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弗列的音樂,他的音符裏充滿祥和自然,猶如天籟之音,特別是欣賞他耳聾以後所創作的作品,每一個音符絕對沒有哪兒怕一絲的抑傷,處處充滿了浪漫和恬美,那應該是弗列對音樂、對人生深切感悟的精神升華。弗列後半生腹背受敵,所處的環境有鮮花也有荊棘,好在弗列不至於像利他故居不遠的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那樣,為躲避朋友的債務而時刻準備逃走。弗列曾經權傾一時,但還是盡量的公正評判周圍紛繁的人與事。弗列在彌留之際,把兒子叫到床前這樣說:“在我死後,人們或許評論我的作品不過如此,人們也許會忘掉我的作品……你們沒有必要生氣,也不必悲傷……因為那是不可避免的,聖桑和別人也遇到過,我已經盡了我一切的努力……其餘的,由上帝去裁決吧。”現今,法國人把弗列評價為與聖桑、比才、德彪西同樣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安魂曲》,與莫紮特、威爾第的《安魂曲》殊榮並存,享譽世界。在歐洲音樂史上,弗列與馬勒一樣已經受到世人的重視,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弗列就在這棟房子裏,留下了他著名的遺言。
弗列故居主樓共有十層,整棟樓房青石覆蓋,門窗並不老舊。大門是黑色,古樸而典雅,門旁青藤纏繞古樹,參差蔓延至樓下。現在是秋末季節,老樹依然挺壯,青藤枝葉還在茂盛的生長。說道巴黎的十六區,這裏地形非常特別,它前低俯塞納河、後倚巴黎布洛涅森林,地形坡度極大。有的宅院前後竟然有十幾米的落差,臨近的巴爾紮克故居就是如此。巴爾紮克故居的正門,參觀者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掩映在幽靜的樹木下有一個小小後門,通向背後的小巷,那巷子隻有一米多寬,隱謐寧靜,別有洞天。
每當我路過此處,我都想起巴爾紮克遇到討債人上門要債,聽到僕人的暗示,便從這裏悄悄地溜之大吉的典故。這一次,我同樣走入巴爾紮克故居後門的小巷,我走出弗列的故居,走進巴爾紮克的小巷,巷口狹窄,不僅使人感慨,這裏曾經映刻過大師的身影,巴爾紮克逃走時一定不是像人們這等悠閑的。我行至小巷的盡頭,俯瞰碧波粼粼的塞納河水,抬頭看碧藍的天空中祥雲朵朵在清柔漫舞,河邊的艾菲爾鐵塔直入雲霄。我轉頭再看一眼那狹窄的幽徑,前是幽暗小巷,後是碧水藍天,僅僅數米之遙,卻是不同的天寬地闊。
光風霽月 夏日山景(1)
但第創辦的音樂學校
光風霽月 夏日山景—法國山歌之王但第
題記:一個沒有民歌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思想的民族。世界上任何一個族群,隻要它的民歌還在人們的口中傳唱,那麽它的文化就不會湮絕。
那是夏雨之後的清晨,巴黎的涼潤和特有的清麗共撐出天空一片湛藍,柔和的輕風與藍天徜徉的白雲怡然攜遊。巴黎夏日的景色亮麗純淨,美不勝收。我此次之行是坐落在巴黎七區的作曲家但第的故居,但第在巴黎音樂家中是搬家次數最少的人了。在他人生八十年的時間裏,隻搬過兩次家,都在巴黎的第七區。
但第出生在巴黎七區一棟幽深隱密的房子裏,房子前的街道寬闊安靜,此時巴黎正是夏季,陽光火辣辣的照耀著街上的行人。街邊服裝店、珠寶店、
瓷器店、文具店、藥店……有的開張營業,有的因為放假暫關門上鎖,無人料理。我進入但第故居的大門,院落裏並非法國傳統的天井式結構,這裏的風格和布局倒像中國的
四合院。院子正中有一棵枝繁葉茂,欣欣向榮的梧桐樹,樹下盛開著幾簇玫瑰。庭院的空間和色彩的搭配協調自然,低處是綠草,高處是老樹,艷的是玫瑰、淺的是白花。但第出生在此,這裏曾印刻下他幼年蹣跚的腳步和嬉戲地身影。但第由奶奶撫養成人,非常幸運的是,奶奶並不嬌慣他,老人對但第的學習要求極為嚴格,但第謹慎的性格和正直的德操都受益於奶奶給予的良好教育。
但第是教育家,也是作曲家。他18歲那年和音樂家亨利·圖巴爾共同去德國
慕尼黑旅行,聽到了華格納的《特裏斯坦和伊斯爾德》和《萊茵的黃金》等歌劇作品,華格納的音樂深深感染了兩位異鄉的年輕人。幾年以後,圖巴爾鼓勵但第把寫的作品拿給法國大音樂家弗蘭克看,弗蘭克看過但第的作品後,意見卻相當嚴厲,他覺得但第需要在繼續學習深造。但第最早的私人老師是拉威尼亞克和馬爾蒙代爾,後來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弗蘭克學習作曲。但第成名之後與亞歷山大·吉爾、夏爾·波爾德芒共同創辦巴黎聖樂學校,這是他作為法國教育家的奠基階段。巴黎聖樂學校在但第的主持下成果卓著,學校培養出了魯賽爾、薩迪、瓦奈茲等法國一代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巴黎音樂學院不少學生都來聖樂學校聆聽但第的作曲課程,這裏成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的競爭對手。
但第德操高尚,性格孤傲清奇,他的為人如陽光下的琥珀般明亮剔透,優點和缺點一眼可見。但第一直保持著對法國現代音樂的濃厚興趣,他讚賞和佩服德彪西作品中的某些一些音樂理念。但是,但第又對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和法國六人團等現代音樂家,提出不少反對和批評意見。但第的藝術觀點常常自我相悖,卻大相逕庭的光明磊落。
弗列故居主樓共有十層,整棟樓房青石覆蓋,門窗並不老舊。大門是黑色,古樸而典雅,門旁青藤纏繞古樹,參差蔓延至樓下。現在是秋末季節,老樹依然挺壯,青藤枝葉還在茂盛的生長。說道巴黎的十六區,這裏地形非常特別,它前低俯塞納河、後倚巴黎布洛涅森林,地形坡度極大。有的宅院前後竟然有十幾米的落差,臨近的巴爾紮克故居就是如此。巴爾紮克故居的正門,參觀者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掩映在幽靜的樹木下有一個小小後門,通向背後的小巷,那巷子隻有一米多寬,隱謐寧靜,別有洞天。
每當我路過此處,我都想起巴爾紮克遇到討債人上門要債,聽到僕人的暗示,便從這裏悄悄地溜之大吉的典故。這一次,我同樣走入巴爾紮克故居後門的小巷,我走出弗列的故居,走進巴爾紮克的小巷,巷口狹窄,不僅使人感慨,這裏曾經映刻過大師的身影,巴爾紮克逃走時一定不是像人們這等悠閑的。我行至小巷的盡頭,俯瞰碧波粼粼的塞納河水,抬頭看碧藍的天空中祥雲朵朵在清柔漫舞,河邊的艾菲爾鐵塔直入雲霄。我轉頭再看一眼那狹窄的幽徑,前是幽暗小巷,後是碧水藍天,僅僅數米之遙,卻是不同的天寬地闊。
光風霽月 夏日山景(1)
但第創辦的音樂學校
光風霽月 夏日山景—法國山歌之王但第
題記:一個沒有民歌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思想的民族。世界上任何一個族群,隻要它的民歌還在人們的口中傳唱,那麽它的文化就不會湮絕。
那是夏雨之後的清晨,巴黎的涼潤和特有的清麗共撐出天空一片湛藍,柔和的輕風與藍天徜徉的白雲怡然攜遊。巴黎夏日的景色亮麗純淨,美不勝收。我此次之行是坐落在巴黎七區的作曲家但第的故居,但第在巴黎音樂家中是搬家次數最少的人了。在他人生八十年的時間裏,隻搬過兩次家,都在巴黎的第七區。
但第出生在巴黎七區一棟幽深隱密的房子裏,房子前的街道寬闊安靜,此時巴黎正是夏季,陽光火辣辣的照耀著街上的行人。街邊服裝店、珠寶店、
瓷器店、文具店、藥店……有的開張營業,有的因為放假暫關門上鎖,無人料理。我進入但第故居的大門,院落裏並非法國傳統的天井式結構,這裏的風格和布局倒像中國的
四合院。院子正中有一棵枝繁葉茂,欣欣向榮的梧桐樹,樹下盛開著幾簇玫瑰。庭院的空間和色彩的搭配協調自然,低處是綠草,高處是老樹,艷的是玫瑰、淺的是白花。但第出生在此,這裏曾印刻下他幼年蹣跚的腳步和嬉戲地身影。但第由奶奶撫養成人,非常幸運的是,奶奶並不嬌慣他,老人對但第的學習要求極為嚴格,但第謹慎的性格和正直的德操都受益於奶奶給予的良好教育。
但第是教育家,也是作曲家。他18歲那年和音樂家亨利·圖巴爾共同去德國
慕尼黑旅行,聽到了華格納的《特裏斯坦和伊斯爾德》和《萊茵的黃金》等歌劇作品,華格納的音樂深深感染了兩位異鄉的年輕人。幾年以後,圖巴爾鼓勵但第把寫的作品拿給法國大音樂家弗蘭克看,弗蘭克看過但第的作品後,意見卻相當嚴厲,他覺得但第需要在繼續學習深造。但第最早的私人老師是拉威尼亞克和馬爾蒙代爾,後來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弗蘭克學習作曲。但第成名之後與亞歷山大·吉爾、夏爾·波爾德芒共同創辦巴黎聖樂學校,這是他作為法國教育家的奠基階段。巴黎聖樂學校在但第的主持下成果卓著,學校培養出了魯賽爾、薩迪、瓦奈茲等法國一代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巴黎音樂學院不少學生都來聖樂學校聆聽但第的作曲課程,這裏成為巴黎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的競爭對手。
但第德操高尚,性格孤傲清奇,他的為人如陽光下的琥珀般明亮剔透,優點和缺點一眼可見。但第一直保持著對法國現代音樂的濃厚興趣,他讚賞和佩服德彪西作品中的某些一些音樂理念。但是,但第又對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和法國六人團等現代音樂家,提出不少反對和批評意見。但第的藝術觀點常常自我相悖,卻大相逕庭的光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