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真名士,自風流:謝安這個人 作者:劉雅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這回爭論,說到底,還應該算作“儒道之爭”啊,倆人人生觀不一樣嘛。王坦之一向是崇尚儒家的,還曾經寫過一篇《廢莊論》呢。可在謝安眼裏,王坦之的那些規矩禮法,就是刻意追求,是違反自然之道的。所以,他一生氣,居然就用了“不屑”這個詞兒。其實對於儒士們,謝安一向是很包容,而且還能欣賞的,可這回,王坦之是幹涉到了他個人的東西,那他可就不會讓步了。
結果這事兒也就這麽著了,反正謝安非要這樣兒,也沒人能管他,再說,他也就是自己聽聽歌,看看舞,也不礙別人的事兒。時間一長,大家也就習慣了。不過,這個“期喪不廢妓樂”,可也從此成了士大夫們的風俗。
東山華墅
我們的故事說到兒,謝安已經到了60歲,這麽一算,那他出仕就是20年了。在這20年裏,的確是發生了很多事兒啊。不過無論如何,有一個東西,卻一直貫穿在謝安的生活裏。這就是,他的“東山之誌”。
每每,親戚朋友們向謝安提起當年東山的日子,都會引得他感嘆一番。其實要說,也許對他來說,這輩子過得最好的日子,還真就是隱居那20年。有山水,有詩,有酒,有歌舞,有朋友,有一群小玉樹,還有傾慕他的姑娘。細想,那真是神仙一樣的日子呀。雖然在官場周旋,他也能把自己調整得很好,但是,他畢竟也是個“人”吧,總有七情六慾。所以,思念東山,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這個“東山別墅”,大概就是這種思念常年堆積的產物。離建康城10裏的地方正有一座土山,謝安就一下兒看上了。然後,他就讓人在這兒修別墅,然後照著當年東山的模樣,進行改造。哪兒有亭子,哪兒有竹林,都照著原樣兒來。很快,這個“小東山”就完工了。於是,謝安沒事兒時,就還像從前一樣,帶著孩子們到這邊來玩兒,當然,這時的“孩子們”都已經很大了,一般還都帶著他們的“孩子們”呢。
謝安就在“小東山”舉行家宴,他也真是夠豪華,一回盛宴,不是花上“百金”,就是耗費“萬錢”。孩子們也是個個“衣冠磊落”,從心裏到外表的高貴。這裏這個“萬錢”,大概跟我們現在的人民幣價值差不多,十萬錢可以買一處房子,幾十萬可以買一處很好的宅院。不好說,他這個花費到底有多奢侈,如果他們家有小一百人的話,吃一頓飯花一萬錢,好像也不多似的。不過,這真是屬於瞎分析了。
反正是,當時的人們都說他奢侈,一頓飯花一萬錢,真不像話。於是,大家就都暗地裏諷刺。沒事兒又拿出王導來比了,瞧人家王丞相,家裏沒餘糧,衣服沒幾件。你再瞧咱們謝相,那可真是怎麽舒服怎麽來,絕不讓自己受一點兒委屈。那謝安呢?他依然是跟沒聽見一樣,也從來不打算,要注意一下兒影響,要給國人做個表率。他還是那樣兒,當外界條件允許的時候,他就是要為自己活著。
不過,關於這個“東山墅”,還是有個問題得說說:
其實那年頭兒,士族們在建康周圍建別墅,是很常見的事兒,王導當年養的幾個愛妾,也都是放在他的別墅裏。(據說“別墅”這個詞兒,最早就是由王丞相這兒來的呢。)現在蘇州的虎丘,就是當時王珣和他弟弟王瑉的別墅。所以,謝安這個“東山墅”,在當時並不算什麽新鮮。有點兒新鮮的倒是,他為什麽偏要把這別墅弄得跟東山一個模樣?這裏可是有原因噢:
當然啦,他的確是很想念當年東山的,這肯定得說一下兒。但是,這不一定是主要原因。其實,他這個“小東山”,與其說是修給自己來玩兒的,不如說是修給別人來看的。想想啊,現在謝家和司馬家“共天下”,這關係微妙得很呢,司馬曜一天天地長大,再搭上謝安對他的一貫培養,那自主能力可是越來越強,隻要一不小心,就會弄出問題。謝安既然壓根兒不想反,那幹嘛不早點兒表明心思呢?這樣兒大家都過得踏實呀。但是,他又不能沒來由地跑到皇上那兒,去表白一通兒吧,那還不把司馬曜給嚇著。
現在,他修這個“小東山”,倒正好是在對皇室,也是在對所有的人說,你們不要猜疑,我不會反的,我最想的是東山,不是這個天下,我是早晚要回去的。實際就是為了表明心跡。甚至他執政後,表現得比以前更加思念東山,也是出於這個目的啊。隻是不知道,司馬曜當時,是不是看明白了他的意思……
第七章 女子貴真情
女子貴真情
這裏就來說說——謝安身邊的女人們。正好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兒,這位風流宰相,在他心裏,這個“好女人”,到底應該是個什麽樣兒。
要說謝安對女人的態度,其實也簡單得很,就一條:女子貴真情。
應該說這是他看所有人的態度,不論男女。他從不認為,你是女人,你就必須遵守更多的規矩。所以,我們就看到,謝安身邊的這些女性,一個個都聰明活潑,極富性情,還都頗有主見。謝道韞這個“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也跟謝安這個態度有著直接的關係啊。
先來說個關於謝安嫂子的故事。
可惜不為朝士見
結果這事兒也就這麽著了,反正謝安非要這樣兒,也沒人能管他,再說,他也就是自己聽聽歌,看看舞,也不礙別人的事兒。時間一長,大家也就習慣了。不過,這個“期喪不廢妓樂”,可也從此成了士大夫們的風俗。
東山華墅
我們的故事說到兒,謝安已經到了60歲,這麽一算,那他出仕就是20年了。在這20年裏,的確是發生了很多事兒啊。不過無論如何,有一個東西,卻一直貫穿在謝安的生活裏。這就是,他的“東山之誌”。
每每,親戚朋友們向謝安提起當年東山的日子,都會引得他感嘆一番。其實要說,也許對他來說,這輩子過得最好的日子,還真就是隱居那20年。有山水,有詩,有酒,有歌舞,有朋友,有一群小玉樹,還有傾慕他的姑娘。細想,那真是神仙一樣的日子呀。雖然在官場周旋,他也能把自己調整得很好,但是,他畢竟也是個“人”吧,總有七情六慾。所以,思念東山,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這個“東山別墅”,大概就是這種思念常年堆積的產物。離建康城10裏的地方正有一座土山,謝安就一下兒看上了。然後,他就讓人在這兒修別墅,然後照著當年東山的模樣,進行改造。哪兒有亭子,哪兒有竹林,都照著原樣兒來。很快,這個“小東山”就完工了。於是,謝安沒事兒時,就還像從前一樣,帶著孩子們到這邊來玩兒,當然,這時的“孩子們”都已經很大了,一般還都帶著他們的“孩子們”呢。
謝安就在“小東山”舉行家宴,他也真是夠豪華,一回盛宴,不是花上“百金”,就是耗費“萬錢”。孩子們也是個個“衣冠磊落”,從心裏到外表的高貴。這裏這個“萬錢”,大概跟我們現在的人民幣價值差不多,十萬錢可以買一處房子,幾十萬可以買一處很好的宅院。不好說,他這個花費到底有多奢侈,如果他們家有小一百人的話,吃一頓飯花一萬錢,好像也不多似的。不過,這真是屬於瞎分析了。
反正是,當時的人們都說他奢侈,一頓飯花一萬錢,真不像話。於是,大家就都暗地裏諷刺。沒事兒又拿出王導來比了,瞧人家王丞相,家裏沒餘糧,衣服沒幾件。你再瞧咱們謝相,那可真是怎麽舒服怎麽來,絕不讓自己受一點兒委屈。那謝安呢?他依然是跟沒聽見一樣,也從來不打算,要注意一下兒影響,要給國人做個表率。他還是那樣兒,當外界條件允許的時候,他就是要為自己活著。
不過,關於這個“東山墅”,還是有個問題得說說:
其實那年頭兒,士族們在建康周圍建別墅,是很常見的事兒,王導當年養的幾個愛妾,也都是放在他的別墅裏。(據說“別墅”這個詞兒,最早就是由王丞相這兒來的呢。)現在蘇州的虎丘,就是當時王珣和他弟弟王瑉的別墅。所以,謝安這個“東山墅”,在當時並不算什麽新鮮。有點兒新鮮的倒是,他為什麽偏要把這別墅弄得跟東山一個模樣?這裏可是有原因噢:
當然啦,他的確是很想念當年東山的,這肯定得說一下兒。但是,這不一定是主要原因。其實,他這個“小東山”,與其說是修給自己來玩兒的,不如說是修給別人來看的。想想啊,現在謝家和司馬家“共天下”,這關係微妙得很呢,司馬曜一天天地長大,再搭上謝安對他的一貫培養,那自主能力可是越來越強,隻要一不小心,就會弄出問題。謝安既然壓根兒不想反,那幹嘛不早點兒表明心思呢?這樣兒大家都過得踏實呀。但是,他又不能沒來由地跑到皇上那兒,去表白一通兒吧,那還不把司馬曜給嚇著。
現在,他修這個“小東山”,倒正好是在對皇室,也是在對所有的人說,你們不要猜疑,我不會反的,我最想的是東山,不是這個天下,我是早晚要回去的。實際就是為了表明心跡。甚至他執政後,表現得比以前更加思念東山,也是出於這個目的啊。隻是不知道,司馬曜當時,是不是看明白了他的意思……
第七章 女子貴真情
女子貴真情
這裏就來說說——謝安身邊的女人們。正好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兒,這位風流宰相,在他心裏,這個“好女人”,到底應該是個什麽樣兒。
要說謝安對女人的態度,其實也簡單得很,就一條:女子貴真情。
應該說這是他看所有人的態度,不論男女。他從不認為,你是女人,你就必須遵守更多的規矩。所以,我們就看到,謝安身邊的這些女性,一個個都聰明活潑,極富性情,還都頗有主見。謝道韞這個“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也跟謝安這個態度有著直接的關係啊。
先來說個關於謝安嫂子的故事。
可惜不為朝士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