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總是和理想有著一定的距離,這個道理尤其適用於婚姻。柏遼茲一生遊離於貧窮與現實、放縱與理想之間,他著名的《回憶錄》中把音樂與愛情比做“靈魂的翅膀”。柏遼茲由於性格的懦弱與天性的放縱,甚至有時候有些極可憐又可恨。柏遼茲終於娶回了青春已去,姿色全無且欠債纍纍的絲蜜遜。絲密蓀卻對她誠心實意,一心希望把柏遼茲禁錮在瑣碎的家庭生活裏。哪知柏遼茲的感情大起大落,忽左忽右,他又開始傾心於一個叫瑪麗·李茜奧的西班牙女演員。瑪麗是一個務實的、精明的女人,“一個熱衷於歌唱但又不刻苦練功的歌者”。柏遼茲以致為瑪麗而巴結劇場的經理,給瑪麗爭取演出的機會,來撰寫gg詞來吹捧她的才能,並且把自己創作的歌曲交給她演唱。雖然李茜奧唱得一塌糊塗,但柏遼茲卻無怨無悔。這時的絲密蓀容顏憔悴,孤苦一人,她癱瘓了八年,最後在寂寞中死去。柏遼茲於1854年與李茜奧結婚,李茜奧生活一塌糊塗,他們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1862年,柏遼茲完成了喜歌劇《貝雅特裏奇與貝納德》,此時李茜奧在德彪西的家鄉聖日耳曼昂萊朋友家作客時突然死去,這場意外使柏遼茲異常悲傷,他很長時間不能自拔。柏遼茲悽慘的晚年,不禁會讓我們想到荷蘭的一生悽慘、無依無靠天才畫家倫勃朗,倆人的境遇又是出奇的相似。


    柏遼茲信仰方麵曾是一個革命者,但他的意誌好像並不怎麽堅強。或許是柏遼茲的觀念因心懷浪漫而醉心革命,也許因為追求革命才心懷浪漫?我們不得而知。柏遼茲的晚年便再不提革命的話題,甚至對革命持反感的態度,而他的老朋友李斯特卻皈依了宗教。同樣是偉大的音樂家,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路歸程。李斯特皈依宗教也許是為了達到理想的最終追求,而我想茲的信念選擇很可能與他生活極度貧苦有關。關於柏遼茲的感情生活,羅曼·羅蘭曾這樣評價:“他(柏遼茲)的愛是活在夢中的少年情懷的愛,不是一個曾經滄海的、他看不出所愛的女性的缺陷和她的動人之處,他不是男人的那種清醒的熱愛”。羅曼·羅蘭還說:“偉大的柏遼茲不是在和人談戀愛,而是在和他的愛情談戀愛。柏遼茲註定受苦受難,更可怕的是,他註定要連累別人受苦受難。”羅曼·羅蘭對老鄉柏遼茲的評價可謂入骨三分。


    柏遼茲是法國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在法國的過去和今天,柏遼茲可能也是孤寂最長的藝術偉人。因為柏遼茲向來不把法蘭西的文化傳統放在眼裏,對法國過於纖細的音樂風格不屑一顧。他心裏流淌的是蓬勃偉岸歐洲血液。柏遼茲音樂的靈感大多來自異國情調的旋律中,所以法國人對柏遼茲那種神經質的天馬行空般的音樂風格至今也不甚喜愛。2003年,柏遼茲誕辰二百周年,有人提議將柏遼茲的陵墓移至先賢祠,但有太多人反對,他們認為柏遼茲沒有那樣偉大成就。探究其中的原因,有人們對柏遼茲“異端邪趣”敬而遠之的因素,也有厭煩柏遼茲不鍾情法國的小資情調的思想的牴觸心理使然,所以至今法國人對柏遼茲的態度還是不冷不熱。二百年來,法國人對於柏遼茲的評價始終在尷尬的夾縫中左忽右擺,並且至今我們還都看不到他“光明“的源泉,他的處境還要繼續搖擺下去,也許在過二百年或是更長時間也未必可知。


    柏遼茲晚年顛沛流離,在困苦的生活中死去,柏遼茲的葬禮在巴黎克尼得教堂舉行,音樂家托馬斯、奧柏、古諾是扶靈人。在送葬的人群當中,還有比才,據說比才哭得最為傷心。柏遼茲被埋葬在巴黎蒙馬特墓地。一個多世紀以後的1969年,絲蜜遜和李茜奧的骨灰被挪到了蒙馬特墓地的入口處,這條小路,被命名為“埃克多爾·柏遼茲”之路。


    音塵絕響(1)


    蒙帕納斯墓地,聖桑葬於此


    音塵絕響—蒙帕納斯墓地悼聖桑


    題記:聖桑幼年喪父、中年喪子,夫妻離異,還患有結核病,八十六歲孤獨的死在一個異鄉的旅館裏。他的性格卻是幽默詼諧,音樂深邃優美。


    站在巴黎320米高的艾菲爾鐵塔俯瞰巴黎,可看到幾座古老的建築:巴黎聖母院、羅浮宮、蒙馬特高地的聖心教堂和榮軍院;也可找到幾座亦老亦新的建築:香榭麗舍大街旁有百年歷史的大宮、小宮和亞歷山大三世橋,艾菲爾鐵塔也與它們同齡。還有已現代風格著稱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國家圖書館、巴黎第六大學主樓和蒙帕納斯的塔樓。


    在蒙帕納斯孤零零的高樓下麵,現代氣息中圍裹著一座古老的英靈家園—蒙帕納斯墓地,法國著名作曲家卡米爾—聖·桑的陵墓便安息於此。在巴黎浪漫的春季,我踏著青苔與綠草,拜竭了蒙帕納斯墓地聖桑的靈魂棲所。


    聖桑1835年出生在巴黎,他的父親早亡,母親和嬸母把他撫養成人。聖桑3歲便隨嬸母學習鋼琴,據說5歲開始嚐試作曲,據現在看他最早的存留下來的作品的手稿標誌的日期是1839年,其實那時聖桑隻有三歲半。聖桑7歲時隨法國鋼琴家斯塔瑪第學習鋼琴,10歲就登台演出莫紮特、貝多芬和亨德爾等人的作品。11歲在巴黎普雷爾音樂廳舉辦音樂會,演出的曲目有莫紮特的


    鋼琴曲和貝多芬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聖桑13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阿列維(後來成為比才的嶽父),18歲時聖桑創作了《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得到柏遼茲和李斯特的讚賞,他們甚至不相信這是一位年輕後輩的作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情懷巴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遠並收藏情懷巴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