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散文選集初出夔門青水雖然得著全麵的勝利,然而你在船上可以感覺著它的掩藏得煞是費力的恐慌,就像懷著絞腸的痛苦的人,勉強在外麵呈示著一個若無其事的麵孔的一樣。船愈朝前進,突然在橫斷著江麵的一直線上,品排著湧出三兩朵血樣的紅花。奮迅地一麵噴湧,一麵展開,而隨即消滅。愈朝前走,花開得愈多,愈大,愈迅速,愈高聲地唱著花啦——花啦——花啦的凱歌。江水逐漸地淡黃了,橙黃了,紅黃了,俄頃之間化為了全麵的血水。
花已經不再噴湧了,然而在花的位置上卻起著巨大駭人的漩渦。橫徑怕有四五尺,深怕有三四尺。不斷地,無秩序地,令人眩暈地,在江麵上漩著,漩著,漩著。……但深幸水漩的迴旋和前一段的血花和噴湧所取的是反逆的進程。愈朝前走便愈見減少,愈見縮小,愈見徐緩,終於是浩蕩的紅水獲得了它的壓倒的平衡。
就這樣兩種水勢的衝激在宜賓城下形成著一個驚人的奇蹟。這在我的記憶中所留下的印象不怕就隔了二十多年,還和昨天所見的一樣新鮮。宜賓北岸駢列著一些紅砂崖的淺山,山上多無草木被覆,那崖膚的紅色就好像剝了皮的肉色。那也好像是大自然故意地造了出來,作為那個奇蹟的背景,以增加效果。
更似乎有意要湊趣的一樣,是我們所乘的那隻木船。那是一隻中等大的半頭船,載著“油枯”,載子有些不平。盡管我們搭船的兩弟兄總是坐在右邊,但船身總是略略向左側傾斜。在未到宜賓之前,因水勢平穩,倒還沒感覺著什麽,但一浮到了金沙江合流後的流域,船便和怕上陣的駑馬一樣,在水麵上羅唕起來。跟著金沙江一道飛來的南風又有意地調侃我們的駑馬,當著它攔腰一拍,跛著的左足便落進漩渦裏,咕嚕嚕地打一個風車。剛好出了漩,不讓你把提著的一口氣放下,接連著又打一個,又打一個,又打一個……。全船的水手都驚惶失色,掌舵的艄工連一動也不敢動。五哥,他緊緊地盯著我,一隻手指著右側船舷上的檣桅。我了解了他的意思。那是叫我萬一落水時,快把那檣桅抱著。
驚異早被打倒,是恐怖抬起頭來支配了一切。
我實在是沒有想出,我們可以安全地渡過那難關。這兒的契機不能不說是偶然。我們偶然搭著了那載子不平的船,使我們受了那樣的驚險,也偶然賴那載子還沒有跛到使船漩翻的程度,或者是船家偶然得著了我們兄弟兩人的乘客減少了他的載子的不平。假使那載子的左邊在上載時偶然地多放了幾片“油枯”,那滿載的人不是早被那跛腳的馬馱進了另一個世界裏去嗎?
難關是幸而過了。在年青的旅行者心中才第一次感覺著自己真真是離開了故鄉,真真是竄入了紅塵,真真是踱進了另外的一個世界。
過了險難之後,那因循苟且的船夫們把載子整理了一次,以後算平穩地到了重慶,在途中記得是隻宿了一夜。
到重慶的那一天是八月初三,在指定的旅館裏向一位護送員的少將報了到。他同時卻向我傳達了一個消息,說成都有電來叫我們不要出發。他把電報也給我看了,電報的大意是說:天津來電,言第二次革命爆發,各省學生緩送,俟有後電再策進行。
這個意外的消息,其實有一半已經是意料中事。第二次革命在七月中旬已經爆發了,就在四川境內鬧得也有點風聲鶴唳,在熊克武支配下的重慶,在打箭爐懷著失位之痛的尹昌衡,都有響應的形勢。而我們在那樣的形勢之中到達了重慶那座山城,那就是行將爆發的活火山。
護送員在把消息傳達了之後,叫我們各取自由行動,趕快離開重慶,他說重慶的形勢十分危險。因此就在到了重慶的第二天——八月初四——清早,和五哥同時起身,他往瀘州,我和一位同考上軍醫的姓胡的人由東大路同返成都。當時的東大路是要經過永川、榮昌、隆昌、內江、資中、資陽、簡陽等地的。交通工具是原始的雞車、肩輿和溜溜馬。回到成都要費十天工夫。我們在到了榮昌的時候,便在報上看到重慶獨立的消息。原來重慶就在我們離開它的那天晚上便宣布獨立了。城內省方派去的官吏多遭拘捕或槍殺,被拘捕者中連護送我們的那位少將也在內。愈朝前走,途上兵馬的輸送愈見倥傯。永川、榮昌、安嶽、遂寧一帶不久便成為了戰場。
我在考上軍醫之前是已經進了成都的高等學校的,是臨著南校場的王運掌教過的舊尊經書院。那兒藏的古書頗多。回到成都以後,學校已經放了暑假,但仍然可以寄宿,便搬進學校裏去住著。一天沒事便跑向圖書室裏去翻閱古書。那時是喜歡駢四麗六的文體的,愛讀南北朝人的著作,尤其是庾子山的《哀江南賦》——那在《離騷》以後的第一首可以感動人的長詩。我覺得他那“宰衡以幹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略”的幾句,真真是切中目前的時弊,每天總要謳它幾遍。謳起來總不免要一唱三嘆地感慨係之。然而一位謳《哀江南賦》的青年也不見得是怎樣高華的誌士。謳書之餘他要和同學們在寢室裏打麻將。有一次打輸了想撈鈔,愈撈愈輸,打了三天三夜,把所領得的旅費輸得一個精光。沒有辦法,隻好跑到文廟前街的大哥的留守公館裏去和嫂侄們同居。
天津有電來,第二次又由成都出發,已經是九月中旬了。省內的軍事剛好告了結束,同縣人的王芳舟因鎮壓革命有功,做了重慶鎮守使。他的大哥做著川東省視學的王祚堂,是我在高小時的先生,乘著機會要去看他的弟弟。我的五哥是王芳舟在武備學堂和留東時的同學,當時適好回了成都,他也想去看他。因此我便和兩位長者同行。因為軍事初停,東大路的匪風甚熾,便選了小川北路,由簡陽經過樂至、遂寧、合川等地,乘船由涪江南下以入重慶,也同樣費了十天。
在鎮守使衙門裏住了有五六天的光景,同路的人取齊了,便乘著當時川河裏所有的唯一的一隻輪船“蜀通號”東下。這次我們幾位沒有專置的護送員,隻由一位護送著一批嬌小的清華學生進京的吳老先生,兼帶著照拂的責任。就這樣,我們,至少是我自己,自有生以來才第一次搭上了火輪之船,而且是在這火輪上當著遊神。
在辛亥革命的那一年,承繼著“十日都督”的蒲殿俊之後而為四川都督的是尹昌衡。這位好色的英雄尹大將軍在成都的皇城裏做了半年的“土皇帝”,政績卻不大芬芳。在民國元年的春夏間,受著重慶的壓迫,為緩衝而兼賣名起見,便出兵征討西藏,把都督的位子讓給胡景伊將軍署理。胡將軍的本領卻不弱,乘著“土皇帝”把禦位移到了打箭爐的期間,他卻和北京的袁世凱拉攏了,不久便被實授為四川都督,使“土皇帝”隻落得一個川邊經略使的虛銜。這把我們的皇帝氣得暴跳,從打箭爐率領著大兵回來,在武侯祠的廟門前演過一次《空城計》中的司馬懿。那時是在秋冬之間,成都城內並沒有兵,我們住在城裏的人都在替胡將軍危險,以為他如不準備巷戰,便隻好逃跑。但誰知這位胡將軍的本領還在諸葛孔明以上,他不等尹昌衡的兵入城,便輕騎簡從地先跑出南門去迎接皇帝。不知道他是用了怎樣的按摩術,竟把皇帝肚子裏一鼓所作的氣,化成了從後門陰消下去的瓦斯。可愛的皇帝下出了禦旨,命自己的三軍離城十裏安營紮寨,自己也輕騎簡從地同胡將軍並轡進城。據第二天的報紙和官方的告示,原來尹大將軍是回來省母的。住了十天,大將軍又率領著三軍回打箭爐去了。
花已經不再噴湧了,然而在花的位置上卻起著巨大駭人的漩渦。橫徑怕有四五尺,深怕有三四尺。不斷地,無秩序地,令人眩暈地,在江麵上漩著,漩著,漩著。……但深幸水漩的迴旋和前一段的血花和噴湧所取的是反逆的進程。愈朝前走便愈見減少,愈見縮小,愈見徐緩,終於是浩蕩的紅水獲得了它的壓倒的平衡。
就這樣兩種水勢的衝激在宜賓城下形成著一個驚人的奇蹟。這在我的記憶中所留下的印象不怕就隔了二十多年,還和昨天所見的一樣新鮮。宜賓北岸駢列著一些紅砂崖的淺山,山上多無草木被覆,那崖膚的紅色就好像剝了皮的肉色。那也好像是大自然故意地造了出來,作為那個奇蹟的背景,以增加效果。
更似乎有意要湊趣的一樣,是我們所乘的那隻木船。那是一隻中等大的半頭船,載著“油枯”,載子有些不平。盡管我們搭船的兩弟兄總是坐在右邊,但船身總是略略向左側傾斜。在未到宜賓之前,因水勢平穩,倒還沒感覺著什麽,但一浮到了金沙江合流後的流域,船便和怕上陣的駑馬一樣,在水麵上羅唕起來。跟著金沙江一道飛來的南風又有意地調侃我們的駑馬,當著它攔腰一拍,跛著的左足便落進漩渦裏,咕嚕嚕地打一個風車。剛好出了漩,不讓你把提著的一口氣放下,接連著又打一個,又打一個,又打一個……。全船的水手都驚惶失色,掌舵的艄工連一動也不敢動。五哥,他緊緊地盯著我,一隻手指著右側船舷上的檣桅。我了解了他的意思。那是叫我萬一落水時,快把那檣桅抱著。
驚異早被打倒,是恐怖抬起頭來支配了一切。
我實在是沒有想出,我們可以安全地渡過那難關。這兒的契機不能不說是偶然。我們偶然搭著了那載子不平的船,使我們受了那樣的驚險,也偶然賴那載子還沒有跛到使船漩翻的程度,或者是船家偶然得著了我們兄弟兩人的乘客減少了他的載子的不平。假使那載子的左邊在上載時偶然地多放了幾片“油枯”,那滿載的人不是早被那跛腳的馬馱進了另一個世界裏去嗎?
難關是幸而過了。在年青的旅行者心中才第一次感覺著自己真真是離開了故鄉,真真是竄入了紅塵,真真是踱進了另外的一個世界。
過了險難之後,那因循苟且的船夫們把載子整理了一次,以後算平穩地到了重慶,在途中記得是隻宿了一夜。
到重慶的那一天是八月初三,在指定的旅館裏向一位護送員的少將報了到。他同時卻向我傳達了一個消息,說成都有電來叫我們不要出發。他把電報也給我看了,電報的大意是說:天津來電,言第二次革命爆發,各省學生緩送,俟有後電再策進行。
這個意外的消息,其實有一半已經是意料中事。第二次革命在七月中旬已經爆發了,就在四川境內鬧得也有點風聲鶴唳,在熊克武支配下的重慶,在打箭爐懷著失位之痛的尹昌衡,都有響應的形勢。而我們在那樣的形勢之中到達了重慶那座山城,那就是行將爆發的活火山。
護送員在把消息傳達了之後,叫我們各取自由行動,趕快離開重慶,他說重慶的形勢十分危險。因此就在到了重慶的第二天——八月初四——清早,和五哥同時起身,他往瀘州,我和一位同考上軍醫的姓胡的人由東大路同返成都。當時的東大路是要經過永川、榮昌、隆昌、內江、資中、資陽、簡陽等地的。交通工具是原始的雞車、肩輿和溜溜馬。回到成都要費十天工夫。我們在到了榮昌的時候,便在報上看到重慶獨立的消息。原來重慶就在我們離開它的那天晚上便宣布獨立了。城內省方派去的官吏多遭拘捕或槍殺,被拘捕者中連護送我們的那位少將也在內。愈朝前走,途上兵馬的輸送愈見倥傯。永川、榮昌、安嶽、遂寧一帶不久便成為了戰場。
我在考上軍醫之前是已經進了成都的高等學校的,是臨著南校場的王運掌教過的舊尊經書院。那兒藏的古書頗多。回到成都以後,學校已經放了暑假,但仍然可以寄宿,便搬進學校裏去住著。一天沒事便跑向圖書室裏去翻閱古書。那時是喜歡駢四麗六的文體的,愛讀南北朝人的著作,尤其是庾子山的《哀江南賦》——那在《離騷》以後的第一首可以感動人的長詩。我覺得他那“宰衡以幹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略”的幾句,真真是切中目前的時弊,每天總要謳它幾遍。謳起來總不免要一唱三嘆地感慨係之。然而一位謳《哀江南賦》的青年也不見得是怎樣高華的誌士。謳書之餘他要和同學們在寢室裏打麻將。有一次打輸了想撈鈔,愈撈愈輸,打了三天三夜,把所領得的旅費輸得一個精光。沒有辦法,隻好跑到文廟前街的大哥的留守公館裏去和嫂侄們同居。
天津有電來,第二次又由成都出發,已經是九月中旬了。省內的軍事剛好告了結束,同縣人的王芳舟因鎮壓革命有功,做了重慶鎮守使。他的大哥做著川東省視學的王祚堂,是我在高小時的先生,乘著機會要去看他的弟弟。我的五哥是王芳舟在武備學堂和留東時的同學,當時適好回了成都,他也想去看他。因此我便和兩位長者同行。因為軍事初停,東大路的匪風甚熾,便選了小川北路,由簡陽經過樂至、遂寧、合川等地,乘船由涪江南下以入重慶,也同樣費了十天。
在鎮守使衙門裏住了有五六天的光景,同路的人取齊了,便乘著當時川河裏所有的唯一的一隻輪船“蜀通號”東下。這次我們幾位沒有專置的護送員,隻由一位護送著一批嬌小的清華學生進京的吳老先生,兼帶著照拂的責任。就這樣,我們,至少是我自己,自有生以來才第一次搭上了火輪之船,而且是在這火輪上當著遊神。
在辛亥革命的那一年,承繼著“十日都督”的蒲殿俊之後而為四川都督的是尹昌衡。這位好色的英雄尹大將軍在成都的皇城裏做了半年的“土皇帝”,政績卻不大芬芳。在民國元年的春夏間,受著重慶的壓迫,為緩衝而兼賣名起見,便出兵征討西藏,把都督的位子讓給胡景伊將軍署理。胡將軍的本領卻不弱,乘著“土皇帝”把禦位移到了打箭爐的期間,他卻和北京的袁世凱拉攏了,不久便被實授為四川都督,使“土皇帝”隻落得一個川邊經略使的虛銜。這把我們的皇帝氣得暴跳,從打箭爐率領著大兵回來,在武侯祠的廟門前演過一次《空城計》中的司馬懿。那時是在秋冬之間,成都城內並沒有兵,我們住在城裏的人都在替胡將軍危險,以為他如不準備巷戰,便隻好逃跑。但誰知這位胡將軍的本領還在諸葛孔明以上,他不等尹昌衡的兵入城,便輕騎簡從地先跑出南門去迎接皇帝。不知道他是用了怎樣的按摩術,竟把皇帝肚子裏一鼓所作的氣,化成了從後門陰消下去的瓦斯。可愛的皇帝下出了禦旨,命自己的三軍離城十裏安營紮寨,自己也輕騎簡從地同胡將軍並轡進城。據第二天的報紙和官方的告示,原來尹大將軍是回來省母的。住了十天,大將軍又率領著三軍回打箭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