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饒有興致傾聽老者講解的穆春江,突遇老者的發問,趕忙回想了一下,然後說道:“看見了!不就那幅燙金對聯嗎?”
“對聯?!無知!”老者毫不客氣的批評了穆春江一句,不過沒有表現出不高興,也許對於穆春江的無知他已是早有準備。老者繼續說道:“記住了!那是唐末詩人陸龜蒙的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它是在形容越窯青瓷動人的色澤,越窯就是當今的浙江紹興。”
穆春江頻頻點頭,覺得自己把詩句都能看成是對聯,確實是夠無知的,幸好自己還沒把“古韻齋”三個字當成橫披……對於自己無知的愧疚使得穆春江對於老者淵博的知識不禁欽佩起來。
“唐代之後,青瓷發展到白瓷,到了明清時期,彩瓷發展起來,明代的青花瓷、鬥彩和清代的素三彩、五彩、琺瑯彩,都是飲譽中外。古時候,外國人把中國就叫做‘瓷器’,能夠擁有一兩件中國瓷器,就是他們權利和地位的象徵。所以,要我說,瓷器應該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段也就說到這裏吧,說多了你也記不住。下麵,言規正傳,給你講講這個瓷瓶的來歷。”
穆春江一聽,真不容易!終於拐到正題上了!不過雖然剛才那段有點跑題,但是對於給自己掃盲還是挺有用的,第一次聽到有關瓷器的知識還真有點意思。
“200多年以前,北歐的瑞典王國有個地位顯赫的貴族,他酷愛中國的彩繪瓷器,因此不惜重金派遣專人萬裏迢迢到中國來定做瓷器。他為了顯示自己高貴的地位,嚴格地按照貴族等級的標準預先繪製了成套的圖案,要求中國工匠必須依照他的圖案燒製彩繪瓷器。他派遣的人乘帆船在海上漂泊了好幾個月才到達中國,不幸的是攜帶的製瓷圖案被海水浸濕了,周圍滲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國工匠接到圖案後,發現了上麵的水痕,但由於無法核實這水痕是否是作者的本意,隻好忠實原作,把水痕也當作圖案的組成部分燒製在瓷器上。這位貴族收到成品後,起初有些不高興。他認真地把成品和原稿進行核對,這才驚奇地發現瓷器上水痕的成因,情不自禁地讚嘆中國製瓷工匠的技藝高超絕倫。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前來觀賞的人絡繹不絕。這件由於誤會造成的瓷器成了極為絕妙的珍品,如今它已經成為瑞典無價的國寶,也是中瑞兩國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物證。這就是這個瓷瓶圖案周圍之所以有水痕的原因。”
穆春江瞪大了眼睛,驚奇的問道:“您是說——,這個瓷瓶是瑞典的國寶?!”
老者笑著搖了搖頭,“這個瓷瓶可不是,瑞典的國寶當然是在瑞典了!實際上,這個瓷瓶正是當年燒製瑞典國那批瓷器的試製品!當年,工人們為了達到圖案上水痕的效果,先試製加工了幾件,這就是其中的一件。”
“那——,這個瓷瓶值錢嗎?”
老者再次爽朗的笑了,笑罷,反問道:“現在,這件瓷瓶是個孤品,國內獨一無二,你說,值不值錢?”
孤品!又是孤品!自己正是使四棱獅子頭成為孤品的人,又怎麽能不知道孤品會很值錢呢?
“別的我不懂,但我知道孤品一定非常值錢!要是把瑞典的那幾件國寶瓷器也給毀了,您的這件瓷瓶就更值錢了!”
老者被穆春江的話逗得開懷大笑。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愛新覺羅毓允
穆春江的油嘴滑舌、貧貧叨叨,卻逗得老者心情愉悅,於是他又給穆春江講解了許多有關瓷器的知識、故事、傳說,直聽到穆春江興致勃勃、興趣昂然,如同當年穆老被核桃攤主訕乎得熱血沸騰一般,沒想到自己家裏天天都會見到、用到、看似無常的瓷器裏麵,竟然有如此大的學問,他不禁為老者淵博的學識所打動,欽佩得五體投地,繼而,他動了下念頭,老者一直都在給自己講解瓷器,不知道他對於其他古玩有沒有研究?是不是也如同瓷器一樣的無所不知?於是穆春江在老者講解瓷器知識暫時告一段落的時候,伺機問道:“您能再給我講講玉器的知識嗎?我看您有好幾個貨架上全都是玉器,我對玉器也特別感興趣。”
老者很是健談,又遇到了穆春江這麽個忘年的求知者,反正也是閑著沒事,於是老人又給穆春江講解了一番有關玉器的知識、文化,直聽得穆春江心潮澎湃,恨不得自己也能一下就變得如同老人一般的學識淵博,也可以跟別人談論起古玩時滔滔不絕、滿腹經綸,什麽是學問?這才是真正的學問!這些比課堂上老師逼著自己學的那些八股般的東西要有用得多!
穆春江對老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隨之對老人也恭敬起來,對於真正有學識的人,他還是打心眼裏敬重。穆春江必恭必敬的為老人的茶杯裏添滿了水,待老人端起茶杯品茶的間隙藉機奉承道:“大爺!您的知識真是太淵博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您這麽多話,估計我現在怎麽著也是大學水平了!”
老者再次哈哈大笑,“我看你小子就會耍貧嘴!家裏是老北京吧!”
穆春江點頭稱是,聽老者一口正宗的京腔京韻,估計他也一定是個老北京,於是穆春江問道:“大爺!聽口音您也是老北京,您貴姓?以後我也好對您有個尊稱!”
老者笑著說道:“免貴,姓金!”
“對聯?!無知!”老者毫不客氣的批評了穆春江一句,不過沒有表現出不高興,也許對於穆春江的無知他已是早有準備。老者繼續說道:“記住了!那是唐末詩人陸龜蒙的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它是在形容越窯青瓷動人的色澤,越窯就是當今的浙江紹興。”
穆春江頻頻點頭,覺得自己把詩句都能看成是對聯,確實是夠無知的,幸好自己還沒把“古韻齋”三個字當成橫披……對於自己無知的愧疚使得穆春江對於老者淵博的知識不禁欽佩起來。
“唐代之後,青瓷發展到白瓷,到了明清時期,彩瓷發展起來,明代的青花瓷、鬥彩和清代的素三彩、五彩、琺瑯彩,都是飲譽中外。古時候,外國人把中國就叫做‘瓷器’,能夠擁有一兩件中國瓷器,就是他們權利和地位的象徵。所以,要我說,瓷器應該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段也就說到這裏吧,說多了你也記不住。下麵,言規正傳,給你講講這個瓷瓶的來歷。”
穆春江一聽,真不容易!終於拐到正題上了!不過雖然剛才那段有點跑題,但是對於給自己掃盲還是挺有用的,第一次聽到有關瓷器的知識還真有點意思。
“200多年以前,北歐的瑞典王國有個地位顯赫的貴族,他酷愛中國的彩繪瓷器,因此不惜重金派遣專人萬裏迢迢到中國來定做瓷器。他為了顯示自己高貴的地位,嚴格地按照貴族等級的標準預先繪製了成套的圖案,要求中國工匠必須依照他的圖案燒製彩繪瓷器。他派遣的人乘帆船在海上漂泊了好幾個月才到達中國,不幸的是攜帶的製瓷圖案被海水浸濕了,周圍滲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國工匠接到圖案後,發現了上麵的水痕,但由於無法核實這水痕是否是作者的本意,隻好忠實原作,把水痕也當作圖案的組成部分燒製在瓷器上。這位貴族收到成品後,起初有些不高興。他認真地把成品和原稿進行核對,這才驚奇地發現瓷器上水痕的成因,情不自禁地讚嘆中國製瓷工匠的技藝高超絕倫。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前來觀賞的人絡繹不絕。這件由於誤會造成的瓷器成了極為絕妙的珍品,如今它已經成為瑞典無價的國寶,也是中瑞兩國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物證。這就是這個瓷瓶圖案周圍之所以有水痕的原因。”
穆春江瞪大了眼睛,驚奇的問道:“您是說——,這個瓷瓶是瑞典的國寶?!”
老者笑著搖了搖頭,“這個瓷瓶可不是,瑞典的國寶當然是在瑞典了!實際上,這個瓷瓶正是當年燒製瑞典國那批瓷器的試製品!當年,工人們為了達到圖案上水痕的效果,先試製加工了幾件,這就是其中的一件。”
“那——,這個瓷瓶值錢嗎?”
老者再次爽朗的笑了,笑罷,反問道:“現在,這件瓷瓶是個孤品,國內獨一無二,你說,值不值錢?”
孤品!又是孤品!自己正是使四棱獅子頭成為孤品的人,又怎麽能不知道孤品會很值錢呢?
“別的我不懂,但我知道孤品一定非常值錢!要是把瑞典的那幾件國寶瓷器也給毀了,您的這件瓷瓶就更值錢了!”
老者被穆春江的話逗得開懷大笑。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愛新覺羅毓允
穆春江的油嘴滑舌、貧貧叨叨,卻逗得老者心情愉悅,於是他又給穆春江講解了許多有關瓷器的知識、故事、傳說,直聽到穆春江興致勃勃、興趣昂然,如同當年穆老被核桃攤主訕乎得熱血沸騰一般,沒想到自己家裏天天都會見到、用到、看似無常的瓷器裏麵,竟然有如此大的學問,他不禁為老者淵博的學識所打動,欽佩得五體投地,繼而,他動了下念頭,老者一直都在給自己講解瓷器,不知道他對於其他古玩有沒有研究?是不是也如同瓷器一樣的無所不知?於是穆春江在老者講解瓷器知識暫時告一段落的時候,伺機問道:“您能再給我講講玉器的知識嗎?我看您有好幾個貨架上全都是玉器,我對玉器也特別感興趣。”
老者很是健談,又遇到了穆春江這麽個忘年的求知者,反正也是閑著沒事,於是老人又給穆春江講解了一番有關玉器的知識、文化,直聽得穆春江心潮澎湃,恨不得自己也能一下就變得如同老人一般的學識淵博,也可以跟別人談論起古玩時滔滔不絕、滿腹經綸,什麽是學問?這才是真正的學問!這些比課堂上老師逼著自己學的那些八股般的東西要有用得多!
穆春江對老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隨之對老人也恭敬起來,對於真正有學識的人,他還是打心眼裏敬重。穆春江必恭必敬的為老人的茶杯裏添滿了水,待老人端起茶杯品茶的間隙藉機奉承道:“大爺!您的知識真是太淵博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您這麽多話,估計我現在怎麽著也是大學水平了!”
老者再次哈哈大笑,“我看你小子就會耍貧嘴!家裏是老北京吧!”
穆春江點頭稱是,聽老者一口正宗的京腔京韻,估計他也一定是個老北京,於是穆春江問道:“大爺!聽口音您也是老北京,您貴姓?以後我也好對您有個尊稱!”
老者笑著說道:“免貴,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