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來赭石縣,方選就是奔著挖人來的。
奮威郡要想變得強大,不能光靠武力,還得在文化和製度上領先。
至於如何在製度上領先,辦法並不多。
方選倒是很想搞社會主義,但那樣有太不現實了,根據曆史背景考慮,還得是儒家靠譜。
雖說經曆過斷代,但是經過幾百年的恢複和發展,儒家的思想已經很成熟,可以直接拿來用,不需要從零開始創造。 ``
現在各國都沒有什麽係統性的治國思想,基本是怎麽實用怎麽來,薩滿靈驗就信薩滿,薩滿不靈驗就看誰拳頭更大,要麽政教合一,要麽社會達爾文主義,總之完全沒有固定的製度,導致治理上非常混亂。
而方選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混亂局麵,引進儒家思想,明確禮法和製度。請孟元出山,就是第一步,先不說他的學術能力如何,單論一個大儒的名頭,就足夠吸引來更多人才。
如今烏山的學堂隻是雛形,將來還會擴大規模,到時候有這尊大佛坐鎮,不怕沒有人來學習。就好比有的大學各方麵一般,卻能請來諾貝爾獎得主當校長,瞬間就會被應屆生擠破門檻。
隻要吸引到更多精英來學習,就不怕自己的製度不成功。
所謂的製度,說白了就是規矩。一個國家的製度,就是所有國人要遵守的規矩,目的則是創造秩序。
隻要規矩定得好,凡事有法可依,國家的運轉就會有秩序,就能向前發展。
現階段而言,奮威郡乃至大西國,都沒有良好的秩序,所以方選這才想著要請孟元回去辦學,進而完善製度。
本以為此行會有困難,沒想到對方早就認可方選的理念,加上幾句話一忽悠,再上點價值,事情就這麽談妥了。
雙方約定後,孟元便要去收拾東西。
“先生不必焦急。”李思惕急忙阻止,表示還要過個幾天才回去,足夠對方收拾行李和安排家中事宜。
孟元聞言點頭,隨即表示要留眾人吃飯,順便和方選探討學術。
方選自然也不客氣,示意眾人留下一起吃飯。
師母得知後,表示家中飯菜不夠,要去縣城買些回來。王朝卻嘿嘿一笑,拿出自己帶來的一個包裹,裏麵裝有大量菜、肉,隨後讓手下士兵拿去廚房,順便幫師母一起做飯。
過不多時,師母和士兵們端著飯菜出來。
孟元生活樸素,夥食隻有麥餅和青菜,並且采用的是分餐製,不管什麽菜肴,每個人都分了一份。
方選也不客氣,拿起麥餅就啃,同時和眾人以茶代酒,互相敬了幾杯。
席間孟元頻頻出言,詢問方選的治國和施政綱領。
“考我呢。”方選暗道,“那你算是問著了。”
於是開口侃侃而談,表示自己的施政綱領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要施行德政,與民休養,水波自平,輕舟可行。
一席話下來,聽得孟元大喜。
方選所說的,正是儒家思想。
孟元在涇陽侯手下從政時,就秉承的這一套理念,奈何涇陽侯不買賬,什麽君為輕?你讓我輕,我就讓你下崗,於是孟元就這樣被踢出了郡府。如今見方選的理念與涇陽侯截然相反,頓時引為知己。
雙方就這樣聊得愈發熱絡,很快飯菜被吃得一幹二淨。
飯後又喝了兩盞熱茶,方選本打算先告辭回去,奈何孟元熱情不減,一直在和他談論治國方略以及儒家思想。他也不好掃興,隻能耐著性子繼續聊。
直至天色將晚,孟元表示要準備晚飯,請眾人吃過後再走。
方選見狀,急忙說道:“我與先生投緣,便是多住幾日也無妨,隻是公務實在繁忙,夜間涇陽城內又有宵禁,此刻不得不拜別先生了。改日回到奮威郡,再與先生徹夜長談便是。”
孟元聞言,隻好依依不舍地送他出門。
走之前,方選留下身上的所有銀兩。孟元堅辭不受,卻聽方選說著是修繕屋子的錢。
過幾日孟元雖走了,村裏的孩童依舊可以在此讀書,到時候另請個先生,也可辦成一座學堂,至於辦學的錢,就從這些銀兩裏出。
孟元聞言,這才收下,隨後將眾人送出門,一直送到村口,這才揮手道別。
出了村子,李思惕笑道:“家師向來眼高於頂,曾有無數名流權貴前來邀請,他也未曾出山呢,不想公子隻見一麵,輕而易舉便請動他老人家了。”
“嗨,我跟孟先生投緣嘛。”方選笑道。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孟元並非真的想隱居,試問哪個知識分子不想把自己的學術成就發揚光大,而他一直拒絕權貴,是因為那些人都不過是為了附庸風雅,想請他回去裝點門麵,給自己貼金罷了。
而方選此次前來,沒有帶任何貴重禮品,也沒有承諾高官厚祿,唯獨一點,他認可孟元的思想,並且願意幫助他發揚光大,所以才如此容易就打動了他。
“以公子之才,能請孟先生出山也是理所當然。”範齊在一旁出言。
其餘人見狀,而已紛紛出言吹捧,一時間弄得方選有些不好意思。
眼見天色不早,於是催促眾人加快速度,免得碰上宵禁,雖說有劉閔給的令牌,但這玩意也不好隨便拿出來用。
一行人催馬回城,眼看能夠趕在宵禁前進城,卻在城門口碰見了王朝。
“公子總算回來了。”王朝過來行禮並稟報行程。
此行快馬來回,一刻也沒耽擱,今天中午就已經回到涇陽,卻聽說方選出城去了,於是就來到東城門外等候。
“可都準備好了?”方選詢問。
“都備妥了。”王朝回,“按照公子的吩咐,人在城外候著。”
方選轉頭看了看城門方向,吩咐範齊和馬漢原地等候,李思惕則和自己一起,跟隨馬漢前往預定地點。
三人騎馬繞過涇陽城,來到西城門外。
城外十裏處,有一片地方,俗稱歇腳鎮,最初隻是幾家簡陋的茶肆和飯莊,時日一長形成了一座小鎮。鎮上有客棧和貨棧,費用比城內要低,主要服務於過路但不進城的旅客。
三人借著夜色掩護進入鎮子,來到一家已經閉門的貨棧前。
“這家貨棧東家是從黃土城來的,為人可靠。”馬漢說道,“平日往來也都是奮威郡人,很少有外人。”
方選點頭,心中暗道,這小子辦事越來越穩妥了。
“閑雜人等都已清退。”馬漢又說道,“公子可放心。”
說著推開大門,原來門隻是虛掩,一則為了謝客,二則方便馬漢返回。
三人邁步進入貨棧,果然見堂內空無一人,想來夥計和掌櫃都已被趕去了後院。
馬漢領著二人上樓,來到一間上房,對著門有節奏地敲了幾下。
“可是馬校尉。”門內有人問道。
“是我,公子來了。”馬漢回,“快快開門。”
房門應聲而開,門內站著的竟然是王河。
“我說怎麽聽著聲音耳熟,原來是這小子。”方選心道。
“見過公子。”屋內其餘人起身,向方選行禮。
麵前四人,全都是氐人的麵貌,隻是穿了關內的服飾,行的是大西國的禮節。
“免禮。”方選示意四人起身,同時詢問王河,“你小子怎麽們來了?”
“公子對小的有厚恩,小的正不知該如何報答,難得有此機會,小的怎能不來。”王河拱手道。
原來馬漢到烏山回見馮英時,正好碰見王河也在場。
根據方選的指示,馮英需要找幾個擁有氐人麵貌的士兵,王河聞言,便立即毛遂自薦。考慮到他足夠可靠,馮英便答應下來,然後又找了另外幾人,並讓王河領頭一起過來。
“此事非同小可。”方選正色道,“如有差池,性命難保。”
“公子有差遣之處,便是讓小的舍了小命也在所不辭。”王河當即跪倒表忠心。
“好。”方選示意他起來,同時看向其餘人,“這幾人可靠否?”
奮威郡要想變得強大,不能光靠武力,還得在文化和製度上領先。
至於如何在製度上領先,辦法並不多。
方選倒是很想搞社會主義,但那樣有太不現實了,根據曆史背景考慮,還得是儒家靠譜。
雖說經曆過斷代,但是經過幾百年的恢複和發展,儒家的思想已經很成熟,可以直接拿來用,不需要從零開始創造。 ``
現在各國都沒有什麽係統性的治國思想,基本是怎麽實用怎麽來,薩滿靈驗就信薩滿,薩滿不靈驗就看誰拳頭更大,要麽政教合一,要麽社會達爾文主義,總之完全沒有固定的製度,導致治理上非常混亂。
而方選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混亂局麵,引進儒家思想,明確禮法和製度。請孟元出山,就是第一步,先不說他的學術能力如何,單論一個大儒的名頭,就足夠吸引來更多人才。
如今烏山的學堂隻是雛形,將來還會擴大規模,到時候有這尊大佛坐鎮,不怕沒有人來學習。就好比有的大學各方麵一般,卻能請來諾貝爾獎得主當校長,瞬間就會被應屆生擠破門檻。
隻要吸引到更多精英來學習,就不怕自己的製度不成功。
所謂的製度,說白了就是規矩。一個國家的製度,就是所有國人要遵守的規矩,目的則是創造秩序。
隻要規矩定得好,凡事有法可依,國家的運轉就會有秩序,就能向前發展。
現階段而言,奮威郡乃至大西國,都沒有良好的秩序,所以方選這才想著要請孟元回去辦學,進而完善製度。
本以為此行會有困難,沒想到對方早就認可方選的理念,加上幾句話一忽悠,再上點價值,事情就這麽談妥了。
雙方約定後,孟元便要去收拾東西。
“先生不必焦急。”李思惕急忙阻止,表示還要過個幾天才回去,足夠對方收拾行李和安排家中事宜。
孟元聞言點頭,隨即表示要留眾人吃飯,順便和方選探討學術。
方選自然也不客氣,示意眾人留下一起吃飯。
師母得知後,表示家中飯菜不夠,要去縣城買些回來。王朝卻嘿嘿一笑,拿出自己帶來的一個包裹,裏麵裝有大量菜、肉,隨後讓手下士兵拿去廚房,順便幫師母一起做飯。
過不多時,師母和士兵們端著飯菜出來。
孟元生活樸素,夥食隻有麥餅和青菜,並且采用的是分餐製,不管什麽菜肴,每個人都分了一份。
方選也不客氣,拿起麥餅就啃,同時和眾人以茶代酒,互相敬了幾杯。
席間孟元頻頻出言,詢問方選的治國和施政綱領。
“考我呢。”方選暗道,“那你算是問著了。”
於是開口侃侃而談,表示自己的施政綱領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要施行德政,與民休養,水波自平,輕舟可行。
一席話下來,聽得孟元大喜。
方選所說的,正是儒家思想。
孟元在涇陽侯手下從政時,就秉承的這一套理念,奈何涇陽侯不買賬,什麽君為輕?你讓我輕,我就讓你下崗,於是孟元就這樣被踢出了郡府。如今見方選的理念與涇陽侯截然相反,頓時引為知己。
雙方就這樣聊得愈發熱絡,很快飯菜被吃得一幹二淨。
飯後又喝了兩盞熱茶,方選本打算先告辭回去,奈何孟元熱情不減,一直在和他談論治國方略以及儒家思想。他也不好掃興,隻能耐著性子繼續聊。
直至天色將晚,孟元表示要準備晚飯,請眾人吃過後再走。
方選見狀,急忙說道:“我與先生投緣,便是多住幾日也無妨,隻是公務實在繁忙,夜間涇陽城內又有宵禁,此刻不得不拜別先生了。改日回到奮威郡,再與先生徹夜長談便是。”
孟元聞言,隻好依依不舍地送他出門。
走之前,方選留下身上的所有銀兩。孟元堅辭不受,卻聽方選說著是修繕屋子的錢。
過幾日孟元雖走了,村裏的孩童依舊可以在此讀書,到時候另請個先生,也可辦成一座學堂,至於辦學的錢,就從這些銀兩裏出。
孟元聞言,這才收下,隨後將眾人送出門,一直送到村口,這才揮手道別。
出了村子,李思惕笑道:“家師向來眼高於頂,曾有無數名流權貴前來邀請,他也未曾出山呢,不想公子隻見一麵,輕而易舉便請動他老人家了。”
“嗨,我跟孟先生投緣嘛。”方選笑道。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孟元並非真的想隱居,試問哪個知識分子不想把自己的學術成就發揚光大,而他一直拒絕權貴,是因為那些人都不過是為了附庸風雅,想請他回去裝點門麵,給自己貼金罷了。
而方選此次前來,沒有帶任何貴重禮品,也沒有承諾高官厚祿,唯獨一點,他認可孟元的思想,並且願意幫助他發揚光大,所以才如此容易就打動了他。
“以公子之才,能請孟先生出山也是理所當然。”範齊在一旁出言。
其餘人見狀,而已紛紛出言吹捧,一時間弄得方選有些不好意思。
眼見天色不早,於是催促眾人加快速度,免得碰上宵禁,雖說有劉閔給的令牌,但這玩意也不好隨便拿出來用。
一行人催馬回城,眼看能夠趕在宵禁前進城,卻在城門口碰見了王朝。
“公子總算回來了。”王朝過來行禮並稟報行程。
此行快馬來回,一刻也沒耽擱,今天中午就已經回到涇陽,卻聽說方選出城去了,於是就來到東城門外等候。
“可都準備好了?”方選詢問。
“都備妥了。”王朝回,“按照公子的吩咐,人在城外候著。”
方選轉頭看了看城門方向,吩咐範齊和馬漢原地等候,李思惕則和自己一起,跟隨馬漢前往預定地點。
三人騎馬繞過涇陽城,來到西城門外。
城外十裏處,有一片地方,俗稱歇腳鎮,最初隻是幾家簡陋的茶肆和飯莊,時日一長形成了一座小鎮。鎮上有客棧和貨棧,費用比城內要低,主要服務於過路但不進城的旅客。
三人借著夜色掩護進入鎮子,來到一家已經閉門的貨棧前。
“這家貨棧東家是從黃土城來的,為人可靠。”馬漢說道,“平日往來也都是奮威郡人,很少有外人。”
方選點頭,心中暗道,這小子辦事越來越穩妥了。
“閑雜人等都已清退。”馬漢又說道,“公子可放心。”
說著推開大門,原來門隻是虛掩,一則為了謝客,二則方便馬漢返回。
三人邁步進入貨棧,果然見堂內空無一人,想來夥計和掌櫃都已被趕去了後院。
馬漢領著二人上樓,來到一間上房,對著門有節奏地敲了幾下。
“可是馬校尉。”門內有人問道。
“是我,公子來了。”馬漢回,“快快開門。”
房門應聲而開,門內站著的竟然是王河。
“我說怎麽聽著聲音耳熟,原來是這小子。”方選心道。
“見過公子。”屋內其餘人起身,向方選行禮。
麵前四人,全都是氐人的麵貌,隻是穿了關內的服飾,行的是大西國的禮節。
“免禮。”方選示意四人起身,同時詢問王河,“你小子怎麽們來了?”
“公子對小的有厚恩,小的正不知該如何報答,難得有此機會,小的怎能不來。”王河拱手道。
原來馬漢到烏山回見馮英時,正好碰見王河也在場。
根據方選的指示,馮英需要找幾個擁有氐人麵貌的士兵,王河聞言,便立即毛遂自薦。考慮到他足夠可靠,馮英便答應下來,然後又找了另外幾人,並讓王河領頭一起過來。
“此事非同小可。”方選正色道,“如有差池,性命難保。”
“公子有差遣之處,便是讓小的舍了小命也在所不辭。”王河當即跪倒表忠心。
“好。”方選示意他起來,同時看向其餘人,“這幾人可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