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雅牢之內,內閣重臣劉一燝,囚衣加身,目光空洞,凝視窗外鐵欄,似與世隔絕。


    他雖未淪入錦衣衛之酷獄,待遇略顯寬待,然心囚更甚。


    回溯往昔,萬曆二十三載,金榜題名,仕途坦蕩,至庶吉士之位,與先帝泰昌及近侍王安交誼甚篤。


    故泰昌登基,即擢升內閣輔臣,風光無限。


    原本,仕途似錦,方從哲退位,葉向高雖在,內閣首輔之位猶未可知。


    然天有不測風雲,先帝猝逝,幼主登基,朝局動蕩,舊臣遭殃。王安、魏朝,一自縊身亡,一因勾結外臣受杖斃,下場淒涼。


    而他,因薦袁應泰遼東之失策,亦難逃牢獄之災。


    “大明將傾。”劉一燝低吟,滿心哀愁。


    正此時,一陣喧嘩,眾官被錦衣衛押入隔壁大通鋪,其中包括姚宗文、劉國縉等。


    劉一燝見狀,驚問其故。


    “劉公,吾輩末日已至!”姚宗文雙手緊握柵欄,悲從中來。


    言及皇帝沉湎遊獵,不顧朝政,群臣諫言反遭罰跪北紅門外,直至體力不支,方得請罪書一紙,送入刑部大牢。


    眾官麵色蒼白,膝傷累累,劉一燝見狀,心寒如冰,歎小皇帝之狠辣。


    然世事如常,朝堂運轉未歇,十三官員入獄,京城嘩然,然皇帝對求情奏章置若罔聞。


    補缺之旨隨即下達吏部,朝政依舊。


    朱由校於禦案前批閱奏章,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求見。


    一番寒暄後,許顯純稟報抄沒馮三元、顧糙家產,得銀巨萬,及房產、字畫等,並呈上賬本、供狀及錢莊匯票。


    朱由校細閱狀紙,見行賄受賄證據確鑿,匯票赫然在目。


    此匯票,源自晉通錢莊,乃異地交易之信物,講究信譽,非同小可。


    “晉通錢莊,恰逢其時。”


    朱由校輕語,旋即將匯票交予劉時敏,並令送刑部速審,加急辦理。


    許顯純領旨欲退,朱由校又囑其暗中探查晉通錢莊底細,勿打草驚蛇。


    許顯純聞言,心生妙計,欲以新法行事,非舊日之盤問臥底可比。


    朱由校輕瞥許顯純,嘴角微顫,旋即起身,踱步至其身旁,輕拍其肩,以示親昵。


    許顯純見狀,連忙躬身行禮,姿態畢恭畢敬。


    “叔父身為皇親,行事何不更顯儒雅之風,少些刀光劍影,豈不更佳?”


    朱由校語含深意,目光如炬。


    許顯純雖心中疑惑,麵上卻恭謹應答:“臣定當銘記陛下教誨。”


    “你需暗中探查,巧妙拉攏,務必查清晉通錢莊之運作及其背後勢力,可明?”


    朱由校言辭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臣遵旨。”許顯純應聲領命。


    “嗯,速去辦理。”


    朱由校點頭示意,複又坐回龍椅,繼續審閱奏章,神態自若。


    “臣告退。”許顯純再次躬身,迅速退出大殿。


    此時,朱由校正於南海子悠遊,而傳旨太監已策馬疾馳至遼東,風塵仆仆。


    夜幕低垂,熊廷弼屹立於沈陽城頭,凝視蒲河方向,心緒難平。


    憶及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的慘敗,他臨危受命,整頓軍紀,安撫民心,與建奴鏖戰一年有餘,曆經艱辛。


    六月間,八旗軍分兩路進犯,皆被英勇的明軍將領所阻,建奴隻能悻悻而歸。


    然而,八月初,泰昌新登大寶,努爾哈赤便趁機發難,兵臨沈陽城下。


    熊廷弼親自率軍救援,巧妙布局,終使敵軍敗退灰山,並乘勝追擊,迫其撤回建州。


    然而,熊廷弼心中卻憂慮重重,新帝年幼,恐受奸佞蠱惑,危及遼東來之不易的安寧。


    加之巡撫周永春丁憂離職,接任者袁應泰對局勢過於樂觀,主張主動出擊,令熊廷弼更感不安。


    一夜輾轉反側,熊廷弼終得淺眠。


    次日清晨,正欲檢閱軍隊,忽聞天使駕臨,心中頓時一緊,急赴巡撫衙門。


    及至,見袁應泰已備好香案,正候其至。


    熊廷弼雖心中略有不滿,但事急從權,隻得入列待命。


    隨著一聲炮響,緹騎高呼:“天使到!”王朝輔,魏忠賢之幹子,攜聖旨而至,眾人皆拜。


    “臣遼東經略熊廷弼,率全衙屬僚,恭請聖安。”熊廷弼聲音洪亮,態度恭謹。


    “聖躬安!”


    王朝輔回禮後,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經略熊廷弼守疆有功,特賜飛魚服,升兵部左侍郎,加王命旗牌,總督遼東軍政。


    欽此!”


    熊廷弼聞言,雙目圓睜,驚喜交加,連忙謝恩:“臣熊廷弼,叩謝皇恩浩蕩!”


    聖旨僅寥寥四十一字,於遼東諸將而言,猶如晴天霹靂,震撼心扉。


    月前太子朱常洛登基,東林黨起,群臣筆伐熊廷弼之事,眾人皆知。


    新皇驟崩,幼主臨朝,群臣再掀彈劾浪潮,袁應泰接任遼東之奏已越內閣門檻,令受熊廷弼嚴苛管束之將官們喜出望外。


    然,幼主登基次日,新旨忽至,非但未懲熊廷弼,反加賞賜,委以重任,猶如春風化雨,反其道而行之。


    “熊督師,皇恩浩蕩,特賜三匾,以彰其功,懸於沈陽、遼陽、廣寧府衙,光耀門楣。”


    王朝輔揮手,緹騎獻王命旗牌,熊廷弼躬身領命,錦衣衛隨後侍立,威風凜凜。


    “更有皇爺手澤小冊,命咱家親授督師。”王朝輔袖中取出一冊,乃朱由校禦筆,贈予熊廷弼,神色凝重。


    “皇上有言,督師所求十八萬客兵,實乃天方夜譚,九邊精銳亦難湊齊。薩爾滸之痛,曆曆在目,各邊鎮需休養生息。今賜十二萬客軍,望督師恪盡職守,穩守遼沈,步步為營,勿輕敵冒進,以免重蹈覆轍。”


    熊廷弼聞之,懸心落地,望旗牌而信心倍增。


    言畢,王朝輔再展聖旨:“遼陽總兵李如楨,畏敵不前,即刻押解入京問罪!”


    李如楨聞名色變,冷汗涔涔,四緹騎迅即上前,鐵枷加身。


    其部屬心有不甘,然錦衣衛刀鋒畢露,隻得作罷。


    “權遼東巡撫袁應泰接旨。”


    袁應泰心中暗喜,以為升遷有望,豈料旨意降擢為工部侍郎,赴京任職,新巡撫未至前,熊廷弼暫兼其職。


    袁應泰雖有失落,亦無奈領旨。


    轉至沈陽總兵賀世賢,其貌粗獷,聞旨心緒難平。“


    賀世賢勇猛,特遷遼陽總兵,賜飛魚袍,賞銀五百兩。”


    賀世賢聞喜訊,目光炯炯,五百兩銀,足以換得美酒千樽,暢快淋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kk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kk妹並收藏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