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次第之道


    “再說,大慧啊!大乘菩薩們,既然建立了住持智慧德相的心願,對於上乘經的聖智三相,應當精勤修學,什麽是須要勤學的聖智三相呢?那就是:無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如是能夠修行得此三相,便不至於蹭蹬修途,被懈怠自誤,故自懶散猶如跛驢之心,乃至以得少為足,便自以為已得智慧德相的錯誤了。要知佛法中最勝弟子的菩薩第八地,就是由修此三相而出生的。1所謂無所有相:那就是說樂於修習聲聞、緣覺以及外道的境界,才得生起。2所謂自願處相:那就是說過去諸佛們,都從菩提大悲心流露,自發的大願力所生。3所謂自覺聖智究竟相:那就是說對於一切法相,都無所執著,自得如幻三昧之身,進循一切諸佛修行所趣的諸地次第而行。這便名為聖智三相,是能到達自覺聖智究竟境界之路,所以有誌於大乘的菩薩們,當勤加修學。”


    (所謂聖智三相,就是由小乘到大乘,自出離世間到不出世間不入世間的佛法的歷程。初得無所有相,是證空果,但這是偏空,不是圓滿解脫知見,必須“智”“悲”雙運,方能進入真空妙有的境界。所以再進修一切諸佛自願處相,才是大慈悲力,完成福德的準繩。但空有妙圓,智悲雙運,雖然有解脫知見而福德智慧尚未圓滿,所以最終要以修習自覺聖智究竟之相,才得證入佛地。可是如不能先證無所有相,即不知依空起用,便不能完成自覺聖智究竟之相。如隻知沉空住寂,偏而不圓,便成為小乘的果位。悲願無窮,緣生不舍,又是菩薩修途的自障。所以最終必要統攝於自覺聖智究竟之相,才得證於圓滿而不偏的佛果。一切佛法,畢竟隻是一乘,偏空或著有,都不是修習佛法的正途,唯有完成聖智三相,才是佛法真實的歸趨。禪宗的三關之說,也須參考這節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聖智事分別自性經,百八句分別所依。如來應供等正覺,依此分別說菩薩摩訶薩,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別說妄想自性故,則能善知周遍觀察人法無我。淨除妄想,照明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禪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畢定舍離五法自性。諸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盡,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佛法亦復如是。大慧,復有餘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羅驃形處,橫法各各差別。見已計著,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大慧,彼墮二見,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長。身受用建立,妄想根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不應作想。大慧,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乃至微塵分別事性,悉不可得。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得無妄想者,見不生相己。隨比思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佛告大慧: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離異不異,故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大慧,若復妄想異角者,則不因角生。若不異者,則因彼故。乃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異角故,彼亦非性。二俱無性者。何法何故而言無耶。大慧,若無故無角,觀有故言兔無角者,不應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說有無。二俱不成。


    大慧,復有餘外道見,計著色空事,形處橫法。不能善知虛空分齊。言色離虛空。起分齊見妄想。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大慧,色是虛空,持所持處所建立性。性色空事,分別當知。大慧,四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亦不住虛空。非彼無虛空。如是大慧,觀牛有角,故兔無角。大慧,有牛角者,析為微塵。又分別微塵,剎那不住。彼何所觀故而言無耶。若言觀餘物者,彼法亦然。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當離兔角牛角,虛空形色,異見妄想。汝等諸菩薩摩訶薩,當思惟自心現妄想。隨入為一切剎土最勝子,以自心現方便而教授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色等及心無 色等長養心 身受用安立 識藏現眾生


    心意及與識 自性法有五 無我二種淨 廣說者所說


    長短有無等 展轉互相生 以無故成有 以有故成無


    微塵分別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處 惡見所不樂


    覺想非境界 聲聞亦復然 救世之所說 自覺之境界


    這時,大慧大土又問道:“希望能夠說出關於聖智境界中所起分別自性的事相,以及百零八個問題的基本根據。”並且說:“依此說出分別的作用,可以使大乘菩薩們證入自相共相的妄想自性。如果了解分別妄想的自性,那就能夠善於周遍觀察到人無我和法無我,‘淨除妄想,照明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禪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漢所行境界,畢定舍離無法自性。諸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經文語態已很明白,故不再譯。)


    心物有無二見之辯


    佛說:“有一種外道,認為一無所有,便是道的根本,他們執著這種邪見而不肯放棄。他們認為一切諸法,都隨因而盡,自體本來是無體的。但他們在這裏產生錯覺,認為如兔子一樣,它本來就是沒有角的。所以一切法的根本,也是一無所有,沒有就是沒有。(這種看法是屬於執空的一類,以為無便是究竟。)還有其他的一種外道,他見到地、水、火、風四大種彼此互相依附為物,物體的微質都從物理的變化而來。而見各種原素的差別,都有形象和數量可推,因此他們執著主觀的成見,認為兔子無角,是因為兔的種子本來無角,牛的種子有角,所以牛便有角。(這種看法是屬於執有的一類,以為有便是真諦。)大慧啊!他們都是墮在或“有”或“無”的二邊相對的見解裏,不能徹底了解心的識量和自心的境界。自心境界的妄想因此增長不已、而且身心也就建立在這種妄想的基礎上領受色身感官的錯覺,更復發展為無量無盡思想,卻不能反求自心這個思想分別的體相是什麽?須知宇宙一切諸法的自性,都由唯心所起,性自離於有無。倘能離有離無,就可不再起任何著相的妄想。如果離了有無而再作兔無角等的推想,這便名為邪見。為什麽呢?因為有之與無,都從唯心識量的分別相對觀察所得。兔子雖然無角,卻不能以此一例,便概括—切法的根本,乃是一無所有的啊!而且基於自心的觀察作用,用自心的這個有分別的識量,而說其他的根本一概都是沒有自性,所以說不應當作此想法。再說執有的一麵呢?須知任何毫末些微的物質微塵,如果加以徹底的分析研究,它們那是無自性可得,哪裏是有的呢!大慧啊!凡內悟自覺證入聖智的境界,是離於一切分別,是離有離無的,因此就不應當再因為牛的有角一例,便斷然概括一切種子都是本來有物的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伽大義今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楞伽大義今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