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ic systems datacorp,縮寫即ssd。???
16
啊,終於到家了。
我掩上門。
把世界鎖在外麵。
我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把背包放到沙發上,走進一塵不染的廚房,喝了點純淨水。此時我不能喝酒。
又覺得焦躁了。
這座聯排別墅很不錯。戰前建的,麵積很大(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和我相同,這一點是必須的。要放藏品呢)。找個理想的地方並不容易。花了好一陣子呢。不過我呆在裏麵,幾乎不被人注意。在紐約想要不為人知簡直太容易了。這個城市真是太棒了!在這裏,存在的默認模式就是脫離電網的生活。在這裏,你必須努力爭取別人的注意。當然,很多16碼都是這樣。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個世界上的白癡總是比應有的還要多。
盡管如此,聽著,你還是要裝裝門麵。我家的起居室簡潔樸素,裝修雅致(這要感謝斯堪地那維亞)。我不怎麽和人打交道,但是你得有個看上去正常的門麵。你得在現實世界中活動。不然,16碼會猜測你是不是在搞什麽鬼,你是不是表裏不一。
這和某個人來到你家,搜索你的密室,把所有的一切,你努力為之奮鬥的一切從你身邊拿走隻有一步之遙。
所有的一切。
沒有什麽比那更糟糕了。
所以要確保你的密室是隱蔽的,確保你的寶貝藏在緊閉的窗簾或緊鎖的窗戶後麵,同時你的另一半生活要公之於眾,像月亮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要脫離電網,最好要擁有第二生存空間。就照我這樣做:讓現代的丹麥風格的門麵保持清潔整齊,哪怕呆在那裏就像火鐮在石板上打磨時的摩擦聲一樣刺激你的神經。
你要有一個正常的家,因為人人都有這樣的家。
還要和同事朋友們保持友好的關係,因為人人都是這樣。
還要偶爾約會,引誘她留下過夜,做接下來的一係列動作。
因為那也是人人都做的事。花言巧語說服她,走進她的閨房,麵帶微笑,瞧,我們是不是心心相印,看,我們有那麽多共通之處,夾克衫的口袋裏裝著一台錄音機和一把刀。
此時,我拉上窗簾,朝起居室的後麵走去。
“哇,家裏真是整潔幹淨……從外麵看好像要大些。”
“是啊,那就怪了。”
“嘿,你的起居室裏有一扇門,穿過去是什麽?”
“哦,那個呀。隻是個貯藏室,一個壁櫥,沒什麽好看的。想來點酒嗎?”
這個嘛,黛比,桑德拉,蘇珊,布倫達,穿過門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我真正的家。我稱之為密室的地方。它像一個要塞——一座中世紀城堡的最後把守要點——中心地帶的一座聖殿。國破家亡時,國王和他的家族就逃往要塞避難。
我從那個神奇的入口進入了我的要塞。它確實是一個壁櫥,大的可以走進去,裏麵掛著衣服,放著鞋盒。但是把它們推開後,會看到第二道門。打開門,就通向這座房子的其餘部分。門麵是極簡主義的淺色瑞典家居風格,陰森恐怖,這裏遠比外麵大得多。
我的密室……
我走進去,鎖上身後的門,開了燈。
試著放鬆。但是經過了這一天,經過了這場災難,我難以擺脫焦躁不安的情緒。
這可不妙這可不妙這可……
我跌進書桌前的椅子裏,一邊啟動電腦,一邊凝視著麵前那幅普雷斯科特的油畫,承蒙愛麗絲3895好意相贈。他的畫技多麽高超!家庭成員的眼睛有著迷人的魔力。普雷斯科特成功地賦予每個人不同的眼神。顯然是彼此相關的,因為表情很像,但又各不相同,好像每個人都在想像家庭生活的不同層麵:幸福、不安、憤怒、迷惑、壓製與被壓製。
這就是關於家庭的方方麵麵。
我想是這樣。
我打開背包,拿出今天收穫的寶貝。一隻錫罐、一套鉛筆和一台舊的奶酪磨碎機。怎麽會有人把這些扔掉呢?我還取出了隨後幾周內會用到的一些實用的東西:幾封被人隨意丟棄的預審批準信用郵件,信用卡憑證回單和電話清單……傻瓜,我忍不住說。
當然,還有另一個藏品加入了我的收藏,但是我過會兒再去處理錄音機。這個發現並沒有預計的那麽好,因為在我剪去米拉9834的指甲時,她發出了沙啞的慘叫聲,我不得不用布基膠帶封住她的嘴(我怕被過路人聽見)。不過,收藏品中的任何物品都稱不上是禦寶,隻有普通尋常的藏品方能成就非凡。
然後我在密室裏徘徊流連,把各種寶貝分門別類擺放好。
從外麵看好像要大些……
截止到今天,我擁有7403份報紙,3234本雜誌(當然《國家地理》雜誌是中流砥柱),4235個火柴紙夾……下麵就不再說數目了,還有衣架、廚具、飯盒、充氣蘇打飲料瓶、空燕麥盒、剪刀、剃鬚用具、鞋拔和鞋楦、紐扣、袖口鏈扣盒、梳子、手錶、衣服、可用的和過時的工具、彩色的和黑色的留聲機唱片、瓶子、玩具、果醬罐、蠟燭和燭台、糖果盅、武器。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密室裏還有什麽?是16碼的陳列館,和博物館一樣,從短期收藏的喜氣洋洋的玩具(不過搖頭娃娃還是蠻嚇人的)到其他我珍愛的一些東西,不過大多數人會覺得,嗯,很討厭。從不同的交易中(比如今天下午的這個)得來的頭髮、剪下的指甲和一些皺巴巴的紀念品。我把米拉9834的指甲放在顯眼的位置。通常這會給我帶來極大的快感,讓我再次亢奮起來,但是這個時刻卻被破壞了,變得黯淡無光。
16
啊,終於到家了。
我掩上門。
把世界鎖在外麵。
我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把背包放到沙發上,走進一塵不染的廚房,喝了點純淨水。此時我不能喝酒。
又覺得焦躁了。
這座聯排別墅很不錯。戰前建的,麵積很大(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和我相同,這一點是必須的。要放藏品呢)。找個理想的地方並不容易。花了好一陣子呢。不過我呆在裏麵,幾乎不被人注意。在紐約想要不為人知簡直太容易了。這個城市真是太棒了!在這裏,存在的默認模式就是脫離電網的生活。在這裏,你必須努力爭取別人的注意。當然,很多16碼都是這樣。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個世界上的白癡總是比應有的還要多。
盡管如此,聽著,你還是要裝裝門麵。我家的起居室簡潔樸素,裝修雅致(這要感謝斯堪地那維亞)。我不怎麽和人打交道,但是你得有個看上去正常的門麵。你得在現實世界中活動。不然,16碼會猜測你是不是在搞什麽鬼,你是不是表裏不一。
這和某個人來到你家,搜索你的密室,把所有的一切,你努力為之奮鬥的一切從你身邊拿走隻有一步之遙。
所有的一切。
沒有什麽比那更糟糕了。
所以要確保你的密室是隱蔽的,確保你的寶貝藏在緊閉的窗簾或緊鎖的窗戶後麵,同時你的另一半生活要公之於眾,像月亮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要脫離電網,最好要擁有第二生存空間。就照我這樣做:讓現代的丹麥風格的門麵保持清潔整齊,哪怕呆在那裏就像火鐮在石板上打磨時的摩擦聲一樣刺激你的神經。
你要有一個正常的家,因為人人都有這樣的家。
還要和同事朋友們保持友好的關係,因為人人都是這樣。
還要偶爾約會,引誘她留下過夜,做接下來的一係列動作。
因為那也是人人都做的事。花言巧語說服她,走進她的閨房,麵帶微笑,瞧,我們是不是心心相印,看,我們有那麽多共通之處,夾克衫的口袋裏裝著一台錄音機和一把刀。
此時,我拉上窗簾,朝起居室的後麵走去。
“哇,家裏真是整潔幹淨……從外麵看好像要大些。”
“是啊,那就怪了。”
“嘿,你的起居室裏有一扇門,穿過去是什麽?”
“哦,那個呀。隻是個貯藏室,一個壁櫥,沒什麽好看的。想來點酒嗎?”
這個嘛,黛比,桑德拉,蘇珊,布倫達,穿過門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我真正的家。我稱之為密室的地方。它像一個要塞——一座中世紀城堡的最後把守要點——中心地帶的一座聖殿。國破家亡時,國王和他的家族就逃往要塞避難。
我從那個神奇的入口進入了我的要塞。它確實是一個壁櫥,大的可以走進去,裏麵掛著衣服,放著鞋盒。但是把它們推開後,會看到第二道門。打開門,就通向這座房子的其餘部分。門麵是極簡主義的淺色瑞典家居風格,陰森恐怖,這裏遠比外麵大得多。
我的密室……
我走進去,鎖上身後的門,開了燈。
試著放鬆。但是經過了這一天,經過了這場災難,我難以擺脫焦躁不安的情緒。
這可不妙這可不妙這可……
我跌進書桌前的椅子裏,一邊啟動電腦,一邊凝視著麵前那幅普雷斯科特的油畫,承蒙愛麗絲3895好意相贈。他的畫技多麽高超!家庭成員的眼睛有著迷人的魔力。普雷斯科特成功地賦予每個人不同的眼神。顯然是彼此相關的,因為表情很像,但又各不相同,好像每個人都在想像家庭生活的不同層麵:幸福、不安、憤怒、迷惑、壓製與被壓製。
這就是關於家庭的方方麵麵。
我想是這樣。
我打開背包,拿出今天收穫的寶貝。一隻錫罐、一套鉛筆和一台舊的奶酪磨碎機。怎麽會有人把這些扔掉呢?我還取出了隨後幾周內會用到的一些實用的東西:幾封被人隨意丟棄的預審批準信用郵件,信用卡憑證回單和電話清單……傻瓜,我忍不住說。
當然,還有另一個藏品加入了我的收藏,但是我過會兒再去處理錄音機。這個發現並沒有預計的那麽好,因為在我剪去米拉9834的指甲時,她發出了沙啞的慘叫聲,我不得不用布基膠帶封住她的嘴(我怕被過路人聽見)。不過,收藏品中的任何物品都稱不上是禦寶,隻有普通尋常的藏品方能成就非凡。
然後我在密室裏徘徊流連,把各種寶貝分門別類擺放好。
從外麵看好像要大些……
截止到今天,我擁有7403份報紙,3234本雜誌(當然《國家地理》雜誌是中流砥柱),4235個火柴紙夾……下麵就不再說數目了,還有衣架、廚具、飯盒、充氣蘇打飲料瓶、空燕麥盒、剪刀、剃鬚用具、鞋拔和鞋楦、紐扣、袖口鏈扣盒、梳子、手錶、衣服、可用的和過時的工具、彩色的和黑色的留聲機唱片、瓶子、玩具、果醬罐、蠟燭和燭台、糖果盅、武器。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密室裏還有什麽?是16碼的陳列館,和博物館一樣,從短期收藏的喜氣洋洋的玩具(不過搖頭娃娃還是蠻嚇人的)到其他我珍愛的一些東西,不過大多數人會覺得,嗯,很討厭。從不同的交易中(比如今天下午的這個)得來的頭髮、剪下的指甲和一些皺巴巴的紀念品。我把米拉9834的指甲放在顯眼的位置。通常這會給我帶來極大的快感,讓我再次亢奮起來,但是這個時刻卻被破壞了,變得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