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陳香梅傳奇:她在東西方的奮鬥 作者:胡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千個春天》很快在紐約出版了,倍受讀者青睞,一版再版直至十版,成為1962年紐約時報書評小的十大暢銷書之一,一時洛陽紙貴,爭相傳閱。誰說西方已唾棄了純情堅貞?也許羅密歐與朱麗葉少男少女的愛讓現代人覺得疑惑,但歷經滄桑九死不悔的愛卻重重地撥動了浮躁塵世疲憊人們日漸麻木了的心弦,人們分外渴求真誠的愛、崇高的愛。這以後,多種中譯本,還有韓文譯本和日文譯本紛紛出版,東方讀者的心共鳴感自然更強烈。
美國人仿佛這時才注意到,陳納德將軍的夫人安娜,還有一個中國名字叫陳香梅。
安娜·陳納德———陳香梅出名了!
她一直在實踐她的作家夢,但這一次圓夢是分外圓!
華盛頓不相信眼淚(7)
她感慨萬千:“古人雲:文窮而後工。這個‘窮’字,涵義太深,不隻是物質窮困,生活潦倒、事業不順、情意傷懷等等厄運,它更包含著生命中的種種體驗和感受,大徹大悟才會有好文章。”
一個寒冷的冬雨的早晨,陳香梅像往常一樣急匆匆離家上班。她的家已搬到大教堂街4201號,這幢高聳的公寓建築被人稱為“塔樓”,設施管理都無可挑剔,但左右鄰居太愛熱鬧,冷氣發動機又裝在她的宅頂。所以有合適的居所,她還要挪。
就在跨出大門的瞬間,她“定格”了。
街對麵,一個熟悉的中國男人的身影正朝塔樓張望,驀地,他不顧一切橫跑過街!雨天雨地,車如流水!因為他也看見了她。
有緣有情的人,哪怕相隔五年十年幾十年沒見,隻要他或她出現在彼此的視野裏,就能認出你!
他以百米衝刺之速沖向她。
她抓住了他的雙臂,不是夢,是47歲的畢爾!畢爾說,是偶遇香桃,才知曉一切。
他負疚,這些年他家安在香港,人卻在加拿大發展,他已成為一個頗有聲名的建築帥,除了建築,他兩耳不聞世間事,竟不知道香梅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沒能在她最艱難的時候出現在她麵前。他責備她太倔強太要強,為什麽不跟他聯繫?要曉得這些年他不跟她往來,是恪守不幹擾她與將軍生活的準則嗬。他終是書呆子氣。
就這樣一個門外一個門裏說著聽著,好一會她才覺察他已被雨淋了個稀濕,她急急地說:“你怎麽不撐傘呀?快進來!”
他一笑:“我想,你不會需要我的傘。”
她淚眼朦朧。分手在雨天,相逢在雨天,可她不會躲到他的傘下,他懂得她。他早就說過她:此峰獨秀。
懂得她的人似乎不是太少。
林語堂先生在《一千個春天》的序中就曾寫道:“本書的主角是克萊爾·陳納德,這個事實,使這本書增添光彩,在我的心目中,它卻是次要的,這本書並無意作為一本完整的陳納德將軍傳,但在完篇時所出現的卻是一個人的畫像。將軍年輕的未亡人,我們的作者,是一位中國女作家,當她邂逅陳納德時,是一名新聞記者,她擅長於中國讀者們認為極動人的短篇小品,至於她個人的品格,也很自然地從本書中流露無遺,讀者所得的寫照,乃是一位奉獻犧牲自我並且穎慧的中國妻子。”
五十年代初在台北,陳香梅夫婦認識了林語堂先生,以上文字不隻是對《一千個春天》內容和藝術趣味的鑑定,而且是懂得陳香梅。
或許陳香梅還並不十分懂得自己,她總是說:“我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可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深愛著我,我是幸福的。我同時感覺偉大及渺小。偉大,是因為我曾如此深刻的、完整的為他所愛;感到渺小,是因為他付出了如此之多保護著我熱愛著我。”她為了這愛獻出了她的慧心和整個靈魂,她得到的是一千個春天。
其實,得與失是對孿生姊妹,就像幸福與痛苦永恆地難捨難分。她全身心愛著陳納德,與他同在時光是幸福的,但是,她的獨立意識在無形地消蝕著,充其量不過是納德夫人而已。失去了將軍她沉浸在痛苦之中,但是,她的獨立意識得到最充分的張揚,才會造就出遐邇聞名的陳香梅。
紀伯倫的詩句說得好:“要站在一處,卻不要太密邇。”“橡樹和鬆柏,也不在彼此的蔭中生長。”
命運正在改變塑造著她。兩年前,她已經懵懵地拓出了另一片天地。
參政的中國女人(1)
不可思議的,在此地完成,永恆的女性,引我們上升。
———歌德
·45·
政治和權力,是人生的冒險,是跌宕起伏的賭博,搭上力量、智慧、金錢、運氣的較量,伴著陽謀、陰謀乃至鮮血和死亡的驚心動魄;但卻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尤其是對於男人。因而,成為美國總統,在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住上四年或八年,是多少出類拔萃者夢寐以求的願望!
所以,四百年前一位著名的政治學家的至理名言是:君主必須同時效法狐狸和獅子。
所以,美國總統中最年輕的一位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他那愛爾蘭家族生存的信條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勝利!”
所以,功與過都很“精彩”的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會對他的足球教練印第安人華萊士無比崇拜:“我無法充分描繪紐曼教練對我的影響,他在我身上播種了競爭精神和被擊敗後東山再起的決心。他也使我正確懂得,真正重要的不是一個人的背景、膚色、種族或信仰,而隻是他的性格。”
美國人仿佛這時才注意到,陳納德將軍的夫人安娜,還有一個中國名字叫陳香梅。
安娜·陳納德———陳香梅出名了!
她一直在實踐她的作家夢,但這一次圓夢是分外圓!
華盛頓不相信眼淚(7)
她感慨萬千:“古人雲:文窮而後工。這個‘窮’字,涵義太深,不隻是物質窮困,生活潦倒、事業不順、情意傷懷等等厄運,它更包含著生命中的種種體驗和感受,大徹大悟才會有好文章。”
一個寒冷的冬雨的早晨,陳香梅像往常一樣急匆匆離家上班。她的家已搬到大教堂街4201號,這幢高聳的公寓建築被人稱為“塔樓”,設施管理都無可挑剔,但左右鄰居太愛熱鬧,冷氣發動機又裝在她的宅頂。所以有合適的居所,她還要挪。
就在跨出大門的瞬間,她“定格”了。
街對麵,一個熟悉的中國男人的身影正朝塔樓張望,驀地,他不顧一切橫跑過街!雨天雨地,車如流水!因為他也看見了她。
有緣有情的人,哪怕相隔五年十年幾十年沒見,隻要他或她出現在彼此的視野裏,就能認出你!
他以百米衝刺之速沖向她。
她抓住了他的雙臂,不是夢,是47歲的畢爾!畢爾說,是偶遇香桃,才知曉一切。
他負疚,這些年他家安在香港,人卻在加拿大發展,他已成為一個頗有聲名的建築帥,除了建築,他兩耳不聞世間事,竟不知道香梅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沒能在她最艱難的時候出現在她麵前。他責備她太倔強太要強,為什麽不跟他聯繫?要曉得這些年他不跟她往來,是恪守不幹擾她與將軍生活的準則嗬。他終是書呆子氣。
就這樣一個門外一個門裏說著聽著,好一會她才覺察他已被雨淋了個稀濕,她急急地說:“你怎麽不撐傘呀?快進來!”
他一笑:“我想,你不會需要我的傘。”
她淚眼朦朧。分手在雨天,相逢在雨天,可她不會躲到他的傘下,他懂得她。他早就說過她:此峰獨秀。
懂得她的人似乎不是太少。
林語堂先生在《一千個春天》的序中就曾寫道:“本書的主角是克萊爾·陳納德,這個事實,使這本書增添光彩,在我的心目中,它卻是次要的,這本書並無意作為一本完整的陳納德將軍傳,但在完篇時所出現的卻是一個人的畫像。將軍年輕的未亡人,我們的作者,是一位中國女作家,當她邂逅陳納德時,是一名新聞記者,她擅長於中國讀者們認為極動人的短篇小品,至於她個人的品格,也很自然地從本書中流露無遺,讀者所得的寫照,乃是一位奉獻犧牲自我並且穎慧的中國妻子。”
五十年代初在台北,陳香梅夫婦認識了林語堂先生,以上文字不隻是對《一千個春天》內容和藝術趣味的鑑定,而且是懂得陳香梅。
或許陳香梅還並不十分懂得自己,她總是說:“我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可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深愛著我,我是幸福的。我同時感覺偉大及渺小。偉大,是因為我曾如此深刻的、完整的為他所愛;感到渺小,是因為他付出了如此之多保護著我熱愛著我。”她為了這愛獻出了她的慧心和整個靈魂,她得到的是一千個春天。
其實,得與失是對孿生姊妹,就像幸福與痛苦永恆地難捨難分。她全身心愛著陳納德,與他同在時光是幸福的,但是,她的獨立意識在無形地消蝕著,充其量不過是納德夫人而已。失去了將軍她沉浸在痛苦之中,但是,她的獨立意識得到最充分的張揚,才會造就出遐邇聞名的陳香梅。
紀伯倫的詩句說得好:“要站在一處,卻不要太密邇。”“橡樹和鬆柏,也不在彼此的蔭中生長。”
命運正在改變塑造著她。兩年前,她已經懵懵地拓出了另一片天地。
參政的中國女人(1)
不可思議的,在此地完成,永恆的女性,引我們上升。
———歌德
·45·
政治和權力,是人生的冒險,是跌宕起伏的賭博,搭上力量、智慧、金錢、運氣的較量,伴著陽謀、陰謀乃至鮮血和死亡的驚心動魄;但卻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尤其是對於男人。因而,成為美國總統,在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住上四年或八年,是多少出類拔萃者夢寐以求的願望!
所以,四百年前一位著名的政治學家的至理名言是:君主必須同時效法狐狸和獅子。
所以,美國總統中最年輕的一位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他那愛爾蘭家族生存的信條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勝利!”
所以,功與過都很“精彩”的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會對他的足球教練印第安人華萊士無比崇拜:“我無法充分描繪紐曼教練對我的影響,他在我身上播種了競爭精神和被擊敗後東山再起的決心。他也使我正確懂得,真正重要的不是一個人的背景、膚色、種族或信仰,而隻是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