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女士現在對貪婪已經有了正確的認識。凡是對某種事物有著不知滿足的欲望,就都可以稱為貪婪。貪婪會奪去一個人的自由,把人變成被欲望驅使的奴隸。肯塔西州的人類行為專家約瑟夫·羅伯特博士曾經在他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人類是世界上欲望最多的生物。對於其他生物來講,它們隻有食慾、求生欲,以及繁衍後代的欲望。當然,有些群居動物也會有對權力的欲望。可是,人類的欲望要比它們多得多。人類對金錢、美色、權力、地位、名譽等很多東西都有著很強的追求欲。其實,這些欲望本來是沒有罪的,但是它們卻常常驅使人類犯罪。回顧歷史,每一次人為的災難都和欲望有關,這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同欲望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也是很複雜的。有的人可以駕馭欲望,做欲望的主人,那麽這個人就可以成為一個成功且快樂的人。相反,如果一個人淪為了欲望的奴隸,將自己的靈魂整個出賣給它,那麽他就很有可能變成一個可怕的魔鬼。當然,他並不具備魔鬼的法術,所以迎接他的隻能是無盡的失望。可以說,那些被欲望驅使的貪婪的人們,每天都生活在無休無止的痛苦之中。


    我想我已經沒有必要再去花費太多的語言來講述貪婪的危害了,因為女士們現在想必已經非常清楚這一點了。而你們現在一定想從我這裏學習到一些方法,從而真正趕走貪婪,讓自己重新找回快樂。坦白地說,之前我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麽做,因為貪婪是一種近乎於人類本能的心理。雖然我可以肯定這種心理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但是我卻不清楚該如何從根本上清除它。於是,我特意到華盛頓拜訪了全美心理學協會的主席西路克·瓦格勒博士,希望他能夠給我提出一些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西路克博士對我說:“你有沒有聽過沙漠旅行者的故事?從前,有一隊人一起相約到沙漠去淘金。他們走了很遠的路,終於發現了一座金礦。於是,這隊人欣喜若狂,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金子。當他們返回時,很多人都被金子壓得喘不過氣來,可是唯獨有一個人卻輕鬆自在地走著。他的同伴對此表示非常不解,於是那個人告訴他們:‘其實快樂很簡單,隻要少擁有一點就可以了。’戴爾,你要的答案就在這裏。”


    是的,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解決方法。女士們,如果你們想獲得快樂,那麽就讓自己少擁有一點。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會很痛苦,但是你們必須讓自己習慣如此。女士們,請接受我這個誠懇的建議,因為我不希望再有哪一位女士因為貪婪而過著痛苦不堪的生活。現在,請你拿出一張紙,用筆在上麵寫下這樣一句話:快樂其實很簡單,隻要少擁有一點就可以了。然後,再把這張紙貼在一個顯眼的位置上。這樣,你就可以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讓貪婪侵蝕了你的快樂,淹沒了你的生活。


    ☆、喜歡你自己(1)


    一個人隻有首先喜歡自己,才能夠真正喜歡別人。能夠勇敢地麵對自己,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能坦然接受,這樣的人往往心智成熟、個性豁達。而那些把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缺點上的人,常常會陷入痛苦而不能自拔,不但自己生活得不快樂,也很難與身邊的人融洽相處,受人喜歡。


    一個身心健康、成熟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喜歡自己”,當然這裏指的不是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能夠冷靜、客觀地麵對和接受自己,並自尊自愛。


    布蘭頓博士曾說:“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適度的自愛是一種健康的表現。適度的自重是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和個性》一書中也提到“自我接受”的重要性。他說:“最新的機能心理學理論中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舒放自然、自我接受、自我滿足等。”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是不會躺在床上默默想像自己哪裏不如別人,為了自己不如比爾自信或者沒有約翰積極進取而深感擔憂。很多人有時候也會不滿意自己的表現,察覺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但他們知道自己的動機和目標是正確的,會把精力花在改進不足和缺點上,從來不會固守著自己的過失和弱點哀嘆不已。


    成熟的人無論對待自己還是對待別人,都會抱有同樣的寬容心,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有弱點,所以不會拿這些事情折磨自己而陷入深深的痛苦。


    那麽,喜歡自己是不是跟喜歡別人同樣重要呢?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心理學家亞瑟教授指出:“教育應該幫助兒童乃至成人了解自己,從而建立起自我接納的健全心理。”他認為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充滿了奮鬥、收穫、希望和傷感,因此,自我接受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中,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醫院病房裏住著的人一半以上都是那些對自己感到厭惡的人,而且門口還排滿了那些遭遇情感問題和精神困擾的人,這些都是無法與自己相處而走向極端的例子。在這裏,我並不打算深究到底是什麽原因或者壓力使這些人遭遇此種不幸。我隻是覺得,在這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裏,人們往往過於注重對物質滿足和社會名望的追求,過於強調要超越別人的目標,從而造成如今許多人精神上的疾病和障礙。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懷特在《進步的生活:性格自然成長的研究》一書中提到目前的一種流行理念:“人必須調適好自己,以適應周圍環境的各種壓力。”懷特還說:“這種觀點往往使人誤以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都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去適應壓抑的生活,應對例行公事的枯燥、承擔社會角色所賦予的種種壓力,可以做到為一切行動和努力做出讓步。其實這樣的壓抑和改變反而會使人失去目標,放棄發揮自己寶貴創造能力的機會。僅僅為了適應外界的壓力,而喪失了自我特有的創造力和發展能力。”


    我完全贊同懷特博士的說法。我們中的確很少有人會鼓足勇氣,做到獨樹一幟,或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該堅持什麽。我們的行為往往會受到社會和經濟群體的影響。比如,我們的衣、食、住、行或思考方式往往與身邊的人非常接近。而一旦我們的個性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時,就會變得神經過敏,會感到失落和茫然,過得很不快樂,甚至會發展到討厭自己的程度。


    ☆、喜歡你自己(2)


    多年前,我的一個女學生就曾被這樣的事情困擾,這讓她感到十分迷茫。她丈夫是一個野心十足、積極進取,並有點獨斷專行的成功律師。他們的社交圈子大多固定在與丈夫相似的那些以社會名望和成就來衡量人生價值的所謂的名流之中。這位太太的性格文靜,為人謙虛,但這個社交圈子,隻會讓她感到壓抑和被輕視。壓根沒有人願意欣賞她身上所具有的優良品質。為此,她變得越來越沮喪,越來越沒有自信,因為她總也不能達到那些人的要求和期望,她也因此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自己。


    其實,這位太太大可不必如此苦惱,她的問題並不在於如何委屈自己去適應環境,而是在於她如何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從而愉快地接受真實的自己,甩掉想要成為一個別人眼中完美的人的壓力。每個人都隻能按照自己的性格行事。重新肯定自我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並把它很好地應用到生活中,同時也必須學會獨處,減少對自己的挑剔。隻有懂得了這些,才會恢復自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你七種幸福幫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戴爾·卡耐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戴爾·卡耐基並收藏給你七種幸福幫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