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午到晚上,從法院到宴會,這兩件事發生在同一天,很有一種象徵意義。中日關係就像今天一樣,複雜、矛盾……因為有歷史的包袱在身,這兩個近鄰的關係並不輕鬆;因為彼此相連無法分離,友好相處又勢在必行。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未來不是屬於今天的政治家們,它掌握在眼前這些孩子們手中,我覺得孩子們會比過去的一代、兩代人更有自信,他們肯定有勇氣去超越仇恨、超越歷史。


    防災:無處不有的國民意識(1)


    日本小學的防災演習


    拍攝日本“民眾防災意識”這一集專題。採訪組的大部分同事先去了東京目黑區的一所小學,採訪日本學校例行的防地震演習。


    每年3月初的第一周是日本的全國消防周,在這段時間裏,日本每一所中小學,都會對學生們進行一次和地震火災有關的預防宣傳活動。我們恰好趕上了東京目黑區立東山小學進行的一次防災演習活動,學校準備在不通知全校師生的情況下,進行一次全校範圍內的防災演習。我們準備對這個演習進行一次全程記錄,看看孩子們應對突發地震的反應如何。目黑區立東山小學副校長久保榮說:“這種演習有的時候是上課的時候搞,有的時候是下課的時候突然就搞。”


    按照學校的計劃,當天防災演習的時間定在上午的10點10分,此時,除了三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在上體育課之外,其他的學生都在教室裏上課。為了真實記錄下防災演習開始後,學生們的各種表現,我們分別在學校一樓的教務處、二年級四班的教室外麵和一樓一年級四班的教室裏麵都設置了攝像機位。據了解,目黑區立東山小學共有師生1000多名,那麽對於地震、火災這樣突如其來的災難常識, 他們到底知道多少?當災難來臨時他們又會怎麽做呢?


    目黑區立東山小學副校長久保榮開始通過擴音器向全校發布地震警報:全體師生注意了!剛剛接到地震警報,我們所在的城市有地震的情況出現,請大家馬上做好避難準備!做好應對準備!


    聽到地震警報後,二年級四班的老師馬上下達躲避的口令,學生迅速鑽到桌子下麵。一年級四班的教室裏,代課男老師馬上停止上課,並且指揮學生們迅速的鑽到課桌下麵,等待老師的下一步指令。我們發現,所有的老師和學生在聽到地震警報後,都用最快的速度避難,而從聽到地震警報到實施躲避,都是在一分鍾內完成的。與此同時,防災演習總指揮——久保榮副校長又下達了因為地震已經引起火災的警報,教室裏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馬上向操場的空曠地帶集合。我們看到,學生們開始排著隊往操場集合,這些孩子頭上還戴著一個帽罩,主要是用來防煙火。很快,所有的學生都整齊的聚集在了操場中央,校長櫻橋賢次先生總結了這次防災演習的情況。就這樣,一場毫無準備的防災演習在短短5分鍾裏就完成了全過程。在這次防災演習過程中,讓我們驚訝的不僅僅是全校1000多名師生在5分鍾內就全部集合完畢的速度和效率,還有他們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如一的安靜、沉著、以及良好的秩序。我在現場採訪了幾位小學生。當地震發生之後,你應該做什麽?目黑區立東山小學生甲:“首先我要保護自己的腦袋,然後注意周圍有沒有火,如果有火,先要熄滅。”學生乙:“我覺得如果發生火災的話,通常都是吸進去煙才昏倒的,所以不要站著。而是要爬著出去。”如果真的遇到了這樣的災難,會不會害怕?學生丙:“因為我們平時經常做這樣的訓練,所以發生情況時我隻要按照平時訓練的要求來做就可以了,所以我不怕。”


    當地震、火災等災難發生的時候,目黑區立東山小學還是政府指定、提供給周邊居民的第一避難所。這個寫著防災資材倉庫的鐵皮房子,就是災難發生時給人們提供避難物資的專用倉庫。 東京目黑區區政府防災科科長崛井和孝說:目黑區總體上現在需要5萬人避難的物資,全區一共有40個避難所,所以說每一個地方大約是1250人的份量。


    真是沒想到,這個外表並不起眼的小房子裏竟然儲藏著災難來臨時刻能夠給予人們生存保障的物資。崛井和孝科長介紹說,倉庫裏儲存的食品保質期是5年,一般到第四年的時候就會更換,而更換下來的食品又會在進行各種防災演習時讓人們吃掉,所以不會造成浪費.另外,倉庫裏還備有照明取暖設備和發電機等電力設備,還有可以組裝的可攜式廁所。這樣看起來,避難物資已經足夠豐富了,然而又該如何保障這些物資在災害發生後的最短時間內就能投入使用呢? 崛井和孝說:“在目黑區,這些人員都是區政府指定的工作人員。即使住的離這個區域比較遠,最晚也要在一個小時之內到達。發生災難的時候,這些工作人員馬上就可以到學校來,馬上就可以進行組裝,所以用的時間會很短。”


    防災:無處不有的國民意識(2)


    像這樣的災難體驗館,據說在日本各地很多,幾乎每個城鎮、每個區都有,學校的學生每年都來這一類的體驗館接受一次親身的體驗。由此,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作為一個多地震國家,這個民族的防災意識有多麽強烈。這種從小培養出來的防災意識,每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確實非常奏效。幾年前在哈爾濱一家名叫白天鵝的餐廳發生火災,當時有一半的日本旅客在裏麵就餐。突發火災,日本人全部逃生,三十多位國人遇難。同樣的災難,不同的反應,這的確反映出了兩國國民的差異,反映了日常的防災意識和訓練的不同。


    此外,日本有3000多個市、區、町、村,他們的自主防災組織率大約為60%,多數家庭加入其中。日本最重要的防災組織是“消防團”,各地都有類似“民兵聯防”組織的消防體係和財政撥款,消防團的成員都是由精幹的青壯年出任。他們經常訓練,形成了地區防災和互助的骨幹力量。在日本,大街小巷都不難找到用來防災避難的場所。許多居民社區,還會經常發布各區政府指導居民進行日常防災訓練與防災活動的通知和安排。


    災難固然可怕,但是更加可怕的是人們在麵對災難時缺乏應對的常識,因此,在結束本期節目時,我們內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是社會還是個人,都有責任讓公眾擁有更多的防災常識,這樣“出入平安”才不僅僅是一句吉祥話,而能夠成為現實。


    深入人心的防災觀念


    去年7月份,一部名叫《日本沉沒》的電影在日本上映。電影假想了一個因為巨大的海底活動——日本島將在 90 天內沉沒的情節,以“國家即將因災難而毀滅”為重點,提醒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正在享受平靜生活的日本人不要放鬆警惕,要永遠保持危難意識。這部影片在日本上映後,立即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並打破了日本票房紀錄。電影中的情節是人們想像出來的,而1995年1月17日淩晨5點46分的阪神大地震卻是日本人真實的集體記憶。這場大地震造成 6434 人死亡,將近 4.4 萬人受傷,約 65 萬座建築物受損,經濟損失達10萬億日元,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為了紀念這場災難,2002年,日本政府和兵庫縣耗資60億元,在神戶市中央區建成了“人與防災未來中心”。5年來,已經先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50萬人到這裏參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岩鬆看日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岩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岩鬆並收藏岩鬆看日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