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無生呢?那便是說:一切諸法不從本身而自生,所以名為不自生,但並非說性自性是不生的,隻是說一切諸法都是仗因緣而生,並不是自生的。除了住於三昧境界中,截斷了三際才可名為無生。為什麽呢?因為離一切諸法的自性,就是無生的境界。如果遠離剎那相續流注的妄想自性作用,以及諸法同異之性,就可顯現諸法無自性,由此而知一切諸法的自性,確是本來都無自性的,所以我便說一切離自性。
“什麽是不二呢?那便是說,例如冷熱、長短、黑白等等,是各有不同,各有異相,這就是現象界互相對待的二法。所謂真如法界(本體)一切法不二,並非於涅槃外,另有一個生死的作用,也並非於生死外,另有一個涅槃的境界。生死和涅槃,隻是兩種不同的異相,其實,涅槃和生死,自性卻是無二的。不但涅槃生死如此,一切諸法,自性之體相,也是如此的。所以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等,你們都應當修學。”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這是說:我經常說空的境界,既不是世俗觀念的絕對沒有,也不是另有一個空的境界存在。空便是畢竟空的,它是離於斷見和常見的。生死和涅槃,猶如幻夢一般地顯現,但是自性的業力,卻是永遠不壞的。空是指自性體空,並非說業相也是絕對沒有的啊!)
虛空及涅槃。滅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諸聖離有無。
(這是說:如果執著虛空和涅槃,認為是一個實在的境界,那便落在二邊之見裏了。無論是生死涅槃,無論是空有二邊,都是空花夢幻,能了解證到這點,那才可以說是真滅度了。愚癡凡夫們,每於此中造作,由此更加生起妄想。至於一切自證自覺的聖賢呢!卻於此中離有離無,了不可得。)
佛又說:“大慧啊!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等法的內義,是寓存於諸佛一切經藏之中,凡所有經典,悉說此義。不過一切諸經,都為了隨順眾生的希望,為他們分別開示多種方便理趣,使他們瞭然,自見其義。但真實之法,並非在於言說。正如炎熱中的渴鹿們,把炎熱時曠野裏陽光反射的焰影,誤認是水。所以諸聖慈悲,便用種種方便理趣,諄諄善誘,使他漸次精進,了知熱時陽焰中,畢竟無真水,一切但為相似的光影,了無實際。同樣的,一切經典所說諸法、也都是為了使愚癡凡夫,發起歡喜信受之心,依此循序漸進,得證佛道。自覺聖智,絕不在言說之中,所以你們應當依於內義,切莫但執言說和文字,便以為是實法。”
楞伽大義今釋卷第二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慾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汙。一切諸佛之所演說。雲何世尊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於求那,周遍不滅。世尊,彼說有我。
如來藏有定相和實體嗎
當時大慧大士又問佛說:“您一向說:如來藏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既然一轉而變為各類的色相,便和合於一切眾生的身中,就好像一個無價之寶,被包在灰塵厚積的破衣裏;但如來藏的自性,仍然是常住不變的。所以一切佛都說:一切眾生被五陰(身心的暗昧景象)、十八界(內外境和心細之間。注見前二十四)、十二入(身心內外的根塵。注見前二十五)等等塵垢的外衣所纏縛。被貪慾、瞋恨、愚癡等等的妄想塵勞所染汙,不得解脫。這種說法和外道們所說的另外有一個真我的存在,究竟有什麽不同呢?現在您說有一個自性的如來藏。外道們也說,另有一個真我是經常存在,能造作一切的,而且是不依靠一切的緣而周遍不滅的。但是您卻又批評說執著另一個我的存在,那是錯誤的觀念,這究竟是什麽道理呢?”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佛說:“大慧啊!我所說的如來藏,是和外道們所說的真我不同。有時候說:空、無相、無願。有的候說: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或者說: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等等的名詞和理念。其實都是借用若幹不同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真如的究竟實相。至於為什麽說有—個如來藏呢?那是因為證到了性自性,證得無上正覺後,為了破除愚癡凡夫們恐懼無我的心理,所以才提出如來藏以斷除人們的疑惑。因此才說遠離妄想,達到無所有的境界,才能進入如來藏自性的堂奧。現在和未來有真知灼見的大乘菩薩們,不應該執著於如來藏,認為它是我的真體。正如做陶器的,用一堆泥土,和水木輪繩等器具加以人工,才能和合造作了各種陶器。如來說法也是如此,用各種方法隨緣開示,使人們明白最後的實相。他在遠離一切妄想的無我境界中,用種種智慧和巧妙的方法,或說如來藏自性,或說無我。所以我說的如來藏,是和外道們所說的真我不同。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這才算是真正了解如來藏。這都是為了開示引導一般外道們,為了使他們不執著另有一個真我的存在,使他們舍離不實在的我見和妄想,進入三解脫門(注二十六)的境界,希望他們迅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才向他們演說如來藏。所以唯有已得到正覺的人,才能作如此的說法。否則,如果以為真有一個實在的如來藏存在,就完全和外道們的見解相同了。大慧啊!所以說:為了遠離外道們的知見,應當相信法無我的如來藏。”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人相續陰。緣與微塵。勝自在作。心量妄想。
(這是說:人我身心的現象,都是由五陰——物色、感受、思想、本能活動、心識的業力等,相續流注不斷,因緣和合,互為因果,才形成一個物理世界和人生。有些人卻認為這些宇宙萬有的現象,都是勝自在天的天主所作,或者說是另有一個主宰所創造出來的。其實,都是自心分別的妄想所生,都不是真理。)
(注二十六)三解脫門:解脫即自在之義也,門即能通之義。謂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三解脫門者:一曰空,二曰無相,三曰無作:又為性淨解脫、圓淨解脫、方便解脫。
“什麽是不二呢?那便是說,例如冷熱、長短、黑白等等,是各有不同,各有異相,這就是現象界互相對待的二法。所謂真如法界(本體)一切法不二,並非於涅槃外,另有一個生死的作用,也並非於生死外,另有一個涅槃的境界。生死和涅槃,隻是兩種不同的異相,其實,涅槃和生死,自性卻是無二的。不但涅槃生死如此,一切諸法,自性之體相,也是如此的。所以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等,你們都應當修學。”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這是說:我經常說空的境界,既不是世俗觀念的絕對沒有,也不是另有一個空的境界存在。空便是畢竟空的,它是離於斷見和常見的。生死和涅槃,猶如幻夢一般地顯現,但是自性的業力,卻是永遠不壞的。空是指自性體空,並非說業相也是絕對沒有的啊!)
虛空及涅槃。滅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諸聖離有無。
(這是說:如果執著虛空和涅槃,認為是一個實在的境界,那便落在二邊之見裏了。無論是生死涅槃,無論是空有二邊,都是空花夢幻,能了解證到這點,那才可以說是真滅度了。愚癡凡夫們,每於此中造作,由此更加生起妄想。至於一切自證自覺的聖賢呢!卻於此中離有離無,了不可得。)
佛又說:“大慧啊!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等法的內義,是寓存於諸佛一切經藏之中,凡所有經典,悉說此義。不過一切諸經,都為了隨順眾生的希望,為他們分別開示多種方便理趣,使他們瞭然,自見其義。但真實之法,並非在於言說。正如炎熱中的渴鹿們,把炎熱時曠野裏陽光反射的焰影,誤認是水。所以諸聖慈悲,便用種種方便理趣,諄諄善誘,使他漸次精進,了知熱時陽焰中,畢竟無真水,一切但為相似的光影,了無實際。同樣的,一切經典所說諸法、也都是為了使愚癡凡夫,發起歡喜信受之心,依此循序漸進,得證佛道。自覺聖智,絕不在言說之中,所以你們應當依於內義,切莫但執言說和文字,便以為是實法。”
楞伽大義今釋卷第二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慾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汙。一切諸佛之所演說。雲何世尊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於求那,周遍不滅。世尊,彼說有我。
如來藏有定相和實體嗎
當時大慧大士又問佛說:“您一向說:如來藏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既然一轉而變為各類的色相,便和合於一切眾生的身中,就好像一個無價之寶,被包在灰塵厚積的破衣裏;但如來藏的自性,仍然是常住不變的。所以一切佛都說:一切眾生被五陰(身心的暗昧景象)、十八界(內外境和心細之間。注見前二十四)、十二入(身心內外的根塵。注見前二十五)等等塵垢的外衣所纏縛。被貪慾、瞋恨、愚癡等等的妄想塵勞所染汙,不得解脫。這種說法和外道們所說的另外有一個真我的存在,究竟有什麽不同呢?現在您說有一個自性的如來藏。外道們也說,另有一個真我是經常存在,能造作一切的,而且是不依靠一切的緣而周遍不滅的。但是您卻又批評說執著另一個我的存在,那是錯誤的觀念,這究竟是什麽道理呢?”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佛說:“大慧啊!我所說的如來藏,是和外道們所說的真我不同。有時候說:空、無相、無願。有的候說: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或者說: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等等的名詞和理念。其實都是借用若幹不同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真如的究竟實相。至於為什麽說有—個如來藏呢?那是因為證到了性自性,證得無上正覺後,為了破除愚癡凡夫們恐懼無我的心理,所以才提出如來藏以斷除人們的疑惑。因此才說遠離妄想,達到無所有的境界,才能進入如來藏自性的堂奧。現在和未來有真知灼見的大乘菩薩們,不應該執著於如來藏,認為它是我的真體。正如做陶器的,用一堆泥土,和水木輪繩等器具加以人工,才能和合造作了各種陶器。如來說法也是如此,用各種方法隨緣開示,使人們明白最後的實相。他在遠離一切妄想的無我境界中,用種種智慧和巧妙的方法,或說如來藏自性,或說無我。所以我說的如來藏,是和外道們所說的真我不同。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這才算是真正了解如來藏。這都是為了開示引導一般外道們,為了使他們不執著另有一個真我的存在,使他們舍離不實在的我見和妄想,進入三解脫門(注二十六)的境界,希望他們迅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才向他們演說如來藏。所以唯有已得到正覺的人,才能作如此的說法。否則,如果以為真有一個實在的如來藏存在,就完全和外道們的見解相同了。大慧啊!所以說:為了遠離外道們的知見,應當相信法無我的如來藏。”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人相續陰。緣與微塵。勝自在作。心量妄想。
(這是說:人我身心的現象,都是由五陰——物色、感受、思想、本能活動、心識的業力等,相續流注不斷,因緣和合,互為因果,才形成一個物理世界和人生。有些人卻認為這些宇宙萬有的現象,都是勝自在天的天主所作,或者說是另有一個主宰所創造出來的。其實,都是自心分別的妄想所生,都不是真理。)
(注二十六)三解脫門:解脫即自在之義也,門即能通之義。謂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三解脫門者:一曰空,二曰無相,三曰無作:又為性淨解脫、圓淨解脫、方便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