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北溟去康莊,是要向康笏南說一聲,畢竟是幾乎出了人命。康東台那出戲,演得重了,邱某人不是那種可負巨重的人才。對他不必抱厚望,也不必太重責。他的女人,倒比他強。當然,他還另有大事,要和東家商量。
出南門,過永濟橋,穿過南關,就沿了那條溪水,一直南去。野外田園一片青綠,風也清慡許多,孫北溟的心情也輕鬆起來。
他好久都沒有出城來一享悠閑寧靜了。春天,就想上一趟鳳凰山,往龍泉寺進香,一直就沒有去成。京號的戴老幫也幾次來信,說今日京師早已不似往日京師,風氣日新月異,老號怎麽忙,也該來京巡遊一次。上海更應去,去了上海,才能知道外間世界,今天已成什麽樣。
票莊生意,全在外間世界。他雖已老邁,出去走走,還累不倒的。但出遊一趟眼前的鳳凰山,尚且難以成行,遠路風塵地去巡遊京滬,豈是那麽容易。櫃上那些商務,說起來吧,那是要時刻決策於千百裏之外,動輒調度萬千兩銀錢。可對他孫北溟來說,這是做了一輩子的營生了,好張羅的。叫他最頭疼的,還是近年的時務。
時務不大好把握了。去年京師的維新變法,風雨滿天,光是那一條要開設官錢局的詔令,就叫西幫票商心驚,那要削去他們多少利源!剛說要各地莊口收縮生意,預防不測,變法又給廢了。不變法,時局就安靜了嗎?誰也看不清。朝局動盪,致使去年生意大減。今年初開市,正要振作了張羅生意,朝廷忽然發了一道上諭:不許各省將上繳京餉交票號匯兌。解匯京餉官銀,已成票家大宗生意,朝廷禁匯,豈不是要西幫的命嗎?但上諭誰敢違,你也隻得收縮靜觀。
再者,近年山東直隸又是教案不斷,拳民蜂起,動不動就是攻州掠縣,不知是什麽徵兆。晉中民間練拳習武的風氣也一向濃厚,此間會不會效法山東直隸?晉省多喜愛練形意拳,而風行於山東直隸的,聽說是八卦拳,又叫義和拳,好像不是同宗。
遠處,鳳凰山頂那座古塔,已依稀可見。可微風中,好像漸漸多了灼熱的氣息。去年天雨就不多,一冬一春又一點雨雪都未見。這平川的莊稼還算捉住了苗,可大旱之象已日重一日。
時局晦暗不明,天象又這樣不吉利,今年生意真還不知做成什麽樣子。世事艱難,生意艱難,他是越來越力不能勝。教導邱泰基時,他雖也推崇絕處出智勇,可自家畢竟老邁了。要是有邱泰基那樣的年齡,他還會怕什麽?
孫北溟閉了眼,那個近年來揮之不去的念頭,又跳了出來:什麽時候能告老回鄉?他是早想告老引退,回家課孫,過一個清閑的晚年。隻是,康笏南不肯答應,總說:“等我幾年,我也老了,要引退,咱倆一道引退。”
可他哪能等得了康老東家!康笏南七十歲了,身邊還守著那樣一位年輕的老夫人,竟不顯一點老態。真像鄉間市裏所說:康家的這位老太爺,隻怕是成精了。
見到康笏南時,他正在自己的小書房,把玩一片元人碑拓。
康笏南的小書房,在老院中一處單獨的小庭院,那裏存放著他喜愛的古籍、字畫、金石碑帖。康笏南嗜金石如命,除了像孫北溟這樣的人物,他是不會在這裏會見客人的。
見康笏南又那樣沉迷於碑拓間,孫北溟就說:“你自家過神仙一樣的日子,卻哄著我,叫我等你。越等,你越年輕,我越老。等你放了我,我隻怕是有福也享不動了。”
康笏南沒有抬頭,隻說:“孫大掌櫃,你也想巴結我,說我越活越年輕?我年輕個甚!年過古稀了,還能不老。你要說享福,那不在年少年老。不是有幾句話嗎?人生世間,如白駒之過隙,而風雨憂愁,輒三之二,其間得閑者,才十之一耳。況知之能享者,又百之一二。於百一之中,又多以聲色為樂,不知吾輩自有樂地。悅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聲。明窗淨幾,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跡圖畫,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鍾鼎,親見商周。端硯湧岩泉,焦桐鳴佩玉,不知身居塵世。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這幾句話,對我的心思。”
孫北溟說:“這種清福,那是專門留給你享的。我在櫃上,正摩挲鍾鼎呢,忽然遞來濟南莊口的一份電報,說高唐拳民起事,燒了德人教堂,你說我還摩挲個甚!”
康笏南笑了,丟下碑拓,和孫北溟一起落了座。
“摩挲鍾鼎,親見商周,這‘親見商周’,說得太好。”康笏南的興致顯然仍在那片碑拓間。“你翻檢古帖古印,要尋的,還不是這‘親見’兩字!於方寸之間,親見書家衣冠,親聽篆家言談,何其快意!”
孫北溟說:“這樣的快意,也不知什麽時候肯叫我受用。老東台,我真是老邁了,給你料理不動天成元了。我也不想親見周商,隻想趁還能走幾步路,再出外看看。京滬老幫總跟我吵吵,說外間世界已變得如何如何,攛掇我出外開開眼界。我豈不想出外遊玩,就是你不給我卸了這副籠套!”
康笏南就說:“孫大掌櫃,你要外出遊玩,得把我帶上,千萬得把我帶上。你不會嫌我累贅吧?我能吃能睡,能坐車馬,拖累不了你。”
“老東台你要允許我告老,我就和你結伴出遊天下。”
“你卸了任,各碼頭那些老幫們,誰還肯招呼你?”
“不招呼我,敢不招呼你老人家?”
“孫大掌櫃,我不是說笑話,什麽時候,你真帶我出遊一趟,趁我們還能走得動。自光緒二十一年,去了一趟京師,就再沒有出過遠門了。那次,京號的戴掌櫃很可惡,隻允許我彎到天津,說甚也不叫我去蘇州上海,就怕把我熱死。這回,咱們不路過京師了,直下江南!”
“那還不容易,隻要不花我們字號的錢。”
“我有錢,我不花你們的錢。我也不穿補服,不用你們給我雇綠呢大轎。那個喜愛綠呢大轎的邱掌櫃,你們沒開除出號吧?”
“我正要說呢,這個邱泰基,還沒等顧上開除他,他倒先在自家茅廁掛了白菜幫!”
康笏南聽了,顯出一種意外的興奮,好像有幾分驚喜似的:“邱掌櫃他上吊了?真還沒有想到他這樣知恥,這樣剛烈。”
孫北溟不以為然地說:“什麽剛烈,都是給你老人家嚇的。一個小掌櫃,他哪見過你治他的那種場麵!”
“我也不是要他死,隻是要他知恥。如今,我們西幫的奢華風氣是日甚一日了。財東們隻會坐享其成,窮奢極欲,掌櫃們學會講排場,比官場還張揚。長此以往,天道不助,不光難敵徽幫,隻怕要步南幫後塵,像胡雪岩似的,為奢華所累。”
“我也是這樣說了邱泰基幾句,倒把他嚇著了。”
“嚇著就嚇著吧。他頂有生意吧?叫他婆姨多分幾年紅。發喪沒有?”
“他想死沒死成。”
“假死了一回?”
“他倒是想真死,已經掛起來了。她婆姨有丈夫氣概,發現男人掛了白菜幫,不但沒有嚇著,還像一股旋風似的,跳上板凳,發力一舉,就把男人摘了下來。怕他再死,還用一條大繩捆綁了丟在炕上,然後就夾了一件孝袍,跑到櫃上,尋我來了。”
出南門,過永濟橋,穿過南關,就沿了那條溪水,一直南去。野外田園一片青綠,風也清慡許多,孫北溟的心情也輕鬆起來。
他好久都沒有出城來一享悠閑寧靜了。春天,就想上一趟鳳凰山,往龍泉寺進香,一直就沒有去成。京號的戴老幫也幾次來信,說今日京師早已不似往日京師,風氣日新月異,老號怎麽忙,也該來京巡遊一次。上海更應去,去了上海,才能知道外間世界,今天已成什麽樣。
票莊生意,全在外間世界。他雖已老邁,出去走走,還累不倒的。但出遊一趟眼前的鳳凰山,尚且難以成行,遠路風塵地去巡遊京滬,豈是那麽容易。櫃上那些商務,說起來吧,那是要時刻決策於千百裏之外,動輒調度萬千兩銀錢。可對他孫北溟來說,這是做了一輩子的營生了,好張羅的。叫他最頭疼的,還是近年的時務。
時務不大好把握了。去年京師的維新變法,風雨滿天,光是那一條要開設官錢局的詔令,就叫西幫票商心驚,那要削去他們多少利源!剛說要各地莊口收縮生意,預防不測,變法又給廢了。不變法,時局就安靜了嗎?誰也看不清。朝局動盪,致使去年生意大減。今年初開市,正要振作了張羅生意,朝廷忽然發了一道上諭:不許各省將上繳京餉交票號匯兌。解匯京餉官銀,已成票家大宗生意,朝廷禁匯,豈不是要西幫的命嗎?但上諭誰敢違,你也隻得收縮靜觀。
再者,近年山東直隸又是教案不斷,拳民蜂起,動不動就是攻州掠縣,不知是什麽徵兆。晉中民間練拳習武的風氣也一向濃厚,此間會不會效法山東直隸?晉省多喜愛練形意拳,而風行於山東直隸的,聽說是八卦拳,又叫義和拳,好像不是同宗。
遠處,鳳凰山頂那座古塔,已依稀可見。可微風中,好像漸漸多了灼熱的氣息。去年天雨就不多,一冬一春又一點雨雪都未見。這平川的莊稼還算捉住了苗,可大旱之象已日重一日。
時局晦暗不明,天象又這樣不吉利,今年生意真還不知做成什麽樣子。世事艱難,生意艱難,他是越來越力不能勝。教導邱泰基時,他雖也推崇絕處出智勇,可自家畢竟老邁了。要是有邱泰基那樣的年齡,他還會怕什麽?
孫北溟閉了眼,那個近年來揮之不去的念頭,又跳了出來:什麽時候能告老回鄉?他是早想告老引退,回家課孫,過一個清閑的晚年。隻是,康笏南不肯答應,總說:“等我幾年,我也老了,要引退,咱倆一道引退。”
可他哪能等得了康老東家!康笏南七十歲了,身邊還守著那樣一位年輕的老夫人,竟不顯一點老態。真像鄉間市裏所說:康家的這位老太爺,隻怕是成精了。
見到康笏南時,他正在自己的小書房,把玩一片元人碑拓。
康笏南的小書房,在老院中一處單獨的小庭院,那裏存放著他喜愛的古籍、字畫、金石碑帖。康笏南嗜金石如命,除了像孫北溟這樣的人物,他是不會在這裏會見客人的。
見康笏南又那樣沉迷於碑拓間,孫北溟就說:“你自家過神仙一樣的日子,卻哄著我,叫我等你。越等,你越年輕,我越老。等你放了我,我隻怕是有福也享不動了。”
康笏南沒有抬頭,隻說:“孫大掌櫃,你也想巴結我,說我越活越年輕?我年輕個甚!年過古稀了,還能不老。你要說享福,那不在年少年老。不是有幾句話嗎?人生世間,如白駒之過隙,而風雨憂愁,輒三之二,其間得閑者,才十之一耳。況知之能享者,又百之一二。於百一之中,又多以聲色為樂,不知吾輩自有樂地。悅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聲。明窗淨幾,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跡圖畫,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鍾鼎,親見商周。端硯湧岩泉,焦桐鳴佩玉,不知身居塵世。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這幾句話,對我的心思。”
孫北溟說:“這種清福,那是專門留給你享的。我在櫃上,正摩挲鍾鼎呢,忽然遞來濟南莊口的一份電報,說高唐拳民起事,燒了德人教堂,你說我還摩挲個甚!”
康笏南笑了,丟下碑拓,和孫北溟一起落了座。
“摩挲鍾鼎,親見商周,這‘親見商周’,說得太好。”康笏南的興致顯然仍在那片碑拓間。“你翻檢古帖古印,要尋的,還不是這‘親見’兩字!於方寸之間,親見書家衣冠,親聽篆家言談,何其快意!”
孫北溟說:“這樣的快意,也不知什麽時候肯叫我受用。老東台,我真是老邁了,給你料理不動天成元了。我也不想親見周商,隻想趁還能走幾步路,再出外看看。京滬老幫總跟我吵吵,說外間世界已變得如何如何,攛掇我出外開開眼界。我豈不想出外遊玩,就是你不給我卸了這副籠套!”
康笏南就說:“孫大掌櫃,你要外出遊玩,得把我帶上,千萬得把我帶上。你不會嫌我累贅吧?我能吃能睡,能坐車馬,拖累不了你。”
“老東台你要允許我告老,我就和你結伴出遊天下。”
“你卸了任,各碼頭那些老幫們,誰還肯招呼你?”
“不招呼我,敢不招呼你老人家?”
“孫大掌櫃,我不是說笑話,什麽時候,你真帶我出遊一趟,趁我們還能走得動。自光緒二十一年,去了一趟京師,就再沒有出過遠門了。那次,京號的戴掌櫃很可惡,隻允許我彎到天津,說甚也不叫我去蘇州上海,就怕把我熱死。這回,咱們不路過京師了,直下江南!”
“那還不容易,隻要不花我們字號的錢。”
“我有錢,我不花你們的錢。我也不穿補服,不用你們給我雇綠呢大轎。那個喜愛綠呢大轎的邱掌櫃,你們沒開除出號吧?”
“我正要說呢,這個邱泰基,還沒等顧上開除他,他倒先在自家茅廁掛了白菜幫!”
康笏南聽了,顯出一種意外的興奮,好像有幾分驚喜似的:“邱掌櫃他上吊了?真還沒有想到他這樣知恥,這樣剛烈。”
孫北溟不以為然地說:“什麽剛烈,都是給你老人家嚇的。一個小掌櫃,他哪見過你治他的那種場麵!”
“我也不是要他死,隻是要他知恥。如今,我們西幫的奢華風氣是日甚一日了。財東們隻會坐享其成,窮奢極欲,掌櫃們學會講排場,比官場還張揚。長此以往,天道不助,不光難敵徽幫,隻怕要步南幫後塵,像胡雪岩似的,為奢華所累。”
“我也是這樣說了邱泰基幾句,倒把他嚇著了。”
“嚇著就嚇著吧。他頂有生意吧?叫他婆姨多分幾年紅。發喪沒有?”
“他想死沒死成。”
“假死了一回?”
“他倒是想真死,已經掛起來了。她婆姨有丈夫氣概,發現男人掛了白菜幫,不但沒有嚇著,還像一股旋風似的,跳上板凳,發力一舉,就把男人摘了下來。怕他再死,還用一條大繩捆綁了丟在炕上,然後就夾了一件孝袍,跑到櫃上,尋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