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戒備之心雖無,但宗室起兵反莽之謀卻不可輕易告人,便淡然一笑道:“宗族所為,時勢所迫而已。我劉氏積弱多年,實在不值得英雄仰慕。”
李軼性情急躁,耐不住劉秀的沉穩性格,忍不住站起來直通通地說道:“你們是高祖子孫,王莽篡漢,奪了你們的天下,難道你們就甘心受辱,沒有反莽復漢之意?”
劉秀暗吃一驚,因不明其意,表麵上依舊沉著如故,沉默不語。李通雙手抱拳,坦言道:“實不相瞞,我李氏早有反莽復漢之誌,奈何師出無名,才隱而不發,家父李守,專研讖諱之術,做了王莽的宗卿師。數月前,我弟兄二人做生意去長安。家父私語道,‘劉氏復興李氏為輔’。我們從長安回來,便圖謀起事。南陽劉氏宗室,隻有舂陵劉縯弟兄素有威名,可成大事。因而才相邀文叔入府,相商大計。”
劉秀聞言大喜,終於放下心來。坦然笑道:“令尊大人李宗卿師,在下長安求學時也曾晤麵。可惜,當時在下對令尊疑忌甚深,不得暢言敘談。如今想起來才明白,令尊是有意試探在下。”
“家父也提起過此事。”李通接過劉秀的話,“令兄劉縯慷慨有大節,很受家父尊崇。曾言復興漢室者,非令兄莫屬。但不知你們有何打算?”
劉秀麵對真君子,不再掩飾,坦然相告,道:“我宗室不堪忍受新朝官吏欺淩,早有反莽之心。家兄劉縯以匡復漢室為平生之誌,正在圖謀起事。在下此次來宛城,就是察探城中虛實,探明官兵布置,為起兵攻宛做準備。”
李軼一聽,笑道:“劉兄何必費盡心機,你需要的東西都在我弟兄掌握之中,盡管拿去好了。”
李通也點頭稱是。
劉秀欣喜不已,忙揖手道:
“在下正求之不得,請李賢弟不吝賜教。”
李軼道:“舂陵劉氏殺遊徼,敗韓虎,叛逆之心昭然若揭,南陽官府不是不清楚,沒有派兵鎮服的真正原因是南陽局勢動盪,官府無力應付。東方赤眉軍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王莽派太師王舜,更始將軍廉丹統兵十多萬,東向進攻赤眉軍。可是新軍未逢赤眉,沿途掠劫,百姓恨之入骨,傳言‘寧逢赤眉,莫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不得人心的新朝軍隊怎麽能打勝仗?結果,赤眉軍在成昌以逸待勞,大敗新軍,樊崇斬更始將軍廉丹首級,東方盡歸赤眉軍所有。”
“打得好!”劉秀情不自禁擊掌讚嘆。成昌之戰,新軍慘敗,他也聽路人說過,可是都不如李軼說得詳細、具體。
李通見他高興,欣然道:“文叔,南方綠林還有捷報傳來,更令人驚喜。”
劉秀動容。“願聞其詳!”
“王莽派兵東擊赤眉的同時,詔令荊州牧調撥十萬軍隊進擊綠林山。綠林山英雄王匡,率義軍戰荊州兵於雲杜,大敗莽軍,殺敵五萬多人,盡獲輜重糧草。荊州牧如喪家之犬,拚命逃奔,又遭綠林軍馬武截擊,親兵衛隊也被殺得一個不剩。荊州牧還算聰明,換上婦人衣飾,挑小路逃跑,總算撿回一條性命。”
李通剛說完,劉秀和李軼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對於劉秀來說,從父親過世到長安遊學歸來,多次受到新朝的欺淩、折辱,今聞新朝軍狼狽敗北,當然笑得開心、暢快。正笑得痛快,忽聽李通說道:“本來東赤眉、南綠林,王莽必無回天之力。可惜恰在此時關東發生災蝗,疾疫流行,綠林山也難逃噩運,義軍將士染疾而死者過萬。王莽趁機遣心腹之將納言將軍嚴尤、宗秩將軍陳茂南擊綠林軍。綠林軍一方麵為躲避瘟疫,一方麵為保存實力,被迫下山,分兵兩路向外發展。由王常、成丹、張印統領的一支為南路,西入南郡號‘下江兵’。由王匡、王鳳、馬武、朱鮪統領的一支為北路,北入南陽,號‘新市兵’。”
◎第36節 一麵之緣
劉秀一聽到王常的名字,驚喜地道:“王常果然不是尋常之輩。李兄了解他的情況嗎?”
李通不解地笑道:“莫非文叔與王常有舊?可惜在下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從南陽官府邸報上看到的。至於綠林軍的英雄們,在下一個也不曾見過。”
劉秀不好意思地道:“在下與王常僅有一麵之緣,知之甚少,李兄請接著說下去。”李通呷了口茶水。
“綠林軍雖然受挫,但下山之後,對咱們南陽百姓起事反莽極為有利。平林人陳牧、廖湛聚眾數千人,響應起兵,也稱綠林軍,號‘平林兵’。如今,新朝暴虐,百姓分崩,南陽饑荒,兵革並起,這是天亡新朝。復高祖之帝業,定萬世之秋,當在此時,舂陵劉氏,還猶豫什麽?”
劉秀被李通一席話說得熱血沸騰,情緒激昂起來。王莽篡漢,劉氏積弱,天下人思漢之心有之,但真正主動提出匡復漢室的,李氏為第一人。他感激不盡,起身伏拜,啼泣曰:“兩位英雄明大義,尊古禮,壯誌扶漢,實是天下之福,漢室之幸,劉某不才,先行拜謝了。”
李通忙把他扶起,連連搖手道:“文叔何必如此。當此南陽騷動,王莽也有警覺,已遣心腹甄阜為前隊大夫、南陽太守梁立賜為屬正(南陽都尉),更遣繡衣使者蘇伯阿出巡地方,專門對付叛亂的義軍。形勢危急至此,舂陵應早定大計,相機而動。”
李軼性情急躁,耐不住劉秀的沉穩性格,忍不住站起來直通通地說道:“你們是高祖子孫,王莽篡漢,奪了你們的天下,難道你們就甘心受辱,沒有反莽復漢之意?”
劉秀暗吃一驚,因不明其意,表麵上依舊沉著如故,沉默不語。李通雙手抱拳,坦言道:“實不相瞞,我李氏早有反莽復漢之誌,奈何師出無名,才隱而不發,家父李守,專研讖諱之術,做了王莽的宗卿師。數月前,我弟兄二人做生意去長安。家父私語道,‘劉氏復興李氏為輔’。我們從長安回來,便圖謀起事。南陽劉氏宗室,隻有舂陵劉縯弟兄素有威名,可成大事。因而才相邀文叔入府,相商大計。”
劉秀聞言大喜,終於放下心來。坦然笑道:“令尊大人李宗卿師,在下長安求學時也曾晤麵。可惜,當時在下對令尊疑忌甚深,不得暢言敘談。如今想起來才明白,令尊是有意試探在下。”
“家父也提起過此事。”李通接過劉秀的話,“令兄劉縯慷慨有大節,很受家父尊崇。曾言復興漢室者,非令兄莫屬。但不知你們有何打算?”
劉秀麵對真君子,不再掩飾,坦然相告,道:“我宗室不堪忍受新朝官吏欺淩,早有反莽之心。家兄劉縯以匡復漢室為平生之誌,正在圖謀起事。在下此次來宛城,就是察探城中虛實,探明官兵布置,為起兵攻宛做準備。”
李軼一聽,笑道:“劉兄何必費盡心機,你需要的東西都在我弟兄掌握之中,盡管拿去好了。”
李通也點頭稱是。
劉秀欣喜不已,忙揖手道:
“在下正求之不得,請李賢弟不吝賜教。”
李軼道:“舂陵劉氏殺遊徼,敗韓虎,叛逆之心昭然若揭,南陽官府不是不清楚,沒有派兵鎮服的真正原因是南陽局勢動盪,官府無力應付。東方赤眉軍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王莽派太師王舜,更始將軍廉丹統兵十多萬,東向進攻赤眉軍。可是新軍未逢赤眉,沿途掠劫,百姓恨之入骨,傳言‘寧逢赤眉,莫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不得人心的新朝軍隊怎麽能打勝仗?結果,赤眉軍在成昌以逸待勞,大敗新軍,樊崇斬更始將軍廉丹首級,東方盡歸赤眉軍所有。”
“打得好!”劉秀情不自禁擊掌讚嘆。成昌之戰,新軍慘敗,他也聽路人說過,可是都不如李軼說得詳細、具體。
李通見他高興,欣然道:“文叔,南方綠林還有捷報傳來,更令人驚喜。”
劉秀動容。“願聞其詳!”
“王莽派兵東擊赤眉的同時,詔令荊州牧調撥十萬軍隊進擊綠林山。綠林山英雄王匡,率義軍戰荊州兵於雲杜,大敗莽軍,殺敵五萬多人,盡獲輜重糧草。荊州牧如喪家之犬,拚命逃奔,又遭綠林軍馬武截擊,親兵衛隊也被殺得一個不剩。荊州牧還算聰明,換上婦人衣飾,挑小路逃跑,總算撿回一條性命。”
李通剛說完,劉秀和李軼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對於劉秀來說,從父親過世到長安遊學歸來,多次受到新朝的欺淩、折辱,今聞新朝軍狼狽敗北,當然笑得開心、暢快。正笑得痛快,忽聽李通說道:“本來東赤眉、南綠林,王莽必無回天之力。可惜恰在此時關東發生災蝗,疾疫流行,綠林山也難逃噩運,義軍將士染疾而死者過萬。王莽趁機遣心腹之將納言將軍嚴尤、宗秩將軍陳茂南擊綠林軍。綠林軍一方麵為躲避瘟疫,一方麵為保存實力,被迫下山,分兵兩路向外發展。由王常、成丹、張印統領的一支為南路,西入南郡號‘下江兵’。由王匡、王鳳、馬武、朱鮪統領的一支為北路,北入南陽,號‘新市兵’。”
◎第36節 一麵之緣
劉秀一聽到王常的名字,驚喜地道:“王常果然不是尋常之輩。李兄了解他的情況嗎?”
李通不解地笑道:“莫非文叔與王常有舊?可惜在下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從南陽官府邸報上看到的。至於綠林軍的英雄們,在下一個也不曾見過。”
劉秀不好意思地道:“在下與王常僅有一麵之緣,知之甚少,李兄請接著說下去。”李通呷了口茶水。
“綠林軍雖然受挫,但下山之後,對咱們南陽百姓起事反莽極為有利。平林人陳牧、廖湛聚眾數千人,響應起兵,也稱綠林軍,號‘平林兵’。如今,新朝暴虐,百姓分崩,南陽饑荒,兵革並起,這是天亡新朝。復高祖之帝業,定萬世之秋,當在此時,舂陵劉氏,還猶豫什麽?”
劉秀被李通一席話說得熱血沸騰,情緒激昂起來。王莽篡漢,劉氏積弱,天下人思漢之心有之,但真正主動提出匡復漢室的,李氏為第一人。他感激不盡,起身伏拜,啼泣曰:“兩位英雄明大義,尊古禮,壯誌扶漢,實是天下之福,漢室之幸,劉某不才,先行拜謝了。”
李通忙把他扶起,連連搖手道:“文叔何必如此。當此南陽騷動,王莽也有警覺,已遣心腹甄阜為前隊大夫、南陽太守梁立賜為屬正(南陽都尉),更遣繡衣使者蘇伯阿出巡地方,專門對付叛亂的義軍。形勢危急至此,舂陵應早定大計,相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