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容納200人的公用大教室,設在學校第九食堂的邊兒上,我拖拖拉拉來到時,已經遲到了十分鍾,以為教室中會空無幾人,充滿著昏睡和嘰喳。然卻沒料到,那教室中竟座無虛席,黑黑鴉鴉一片兒,而且還有學生擠在走廊上或者窗口邊,有的男女共坐一把椅子,有的索性在過道裏放上書,席地而坐,如同是聽一位來自國外的大師的講座般。我有些詫異,在教室最後的偏門門口站一會,從學生間擠到教室的最後一排,踮腳朝講台上舉目一望時,發現在那台上講課的居然竟是我的妻子趙茹萍。
她著裝齊整,穿一件日間常穿的百褶裙,站在黃色的講桌後(大黑板前),麵色紅潤,額上油亮,一邊滔滔不絕,一邊不時地用手在半空做著各種姿勢(宛若是黑白之間的一場粉色歌舞)。她授課的題目是《大明星的生活細節》。這讓我有些不敢相信,兩年前,茹萍剛當講師時,還曾尋經討寶地問我在課堂上講課,如何才能穩住學生們的屁股。可是兩年後,不見她風吹糙動,不見她兵來將擋,可她的授課居然會山高水長,鶴立雞群,如此地廣受喜愛,不可思議地成為給別人傳經送寶的典例和範式。教室中沒有空調,頭頂的一排吊扇,雖然旋轉不止,然扇出的風卻粗粗拉拉,有著強烈的熱燙藏在風裏邊。可那兩百多個學生,卻都安靜地坐在教室裏,屏聲靜氣,把耳朵豎在半空間,熱死都不肯動一下。從窗口、門口卷進來的熱浪,在教室同電扇的旋風爭爭吵吵,嗡嗡嚶嚶,使那教室裏的氛圍如一湖流動的水。可是,正是這黃泥水般的氛圍,反而讓茹萍那少婦的女音,脆得如跌宕在山穀的一溪綠水。仿佛她講話的聲音,帶著一股狂熱中的涼慡,隻有捕捉住她的聲音,捕捉住從她嘴裏跳躍而出的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字詞,才能抓住一股冷風樣。所以,學生們也才都那樣安靜地坐著,安靜地聽她講課。她麵帶微笑,聲情並茂,有時把自己的雙手放在講桌上,有時從講桌上取出一本書,或者一本電影畫報和雜誌,把某個世界電影明星的滿頁彩照,舉在半空讓同學們看一看,或用手指著某本書上某幾行用紅筆劃過的文字和敘述,來佐證她剛才講過或馬上要講的事實和例證。她說每個電影明星的生活細節,都是他(她)的氣質和性格,決定著他(她)能在銀幕上塑造什麽樣的角色和形象,不能塑造什麽樣角色和形象。說馬龍?白蘭度拍電影時,必須把他要背的台詞貼在小角色們的臉上讓他看著念,這樣狂傲、自負的細節,正是他塑造好《教父》中教父這一角色的黃金泥土,而不是《教父》的小說和劇本中提供給他的文學本錢。說費雯麗?哈利在床上過性生活時,高cháo到來那一刻,她會大呼大叫,周身扭動,仿佛要靈魂出竅。可若對方不讓她得到滿足時,她會從床上跳下來,抓住檯燈摔檯燈,抓住茶杯摔茶杯。說某次她和一位政壇的要員在床上,那要員以權力之勢,淩駕於費雯麗的情慾之上,在費雯麗身上得到滿足之後,就要穿好衣服準備回到國會去開會。費雯麗從床上跳下來,裸著身子站在那要員麵前,把他送給她的非洲鑽石摔在地上說,你敢離開我,我就敢裸體闖進國會大廈裏,公開你和我的性關係,嚇得那要員隻好重新脫掉衣服,回到床上,放棄國會事關國家命運的一次政策大辯論。說費雯麗能演好《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和《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兩度獲得奧斯卡的女主角的小金人,最重要的不是她的演技和劇本,而是她內在的激情在角色中的發泄與爆發。說伊莉莎白?泰勒,一生熱愛時裝,死前的遺囑是把她的全部財產都捐給非洲難民,但要把她一生穿過的衣服全部都運到火葬場陪她去火化。結果是出現了今天所有的世界名人、要人、總統、領袖,都是死後隻有一個骨灰盒,而她卻有七個骨灰盒--一個骨灰盒中是她的骨灰,那六個盒中是她一生的服裝。還說中國最有名的一位導演,從前拍的電影都和大地與生命緊密相連,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外國人說到他的名字,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可後來他的電影脫離了生命與大地的內涵,隻剩下一些場景上的熱鬧,就在國際上再也無獎可獲,名聲也因此一落千丈。為什麽他的電影會在幾年時間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就是因為他早期拍電影時有個北方人的習慣,有事沒事都愛一個人躲在沒人處脫掉鞋子、脫掉襪子,蹲在地上用手去摳腳趾頭,把從腳趾fèng中摳出來的泥垢在拇指和食指間團捏一會,揉成蛋兒,扔在地上,然後再去另一個腳趾fèng中捏捏摳摳。他的這一生活細節--這一習慣,在他成為名導演後逐漸丟失,成為大導演後,喪失殆盡,最後人變得文明了,西裝革履了,任何場合都不再捏腳趾頭和摳腳趾fèng了,但他卻脫離大地、脫離生命了,再也拍不出因為思想與大地和生命相連而屢屢震撼世界的影片了。趙茹萍口齒伶俐,咬字準確,因為從小生在京城,長在校園,有一口天然的普通話。她說這些大名星、大導演的日常瑣事、人生細節,如同學校的國學大師們隨口引用中國的典章和典故,西學大師們隨口用英語、法語或者西班牙語引用美國和歐洲名人的警句和妙言,完全是順手拈來,春來花開。講到激情時,她的手式麻密準確,臉上光芒噴發,表情千變萬化;講到幽默時,她則站著不動,臉上掛著淺笑(笑而無聲),隨著手式讓她的妙語在燥熱的課堂上穿堂風樣四處吹拂。教室裏有一股濃稠的汗味,有電風扇嗡嗡的聲響,有學生們用書本和紙扇取風的劈劈啪啪。可是無論如何,沒有交頭接耳,沒有竊竊私語,沒有學生的走動和退場,隻有不時從課堂中爆發出的黃燦燦的大笑和掌聲。我目不轉睛,一動不動,在最後一排踮著腳尖,看茹萍講課(演講)看(聽)了半個小時,當她最後以一段散文詩般的語言結束她的示範授課時,我才感到我的腳脖兒和腳掌已經有了幾分酸脹的麻疼,像我小的時候,在耙耬山脈跑十幾裏山路,踮著雙腳看了一場露天的電影。
.
第8節:4.(艸+擇)兮(2)
--什麽是細節?細節是你生活板塊中最小的組成部分,是生活的細胞。而細胞則是生命的根源與土壤。根據這一原則,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必然起源於他的生活細節,就像我說過的那個誰都知道的中國導演,他摳腳趾頭的這一生活細節,是他與大地溝通的默思和祈禱。當他不摳腳趾頭時,他的生命就變得漂浮和虛華,與大地失去了聯繫的橋樑,如同宙斯之神的雙腳離開了土地那樣,沒有了力量,沒有了才華,也沒有了藝術的生命。所以,我們每一個熱愛影視藝術的同學,在研究、學習世界明星們的表演藝術時,男同學最應該研究的是你在生活中是否有摳腳趾頭的細節和習慣,女同學最應該思考的是你能否在戀愛中有瑪麗蓮?夢露和費雯麗那樣同男人在一起時大喚大叫的激情和狂熱。因為隻有生活的細節,才是表演藝術家們真正的才華。因為對藝術而言,酗酒、做愛和摳腳指頭fèng,這些都是打開藝術殿堂之門的黃金鑰匙。
她做的這段結束語,顯然是在上課之前都已打好腹稿,默背下來,準備好在一節課的結束之後,以平靜之態、隨意之勢,把朗誦轉化為道白,讓準備的詩稿如信口開河般脫口而出,給一堂課的精彩演講(演技)推向高cháo,畫上句號。所以,她說完這段話時,在講台上謝幕樣向台下鞠了一躬,隨後台下的學生們,便都全體起立,掌聲雷動,歡呼雀躍,還伴有講得好--講得好--的揮拳和狂呼。
她著裝齊整,穿一件日間常穿的百褶裙,站在黃色的講桌後(大黑板前),麵色紅潤,額上油亮,一邊滔滔不絕,一邊不時地用手在半空做著各種姿勢(宛若是黑白之間的一場粉色歌舞)。她授課的題目是《大明星的生活細節》。這讓我有些不敢相信,兩年前,茹萍剛當講師時,還曾尋經討寶地問我在課堂上講課,如何才能穩住學生們的屁股。可是兩年後,不見她風吹糙動,不見她兵來將擋,可她的授課居然會山高水長,鶴立雞群,如此地廣受喜愛,不可思議地成為給別人傳經送寶的典例和範式。教室中沒有空調,頭頂的一排吊扇,雖然旋轉不止,然扇出的風卻粗粗拉拉,有著強烈的熱燙藏在風裏邊。可那兩百多個學生,卻都安靜地坐在教室裏,屏聲靜氣,把耳朵豎在半空間,熱死都不肯動一下。從窗口、門口卷進來的熱浪,在教室同電扇的旋風爭爭吵吵,嗡嗡嚶嚶,使那教室裏的氛圍如一湖流動的水。可是,正是這黃泥水般的氛圍,反而讓茹萍那少婦的女音,脆得如跌宕在山穀的一溪綠水。仿佛她講話的聲音,帶著一股狂熱中的涼慡,隻有捕捉住她的聲音,捕捉住從她嘴裏跳躍而出的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字詞,才能抓住一股冷風樣。所以,學生們也才都那樣安靜地坐著,安靜地聽她講課。她麵帶微笑,聲情並茂,有時把自己的雙手放在講桌上,有時從講桌上取出一本書,或者一本電影畫報和雜誌,把某個世界電影明星的滿頁彩照,舉在半空讓同學們看一看,或用手指著某本書上某幾行用紅筆劃過的文字和敘述,來佐證她剛才講過或馬上要講的事實和例證。她說每個電影明星的生活細節,都是他(她)的氣質和性格,決定著他(她)能在銀幕上塑造什麽樣的角色和形象,不能塑造什麽樣角色和形象。說馬龍?白蘭度拍電影時,必須把他要背的台詞貼在小角色們的臉上讓他看著念,這樣狂傲、自負的細節,正是他塑造好《教父》中教父這一角色的黃金泥土,而不是《教父》的小說和劇本中提供給他的文學本錢。說費雯麗?哈利在床上過性生活時,高cháo到來那一刻,她會大呼大叫,周身扭動,仿佛要靈魂出竅。可若對方不讓她得到滿足時,她會從床上跳下來,抓住檯燈摔檯燈,抓住茶杯摔茶杯。說某次她和一位政壇的要員在床上,那要員以權力之勢,淩駕於費雯麗的情慾之上,在費雯麗身上得到滿足之後,就要穿好衣服準備回到國會去開會。費雯麗從床上跳下來,裸著身子站在那要員麵前,把他送給她的非洲鑽石摔在地上說,你敢離開我,我就敢裸體闖進國會大廈裏,公開你和我的性關係,嚇得那要員隻好重新脫掉衣服,回到床上,放棄國會事關國家命運的一次政策大辯論。說費雯麗能演好《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和《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兩度獲得奧斯卡的女主角的小金人,最重要的不是她的演技和劇本,而是她內在的激情在角色中的發泄與爆發。說伊莉莎白?泰勒,一生熱愛時裝,死前的遺囑是把她的全部財產都捐給非洲難民,但要把她一生穿過的衣服全部都運到火葬場陪她去火化。結果是出現了今天所有的世界名人、要人、總統、領袖,都是死後隻有一個骨灰盒,而她卻有七個骨灰盒--一個骨灰盒中是她的骨灰,那六個盒中是她一生的服裝。還說中國最有名的一位導演,從前拍的電影都和大地與生命緊密相連,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外國人說到他的名字,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可後來他的電影脫離了生命與大地的內涵,隻剩下一些場景上的熱鬧,就在國際上再也無獎可獲,名聲也因此一落千丈。為什麽他的電影會在幾年時間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就是因為他早期拍電影時有個北方人的習慣,有事沒事都愛一個人躲在沒人處脫掉鞋子、脫掉襪子,蹲在地上用手去摳腳趾頭,把從腳趾fèng中摳出來的泥垢在拇指和食指間團捏一會,揉成蛋兒,扔在地上,然後再去另一個腳趾fèng中捏捏摳摳。他的這一生活細節--這一習慣,在他成為名導演後逐漸丟失,成為大導演後,喪失殆盡,最後人變得文明了,西裝革履了,任何場合都不再捏腳趾頭和摳腳趾fèng了,但他卻脫離大地、脫離生命了,再也拍不出因為思想與大地和生命相連而屢屢震撼世界的影片了。趙茹萍口齒伶俐,咬字準確,因為從小生在京城,長在校園,有一口天然的普通話。她說這些大名星、大導演的日常瑣事、人生細節,如同學校的國學大師們隨口引用中國的典章和典故,西學大師們隨口用英語、法語或者西班牙語引用美國和歐洲名人的警句和妙言,完全是順手拈來,春來花開。講到激情時,她的手式麻密準確,臉上光芒噴發,表情千變萬化;講到幽默時,她則站著不動,臉上掛著淺笑(笑而無聲),隨著手式讓她的妙語在燥熱的課堂上穿堂風樣四處吹拂。教室裏有一股濃稠的汗味,有電風扇嗡嗡的聲響,有學生們用書本和紙扇取風的劈劈啪啪。可是無論如何,沒有交頭接耳,沒有竊竊私語,沒有學生的走動和退場,隻有不時從課堂中爆發出的黃燦燦的大笑和掌聲。我目不轉睛,一動不動,在最後一排踮著腳尖,看茹萍講課(演講)看(聽)了半個小時,當她最後以一段散文詩般的語言結束她的示範授課時,我才感到我的腳脖兒和腳掌已經有了幾分酸脹的麻疼,像我小的時候,在耙耬山脈跑十幾裏山路,踮著雙腳看了一場露天的電影。
.
第8節:4.(艸+擇)兮(2)
--什麽是細節?細節是你生活板塊中最小的組成部分,是生活的細胞。而細胞則是生命的根源與土壤。根據這一原則,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必然起源於他的生活細節,就像我說過的那個誰都知道的中國導演,他摳腳趾頭的這一生活細節,是他與大地溝通的默思和祈禱。當他不摳腳趾頭時,他的生命就變得漂浮和虛華,與大地失去了聯繫的橋樑,如同宙斯之神的雙腳離開了土地那樣,沒有了力量,沒有了才華,也沒有了藝術的生命。所以,我們每一個熱愛影視藝術的同學,在研究、學習世界明星們的表演藝術時,男同學最應該研究的是你在生活中是否有摳腳趾頭的細節和習慣,女同學最應該思考的是你能否在戀愛中有瑪麗蓮?夢露和費雯麗那樣同男人在一起時大喚大叫的激情和狂熱。因為隻有生活的細節,才是表演藝術家們真正的才華。因為對藝術而言,酗酒、做愛和摳腳指頭fèng,這些都是打開藝術殿堂之門的黃金鑰匙。
她做的這段結束語,顯然是在上課之前都已打好腹稿,默背下來,準備好在一節課的結束之後,以平靜之態、隨意之勢,把朗誦轉化為道白,讓準備的詩稿如信口開河般脫口而出,給一堂課的精彩演講(演技)推向高cháo,畫上句號。所以,她說完這段話時,在講台上謝幕樣向台下鞠了一躬,隨後台下的學生們,便都全體起立,掌聲雷動,歡呼雀躍,還伴有講得好--講得好--的揮拳和狂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