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納粹元首,盡力想在對美國下手的準備工作就緒之前,使美國不捲入戰爭;要做到這一 點,日本是關鍵所在。1940年3月11日,裏賓特洛甫曾對墨索裏尼指出,日本擁有牽製美國 的力量,它可以阻止美國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
樣出兵歐洲對德國作戰。
在戰爭期間,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與日本打交道時,最初特別強調不要惹得美國放棄中立的 重要意義。到1941年初,他們又特別急切地想把日本拖進戰爭,不是去打美國,更不是打他 們馬上就要進攻的蘇聯,而是去打顯然快要打
敗、但仍不肯屈服的英國。早在1941年,德國 就加緊對日本施加壓力了。2月23日,裏賓特洛甫在薩爾斯堡附近的宅邸裏,接見了日本大 使大島浩將軍。這位大使性情暴躁,常常使人認為他是一個比納粹黨人還要地道的納粹分 子。裏
賓特洛甫對客人說,戰爭雖已取得勝利,但是日本"為了自身利益",應該"盡快" 參戰,占領大英帝國在亞洲的領土。在日本出兵的情況下,美國參戰的可能性更小。日本隻 要在其他方麵尊重美國的利益,羅斯福即使拿什麽喪失威望的
論據來說服美國人打仗,也是 不可能的。
第二十三章 深陷龍虎潭(8)
這位納粹外長又說,美國即使真的參戰,"也絕不會對三國條約的國家的最後勝利產生多大 危險"。日本艦隊一定會輕而易舉地打敗美國艦隊,戰爭將以英國和美國的垮台而迅速結束 。這樣的話對這位性情暴躁的日本大使是十分動
聽的,所以裏賓特洛甫大講特講。他勸日 本在華盛頓正在舉行的談判中,態度要堅決,"說話要幹脆"。
裏賓特洛甫還提出一個警告。這個警告也曾對佛朗哥提過,但是可悲的是沒有產生作用。他 說,"德國一旦受到削弱,用不著多久,日本就發現它自己處於全世界的圍攻之中。我們坐 的是一條船。德國的失敗也就是日本帝國的理想
的告終。"
1941年3月5日,希特勒發布了一項稱作"關於與日本合作的第二十四號基本命令"的絕密指 示,把他的對日新政策通知了軍事將領和外交部的高級官員。指示說:
"在三國條約基礎上的合作,必須以盡早促使日本在遠東採取積極行動為目標。若能作到這 一步,英國的強大力量將受到牽製,美國利益的重心將轉移到太平洋……
"作戰的共同目標主要在於迫使英國迅速屈服,從而使美國不能參戰。
"占領新加坡這個英國在遠東的戰略重鎮,肯定地意味著我們三大強國取得了整個作戰中一 項決定性勝利。"
希特勒還敦促日本占領英國的其他海軍基地,甚至在"一旦不能阻止美國參戰時",占領美 國的基地。希特勒在指示的最後部分命令:"千萬別讓日本得知巴巴洛薩計劃的消息。 "對希特勒說來,盟國日本與盟國義大利一樣,不過
是他實現野心的工具,"元首"嚴禁 德國外交部把他進攻蘇聯的打算透露給它們。
兩個星期以後,即3月18日,海軍元帥雷德爾在同希特勒、凱特爾、約德爾開會時,強烈要 求 迫使日本趕快進攻新加坡。雷德爾解釋說,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因為"整個英國艦 隊已受到牽製,美國對日本進行戰爭還沒有準
備好,美國艦隊的力量也趕不上日本"。這位 海軍元帥說,攻下新加坡,就可以"解決涉及英美兩國的其他一切亞洲問題,"同時,自然 也可使日本得以避免與美國發生戰爭,如果日本希望避免的話。
在納粹軍事頭目們議論這一問題時,日本外相鬆岡正在取道西伯利亞和莫斯科前往柏 林途中 。一路上他發表了許多好戰的親軸心的談話。3月26日,他到達德國首都。當時正是希特勒 感到十分狼狽的時候,因為那天夜間貝爾格萊
德發生了政變,南斯拉夫的親德政府被推翻了 ,納粹元首正忙於製訂鎮壓這個難以駕馭的巴爾幹國家的新計劃。因此,他要等到27日下午 才能接見日本客人。
那天下午,希特勒在下定了消滅南斯拉夫的決心以後,對日本外相做工作了。他開始說道, "英國已經輸掉了戰爭,問題隻在於英國能不能明智地認輸。"現在,英國還抓住兩根救命 草:蘇聯和美國。希特勒在談到蘇聯問題時說,
德國有大約160個師到170個師的 兵力"可用 於防備俄國"。至於美國,他說,"美國麵前擺著三條路:它可以武裝自己,它可以支援英 國,它也可以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如果它援助英國,就不能武裝自己。如果它拋開 英國不 管,英
國就要被打垮,那時美國就會發現自己處於單獨同三國條約國家作戰的境地。但是, 美國要想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希特勒最後說道,"任何人都不 能想像得出"日本在太平洋動手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了。他竭
力誇張地說,"機不可失,時 不再來,這是歷史上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矮個子鬆岡,衣冠楚楚,臉色陰沉,留著黑色小鬍鬚,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默默地坐在希 特勒 對麵,情況跟其他人與德國獨裁者"會談"一模一樣,根本就插不上一句話。會後鬆岡靠近 施密特博士悄悄地說,"你是否知道國外有
樣出兵歐洲對德國作戰。
在戰爭期間,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與日本打交道時,最初特別強調不要惹得美國放棄中立的 重要意義。到1941年初,他們又特別急切地想把日本拖進戰爭,不是去打美國,更不是打他 們馬上就要進攻的蘇聯,而是去打顯然快要打
敗、但仍不肯屈服的英國。早在1941年,德國 就加緊對日本施加壓力了。2月23日,裏賓特洛甫在薩爾斯堡附近的宅邸裏,接見了日本大 使大島浩將軍。這位大使性情暴躁,常常使人認為他是一個比納粹黨人還要地道的納粹分 子。裏
賓特洛甫對客人說,戰爭雖已取得勝利,但是日本"為了自身利益",應該"盡快" 參戰,占領大英帝國在亞洲的領土。在日本出兵的情況下,美國參戰的可能性更小。日本隻 要在其他方麵尊重美國的利益,羅斯福即使拿什麽喪失威望的
論據來說服美國人打仗,也是 不可能的。
第二十三章 深陷龍虎潭(8)
這位納粹外長又說,美國即使真的參戰,"也絕不會對三國條約的國家的最後勝利產生多大 危險"。日本艦隊一定會輕而易舉地打敗美國艦隊,戰爭將以英國和美國的垮台而迅速結束 。這樣的話對這位性情暴躁的日本大使是十分動
聽的,所以裏賓特洛甫大講特講。他勸日 本在華盛頓正在舉行的談判中,態度要堅決,"說話要幹脆"。
裏賓特洛甫還提出一個警告。這個警告也曾對佛朗哥提過,但是可悲的是沒有產生作用。他 說,"德國一旦受到削弱,用不著多久,日本就發現它自己處於全世界的圍攻之中。我們坐 的是一條船。德國的失敗也就是日本帝國的理想
的告終。"
1941年3月5日,希特勒發布了一項稱作"關於與日本合作的第二十四號基本命令"的絕密指 示,把他的對日新政策通知了軍事將領和外交部的高級官員。指示說:
"在三國條約基礎上的合作,必須以盡早促使日本在遠東採取積極行動為目標。若能作到這 一步,英國的強大力量將受到牽製,美國利益的重心將轉移到太平洋……
"作戰的共同目標主要在於迫使英國迅速屈服,從而使美國不能參戰。
"占領新加坡這個英國在遠東的戰略重鎮,肯定地意味著我們三大強國取得了整個作戰中一 項決定性勝利。"
希特勒還敦促日本占領英國的其他海軍基地,甚至在"一旦不能阻止美國參戰時",占領美 國的基地。希特勒在指示的最後部分命令:"千萬別讓日本得知巴巴洛薩計劃的消息。 "對希特勒說來,盟國日本與盟國義大利一樣,不過
是他實現野心的工具,"元首"嚴禁 德國外交部把他進攻蘇聯的打算透露給它們。
兩個星期以後,即3月18日,海軍元帥雷德爾在同希特勒、凱特爾、約德爾開會時,強烈要 求 迫使日本趕快進攻新加坡。雷德爾解釋說,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因為"整個英國艦 隊已受到牽製,美國對日本進行戰爭還沒有準
備好,美國艦隊的力量也趕不上日本"。這位 海軍元帥說,攻下新加坡,就可以"解決涉及英美兩國的其他一切亞洲問題,"同時,自然 也可使日本得以避免與美國發生戰爭,如果日本希望避免的話。
在納粹軍事頭目們議論這一問題時,日本外相鬆岡正在取道西伯利亞和莫斯科前往柏 林途中 。一路上他發表了許多好戰的親軸心的談話。3月26日,他到達德國首都。當時正是希特勒 感到十分狼狽的時候,因為那天夜間貝爾格萊
德發生了政變,南斯拉夫的親德政府被推翻了 ,納粹元首正忙於製訂鎮壓這個難以駕馭的巴爾幹國家的新計劃。因此,他要等到27日下午 才能接見日本客人。
那天下午,希特勒在下定了消滅南斯拉夫的決心以後,對日本外相做工作了。他開始說道, "英國已經輸掉了戰爭,問題隻在於英國能不能明智地認輸。"現在,英國還抓住兩根救命 草:蘇聯和美國。希特勒在談到蘇聯問題時說,
德國有大約160個師到170個師的 兵力"可用 於防備俄國"。至於美國,他說,"美國麵前擺著三條路:它可以武裝自己,它可以支援英 國,它也可以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如果它援助英國,就不能武裝自己。如果它拋開 英國不 管,英
國就要被打垮,那時美國就會發現自己處於單獨同三國條約國家作戰的境地。但是, 美國要想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希特勒最後說道,"任何人都不 能想像得出"日本在太平洋動手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了。他竭
力誇張地說,"機不可失,時 不再來,這是歷史上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矮個子鬆岡,衣冠楚楚,臉色陰沉,留著黑色小鬍鬚,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默默地坐在希 特勒 對麵,情況跟其他人與德國獨裁者"會談"一模一樣,根本就插不上一句話。會後鬆岡靠近 施密特博士悄悄地說,"你是否知道國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