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念?才沒有呢,完全沒有。
家人?我沒有可稱做家人的家人。老婆——住在一起的女人……有是有啦。傷心?我這種廢物不管是死是活,她都不會傷心吧。
無所謂啦。
我掙的錢實在太少了。我從家裏被踢出來了。大白天地就陰陰沉沉地縮在家裏,她看了一定也很火大吧。我這陣子簡直就像靠女人養的小白臉一樣,也難怪她會厭倦吧。所以現在她一定已經完全放棄我了。我不在的話,她一定舒服多了吧,和我這種腦袋腐爛的傢夥湊在一起,也不會有好事。這才是為了她好。
我對她也沒有留戀。
噯,若說有留念……那也不是現在的妻子。以前的女人?才不是那種風流韻事。對方連正眼都沒瞧過我一眼呢,很悽慘的。
咦?唔,是迷上了。應該是迷上了吧。
那個女人嗎?死了。去年。
對,死了。她死了。
那是夏天的,一個下著傾盆大雨的日子。
簡直就像天蓋破了個大洞似地,雨水傾注而下。
為什麽問這件事?
你問是不是雜司穀事件?
你……你怎麽會知道這件事?
哦……你是刑警嘛。刑警的話,會知道也是當然的。就算轄區不同,也都知道是嗎?
是啊,我是那個事件的關係人。
沒錯。就像你猜想的。我……是雜司穀連續嬰兒綁架殺人事件的關係人。
看你的表情,一開始你就知道了吧?真壞心,是在揶揄我嗎?請盡情揶揄吧,我無所謂。要笑就笑吧。
那……是個可怕的事件。
老實說,那個事件就是契機。那個事件以後,我的人生……開始走下坡了。
咦?是的。雖然我過去的人生也沒有好過,不過我多少還覺得自己活得正常。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可是那個事件以後……完全是一片慘澹。地獄的深淵,指的就是這種情形吧。
我當然不是兇手。
可是……
沒關係的。
你幹嘛問這種事?
噯,無所謂啦。沒錯,你說的沒錯。都是因為我,那個事件才會變成那樣。全都是我不好,因為我是個人渣嘛。
都是因為和我這種人扯上關係,那一家才會崩潰。沒錯,他們一家毀滅了。
死了好幾個人。
已經夠了吧?
什麽?
我被附身?
你是刑警吧?為什麽說這種話?
咦?不要說了!
叫你不要說了!
對啦,你說的沒錯。
現在也在那裏。
沒錯,是死靈。死靈在監視我,我被許多死去的人給纏上了。那個事件以後,死靈就一直盯著我。你不相信是吧?是真的。很好笑嗎?那就笑吧。在那裏,他們總是在那裏。喏,柱子的後麵。
看也沒用的。
他們一下子就躲起來了。
我是被作祟了。所以不管做什麽都不行。囉嗦啦。對啦。我被那個事件中死去的人們給纏住了,我被詛咒了。就像你說的,我渾身上下都被附身了,我怕死了。
洗澡時害怕背後,上廁所就覺得脖子寒冷。因為他們會在那狹窄的廁所裏,像這樣緊緊地貼在背後。從脖子後麵看過來。這麽近地,貼著臉頰、後頸。我怕死了。你也被那樣盯盯看,會害怕落單的。所以我才會待在這種地方,所以……
根本無計可施。
驅魔?
嗯,我知道。我認識一個本領高強的祈禱師,或者說驅魔師。為什麽不拜託他?我拜託過啦。我哭著求他說:我好怕,救救我,求你幫我除魔……
可是他不肯理我。
因為我是自做自受,沒辦法。
那個人很可怕的。
什麽?
喂,到底是怎樣?我不是竊盜嫌疑嗎?
不是?
哦?不是我偷竊時被當場逮捕啊。真不該跟來的。
那到底是怎樣?
等一下。
我的嫌疑是什麽?
該不會……又要重提那個案子了吧?不要,我不要。不要這樣,我不是兇手啦。不是的。咦?你說什麽?藍童子?那是什麽?小孩?你叫我去見那個孩子?為什麽?為什麽要去見他?這裏到底是哪裏?這裏不是警署嗎?不是。這裏不是偵訊室。你也是……你那身打扮……不像是刑警呢。什麽?你到底在說些什麽?你真的是刑警嗎?
你……是誰?
*
扭曲的構造物會從脆弱的地方崩解起。
構造物愈牢固,又或者蓋得愈堅固,接合處的負擔就愈沉重。
上野這個城市就是接合處吧。
流浪兒、妓女、外國人——戰敗後,淹沒上野市街的就是這些從社會的框架隙縫流出來的人。
當然,契機是戰爭。
但是以地下道為家的流浪兒當中,有許多其實不是戰爭孤兒,而是離家出走的孩子。他們成群結黨,藉由恐喝或私售外食券(註:外食券是日本於二次大戰及戰後,為管製主食而發行給外食者的餐券。)等,頑強地存活著。不管怎麽取締、無論收容多少人,他們的數目絲毫沒有稍減。
上野的女人——流鶯,當然也是被戰後的製度改革排擠出來的女人,不過上野從戰前就是價格低於行情的妓女群聚之處。與池袋、有樂町等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流鶯不同,上野的妓女被稱為生活派。事實上,她們不隻賣春,有時候也滿不在乎地進行近乎勒索或詐騙的行徑。
以所謂第三國人(註:戰後ghq將朝鮮、台灣等日本舊殖民地稱為「third nations」,第三國人就是由此而來的譯名。一開始並非蔑稱,但由於戰後日本人與在日朝鮮人、在日中國人磨擦日增,逐漸地有了侮辱的含義。)這種不當的蔑稱被稱呼的舊殖民地國家的人們,不知為何,戰後也聚集到上野來了。他們要求聯合國民待遇,進行武裝,幾乎是光明正大地在都內各地的黑市販賣違禁品。戰敗後,警察有一陣子不被允許攜槍執勤,除了與當地的黑道連手以外,沒有方法可以對抗外國人,所以戰後有段時期,上野不斷爆發以血洗血的抗爭。
確實,整個國家貧困無比,人心荒廢。
但是秩序稍微開始恢復之後,大眾便立刻絞盡腦汁,將自己的黑暗麵強行封進那類人種、那類花街裏。
世人將自己的汙穢單方麵地推到地下道與天橋下的居民身上,然後錯覺權力者將他們一掃而空後,汙穢也會隨之消滅。
猥褻的事物、無秩序的事物、不道德的事物、反社會的事物——他們相信隻要捺下這些烙印,加以排除,黑暗就會被驅逐。他們認為黑暗是能夠管理的。
可是這種事並不是細節問題,而是構造問題。
戰後歷經八年,市街也變得整潔多了。詭異的攤販銷聲匿跡,流浪兒和流鶯也不見了。即使如此……
上野的黑暗還是沒有消失。地下道還是老樣子,充塞著盤旋不去的酸腐空氣,沒有去處的人還是老樣子,像地鼠般盤踞在洞穴之中。
家人?我沒有可稱做家人的家人。老婆——住在一起的女人……有是有啦。傷心?我這種廢物不管是死是活,她都不會傷心吧。
無所謂啦。
我掙的錢實在太少了。我從家裏被踢出來了。大白天地就陰陰沉沉地縮在家裏,她看了一定也很火大吧。我這陣子簡直就像靠女人養的小白臉一樣,也難怪她會厭倦吧。所以現在她一定已經完全放棄我了。我不在的話,她一定舒服多了吧,和我這種腦袋腐爛的傢夥湊在一起,也不會有好事。這才是為了她好。
我對她也沒有留戀。
噯,若說有留念……那也不是現在的妻子。以前的女人?才不是那種風流韻事。對方連正眼都沒瞧過我一眼呢,很悽慘的。
咦?唔,是迷上了。應該是迷上了吧。
那個女人嗎?死了。去年。
對,死了。她死了。
那是夏天的,一個下著傾盆大雨的日子。
簡直就像天蓋破了個大洞似地,雨水傾注而下。
為什麽問這件事?
你問是不是雜司穀事件?
你……你怎麽會知道這件事?
哦……你是刑警嘛。刑警的話,會知道也是當然的。就算轄區不同,也都知道是嗎?
是啊,我是那個事件的關係人。
沒錯。就像你猜想的。我……是雜司穀連續嬰兒綁架殺人事件的關係人。
看你的表情,一開始你就知道了吧?真壞心,是在揶揄我嗎?請盡情揶揄吧,我無所謂。要笑就笑吧。
那……是個可怕的事件。
老實說,那個事件就是契機。那個事件以後,我的人生……開始走下坡了。
咦?是的。雖然我過去的人生也沒有好過,不過我多少還覺得自己活得正常。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可是那個事件以後……完全是一片慘澹。地獄的深淵,指的就是這種情形吧。
我當然不是兇手。
可是……
沒關係的。
你幹嘛問這種事?
噯,無所謂啦。沒錯,你說的沒錯。都是因為我,那個事件才會變成那樣。全都是我不好,因為我是個人渣嘛。
都是因為和我這種人扯上關係,那一家才會崩潰。沒錯,他們一家毀滅了。
死了好幾個人。
已經夠了吧?
什麽?
我被附身?
你是刑警吧?為什麽說這種話?
咦?不要說了!
叫你不要說了!
對啦,你說的沒錯。
現在也在那裏。
沒錯,是死靈。死靈在監視我,我被許多死去的人給纏上了。那個事件以後,死靈就一直盯著我。你不相信是吧?是真的。很好笑嗎?那就笑吧。在那裏,他們總是在那裏。喏,柱子的後麵。
看也沒用的。
他們一下子就躲起來了。
我是被作祟了。所以不管做什麽都不行。囉嗦啦。對啦。我被那個事件中死去的人們給纏住了,我被詛咒了。就像你說的,我渾身上下都被附身了,我怕死了。
洗澡時害怕背後,上廁所就覺得脖子寒冷。因為他們會在那狹窄的廁所裏,像這樣緊緊地貼在背後。從脖子後麵看過來。這麽近地,貼著臉頰、後頸。我怕死了。你也被那樣盯盯看,會害怕落單的。所以我才會待在這種地方,所以……
根本無計可施。
驅魔?
嗯,我知道。我認識一個本領高強的祈禱師,或者說驅魔師。為什麽不拜託他?我拜託過啦。我哭著求他說:我好怕,救救我,求你幫我除魔……
可是他不肯理我。
因為我是自做自受,沒辦法。
那個人很可怕的。
什麽?
喂,到底是怎樣?我不是竊盜嫌疑嗎?
不是?
哦?不是我偷竊時被當場逮捕啊。真不該跟來的。
那到底是怎樣?
等一下。
我的嫌疑是什麽?
該不會……又要重提那個案子了吧?不要,我不要。不要這樣,我不是兇手啦。不是的。咦?你說什麽?藍童子?那是什麽?小孩?你叫我去見那個孩子?為什麽?為什麽要去見他?這裏到底是哪裏?這裏不是警署嗎?不是。這裏不是偵訊室。你也是……你那身打扮……不像是刑警呢。什麽?你到底在說些什麽?你真的是刑警嗎?
你……是誰?
*
扭曲的構造物會從脆弱的地方崩解起。
構造物愈牢固,又或者蓋得愈堅固,接合處的負擔就愈沉重。
上野這個城市就是接合處吧。
流浪兒、妓女、外國人——戰敗後,淹沒上野市街的就是這些從社會的框架隙縫流出來的人。
當然,契機是戰爭。
但是以地下道為家的流浪兒當中,有許多其實不是戰爭孤兒,而是離家出走的孩子。他們成群結黨,藉由恐喝或私售外食券(註:外食券是日本於二次大戰及戰後,為管製主食而發行給外食者的餐券。)等,頑強地存活著。不管怎麽取締、無論收容多少人,他們的數目絲毫沒有稍減。
上野的女人——流鶯,當然也是被戰後的製度改革排擠出來的女人,不過上野從戰前就是價格低於行情的妓女群聚之處。與池袋、有樂町等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流鶯不同,上野的妓女被稱為生活派。事實上,她們不隻賣春,有時候也滿不在乎地進行近乎勒索或詐騙的行徑。
以所謂第三國人(註:戰後ghq將朝鮮、台灣等日本舊殖民地稱為「third nations」,第三國人就是由此而來的譯名。一開始並非蔑稱,但由於戰後日本人與在日朝鮮人、在日中國人磨擦日增,逐漸地有了侮辱的含義。)這種不當的蔑稱被稱呼的舊殖民地國家的人們,不知為何,戰後也聚集到上野來了。他們要求聯合國民待遇,進行武裝,幾乎是光明正大地在都內各地的黑市販賣違禁品。戰敗後,警察有一陣子不被允許攜槍執勤,除了與當地的黑道連手以外,沒有方法可以對抗外國人,所以戰後有段時期,上野不斷爆發以血洗血的抗爭。
確實,整個國家貧困無比,人心荒廢。
但是秩序稍微開始恢復之後,大眾便立刻絞盡腦汁,將自己的黑暗麵強行封進那類人種、那類花街裏。
世人將自己的汙穢單方麵地推到地下道與天橋下的居民身上,然後錯覺權力者將他們一掃而空後,汙穢也會隨之消滅。
猥褻的事物、無秩序的事物、不道德的事物、反社會的事物——他們相信隻要捺下這些烙印,加以排除,黑暗就會被驅逐。他們認為黑暗是能夠管理的。
可是這種事並不是細節問題,而是構造問題。
戰後歷經八年,市街也變得整潔多了。詭異的攤販銷聲匿跡,流浪兒和流鶯也不見了。即使如此……
上野的黑暗還是沒有消失。地下道還是老樣子,充塞著盤旋不去的酸腐空氣,沒有去處的人還是老樣子,像地鼠般盤踞在洞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