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裏夥食很差,一日兩餐糠菜,永遠有如豬食,除了充飢,維持囚犯不死,談不上營養。那裏的產婦不坐月子,也不加口糧,母親想盡辦法,向人討要,自己尋找,把能夠討到、找到的東西都吃下去,試圖多出幾滴奶水,讓我能活下來。獄中育兒實不容易,母親千方百計,費盡辛勞,把自己折騰得不成人樣,變得有如一隻瘦成骨架的母猴,終於還是功虧一簣。如女監獄長所預言,不到滿月我就不行了,麵臨夭折。


    那時是春天,監獄外流行熱症,用醫生的話叫乙型腦炎,不知怎麽也傳進女監。這種病殺害無數兒童,吃奶的孩子卻不容易得,因為有母乳幫助抵抗病菌,我的情況有所不同,母親的奶水無法提供足夠保護,我慨然以身相許,與病魔相攜。由於體質孱弱,染病之後發展迅猛,僅僅一天人就不行了。獄卒找來一個懂點醫道的女犯給我把脈,女犯把我的眼皮翻起來給母親看:“過去了。”


    母親痛哭,傷心不已。


    作為一個夭折的監獄女嬰,我獲得了自由,有資格離開牢房,脫離獄卒的管束。我母親是犯人,不得隨意走出牢房,哪怕再傷心,也無權料理我的後事,必須轉交他人。我被包在一條破布裏,由監獄夥房一個老火夫抱出女監,丟棄在外頭荒山坡上,沒有棺材,也沒有掩埋。女犯人在監獄產下孩子時有所見,監獄嬰兒死亡率很高。獄中死嬰有如死貓死狗,無法與好人家夭折的孩子相提並論,沒有太多講究,隻需丟在荒山坡上讓太陽曬、雨水澆,風吹露打,終有野狗野豬螞蟻和昆蟲去拾掇幹淨。


    女監的老火夫偷懶,沒找個遠點的地方丟棄我的遺體,隨隨便便棄之路邊,那是老火夫從監獄回家來去必經的山路。老火夫扔我的時間為黃昏,通常當晚會有野狗過來光顧,把我拖走食用。以我的弱小程度,隻能塞塞它們牙縫,很遺憾無法提供飽餐。不料當晚野狗們也偷懶了,第二天清晨,老火夫順著那條山路從家裏走回監獄,天剛蒙蒙發亮,四下裏還黑糊糊一團,老火夫經過我的遺體丟棄處時,意外聽到了一個異樣聲響,細細的,像蚊子一樣哼哼,時斷時續,那是我的哭聲。


    我餓了。也可能是螞蟻咬我,讓我醒了過來,從昏迷中,或者說是從死亡裏。


    老火夫大驚。他把我從荒坡抱回監獄,交還獄卒,送回母親的牢房。


    “小丫頭命硬啊。”獄卒也非常驚訝,“她還活著。”


    我們家的人死而復生不是稀罕事,因為我們有一個死而復生的父親,我們是他的兒女,類似場景一再重演於我們家,應有其道理。


    我逃過了兇險的熱症,患過乙型腦炎的兒童通常會有後遺症,或者成為癡呆,或者胳膊腿不靈便。我也一樣,不可能例外於後遺症,隻是我的後遺症相對較輕,比較特別——那場病後我變得愛哭,從荒山坡開始,一直哭到監獄,再哭到出獄。


    所以我之心軟如果不是天生,就是這場惡病所後遺,要怪隻能怪母親自己,不能怪我。成人之後母親罵我愛哭,我模仿大姐,以母親有責自衛,母親無言以對。


    所有早年的故事都是母親自己告訴我的,包括“我家兄弟好,乖女善又水”。我自己的記憶裏沒有監獄,也沒有熱症,因為當時我遠未長到可以留下記憶的時候。


    我為什麽會出生在監獄?母親當時為什麽被關在女監?都是因為“那個死鬼”,也就是母親嘴裏的父親。這些事說來話長,得從母親的老家,漳州城大舅那邊說起。


    其實我們並沒有大舅,我們的母親並不是大舅的親妹妹。我們與大舅間的瓜葛,起源於當年的一場水災。漳州城地處平原,九龍江西溪北溪兩大支流分別從兩個方向流過,匯合於城外三十裏地的江東一帶。九龍江讓漳州成為魚米之鄉,也醞釀了當年的一次次水患。晚清年間一個初秋,一場大颱風襲擊漳州,幾日大雨造成江水暴漲,九龍江堤防崩潰,全城大水。洪水退後滿街泥濘,遍地災民乞討求生,全城一片慘狀。


    有一天黃昏,我大舅家門外來了兩個女乞丐,一老一小祖孫倆,老婆子嘴裏已經不剩幾顆牙,小姑娘隻有兩三歲。老婆子打大舅的家門,說祖孫倆已經餓了三天,懇求東家給兩塊地瓜。當年大舅的祖父母也就是我們的阿祖都還健在,大舅的父母年紀還輕,家有大片田園,在城裏開有商鋪,是那條街上有數的殷實人家。大舅的祖母平日裏吃齋念佛,為人慈善。有災民上門,聽說是祖孫倆乞討,老祖母覺得可憐,讓傭人從飯缸裏裝兩碗稀飯相送,吩咐夾幾塊鹹菜,讓人家可以下飯。一會兒工夫乞丐把飯吃完,兩個大碗舔得幹幹淨淨,一粒飯渣不剩,整整齊齊疊放在門外石條上。老乞丐消失不見了,剩下小乞丐坐在門外放聲大哭。


    小乞丐被自己的親人遺棄,其中應當有很多不得已。大災之後,遍地流民,生活無著,乞討不易,孩子養不活,與其餓死街頭,不如找個好人家作歸宿。這種時候誰願意收養小乞丐?窮人家餬口艱難,多一個人多一張嘴,不會想要收養,富貴人家養得起孩子,卻不一定喜歡小乞丐,否則早就世界大同了。無奈之下,老乞丐隻有這種辦法,看準一戶合適人家,把孩子遺棄給他們,也許就給孩子謀了一條生路。如果大舅的老祖母不動可憐之心,不管乞丐討要,或者隨便給點剩菜剩飯打發,估計不一定會讓人家賴來一個女童。恰是老祖母的善心讓老乞丐感知,認定這家人心眼好,遠勝他人,於是抓住機會,強行託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下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少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少衡並收藏地下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