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不禁哦了一聲。
辦公室主任明白了縣委書記那一聲“哦”的意思,補充道:“其實也就是甩包袱甩給了我們縣,因為它實在是太窮了啊!全村六十三戶人家都沒有一戶人家養得起一條狗。讓它富起來不容易,任它一直窮著又是幹部們的一塊心病,所以都希望它和自己們脫離了關係啊……”
年輕的辦公室副主任證實道:“是太窮了。我為繪地圖這件事去過,全村沒一幢像樣的房子……”
縣委書記嘆了口氣,憂患地說:“中國啊,人口太多了呀。貧窮的包袱太重了呀!牎薄—之後,指著離翟村最近的一條公路,問離翟村有多遠?聽說五六十裏,沉默良久,又問山溝裏的路車好開不好開?
年老的辦公室主任和年輕的辦公室副主任爭相回答:“不好開不好開!坑坑窪窪崎嶇盤繞,才五六十裏要開兩三個小時,司機開得稍不慎,必有陷車翻車之慮……”
縣委書記緩緩轉身,看著正副兩位辦公室主任語氣深長地問:“如果省裏又下來一位領導同誌視察工作,一看地圖,心血來潮指著說……噢,你們縣界邊上那兒還有一個村,我要親自去看看,那麽我們是陪他去呢?還是不陪他去呢?如果陪他去,半路出了車禍,誰來負那一重大責任呢?……”
一番話,問得正副兩位辦公室主任一時地你看我,我看你。
縣委書記默默地轉身便走,走到會議室門口,駐足又說:“既然鄰縣已經將翟村當成包袱甩給我們了,我們能照樣甩給別的縣嗎?往哪兒甩?怎麽甩?能一下子甩出中國去?……就讓翟村它在我們心裏吧牎…”
縣委書記的身影消失在門外後,即將退休的老辦公室主任問年輕的副主任:“你明白咱們書記的話嗎?”
年輕的副主任搖搖頭老老實實地回答:“不明白。”
正主任說:“我也不明白。”
不明白就得想啊。
於是那一天,正副兩位主任都失眠了,都在想縣委書記的話究竟什麽意思呢?
半夜,正主任給副主任打電話,堅決地說:“那地圖一定得改一下。”
副主任問:“哪錯了?我監製得很認真,不會有錯啊!”
正主任說:“錯是沒錯,但必須改。改也不難,隻不過讓代表翟村那個小黑點從圖上消失了就是。但那棵樹得保留在圖上……”
“翟村都得消失,而那棵樹不過是一棵老枯樹……”
“別管它枯不枯,反正得保留。省測繪局專門為那棵樹給咱們縣下發過紅頭文件,說如果被砍了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因為它是測繪學上的重要標識物。至於翟村嘛,我理解咱們書記說讓它在咱們心裏吧,意思就是其實也不必非將它標明在圖上。凡事,太認真太細心了,反而會帶來麻煩的,聽我的準沒錯牎…”
負責地圖監製的年輕的辦公室副主任,放下電話後,並沒有因為了卻一樁糊塗心事而高枕無憂,他更加難以入眠了。
地圖藍樣又呈現給縣委書記過目時,縣委書記隻看了一眼就說:“那麽,印吧。印得質量好點。要印幾張半牆那麽大的,掛一幅在會議室。”到本縣來視察過一次農村工作的那位副省長又來了,是被請來的。在縣委會議室裏,女服務員輕輕一按遙控器,白幔分開,於是半牆那麽大的本縣地圖呈現著了。縣委書記手持長杆,站立圖旁,指指點點沉著自信地匯報。副省長望著圖,一邊聽一邊頻頻點頭。
匯報完畢,副省長起身也走到圖旁,一會兒細看這兒,一會兒細看那兒,顯出很是滿意的樣子。他指著圖上那棵樹奇怪地問:“這兒怎麽既沒有村名,又沒有標明人口的數字?”
氣氛一時為之肅然,所有人的目光一時都集中在了縣委書記身上。
縣委書記平靜地說:“那兒隻不過是一棵樹。”
副省長又問:“為什麽連一棵樹都標明在圖上了呢?”
縣委書記就解釋那棵樹在測繪學上如何如何的重要。副省長聽罷,以表揚的口吻說:“好啊,你們這張圖繪得很細啊!我認為,全省其他各縣,都要向你們縣學習,都應該繪一張這樣的圖。”
縣委書記說:“我們還將這份圖上網了呢!”
於是就請副省長從電腦上看。在電腦屏幕上,局部放大了,看得更清楚了。不知為什麽,副省長對那一棵樹特別感興趣,要從電腦上看看。在縣委書記的親手操作下,屏幕上很快顯示出了那棵樹的近照。
副省長問:“枯死好多年了吧?”
眾人都說是啊,是啊,枯死三十幾年了。
縣委書記又指著說:“副省長您看,這樹這兒,這兒,不是長出幾片新葉來了嗎?”
副省長說:“一棵枯死了三十幾年的樹,由於它在測繪學上的重要性,你們都能對它妥善愛護,證明你們是有全麵責任感的幹部。我放心了,相信你們會以更大的責任感,愛護本縣一方所有的百姓。”
縣委書記說:“副省長,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天職。”——遂代表全縣人民,向副省長贈送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張吃飯的摺疊圓桌。
副省長拒絕道:“不收,不收,我家就剩我和老伴兩口人了,擺兩張吃飯桌幹什麽?”
縣委書記笑著說:“收下吧,收下吧,又不大,占不了您家多少地方。知道您家裏就您和老伴兩口人了,所以我們訂製的桌麵也小,直徑還不到一米呢,不過可是正宗紅木的。”
副省長說:“是紅木的那我更不收了。”
縣委書記又說:“我們把本縣的地圖印在桌麵上了。我們沒別的意思,隻不過希望您能經常想著點兒我們這個縣的老百姓。”
副省長一時倒感動了,就不再說什麽……
從此,很窮很小像穿山甲似的鑽在深山溝裏的翟村,不但從這個縣最新繪製的地圖上消失了,也從某些人士們的頭腦裏消失了,仿佛它真的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並且,再也沒有一位縣裏的領導去過翟村一邊。以前他們是去的,逢年過節訪貧問苦的時候去。去時小車後備箱裏裝上兩袋麵三袋米,隨員兜裏揣上千八百元公款,有縣委宣傳部的新聞報導員們扛著攝像機跟隨,回來後剪輯成專題節目送到省台播放。而縣委會議室掛起了那幅半牆大的地圖後,逢年過節幹部們再就不訪貧問苦了,因為代表貧苦的那個翟村已不存在了,眼不見心不煩。訪貧問苦改成逢年過節到某些富村去與民同樂了。自然,照例有縣委宣傳部的新聞報導員們扛著攝像機跟隨,回來後照例剪輯成專題節目送到省台播放……
十餘年中,縣委書記縣長都換過了,沒有誰對新任的縣委書記和縣長提過一次翟村,幹嗎哪壺不開提哪壺呢?
如今,當年到本縣視察過兩次的那位副省長已經離休。當年的縣委書記,已經升到本省的第二大城市當市委書記去了。當年那位三十歲出頭的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在官場上熬成了本縣的縣委書記。
辦公室主任明白了縣委書記那一聲“哦”的意思,補充道:“其實也就是甩包袱甩給了我們縣,因為它實在是太窮了啊!全村六十三戶人家都沒有一戶人家養得起一條狗。讓它富起來不容易,任它一直窮著又是幹部們的一塊心病,所以都希望它和自己們脫離了關係啊……”
年輕的辦公室副主任證實道:“是太窮了。我為繪地圖這件事去過,全村沒一幢像樣的房子……”
縣委書記嘆了口氣,憂患地說:“中國啊,人口太多了呀。貧窮的包袱太重了呀!牎薄—之後,指著離翟村最近的一條公路,問離翟村有多遠?聽說五六十裏,沉默良久,又問山溝裏的路車好開不好開?
年老的辦公室主任和年輕的辦公室副主任爭相回答:“不好開不好開!坑坑窪窪崎嶇盤繞,才五六十裏要開兩三個小時,司機開得稍不慎,必有陷車翻車之慮……”
縣委書記緩緩轉身,看著正副兩位辦公室主任語氣深長地問:“如果省裏又下來一位領導同誌視察工作,一看地圖,心血來潮指著說……噢,你們縣界邊上那兒還有一個村,我要親自去看看,那麽我們是陪他去呢?還是不陪他去呢?如果陪他去,半路出了車禍,誰來負那一重大責任呢?……”
一番話,問得正副兩位辦公室主任一時地你看我,我看你。
縣委書記默默地轉身便走,走到會議室門口,駐足又說:“既然鄰縣已經將翟村當成包袱甩給我們了,我們能照樣甩給別的縣嗎?往哪兒甩?怎麽甩?能一下子甩出中國去?……就讓翟村它在我們心裏吧牎…”
縣委書記的身影消失在門外後,即將退休的老辦公室主任問年輕的副主任:“你明白咱們書記的話嗎?”
年輕的副主任搖搖頭老老實實地回答:“不明白。”
正主任說:“我也不明白。”
不明白就得想啊。
於是那一天,正副兩位主任都失眠了,都在想縣委書記的話究竟什麽意思呢?
半夜,正主任給副主任打電話,堅決地說:“那地圖一定得改一下。”
副主任問:“哪錯了?我監製得很認真,不會有錯啊!”
正主任說:“錯是沒錯,但必須改。改也不難,隻不過讓代表翟村那個小黑點從圖上消失了就是。但那棵樹得保留在圖上……”
“翟村都得消失,而那棵樹不過是一棵老枯樹……”
“別管它枯不枯,反正得保留。省測繪局專門為那棵樹給咱們縣下發過紅頭文件,說如果被砍了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因為它是測繪學上的重要標識物。至於翟村嘛,我理解咱們書記說讓它在咱們心裏吧,意思就是其實也不必非將它標明在圖上。凡事,太認真太細心了,反而會帶來麻煩的,聽我的準沒錯牎…”
負責地圖監製的年輕的辦公室副主任,放下電話後,並沒有因為了卻一樁糊塗心事而高枕無憂,他更加難以入眠了。
地圖藍樣又呈現給縣委書記過目時,縣委書記隻看了一眼就說:“那麽,印吧。印得質量好點。要印幾張半牆那麽大的,掛一幅在會議室。”到本縣來視察過一次農村工作的那位副省長又來了,是被請來的。在縣委會議室裏,女服務員輕輕一按遙控器,白幔分開,於是半牆那麽大的本縣地圖呈現著了。縣委書記手持長杆,站立圖旁,指指點點沉著自信地匯報。副省長望著圖,一邊聽一邊頻頻點頭。
匯報完畢,副省長起身也走到圖旁,一會兒細看這兒,一會兒細看那兒,顯出很是滿意的樣子。他指著圖上那棵樹奇怪地問:“這兒怎麽既沒有村名,又沒有標明人口的數字?”
氣氛一時為之肅然,所有人的目光一時都集中在了縣委書記身上。
縣委書記平靜地說:“那兒隻不過是一棵樹。”
副省長又問:“為什麽連一棵樹都標明在圖上了呢?”
縣委書記就解釋那棵樹在測繪學上如何如何的重要。副省長聽罷,以表揚的口吻說:“好啊,你們這張圖繪得很細啊!我認為,全省其他各縣,都要向你們縣學習,都應該繪一張這樣的圖。”
縣委書記說:“我們還將這份圖上網了呢!”
於是就請副省長從電腦上看。在電腦屏幕上,局部放大了,看得更清楚了。不知為什麽,副省長對那一棵樹特別感興趣,要從電腦上看看。在縣委書記的親手操作下,屏幕上很快顯示出了那棵樹的近照。
副省長問:“枯死好多年了吧?”
眾人都說是啊,是啊,枯死三十幾年了。
縣委書記又指著說:“副省長您看,這樹這兒,這兒,不是長出幾片新葉來了嗎?”
副省長說:“一棵枯死了三十幾年的樹,由於它在測繪學上的重要性,你們都能對它妥善愛護,證明你們是有全麵責任感的幹部。我放心了,相信你們會以更大的責任感,愛護本縣一方所有的百姓。”
縣委書記說:“副省長,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天職。”——遂代表全縣人民,向副省長贈送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張吃飯的摺疊圓桌。
副省長拒絕道:“不收,不收,我家就剩我和老伴兩口人了,擺兩張吃飯桌幹什麽?”
縣委書記笑著說:“收下吧,收下吧,又不大,占不了您家多少地方。知道您家裏就您和老伴兩口人了,所以我們訂製的桌麵也小,直徑還不到一米呢,不過可是正宗紅木的。”
副省長說:“是紅木的那我更不收了。”
縣委書記又說:“我們把本縣的地圖印在桌麵上了。我們沒別的意思,隻不過希望您能經常想著點兒我們這個縣的老百姓。”
副省長一時倒感動了,就不再說什麽……
從此,很窮很小像穿山甲似的鑽在深山溝裏的翟村,不但從這個縣最新繪製的地圖上消失了,也從某些人士們的頭腦裏消失了,仿佛它真的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並且,再也沒有一位縣裏的領導去過翟村一邊。以前他們是去的,逢年過節訪貧問苦的時候去。去時小車後備箱裏裝上兩袋麵三袋米,隨員兜裏揣上千八百元公款,有縣委宣傳部的新聞報導員們扛著攝像機跟隨,回來後剪輯成專題節目送到省台播放。而縣委會議室掛起了那幅半牆大的地圖後,逢年過節幹部們再就不訪貧問苦了,因為代表貧苦的那個翟村已不存在了,眼不見心不煩。訪貧問苦改成逢年過節到某些富村去與民同樂了。自然,照例有縣委宣傳部的新聞報導員們扛著攝像機跟隨,回來後照例剪輯成專題節目送到省台播放……
十餘年中,縣委書記縣長都換過了,沒有誰對新任的縣委書記和縣長提過一次翟村,幹嗎哪壺不開提哪壺呢?
如今,當年到本縣視察過兩次的那位副省長已經離休。當年的縣委書記,已經升到本省的第二大城市當市委書記去了。當年那位三十歲出頭的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在官場上熬成了本縣的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