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愛的是冷處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潔;他取的是冷月涼音相伴下的漂泊天涯,是靈魂的自由不羈。
白雪擁抱茫茫著黃沙,由碧落投身至此,做彼此最親密的接觸。天與地。瞬息無緣。人有苦,可以求天地垂憐,天地之苦,又有誰能憐惜?
也許,容若看到漫天雪花飛舞,他幻覺到靈魂羽化的樣子,它們片片飛旋起落。
那一刻,他領悟自己一生的追尋。
採桑子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哪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夢一場】
記得有人說,桑樹易叫人想起衣食艱難。古老的中國由農耕時代發展漸進,農與桑並提是很早就有的事。《呂覽》中就有"皇帝親耕"與"皇後親蠶"之說,盡管那隻是皇後在春天裏到蠶坊裏放幾片桑葉做做樣子擺擺架子,於社會民眾卻不失為一種示範和引導。種桑養蠶成為了最早的副業項目,由此推動了紡織業的興起與發展。
國人對桑樹有難以細述的感情。成語中有"滄海桑田"一詞,不言稻田麥田棉田而隻說桑田,不但如此,而且桑與梓還共同構成了"故鄉"的意象。《詩經-小雅-小弁》中亦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之句,意思是說家鄉的桑樹與梓樹是父母親種的,對它要表示敬意。吟桑詠梓,漸漸延續成一種文化意象。孟浩然贊"把酒話桑麻"那種農耕時代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清幽讓心力憔悴的現代人悠然嚮往;李商隱以蠶喻愛情的不悔,"春蠶到死絲方盡"一言道盡愛情的曲婉。
古代女子行止頗受規限,唯桑園和蓮塘卻是可以昂然踏出行入的地方,因勞動是豐美無畏的。所以漢朝有樂府《陌上桑》,南朝有《採蓮曲》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優美篇章。
《陌上桑》寫一個叫秦羅敷的江南女子,生得貌美如花,惹人愛慕。"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既靜且賢。"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在長滿桑樹的大道旁她遇著一個男子。那男子是位居其上的高官,見過美女不少,仍為她驚動。他倒也十分的有趣,屈身與羅敷交涉。這情便調的很有意思,男曰:"寧可共載不?"(你可願意同我共乘一車而去),女曰:"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太守大人您這樣是多麽不該,你有老婆,我有丈夫。)接著,又極言了自己丈夫的出色。詩到這裏而結,時人多贊羅敷的美貌和堅貞,卻不知,這太守也是識理的,他依著自己的心意行事,卻又不強忤別人的心意,這種委婉曲直正合中正之道。陌上桑是中國式的艷遇,如同日照荷花,你若不歡喜,我便將光斂了去,照在別株上,總之正大光明。這故事也成就了一段詞話,《採桑子》也從此有了《羅敷艷歌》、《羅敷媚》的別稱。
京劇《桑園會》亦是據此改編,女主角還是羅敷,她丈夫魯國大夫秋胡卻還不如太守地道。在外為官二十餘年後,辭官回鄉,在桑園遇妻羅敷,久別不敢冒認。秋胡故意以帶信為名,調戲羅,羅敷憤而逃回。秋胡到家後,羅敷羞憤自縊,經秋胡母子急救脫險。母責秋胡,命其向羅敷賠禮,夫妻和好。
《採桑子》真正是一個很有張力的詞牌名。全詞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別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屬"雙調",唱起來婉轉清麗。
可是,容若這首《採桑子》,沒有陌上桑那種平實和婉麗,隻是回憶的淒涼。他在夜間耿耿無眠,走到她曾經住過的院子裏。想起少年時曾與戀人共立庭院中,夜深了,燕兒宿在樑上,月兒照在牆上,景色端的真切,分明是月夜夏雨後,薔薇水晶簾。夜色微茫之中,聞得一陣陣花香,卻又辨不清是哪一叢花兒送來的,也不知道是哪一種花的香氣,然而這種渺茫的喜悅卻如春事爛漫到難管難收。可惜人事變遷,風波乍起。兩人後來竟沒有結合。上闋回憶兩小無猜的甜美,恰如人世的春光無限。而下闋的"零落","雨涼"則打碎春光,道出現實如暮冬的的殘酷清冷。
驀然就想起了"時間太瘦,指fèng太寬"這句話。滔滔逝水,急急流年,十一年彈指飛過,回首前塵,恍如一夢。淒涼又如何!
《飲水詞》中的某些愛情詞,意境迷離之處頗得李商隱無題詩的妙處。我們說不清這到底是寫給誰的?是少年時的戀人,還是早殤的妻子。詩詞有兩種風格,詞旨鮮明亮烈的是一種,朦朧曖昧是另一種,隻要妙句迭出,引人深思就自有受眾。
此情已自成追憶,十一年前夢一場!比起李義山的"惘然"更清醒,更有現實的痛楚。"惘然"如夢醒時抬頭看見窗前已闌的月光。無意的錯過還有自諒的餘地,可以用來悔恨憑弔。夢醒了,隻有碎片紮在心上,連憑弔都是奢侈的事。
不是,每個人,在驀然回首時,都有機會看見燈火闌珊處等候的那個人。於是,隻能在回憶裏眾裏尋她千百度。
相愛亦如造夢。死去或者離開的,夢醒不醒都萬事皆休。活著的,留在夢境走不出來裏的那個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憶留下來回憶兩個人的一切。
採桑子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淒涼曲vs到謝橋】
至喜歡《採桑子》的靈動婉轉,就算撇開詞,單是"採桑子"三個字就有煙雨江南的清新和嫵媚,能夠讓人嗅見春意。
"採桑"與"採蓮"是屬於江南的兩首田園曲,採桑由春天開始至夏季結束,採蓮由夏季開始。交相綿延。江南的蠶坊,驚蟄的時候被春雷震醒,立即就有烏黑的幼蠶用小嘴咬破繭的韌膜,大片蠕動在嫩綠的桑葉上,徹夜進食。徹夜發出沙沙的嚼食聲,一時耳錯會以為如窗外下雨。三月採桑的季節,在鄉下,會看見採桑女子攜籃挎筐,在雨後的桑園裏採摘桑葉。常見有膽大幼童盤踞在樹上,摘下滿襟的桑葚,吃得滿嘴烏青。歡欣愉悅。桑樹雖叫人想起衣食的艱難,卻顯蘊勞作的豐美。
花間、北宋以來,詞譜"採桑子"上下片的第三句,原不必重疊上句。自從李清照"添字採桑子"創出疊句的變體,令人驚艷之後,後世不少詞人也摹擬李清照的形式,將原本不須疊句的上下片第三句重疊前句。節拍復遝,如此可增添舒徐動聽的效果與情韻。小令也有折復疊嶂的效果--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淒清。點滴淒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添字採桑子》
這是李清照的愁苦,因為有過"賭書消得潑茶香"的快樂日子,有過"被翻紅浪"的恩愛纏綿,後來的孤苦就更難捱。今昔對比悽苦也更強烈。容若也一樣,有過神仙美眷的日子,孑然一身的時候就格外無法忍受寂寞。這兩首《採桑子》心境肖似,在疊句的形式上,容若效易安體,而他善用尋常口語填詞、不事雕飾的特質,又與易安隱相呼應。
此闋《採桑子》抒思情,無一字綺詞艷語,而當中哀艷淒婉處又動人心魄,明說是"瘦盡燈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燈花而已?
不是不知何事縈懷抱,而是知道也無能為力。解得開的就不叫心結,放得下的又怎會今生今世意難平?容若這樣深情的男子,哀傷如雪花,漫天飛舞不加節製,悼亡之作蘇子之後有納蘭,可是容若之後誰還能做悼亡的淒涼曲?嫁了這樣的男人不要想著白頭到老,因為情深天也妒,註定要及早謝幕留愛情佳話來讓人懷念。
"樂府"本為漢代管理,祭祀、巡行、宮廷所用音樂的官署,亦稱由官署採集來的民歌為樂府。後來將一切可以入樂的詩歌均稱為樂府。容若詞中取其廣義。是誰,在夜裏演奏著淒切悲涼的樂府舊曲?蕭蕭的風雨聲與之應和,長夜消磨,不知不覺紅燭燃盡,燈花如人瘦損衣帶,寸寸零落。下闋緊承上闋"瘦盡燈花又一宵",扣住徹夜未眠,近一步訴說自己百無聊賴的心緒:"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不知道何事縈繞心懷?清醒時意興闌珊;沉醉也難掩愁情。無論是清醒或是沉醉,那個人始終忘不掉。
晏小山《鷓鴣天》詞有"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的艷語,不知是何因緣,連一貫嚴謹的理學家程頤都拜倒其冶艷之下,極之讚許。容若此處更翻小山語意,發出疑問:"夢也何曾到謝橋?"縱能入夢,就真能如願到訪謝橋,與伊人重聚嗎?相較於小山的夢魂自由不羈能踏楊花與伊人歡會的灑然,容若的孤苦淒涼斑然若現,以此句結全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我為你心思化盡,夢卻無緣,到頭竟似金童玉女的水流花謝兩無情。
小山也做採桑子--
白蓮池上當時月,今夜重圓。曲水蘭船,憶伴飛瓊看月眠。
黃花綠酒分攜後,淚濕吟箋。舊事年年,時節南湖又採蓮。
當時月下分飛處,依舊淒涼。也會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長。
淚痕搵遍鴛鴦枕,重繞迴廊。月上東窗,長到如今欲斷腸。
--晏幾道《採桑子》
小令在他的手裏,似絕代的名伶一舞傾城。可是小山不同與容若。他畢生的思憶隻為自己,哀悼那不待挽留就從指間飛落的年華。
容若還有一闋"採桑子"--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裏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cháo,莫誤雙魚到謝橋。
--《採桑子》
表達的意境和情緒和"夢也何曾到謝橋"都很接近。隻是上下闋都帶著濃濃秋意。這一闋語意周詳,雖不似前首"誰翻樂府淒涼曲?"那樣清空如話,淒涼徹骨。不過其意境蕭遠,用語精巧之處不遜前詞,如一種思情的兩種風骨,如花開兩樹,各有其好。此外,下闋中囑咐秋cháo帶信到意中人居所的想像十分新奇可愛。
古時愛稱心愛女子為謝娘,因稱其居所為"謝家"、"謝家庭院"、"謝橋"等。在《飲水詞》中多有引用,蘇雪林據此考證容若的戀人姓謝,疑幻疑真。不管真假我個人都很喜歡"謝"這個姓,有欲言又止的款款情意。
詞寫得很小資,是錦衣玉食的小女子語。惟其不傷也,帶些細緻做工。然而畢竟還是真情感人,不是一般的小小資所能敵。竹林清雨的感受,的確與一般樹木上落雨不一樣。
白雪擁抱茫茫著黃沙,由碧落投身至此,做彼此最親密的接觸。天與地。瞬息無緣。人有苦,可以求天地垂憐,天地之苦,又有誰能憐惜?
也許,容若看到漫天雪花飛舞,他幻覺到靈魂羽化的樣子,它們片片飛旋起落。
那一刻,他領悟自己一生的追尋。
採桑子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哪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夢一場】
記得有人說,桑樹易叫人想起衣食艱難。古老的中國由農耕時代發展漸進,農與桑並提是很早就有的事。《呂覽》中就有"皇帝親耕"與"皇後親蠶"之說,盡管那隻是皇後在春天裏到蠶坊裏放幾片桑葉做做樣子擺擺架子,於社會民眾卻不失為一種示範和引導。種桑養蠶成為了最早的副業項目,由此推動了紡織業的興起與發展。
國人對桑樹有難以細述的感情。成語中有"滄海桑田"一詞,不言稻田麥田棉田而隻說桑田,不但如此,而且桑與梓還共同構成了"故鄉"的意象。《詩經-小雅-小弁》中亦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之句,意思是說家鄉的桑樹與梓樹是父母親種的,對它要表示敬意。吟桑詠梓,漸漸延續成一種文化意象。孟浩然贊"把酒話桑麻"那種農耕時代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清幽讓心力憔悴的現代人悠然嚮往;李商隱以蠶喻愛情的不悔,"春蠶到死絲方盡"一言道盡愛情的曲婉。
古代女子行止頗受規限,唯桑園和蓮塘卻是可以昂然踏出行入的地方,因勞動是豐美無畏的。所以漢朝有樂府《陌上桑》,南朝有《採蓮曲》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優美篇章。
《陌上桑》寫一個叫秦羅敷的江南女子,生得貌美如花,惹人愛慕。"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既靜且賢。"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在長滿桑樹的大道旁她遇著一個男子。那男子是位居其上的高官,見過美女不少,仍為她驚動。他倒也十分的有趣,屈身與羅敷交涉。這情便調的很有意思,男曰:"寧可共載不?"(你可願意同我共乘一車而去),女曰:"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太守大人您這樣是多麽不該,你有老婆,我有丈夫。)接著,又極言了自己丈夫的出色。詩到這裏而結,時人多贊羅敷的美貌和堅貞,卻不知,這太守也是識理的,他依著自己的心意行事,卻又不強忤別人的心意,這種委婉曲直正合中正之道。陌上桑是中國式的艷遇,如同日照荷花,你若不歡喜,我便將光斂了去,照在別株上,總之正大光明。這故事也成就了一段詞話,《採桑子》也從此有了《羅敷艷歌》、《羅敷媚》的別稱。
京劇《桑園會》亦是據此改編,女主角還是羅敷,她丈夫魯國大夫秋胡卻還不如太守地道。在外為官二十餘年後,辭官回鄉,在桑園遇妻羅敷,久別不敢冒認。秋胡故意以帶信為名,調戲羅,羅敷憤而逃回。秋胡到家後,羅敷羞憤自縊,經秋胡母子急救脫險。母責秋胡,命其向羅敷賠禮,夫妻和好。
《採桑子》真正是一個很有張力的詞牌名。全詞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別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屬"雙調",唱起來婉轉清麗。
可是,容若這首《採桑子》,沒有陌上桑那種平實和婉麗,隻是回憶的淒涼。他在夜間耿耿無眠,走到她曾經住過的院子裏。想起少年時曾與戀人共立庭院中,夜深了,燕兒宿在樑上,月兒照在牆上,景色端的真切,分明是月夜夏雨後,薔薇水晶簾。夜色微茫之中,聞得一陣陣花香,卻又辨不清是哪一叢花兒送來的,也不知道是哪一種花的香氣,然而這種渺茫的喜悅卻如春事爛漫到難管難收。可惜人事變遷,風波乍起。兩人後來竟沒有結合。上闋回憶兩小無猜的甜美,恰如人世的春光無限。而下闋的"零落","雨涼"則打碎春光,道出現實如暮冬的的殘酷清冷。
驀然就想起了"時間太瘦,指fèng太寬"這句話。滔滔逝水,急急流年,十一年彈指飛過,回首前塵,恍如一夢。淒涼又如何!
《飲水詞》中的某些愛情詞,意境迷離之處頗得李商隱無題詩的妙處。我們說不清這到底是寫給誰的?是少年時的戀人,還是早殤的妻子。詩詞有兩種風格,詞旨鮮明亮烈的是一種,朦朧曖昧是另一種,隻要妙句迭出,引人深思就自有受眾。
此情已自成追憶,十一年前夢一場!比起李義山的"惘然"更清醒,更有現實的痛楚。"惘然"如夢醒時抬頭看見窗前已闌的月光。無意的錯過還有自諒的餘地,可以用來悔恨憑弔。夢醒了,隻有碎片紮在心上,連憑弔都是奢侈的事。
不是,每個人,在驀然回首時,都有機會看見燈火闌珊處等候的那個人。於是,隻能在回憶裏眾裏尋她千百度。
相愛亦如造夢。死去或者離開的,夢醒不醒都萬事皆休。活著的,留在夢境走不出來裏的那個人,才是最哀苦的。被回憶留下來回憶兩個人的一切。
採桑子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淒涼曲vs到謝橋】
至喜歡《採桑子》的靈動婉轉,就算撇開詞,單是"採桑子"三個字就有煙雨江南的清新和嫵媚,能夠讓人嗅見春意。
"採桑"與"採蓮"是屬於江南的兩首田園曲,採桑由春天開始至夏季結束,採蓮由夏季開始。交相綿延。江南的蠶坊,驚蟄的時候被春雷震醒,立即就有烏黑的幼蠶用小嘴咬破繭的韌膜,大片蠕動在嫩綠的桑葉上,徹夜進食。徹夜發出沙沙的嚼食聲,一時耳錯會以為如窗外下雨。三月採桑的季節,在鄉下,會看見採桑女子攜籃挎筐,在雨後的桑園裏採摘桑葉。常見有膽大幼童盤踞在樹上,摘下滿襟的桑葚,吃得滿嘴烏青。歡欣愉悅。桑樹雖叫人想起衣食的艱難,卻顯蘊勞作的豐美。
花間、北宋以來,詞譜"採桑子"上下片的第三句,原不必重疊上句。自從李清照"添字採桑子"創出疊句的變體,令人驚艷之後,後世不少詞人也摹擬李清照的形式,將原本不須疊句的上下片第三句重疊前句。節拍復遝,如此可增添舒徐動聽的效果與情韻。小令也有折復疊嶂的效果--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淒清。點滴淒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添字採桑子》
這是李清照的愁苦,因為有過"賭書消得潑茶香"的快樂日子,有過"被翻紅浪"的恩愛纏綿,後來的孤苦就更難捱。今昔對比悽苦也更強烈。容若也一樣,有過神仙美眷的日子,孑然一身的時候就格外無法忍受寂寞。這兩首《採桑子》心境肖似,在疊句的形式上,容若效易安體,而他善用尋常口語填詞、不事雕飾的特質,又與易安隱相呼應。
此闋《採桑子》抒思情,無一字綺詞艷語,而當中哀艷淒婉處又動人心魄,明說是"瘦盡燈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燈花而已?
不是不知何事縈懷抱,而是知道也無能為力。解得開的就不叫心結,放得下的又怎會今生今世意難平?容若這樣深情的男子,哀傷如雪花,漫天飛舞不加節製,悼亡之作蘇子之後有納蘭,可是容若之後誰還能做悼亡的淒涼曲?嫁了這樣的男人不要想著白頭到老,因為情深天也妒,註定要及早謝幕留愛情佳話來讓人懷念。
"樂府"本為漢代管理,祭祀、巡行、宮廷所用音樂的官署,亦稱由官署採集來的民歌為樂府。後來將一切可以入樂的詩歌均稱為樂府。容若詞中取其廣義。是誰,在夜裏演奏著淒切悲涼的樂府舊曲?蕭蕭的風雨聲與之應和,長夜消磨,不知不覺紅燭燃盡,燈花如人瘦損衣帶,寸寸零落。下闋緊承上闋"瘦盡燈花又一宵",扣住徹夜未眠,近一步訴說自己百無聊賴的心緒:"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不知道何事縈繞心懷?清醒時意興闌珊;沉醉也難掩愁情。無論是清醒或是沉醉,那個人始終忘不掉。
晏小山《鷓鴣天》詞有"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的艷語,不知是何因緣,連一貫嚴謹的理學家程頤都拜倒其冶艷之下,極之讚許。容若此處更翻小山語意,發出疑問:"夢也何曾到謝橋?"縱能入夢,就真能如願到訪謝橋,與伊人重聚嗎?相較於小山的夢魂自由不羈能踏楊花與伊人歡會的灑然,容若的孤苦淒涼斑然若現,以此句結全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我為你心思化盡,夢卻無緣,到頭竟似金童玉女的水流花謝兩無情。
小山也做採桑子--
白蓮池上當時月,今夜重圓。曲水蘭船,憶伴飛瓊看月眠。
黃花綠酒分攜後,淚濕吟箋。舊事年年,時節南湖又採蓮。
當時月下分飛處,依舊淒涼。也會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長。
淚痕搵遍鴛鴦枕,重繞迴廊。月上東窗,長到如今欲斷腸。
--晏幾道《採桑子》
小令在他的手裏,似絕代的名伶一舞傾城。可是小山不同與容若。他畢生的思憶隻為自己,哀悼那不待挽留就從指間飛落的年華。
容若還有一闋"採桑子"--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裏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cháo,莫誤雙魚到謝橋。
--《採桑子》
表達的意境和情緒和"夢也何曾到謝橋"都很接近。隻是上下闋都帶著濃濃秋意。這一闋語意周詳,雖不似前首"誰翻樂府淒涼曲?"那樣清空如話,淒涼徹骨。不過其意境蕭遠,用語精巧之處不遜前詞,如一種思情的兩種風骨,如花開兩樹,各有其好。此外,下闋中囑咐秋cháo帶信到意中人居所的想像十分新奇可愛。
古時愛稱心愛女子為謝娘,因稱其居所為"謝家"、"謝家庭院"、"謝橋"等。在《飲水詞》中多有引用,蘇雪林據此考證容若的戀人姓謝,疑幻疑真。不管真假我個人都很喜歡"謝"這個姓,有欲言又止的款款情意。
詞寫得很小資,是錦衣玉食的小女子語。惟其不傷也,帶些細緻做工。然而畢竟還是真情感人,不是一般的小小資所能敵。竹林清雨的感受,的確與一般樹木上落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