樂山登萬仞,愛水泛千舟”,在江陵,徜徉於山水之間,無疑讓寒山孤寂的心靈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慰藉。更為重要的是,與寒山同來江陵避難的,也都是縉紳之士,本來就是文人墨客,風流倜儻,再加上山水奇異,自然更能激發文人們的詩情雅興。於是,文人們也暫時拋卻了離鄉的愁緒,代之以應和酬唱,把酒言歡,江陵的山水之間,儼然一人間勝境。混跡於文人墨客之間,應和於觴酒酬唱之中,寒山對於生活也感到了某種程度的滿意和陶醉,畢竟在這裏暫時找到了心靈的寄託。
“送客琵琶穀,攜琴鸚鵡洲”,這是對於當時文士交往的最為直接的寫照,而琵琶穀和鸚鵡洲無疑也是當時避戰亂於江陵的士子經常應和酬唱的地方。“琵琶穀”在今湖北鄖縣,“漢水又東經琵琶穀口,會貞按:穀在今鄖縣東。《鄖縣誌》謂之琵琶灘”[15],鄖縣歷史悠久,古稱麇子國,商代屬庸國,春秋時屬絞國,戰國時屬楚地。秦屬漢中郡長利縣。西漢置錫縣。東漢屬益州漢中郡錫縣,三國時屬魏興郡之錫縣。晉太康五年(284)置鄖鄉縣,屬荊州魏興郡,以治所附近鄖關得名,又傳因位鄖山之南得名。漢水在側,潺潺而過;鄖山之秀,足以陶情。有山有水,其地必靈,對於文人墨客而言,這裏無疑是一個激發詩情的地方,無疑是觴酒酬唱的首選之地。故而,寒山與避難於此的文人墨客時常留連於斯,也是情理中事。
鸚鵡洲,在武昌城外江中,其名之來,則是與漢末名士禰衡(173—198)聯繫在一起的。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臨邑)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貴。因拒絕曹操召見,操懷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殺之,罰作鼓史,禰衡則當眾裸身擊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殺之,因遣送與荊州牧劉表。仍不合,又被劉錶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後因冒犯黃祖,終被殺,死後葬鸚鵡洲,禰衡為漢末辭賦名家,鸚鵡洲即是因其名賦《鸚鵡賦》而得名的,其賦曰: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觜,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於眾禽?
於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於流沙。跨崑崙而播弋,冠雲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裏,崎嶇重阻。逾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於鼎俎?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駱駝滿舊都”,隨著安祿山的攻陷長安,京城籠罩在一片血腥之中。逃離這是非之地,逃離這血腥之所,成為了士紳的首要選擇。因洛陽、長安被叛軍攻陷,是年,兩京很多士人多逃亡荊州一帶,以避戰亂,“自至德後,中原多故,襄、鄧百姓,兩京衣冠,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乃置荊南節度使”。[12]
“不覺大流落,皤皤誰見矜”(《尋思》一〇一),漫無目的的寒山,懷著無比惆悵和淒涼的心情,加入了逃亡的人群,隨著他們一起越秦嶺,下漢水,走襄陽,最後到達了江陵(今荊州)。
荊州位於今湖北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中遊和漢水下遊的江漢平原腹地,又稱江陵,自古為軍事要地,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曾稱讚“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13]這裏山水怡人,風光無限,詩仙李白一首“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14],其在江陵暢遊之意,躍然紙上。
“憶昔遇逢處,人間逐勝遊。樂山登萬仞,愛水泛千舟。送客琵琶穀,攜琴鸚鵡洲”(《憶昔》一七八),寒山這首詩則無疑表明了在鹹陽遭受兵亂之後,隨著逃亡的士紳隊伍,自己也曾到了江陵。其所言的“琵琶穀”即在今湖北鄖縣,處於漢江邊上,離江陵很近;“鸚鵡洲”即在今湖北武漢漢陽鸚鵡湖,《清一統誌》載:“湖北武昌府,鸚鵡洲在江夏縣西南二裏,禰衡墓鸚鵡洲,今淪於江。”
而在寒山到了江陵之後,荊楚之地的勝景,讓寒山暫時地拋卻了積聚在心頭的惆悵、無奈的情緒,“樂山登萬仞,愛水泛千舟”,在江陵,徜徉於山水之間,無疑讓寒山孤寂的心靈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慰藉。更為重要的是,與寒山同來江陵避難的,也都是縉紳之士,本來就是文人墨客,風流倜儻,再加上山水奇異,自然更能激發文人們的詩情雅興。於是,文人們也暫時拋卻了離鄉的愁緒,代之以應和酬唱,把酒言歡,江陵的山水之間,儼然一人間勝境。混跡於文人墨客之間,應和於觴酒酬唱之中,寒山對於生活也感到了某種程度的滿意和陶醉,畢竟在這裏暫時找到了心靈的寄託。
“送客琵琶穀,攜琴鸚鵡洲”,這是對於當時文士交往的最為直接的寫照,而琵琶穀和鸚鵡洲無疑也是當時避戰亂於江陵的士子經常應和酬唱的地方。“琵琶穀”在今湖北鄖縣,“漢水又東經琵琶穀口,會貞按:穀在今鄖縣東。《鄖縣誌》謂之琵琶灘”[15],鄖縣歷史悠久,古稱麇子國,商代屬庸國,春秋時屬絞國,戰國時屬楚地。秦屬漢中郡長利縣。西漢置錫縣。東漢屬益州漢中郡錫縣,三國時屬魏興郡之錫縣。晉太康五年(284)置鄖鄉縣,屬荊州魏興郡,以治所附近鄖關得名,又傳因位鄖山之南得名。漢水在側,潺潺而過;鄖山之秀,足以陶情。有山有水,其地必靈,對於文人墨客而言,這裏無疑是一個激發詩情的地方,無疑是觴酒酬唱的首選之地。故而,寒山與避難於此的文人墨客時常留連於斯,也是情理中事。
鸚鵡洲,在武昌城外江中,其名之來,則是與漢末名士禰衡(173—198)聯繫在一起的。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臨邑)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貴。因拒絕曹操召見,操懷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殺之,罰作鼓史,禰衡則當眾裸身擊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殺之,因遣送與荊州牧劉表。仍不合,又被劉錶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後因冒犯黃祖,終被殺,死後葬鸚鵡洲,禰衡為漢末辭賦名家,鸚鵡洲即是因其名賦《鸚鵡賦》而得名的,其賦曰: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觜,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於眾禽?
於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於流沙。跨崑崙而播弋,冠雲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裏,崎嶇重阻。逾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於鼎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