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佛重申此義,又說:“有四種無中生有的理念,那便是:1本無有相卻建立其相,2本無有見卻建立其見,3本無有因卻建立其因,4本無有性卻建立其性。再者,一般愚癡凡夫,其所以發生誹謗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於所立的至理實相,毫無所得,於其中觀察,得不到究竟本際,便認為一切都是非分之說,因此就產生誹謗,這便名為建立誹謗相。
“再說,什麽是1本無有相卻建立其相呢?那便是說,對於身心的陰、界、入等,本來就無自他的實相,可是凡夫們卻於此中執以為實,認為本來如此,而無不同,這便名為非有相建立相。這都是從無始以來,由虛幻妄想的習氣及種種執著的染汙薰習所生。什麽是2本無有見卻建立其見呢?那便是說,對於身心的陰、界、入,以及人、我、眾生、壽命、造物主等,認為確有其存在的見解,這位名為非有見建立見相。什麽是3本無有因卻建立其因呢?那便是認為人在最初所生的分別識等作用,乃是無因而生的,以後又是不實如幻的,它本來就是無所謂有生的,目前隻因為眼看到色,而有光明和輪廓等的情形,使產生了意念。前念雖生,生了還壞,這便名為非有因建立因。什麽是4本無有性卻建立其性呢?那便是對於虛空、寂滅、入涅槃、無所作為等法,都認為它們是有各別的自體,各各執以為實。殊不知這種法,是法也是非法,若是離了法性,便性自非性的,何況一切諸法,本來便如兔馬等角,徒有名言而非實在的,這便名為非有性建立性相。
“總之,建立誹謗正法的理由,部是由於思癡凡夫們的妄想所生,因為他們不善於觀察自心現量,所以不是聖賢的境界,因此你們對於遠離誹謗邪見,應當修學。大乘菩薩們,雖然徹底了知心和意識等的五法、三自性、二種無我的實相,但為了安頓眾生,便現出各種類的身相,以種種方便,令其進入究竟的道果。這種情形,也譬如妄想一樣,都是依他而起,本無定法的。又譬如如意寶珠,隨著十方剎土眾生的業力觀感不同,和觀點角度的不同,而遍現各種不同的色要。所以菩薩應世化度,便於一切如來的法會中,現身隨眾聽聞正法。如此,他們了知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如水月、如光影一樣,本來自離於生滅之相,斷常之見,以及聲聞緣覺之法的。他們‘得百千三昧,及至百千億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遊諸佛剎,供養諸佛。生諸天官,宣揚三寶。示現佛身,聲聞菩薩大眾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眾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見。’”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心量世間。佛子觀察。種類之身。離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這個偈語的意義,是讚揚大乘菩薩的境界,大體都如上所說,就不必再加解釋了。)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雲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雲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雲何行空?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行空。大惠,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無性,是名無行空。雲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雲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雲何彼彼空?謂於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餘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於彼無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等遠離。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無生。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是故一切性離自性。
雲何無二?謂一切法,如陰熱,如長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無二。非於涅槃彼生死,非於生死彼涅槃。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應當修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 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槃 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大慧,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希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於彼相計著水性,而彼水無。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於言說。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說。
空、無生、不二、離自性相等的涵義
這時,大慧大土又問:“您所說的一切法空、無生、不二、離自性相,究竟是什麽道理呢?請您為我們詳加解說。”佛回答說:“所謂空空者,就是指妄想自性的法體,即所謂空者,也是空的。為了使執著妄想自性的人,了解其個真義,所以才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等法相。大慧啊!簡略地說來,約有七種空,就是: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什麽是1相空呢?那便是說,一切法的自他共相本來是空的,隻不過在人們的觀感上,互相輾轉積聚的關係,看起來好像是有,如果加以嚴格的分別,便那是無自性的。因為自相來無生,所以自他都是無自性的。因為法相不能常住不變,所以便說一切性相是空,這就名為相空。什麽是2性自性空呢?那便是說,法性的自身,本來就是無生的,所以說,一切法性自性空。什麽是3行空呢?那便是說,身心的五陰,和我及我所產生的各種作用,本來就自離於能所的,其所以生起作用的原因,隻是由於業力的所作,方便而生,這就名為行空。什麽是4無行空呢?就是由於行空的道理,了解輾轉緣起作用的自性,都是無自性的,了解五蘊本來涅槃;無有諸行,這就名為無行空。什麽是5一切法離言說空呢?那便是說,妄想自性,本無言說,所以一切本來都自離於言說,這就名為一切法離言說空。什麽是6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呢?那便是說,證得自覺聖智的境界,一切諸見的習氣過患都自然遠離,這就名為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什麽是7彼彼空呢?那便是說,所說這些空,也都是無自性的,所以名為空。我以前曾為鹿子母說:這裏麵是空的;那便是指那個鹿苑內沒有象、馬、牛、羊等,所以叫做空。卻不是說:別處也都沒有象、牛、羊了。更不是說:那個鹿苑內,沒有出家的比丘們。也不是說:那個殿堂的性質便是空的。也不是說:出家的比丘們的自性是空的。這就是說:單指一切法的自性,於某一物,或某一點上,指出它的現象是空的,這就名為彼彼空了。這種彼彼空,是空的表示最粗淺的境界,你應當遠離,無須修習。綜合上麵所說的,這就是所謂的七種空。
“再說,什麽是1本無有相卻建立其相呢?那便是說,對於身心的陰、界、入等,本來就無自他的實相,可是凡夫們卻於此中執以為實,認為本來如此,而無不同,這便名為非有相建立相。這都是從無始以來,由虛幻妄想的習氣及種種執著的染汙薰習所生。什麽是2本無有見卻建立其見呢?那便是說,對於身心的陰、界、入,以及人、我、眾生、壽命、造物主等,認為確有其存在的見解,這位名為非有見建立見相。什麽是3本無有因卻建立其因呢?那便是認為人在最初所生的分別識等作用,乃是無因而生的,以後又是不實如幻的,它本來就是無所謂有生的,目前隻因為眼看到色,而有光明和輪廓等的情形,使產生了意念。前念雖生,生了還壞,這便名為非有因建立因。什麽是4本無有性卻建立其性呢?那便是對於虛空、寂滅、入涅槃、無所作為等法,都認為它們是有各別的自體,各各執以為實。殊不知這種法,是法也是非法,若是離了法性,便性自非性的,何況一切諸法,本來便如兔馬等角,徒有名言而非實在的,這便名為非有性建立性相。
“總之,建立誹謗正法的理由,部是由於思癡凡夫們的妄想所生,因為他們不善於觀察自心現量,所以不是聖賢的境界,因此你們對於遠離誹謗邪見,應當修學。大乘菩薩們,雖然徹底了知心和意識等的五法、三自性、二種無我的實相,但為了安頓眾生,便現出各種類的身相,以種種方便,令其進入究竟的道果。這種情形,也譬如妄想一樣,都是依他而起,本無定法的。又譬如如意寶珠,隨著十方剎土眾生的業力觀感不同,和觀點角度的不同,而遍現各種不同的色要。所以菩薩應世化度,便於一切如來的法會中,現身隨眾聽聞正法。如此,他們了知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如水月、如光影一樣,本來自離於生滅之相,斷常之見,以及聲聞緣覺之法的。他們‘得百千三昧,及至百千億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遊諸佛剎,供養諸佛。生諸天官,宣揚三寶。示現佛身,聲聞菩薩大眾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眾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見。’”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心量世間。佛子觀察。種類之身。離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這個偈語的意義,是讚揚大乘菩薩的境界,大體都如上所說,就不必再加解釋了。)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雲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雲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雲何行空?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行空。大惠,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無性,是名無行空。雲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雲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雲何彼彼空?謂於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餘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於彼無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等遠離。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無生。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是故一切性離自性。
雲何無二?謂一切法,如陰熱,如長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無二。非於涅槃彼生死,非於生死彼涅槃。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應當修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 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槃 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大慧,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希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於彼相計著水性,而彼水無。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於言說。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說。
空、無生、不二、離自性相等的涵義
這時,大慧大土又問:“您所說的一切法空、無生、不二、離自性相,究竟是什麽道理呢?請您為我們詳加解說。”佛回答說:“所謂空空者,就是指妄想自性的法體,即所謂空者,也是空的。為了使執著妄想自性的人,了解其個真義,所以才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等法相。大慧啊!簡略地說來,約有七種空,就是: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什麽是1相空呢?那便是說,一切法的自他共相本來是空的,隻不過在人們的觀感上,互相輾轉積聚的關係,看起來好像是有,如果加以嚴格的分別,便那是無自性的。因為自相來無生,所以自他都是無自性的。因為法相不能常住不變,所以便說一切性相是空,這就名為相空。什麽是2性自性空呢?那便是說,法性的自身,本來就是無生的,所以說,一切法性自性空。什麽是3行空呢?那便是說,身心的五陰,和我及我所產生的各種作用,本來就自離於能所的,其所以生起作用的原因,隻是由於業力的所作,方便而生,這就名為行空。什麽是4無行空呢?就是由於行空的道理,了解輾轉緣起作用的自性,都是無自性的,了解五蘊本來涅槃;無有諸行,這就名為無行空。什麽是5一切法離言說空呢?那便是說,妄想自性,本無言說,所以一切本來都自離於言說,這就名為一切法離言說空。什麽是6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呢?那便是說,證得自覺聖智的境界,一切諸見的習氣過患都自然遠離,這就名為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什麽是7彼彼空呢?那便是說,所說這些空,也都是無自性的,所以名為空。我以前曾為鹿子母說:這裏麵是空的;那便是指那個鹿苑內沒有象、馬、牛、羊等,所以叫做空。卻不是說:別處也都沒有象、牛、羊了。更不是說:那個鹿苑內,沒有出家的比丘們。也不是說:那個殿堂的性質便是空的。也不是說:出家的比丘們的自性是空的。這就是說:單指一切法的自性,於某一物,或某一點上,指出它的現象是空的,這就名為彼彼空了。這種彼彼空,是空的表示最粗淺的境界,你應當遠離,無須修習。綜合上麵所說的,這就是所謂的七種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