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靖國神社的正式大門之後,我們需要到神社的管理部門去辦理採訪手續,盡管事先已經聯繫好了,但還有領取採訪證件,還有向我們一一交待採訪的注意事項,比如參拜大殿不可以拍攝、不要停留在神社的中軸線上拍攝等等。但我覺得,並沒有因為我們是中國記者,特別有所限製,好像這些規定對任何記者都是一視同仁的。nhk有一組記者本想跟我們一起進入到靖國神社裏麵拍攝,因為沒有事先提出申請,居然被拒之門外。這一點,我覺得日本做事還是比較講規則的,並不會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味,包括這個很政治化的靖國神社也是如此。
拍攝過靖國神社的紀錄片導演李櫻,早早來到這裏,配合我們一起進行採訪。沒有他的幫助和指點,在這座神社裏,很多重要的紀念物我們都無法一一辨認和解讀,他為岩鬆的採訪幫上了大忙。
進入靖國神社這個大門後就是正殿,進入正殿,我們所有的拍攝將受到非常嚴格的限製,例如,不能採訪遊客,不能拍景物特寫等。靖國神社的館長拒絕我們採訪,但是在書麵上回答了我們一些問題,其中兩個讓我感觸特別深。我們有一個問題是究竟有多少人來參拜過靖國神社?他說這麽多年很難統計,但是去年一年來參拜靖國神社的人超過了500萬。還有一個問題是參觀者的年齡大致是多少?他回答說說不太好統計,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近年來參拜的年輕人明確增多。
靖國神社是右翼分子最經常去的地方,我們來拍攝的這一天,沒有見到右翼分子的身影。但是在有的日子裏,在這裏會看到數十萬的右翼分子聚集到供奉著14名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並大肆進行軍國主義等各種右翼宣傳。按照日本神道的說法,靖國神社裏所有的靈魂都聚集在一把軍刀上,因此,參拜者隻要來到這裏進行參拜,就等於參拜了包括14名甲級戰犯在內的所有的靈魂。
靖國神社:極端的日本二戰史觀(2)
進入靖國神社之後,在它的最右手有一個遊就館。它展覽的都是跟戰爭有關的各種物件。有戰爭兵器、日本士兵的遺書、遺物、照片以及宣傳侵略戰爭的影視作品等。紀錄電影《靖國神社》導演李纓告訴我們,“遊就館”這個名字其實就來自中國典籍《荀子》裏麵的一句話,就是“君子遊必就士”,意思是你要出遊的話,就要去學習一些有德行人的規範和品行。它其實是一個戰爭博物館,更是日本宣傳所謂聖戰的地方。
進入遊就館,我們看到在館內正循環播放著兩部錄像片。裏麵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稱之為“支那事變”,把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稱之為“自衛戰爭”。歷史在這裏被完全扭曲著展示了出來。可能是心情決定的原因,我並不想在裏頭待的時間太長,覺得用生氣或者憤怒這樣的字眼概括我當時的心情並不準確,用“荒唐”這樣的字眼可能更準確。麵對歷史,如果有一定差距的話還能辯論,如果差距太大,甚至變成黑與白的時候,你的感受可能就變成荒唐了。
這是我們第一次進遊就館。說句實話,那個片子我們沒有看完,我相信每個中國人到那兒想看完是很難的。憤怒到極限的時候會是笑,將來大家有機會進去,你也會有笑的感覺,比如說那上麵寫道,“七?七”事變時,因為中國人挑釁和開槍,所以不得不……我們就特納悶,笑了,日本軍隊當時怎麽在這兒呢?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那個片子裏不斷有“我們解放了整個亞洲”等等。很有意思,在前年的時候有一個日本教授,很真誠地——他絕對不是軍國主義——問過我們,他說你不覺得我們去中國的東北,經過我們的建設,的確麵貌發生了很多變化嗎?他很真誠。我們的回答是,你如果有一天不在家,我們不經您同意把你家房門打開之後,給你來了個重新裝修,你回來一看的確比你家原來裝修漂亮多了,你覺得我們做得對嗎?他想了半天,哦,你們說的對。
採訪結束即將走出靖國神社大門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就在靖國神社大門的正對麵,有“東京理科大學”六個大字,其中一個“理”字深深地觸動了我,任何的一種歷史觀應該講理、有道理,要有理性,因為我們所有人應該信奉一句話“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平心而論,靖國神社的環境是非常優美的,樹木參天,古蹟保護得非常好,潔白的和平鴿在此自由地飛翔、覓食……如果它僅僅是日本一個著名的體現神道思想的神社,那麽它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越來越強調“為國捐軀”,排斥所有反戰者、受害者的靈位入內,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罪人歌功頌德的地方了。這完全遠離了日本傳統神道對死者一律尊重的精神,意識形態的味道太重了。
在靖國神社大概參觀了三個多小時,所看、所感,記憶深刻。
晚上大家一起去了附近一家叫“和民”的居酒屋吃飯。久聞日本“居酒屋”大名,今晚親身體驗。其實居酒屋就是酒館,又能吃飯又可以喝酒,像是中國的普通大眾飯館,當然到裏來主要是以喝為主。菜品不多,價格不貴,酒的品種比較多。日本人來到這種地方,一般點菜不多,主要是一壺接一壺地喝清酒,喝到女士沒有了端莊,男人沒有了斯文,胡言亂語,你推我搡……今天是我們到日本後第一次喝酒,大家這幾天一方麵很辛苦,一方麵老是吃拉麵有點膩了,所以放開喝清酒,過把癮。
和平博物館:一種理性的聲音(1)
早晨,陽光從新幹線高大的車站頂上射過來,透過酒店的寬大的窗戶照得房間無比明亮。我們連夜從東京感到了京都。京都的陽光比北京早來一個小時,早上六點多鍾,京都的陽光已經非常燦爛了。
來不及吃早餐就匆忙到前台結帳,然後趕往此次來京都的目的地——京都立命館大學。大概30分鍾的車程,就到了一處典型的日本京都舊式街道——一條條小馬路、一座座小樓房,環境既整潔又安靜。在一片小樓房中,有一座新式的並不十分高大的建築,這就是立命館大學的國際和平博物館了。
我們早聽說那裏有一個和靖國神社歷史觀完全不同的紀念館。立命館大學是日本的一所著名高等學府,每年報考人數超過十萬,在全日本的影響力僅次於早稻田大學。而且在這裏留學的中國學生有六百多人,名列日本各所大學之冠。二戰期間,立命館大學也曾經把數千名學生送上戰場。而戰後,立命館大學決意不再允許投筆從戎的行為,並把“和平與民主”定為教學理念。1992年,立命館大學開設了國際和平博物館,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由大學開辦的和平博物館。在日本,有許多各種類型的和平博物館,但大學自己創辦和平博物館,隻有立命館大學一家。這個博物館非常特別,和日本其它和平博物館不太一樣的是,它收集和整理了許多二戰時期日軍犯下的各種戰爭罪行,對那段歷史有著清醒客觀的認識,這是立命館大學的國際和平博物館非常不同凡響之處。因為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所以格外受到國內外輿論的關注。
拍攝過靖國神社的紀錄片導演李櫻,早早來到這裏,配合我們一起進行採訪。沒有他的幫助和指點,在這座神社裏,很多重要的紀念物我們都無法一一辨認和解讀,他為岩鬆的採訪幫上了大忙。
進入靖國神社這個大門後就是正殿,進入正殿,我們所有的拍攝將受到非常嚴格的限製,例如,不能採訪遊客,不能拍景物特寫等。靖國神社的館長拒絕我們採訪,但是在書麵上回答了我們一些問題,其中兩個讓我感觸特別深。我們有一個問題是究竟有多少人來參拜過靖國神社?他說這麽多年很難統計,但是去年一年來參拜靖國神社的人超過了500萬。還有一個問題是參觀者的年齡大致是多少?他回答說說不太好統計,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近年來參拜的年輕人明確增多。
靖國神社是右翼分子最經常去的地方,我們來拍攝的這一天,沒有見到右翼分子的身影。但是在有的日子裏,在這裏會看到數十萬的右翼分子聚集到供奉著14名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並大肆進行軍國主義等各種右翼宣傳。按照日本神道的說法,靖國神社裏所有的靈魂都聚集在一把軍刀上,因此,參拜者隻要來到這裏進行參拜,就等於參拜了包括14名甲級戰犯在內的所有的靈魂。
靖國神社:極端的日本二戰史觀(2)
進入靖國神社之後,在它的最右手有一個遊就館。它展覽的都是跟戰爭有關的各種物件。有戰爭兵器、日本士兵的遺書、遺物、照片以及宣傳侵略戰爭的影視作品等。紀錄電影《靖國神社》導演李纓告訴我們,“遊就館”這個名字其實就來自中國典籍《荀子》裏麵的一句話,就是“君子遊必就士”,意思是你要出遊的話,就要去學習一些有德行人的規範和品行。它其實是一個戰爭博物館,更是日本宣傳所謂聖戰的地方。
進入遊就館,我們看到在館內正循環播放著兩部錄像片。裏麵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稱之為“支那事變”,把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稱之為“自衛戰爭”。歷史在這裏被完全扭曲著展示了出來。可能是心情決定的原因,我並不想在裏頭待的時間太長,覺得用生氣或者憤怒這樣的字眼概括我當時的心情並不準確,用“荒唐”這樣的字眼可能更準確。麵對歷史,如果有一定差距的話還能辯論,如果差距太大,甚至變成黑與白的時候,你的感受可能就變成荒唐了。
這是我們第一次進遊就館。說句實話,那個片子我們沒有看完,我相信每個中國人到那兒想看完是很難的。憤怒到極限的時候會是笑,將來大家有機會進去,你也會有笑的感覺,比如說那上麵寫道,“七?七”事變時,因為中國人挑釁和開槍,所以不得不……我們就特納悶,笑了,日本軍隊當時怎麽在這兒呢?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那個片子裏不斷有“我們解放了整個亞洲”等等。很有意思,在前年的時候有一個日本教授,很真誠地——他絕對不是軍國主義——問過我們,他說你不覺得我們去中國的東北,經過我們的建設,的確麵貌發生了很多變化嗎?他很真誠。我們的回答是,你如果有一天不在家,我們不經您同意把你家房門打開之後,給你來了個重新裝修,你回來一看的確比你家原來裝修漂亮多了,你覺得我們做得對嗎?他想了半天,哦,你們說的對。
採訪結束即將走出靖國神社大門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就在靖國神社大門的正對麵,有“東京理科大學”六個大字,其中一個“理”字深深地觸動了我,任何的一種歷史觀應該講理、有道理,要有理性,因為我們所有人應該信奉一句話“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平心而論,靖國神社的環境是非常優美的,樹木參天,古蹟保護得非常好,潔白的和平鴿在此自由地飛翔、覓食……如果它僅僅是日本一個著名的體現神道思想的神社,那麽它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越來越強調“為國捐軀”,排斥所有反戰者、受害者的靈位入內,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罪人歌功頌德的地方了。這完全遠離了日本傳統神道對死者一律尊重的精神,意識形態的味道太重了。
在靖國神社大概參觀了三個多小時,所看、所感,記憶深刻。
晚上大家一起去了附近一家叫“和民”的居酒屋吃飯。久聞日本“居酒屋”大名,今晚親身體驗。其實居酒屋就是酒館,又能吃飯又可以喝酒,像是中國的普通大眾飯館,當然到裏來主要是以喝為主。菜品不多,價格不貴,酒的品種比較多。日本人來到這種地方,一般點菜不多,主要是一壺接一壺地喝清酒,喝到女士沒有了端莊,男人沒有了斯文,胡言亂語,你推我搡……今天是我們到日本後第一次喝酒,大家這幾天一方麵很辛苦,一方麵老是吃拉麵有點膩了,所以放開喝清酒,過把癮。
和平博物館:一種理性的聲音(1)
早晨,陽光從新幹線高大的車站頂上射過來,透過酒店的寬大的窗戶照得房間無比明亮。我們連夜從東京感到了京都。京都的陽光比北京早來一個小時,早上六點多鍾,京都的陽光已經非常燦爛了。
來不及吃早餐就匆忙到前台結帳,然後趕往此次來京都的目的地——京都立命館大學。大概30分鍾的車程,就到了一處典型的日本京都舊式街道——一條條小馬路、一座座小樓房,環境既整潔又安靜。在一片小樓房中,有一座新式的並不十分高大的建築,這就是立命館大學的國際和平博物館了。
我們早聽說那裏有一個和靖國神社歷史觀完全不同的紀念館。立命館大學是日本的一所著名高等學府,每年報考人數超過十萬,在全日本的影響力僅次於早稻田大學。而且在這裏留學的中國學生有六百多人,名列日本各所大學之冠。二戰期間,立命館大學也曾經把數千名學生送上戰場。而戰後,立命館大學決意不再允許投筆從戎的行為,並把“和平與民主”定為教學理念。1992年,立命館大學開設了國際和平博物館,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由大學開辦的和平博物館。在日本,有許多各種類型的和平博物館,但大學自己創辦和平博物館,隻有立命館大學一家。這個博物館非常特別,和日本其它和平博物館不太一樣的是,它收集和整理了許多二戰時期日軍犯下的各種戰爭罪行,對那段歷史有著清醒客觀的認識,這是立命館大學的國際和平博物館非常不同凡響之處。因為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所以格外受到國內外輿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