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今天,一下子便把好多革命的領導者喪失了。王若飛,秦博古,葉挺,鄧發,誰不知道都是一將當千的智勇雙全的人民服務員,老輩的黃齊老,幼年的葉揚眉,也都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光輝,然而一下子,這十一個人都粉身碎骨了。


    他們是為了政協決議中關於憲草一部份的問題,飛回延安請示的。飛機在秦晉之交的黑茶山,因大霧誤觸山頭而誤事。就這樣給予了中國革命以無可補償的損失。


    我們會說:這是由於偶然的災難嗎?


    不,這完全是出於中美反動派聯合擺布出的一個魔陣!


    政治協商會議的那一幕,像曇花一現那樣,炫惑了很多的人,至今都還有人在迷戀而為之惋惜的。然而那一幕,整個是一套大騙局,由以後的時局發展直到今天,我們也應該明了了。那是美帝國主義特地派來了一位頭等大騙子,在我們眼前耍了一場大花槍,而在暗地裏替中國反動派布置了內戰陣勢。好多好心腸的中國人是被他騙著了。我們就是在這騙局中,把我們的一群卓越的領導者,四八烈士,喪失了的,我們能夠說這是偶然嗎?


    四月八日那嗎,是不是那些革命領袖們也同樣受了騙呢?


    不,我在這兒更敢於說出一千萬個“不”!


    四八烈士中的一位王若飛兄,就時常這樣告訴我:


    “假的,假的,但我們要把它弄假成真!”


    我們請從這句話中,看取四八烈士和其他革命領袖們的“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吧!


    郭沫若散文選集美帝誠然是我們的死敵,然而我們自己也應該反省一下了。美帝會騙人,而我們也實在太會受騙。就因為我們的太會受騙,所以逼得我們的領導者們不得不順應輿情,每每冒著更大的危險去走迂迴曲折的路。因此,不知道遭了多少次的損失。四八烈士的犧牲是其中最顯著的一例罷了。


    美帝的騙還在繼續,而我們的容易受騙也還在繼續呢。最近眼前的事——一個賣“原子筆”走江湖的小騙子雷諾,不是都把我們中國的一些“大科學家們”騙得啼笑皆非嗎?


    是應該痛悔的時候了!我們在四月八日這一天,應該重新宣誓:我們要肅清我們自己的容易受騙,圖揀便宜的劣根性,要拿出粉身碎骨的精神來和中美反動派不共戴天!


    (《華商報》1948年4月8日)


    塗家埠


    一


    一九二七年“八一”革命後的第三天,那是陰鬱的一天,清早,我同一氓兩人從廬山下來。我們是忙裏偷閑,在分外冷落的廬山上隻呆了一夜。


    在大暑天,正好避暑的時候,避暑勝地的廬山偏會冷落,說不定會有人奇怪吧。但假如明白了當時的局勢,那就一點也不會奇怪了。


    那時是大革命的分化期。蔣介石已經背叛了革命,在南京勾結帝國主義和國內的封建殘餘,和武漢的所謂赤色政府對立。但那“赤色政府”究竟赤到了怎樣程度呢?五六月中在河南和張作霖作戰,雖然打贏了,然而犧牲很大,而迎接出來的西北軍卻主張和南京妥協。就這樣,內麵潛伏著的反動勢力便抬起頭來,逼得投機分子們汪精衛和孫科之流逐漸右傾,解除了中國總工會的武裝,並解散了總工會和農民協會,而結果連政府本身也不能不逃難了。


    郭沫若散文選集武漢政府所依賴的唯一武力,是張發奎所領率的第四方麵軍,這裏包含著原有的第四軍和第十一軍,還有賀龍的兩師人和葉挺的兩師人,軍容是相當盛大的。本來堅守著武漢,和唐生智、何健等所代表的反動勢力作一堅強鬥爭,也未嚐不是辦法。但由於長江下遊的封鎖,汪精衛等的自私與無能,而更加上張發奎的想保全實力,終於全麵退讓,所有的政府要人和軍隊,都移到南潯鐵路沿線來了。


    塗家埠所假借的名義倒是很堂皇的,東下討伐南京蔣介石。但在實際上,政府要人在和南京方麵勾結,企圖寧、漢合作;軍事方麵的人,特別以“保護阿鬥”自居的張發奎,則是心存觀望。他之占據著南潯鐵路沿線,連他自己都很直率地對我說過,是“進可以談,退可以走”。——還要向什麽地方退走呢?退回廣東去,由北伐而南旋了。


    革命的形勢是這樣,真正的革命核心也就採取了新的動向,突破那些已腐或將腐的果皮果核,而迸發出新的根苗來。那就是在八月一號在南昌所揭幕的八一革命的意義。參加了那次革命的主力是賀龍、葉挺的四師人,另外還有後來走了岔路的第十一軍的舊部。這樣一來,把張發奎的部屬幾乎抽成了一個真空。


    避暑勝地的廬山要遭冷落,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二


    我那時是第四方麵軍的“黨代表”,照例是兼攝著政治部主任的。我們跟著軍隊也到了九江。駐紮在一座已經放了暑假的教會學校裏麵。


    我同張發奎通了電話,他要我立刻到他的指揮部去商量善後的辦法。我去了,那是在一間兩麵臨著庭園的樓房,陳設相當零亂,除張發奎之外,還有兩位新任軍長黃琪翔和朱暉日也在座。他們也才接到八一革命的消息沒有好一會,麵容都很頹喪而又興奮。


    張發奎和我商量的就是解決政治部的事情。他主張解散,我也同意了。這是一種革命的邏輯,在當時一般認為:凡是幹政治工作的都是共產黨。八一革命是共產黨發動的,所有的政工人員自然也應該共同進退了。


    四方麵軍政治部雖然成立不久,但它是跟著我一道從總政治部分化出來的,它卻集中了人力物力的精華,單是騾馬我們就有四五十匹。這在二十年前,不要說一個政治部,就是一個師部或軍部都還沒有這樣的豪華。那些東西,我們既然拿不走,也就樂得慷慨,全部移交了。但是我們的結論是:人員一律以禮遣散,不作留難。


    三


    張發奎和我,本來是有些相當的友誼的。北伐期中,我們共同過甘苦,尤其是在河南作戰的時候,我以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資格曾經上前線去慰勞,在新鄭我們作過一番深切的談話。我認為我們那時進河南作戰是錯誤了,應該趁著南京的勾結還未成功之前,先討蔣而後討張。他那時很尊重我的意見,說我們是誌同道合。故在回武漢之後,他升為第四方麵軍的前敵總指揮,也就邀請我做他的“黨代表”。但一從我做了他的“黨代表”之後,便由“誌同道合”一變而為“貌合神離”。你要向他提供些意見,他一句口頭禪,便是“書生之見,紙上談兵”。於是我們的交情便進了一境,由“貌合神離”再變而為“分道揚鑣”了。


    當我們在同意之下,決議解散政工組織之後,他卻關心到我個人的進退上來。他問我打算怎麽樣,我回答他打算到南昌去。他卻希望我能夠跟著他走。他說,他個人打算乘日本船偷偷到上海,再由上海到日本去,部隊交給黃琪翔和朱暉日帶回廣東,希望我能夠幫他的忙。他自然是看上了我是日本留學生,懂日本話,夠做他的私人秘書,但我謝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郭沫若散文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沫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沫若並收藏郭沫若散文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