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舂陵,劉縯等漢朝宗室眼看著新朝天下大亂,興奮不已。但是,為慎重起見,他們忍耐著、等待著、謀劃著名,為著復辟劉漢天下積蓄著力量。
一日,劉縯弟兄練完武藝,剛剛從白水河邊回到府裏,家人劉寬神色慌張地跑進來,稟道:“大公子,不好了,官府又來徵用馬匹了。”劉縯吃了一驚,馬匹是自己將來起事必不可少的坐騎,哪捨得讓新朝官府征去。原來,王莽改製封號,挑起同周邊狄夷之間的戰爭。內地義軍風起雲湧,戰事不斷,馬匹一時奇缺。自古以來,中原戰馬不如北境西邊遊牧地區的馬強壯善戰。遊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飲食以肉類、奶類為主,生活中缺少糧食和茶葉。中原騎兵坐騎的來源,主要靠糧食、茶葉與遊牧部族相交換。王莽挑起雙方的戰爭,邊境戰事不斷,馬匹就很少能進入中原。新朝為彌補戰爭中的馬匹不足,隻得向民間有馬的人家強征硬拉。
劉縯一聽說官府要征馬,一百二十個不樂意,對劉寬吩咐道:“告訴他們我們府裏沒有馬匹,實在不行,取些銀兩給他們。”
劉寬搖頭道:“小人也是這麽說的,可是他們說,隻要馬匹,不要金銀。咱們府上應徵五十匹馬,一匹也不能少。”
劉縯氣得一掌擊案,怒道:“王莽走狗,竟敢如此欺淩我劉氏。出去告訴他們,就說我府上一匹馬也沒有,看他們敢怎樣!”
“小人尊命!”
劉寬得了主子的旨令,登時腰杆直了,摩拳擦掌,躍躍欲去。卻被一旁的劉秀阻攔住。劉秀麵色沉靜,對長兄道:“大哥,欲成大事,須詳加謀劃。且莫逞一時之勇引起官府的警覺,府中尚有羸老病弱的馬匹,權且搪塞過去就是。”
劉縯醒悟過來,嘆道:“三弟言之有理,愚兄險些誤了大事。來人,就把那羸弱的馬匹牽出去幾匹,把王莽走狗打發走。”
劉寬遵命而去。劉縯弟兄四人說起王莽新朝悖暴無道,貪征暴斂,無不切齒痛恨。正說得激憤,忽見伯姬扶著母親進來。四人忙施禮迎進。樊嫻都在椅子上坐下,逐一打量著子侄四人,嘆息道:“孩子們,你們的爹去世十幾年了。娘熬到今天,總算把你們盼大了,能自立了。總算對得起你爹的在天之靈。娘知道,你們都是有血性的男兒,要繼承你爹的遺誌,,為匡復漢室出力。娘一個婦道人家,幫不了你們,惟求能老死舂陵,守在你爹的身旁,看著你們復興漢室的那一天。”
劉縯打斷母親的話,說道:“娘,您放心。兒子一定讓您在有生之年看到復興漢室的那一天。到那時,您就可以安享榮華富貴了。”
樊嫻都搖頭笑道:“娘可不敢有此奢望。復興漢室豈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兒要有長遠的打算,方能有望成功。娘老了,不能跟隨你們東擋西殺,反而成了累贅。寧願安守舂陵,靜待你們的佳音。”
劉縯等人聽了,心裏一陣難過。舉事在即,忠孝兩難全。自古賢者都不能兩全,何況他們。
正說著話,劉寬一臉的得意之色又跑了回來,稟道:“回老夫人,諸位公子,小人遵大公子之命拉了十匹羸弱的馬,交與官差,他們還不肯罷休。小人就招呼府上的十幾名家人僕從挈刀弄棍地跑到出口,那幫小子嚇得轉身就跑了。”
劉縯一聽,雙手擊掌笑道:“劉寬,做得好。是該讓他們見識一下舂陵劉氏的不凡之處。”
劉仲也一指劉寬的肩頭,笑道:“劉寬,真有你的,合著主子沒著急,下人猴急起來了。”
劉秀卻憂慮地道:“大哥、二哥別高興得太早。如今天下紛亂,新朝官府對我劉氏更是提防三分。劉寬所為更會激起官府的仇視,麻煩的事就在眼前。”
樊嫻都擔心極了,道:“三兒說得對,你們宜早作防範,以備突發事件。”
劉秀望著年近六十的母親,心頭髮酸,忙又安慰道:
“請母親放心,兒子知道該怎麽做,伯姬扶母親回房歇息。”伯姬點點頭,上前扶著母親站起身來,娘兒倆說著話兒走出門外。果不出劉秀所料,天剛過午,麻煩就來了。劉縯弟兄與賓客們正在客廳裏議論時事,劉寬一陣風似地跑進來,叫道:“公子爺,不好了,府外來了一夥官兵,領頭的是個當官的。揚言要我們府裏交出五十匹馬,否則就要衝進來拿人。”
眾人一聽,頓時來了精神,賓客朱祐、臧宮率先叫道:“劉大哥,反了吧!人家打上門來了。”
“是啊,這開門第一仗就交給小弟,保證讓他們有來無回。”劉縯也是急不可耐,但是,他知道自己有行事莽撞的毛病。因此,用眼睛掃視著劉秀,等待他的意見。
劉秀站起來,語氣堅定地道:“大事尚未謀劃妥當,萬萬不可莽撞行事以防官府警覺。大哥,此事就交給小弟處置吧!”劉縯點點頭。
“好,此事就交給三弟處置,大家千萬不可輕舉妄動,以免壞了大事。”
朱祐、臧宮隻得沮喪地坐回原處。劉秀跟隨劉寬往府門口走去。到了門口一看,不由一怔,隻見一群官兵執戟綽刀堵住去路,為首的正是小眼睛遊徼王新貴。王新貴正大大咧咧地罵人,看見從裏麵出來個年輕的儒雅公子,一眼就認出正是那天壞了自己好事的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王新貴不罵人了,眼睛盯著劉秀,麵帶冷笑,心裏恨不得一下子把對方撕成碎片。
一日,劉縯弟兄練完武藝,剛剛從白水河邊回到府裏,家人劉寬神色慌張地跑進來,稟道:“大公子,不好了,官府又來徵用馬匹了。”劉縯吃了一驚,馬匹是自己將來起事必不可少的坐騎,哪捨得讓新朝官府征去。原來,王莽改製封號,挑起同周邊狄夷之間的戰爭。內地義軍風起雲湧,戰事不斷,馬匹一時奇缺。自古以來,中原戰馬不如北境西邊遊牧地區的馬強壯善戰。遊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飲食以肉類、奶類為主,生活中缺少糧食和茶葉。中原騎兵坐騎的來源,主要靠糧食、茶葉與遊牧部族相交換。王莽挑起雙方的戰爭,邊境戰事不斷,馬匹就很少能進入中原。新朝為彌補戰爭中的馬匹不足,隻得向民間有馬的人家強征硬拉。
劉縯一聽說官府要征馬,一百二十個不樂意,對劉寬吩咐道:“告訴他們我們府裏沒有馬匹,實在不行,取些銀兩給他們。”
劉寬搖頭道:“小人也是這麽說的,可是他們說,隻要馬匹,不要金銀。咱們府上應徵五十匹馬,一匹也不能少。”
劉縯氣得一掌擊案,怒道:“王莽走狗,竟敢如此欺淩我劉氏。出去告訴他們,就說我府上一匹馬也沒有,看他們敢怎樣!”
“小人尊命!”
劉寬得了主子的旨令,登時腰杆直了,摩拳擦掌,躍躍欲去。卻被一旁的劉秀阻攔住。劉秀麵色沉靜,對長兄道:“大哥,欲成大事,須詳加謀劃。且莫逞一時之勇引起官府的警覺,府中尚有羸老病弱的馬匹,權且搪塞過去就是。”
劉縯醒悟過來,嘆道:“三弟言之有理,愚兄險些誤了大事。來人,就把那羸弱的馬匹牽出去幾匹,把王莽走狗打發走。”
劉寬遵命而去。劉縯弟兄四人說起王莽新朝悖暴無道,貪征暴斂,無不切齒痛恨。正說得激憤,忽見伯姬扶著母親進來。四人忙施禮迎進。樊嫻都在椅子上坐下,逐一打量著子侄四人,嘆息道:“孩子們,你們的爹去世十幾年了。娘熬到今天,總算把你們盼大了,能自立了。總算對得起你爹的在天之靈。娘知道,你們都是有血性的男兒,要繼承你爹的遺誌,,為匡復漢室出力。娘一個婦道人家,幫不了你們,惟求能老死舂陵,守在你爹的身旁,看著你們復興漢室的那一天。”
劉縯打斷母親的話,說道:“娘,您放心。兒子一定讓您在有生之年看到復興漢室的那一天。到那時,您就可以安享榮華富貴了。”
樊嫻都搖頭笑道:“娘可不敢有此奢望。復興漢室豈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兒要有長遠的打算,方能有望成功。娘老了,不能跟隨你們東擋西殺,反而成了累贅。寧願安守舂陵,靜待你們的佳音。”
劉縯等人聽了,心裏一陣難過。舉事在即,忠孝兩難全。自古賢者都不能兩全,何況他們。
正說著話,劉寬一臉的得意之色又跑了回來,稟道:“回老夫人,諸位公子,小人遵大公子之命拉了十匹羸弱的馬,交與官差,他們還不肯罷休。小人就招呼府上的十幾名家人僕從挈刀弄棍地跑到出口,那幫小子嚇得轉身就跑了。”
劉縯一聽,雙手擊掌笑道:“劉寬,做得好。是該讓他們見識一下舂陵劉氏的不凡之處。”
劉仲也一指劉寬的肩頭,笑道:“劉寬,真有你的,合著主子沒著急,下人猴急起來了。”
劉秀卻憂慮地道:“大哥、二哥別高興得太早。如今天下紛亂,新朝官府對我劉氏更是提防三分。劉寬所為更會激起官府的仇視,麻煩的事就在眼前。”
樊嫻都擔心極了,道:“三兒說得對,你們宜早作防範,以備突發事件。”
劉秀望著年近六十的母親,心頭髮酸,忙又安慰道:
“請母親放心,兒子知道該怎麽做,伯姬扶母親回房歇息。”伯姬點點頭,上前扶著母親站起身來,娘兒倆說著話兒走出門外。果不出劉秀所料,天剛過午,麻煩就來了。劉縯弟兄與賓客們正在客廳裏議論時事,劉寬一陣風似地跑進來,叫道:“公子爺,不好了,府外來了一夥官兵,領頭的是個當官的。揚言要我們府裏交出五十匹馬,否則就要衝進來拿人。”
眾人一聽,頓時來了精神,賓客朱祐、臧宮率先叫道:“劉大哥,反了吧!人家打上門來了。”
“是啊,這開門第一仗就交給小弟,保證讓他們有來無回。”劉縯也是急不可耐,但是,他知道自己有行事莽撞的毛病。因此,用眼睛掃視著劉秀,等待他的意見。
劉秀站起來,語氣堅定地道:“大事尚未謀劃妥當,萬萬不可莽撞行事以防官府警覺。大哥,此事就交給小弟處置吧!”劉縯點點頭。
“好,此事就交給三弟處置,大家千萬不可輕舉妄動,以免壞了大事。”
朱祐、臧宮隻得沮喪地坐回原處。劉秀跟隨劉寬往府門口走去。到了門口一看,不由一怔,隻見一群官兵執戟綽刀堵住去路,為首的正是小眼睛遊徼王新貴。王新貴正大大咧咧地罵人,看見從裏麵出來個年輕的儒雅公子,一眼就認出正是那天壞了自己好事的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王新貴不罵人了,眼睛盯著劉秀,麵帶冷笑,心裏恨不得一下子把對方撕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