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回頭率並不能提高社會地位,這樣的家庭出身在任何朝代都是屬下等人那類:純粹的農業戶口,又加上小商販及手藝人的社會經歷,誰還能看得起你?想進城混飯吃?那城市是為你們這種人建設的嗎?
不過劉備受到的待遇要寬大得多,這要得益於他有一個了不起的祖宗:皇家後裔,中山靖王劉勝的玄孫,這血統你們有麽?這絕對不是劉備信口胡吹,那是寫在劉氏祖譜上的,篡改家庭出身,冒認皇族,在那時絕對是不小的罪名,賣席的劉備不會自找這種麻煩。
多少享受點優惠待遇的劉備估計編席、賣席的營生做得不錯,居然有了餘錢進了學堂,不是有句俚語麽:“編席打簍,一養九口,織席編笆,養活全家。”就這樣,織席販夫劉備也算一條腿邁入了知識分子行列。
像有那麽兩三個人欣賞曹阿瞞小時候一樣,對劉備也少不了有人另眼相看,劉備的本家劉德然、同學公孫瓚、老師盧植,便相當看好劉備的將來,尤其是劉德然的父親元起,確鑿無疑地斷定劉備以後能成大事,原話是:“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大概是因為劉備小時候說過一句大話,曾指著自家院子外麵的一棵桑樹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啥人才有資格坐“羽葆蓋車”?唯有皇帝呀,嚇得本家叔叔趕緊捂住他的嘴,怕被連累滅門啊!
其實這不過是小孩子們的一句戲言,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說過這句過頭話的劉備在行為上卻是朝相反方向努力的,據史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看見了嗎?倒像個紈絝子弟的行徑,創業之主一般不這樣,都是成天吟著“埋骨何須桑梓地,學不成名誓不還”過日子的。
像曹操一樣,是大賢良師張角給了劉備出人頭地的機會。也像陳留時的曹操一樣,劉備也遇到了兩個錢多、人傻的馬販子,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雙。得到了這兩位中山大商的慷慨解囊捐助,劉備才得以拉起了自己的一支小隊伍,跟著校尉鄒靖打“黃巾軍”去了,也沒經過什麽大戰事,跟著立了點小功,好不容易才混了一個安喜縣尉,也算是脫離了黃土地,幹上了朝廷幹部,而且是有油水的“公安局長”的職務(也與曹操相同),總算是老爸墳頭冒青煙了。
可惜年輕時的劉備脾氣火爆得很,碰見了一個前來檢查官員是否稱職的巡視員督郵,劉備上門拜望,那督郵竟然不與接見,是否意在索賄不好說,但把劉備列入了精兵簡政的對象是顯而易見的。
那劉備幹的雖是個肥缺,卻不是個見錢眼開的貪官,窮人家出身,沒有貪汙受賂的惡習,哪來的閑錢堵上司的嘴?於是,一怒之下,竟然將這位上級檢查團的頭頭捆綁了起來,招待了二百棍子,掛印而逃。
一 一個極品怪物(2)
萬幸運氣不錯,被全國通緝的路上遇到了大將軍何進的部屬都尉毋丘毅去丹楊招兵,劉備靈機一動帶著自己的弟兄們入了夥,並且替他們趕跑了一股攔路搶劫的小蟊賊,就此得以免罪復職,又幹上了下密縣丞,政績不錯,劉備偏又辭職跳槽了,去高唐幹上了縣尉,後來終於憑政績加運氣熬上了縣令職務。誰知人不能總是吃運氣飯,一幫黃巾軍的餘部來高唐騷擾,劉備當然要出兵“剿賊”,結果竟然被這群“蟊賊”給剿了,官又做不成了。
無奈何隻得投奔少時同窗公孫瓚,人如果有一線之路也不會去自己的老同學那兒丟人現眼的,各位注意了:一旦有老同學上門求助於你,千萬不要輕易拒絕,這時候,你肯定是他唯一的希望,不到走投無路他是不會登門的。
老同學的確是非同尋常關係,獨霸幽州的公孫瓚此時正與袁紹分庭抗禮,當即便委任了劉備一個別部司馬的帶兵實缺,讓他代表幽州部隊與青州刺史田楷去搞統一陣線,以對付勢力日漸強橫的冀州牧袁紹。其實這青州刺史田楷本來就是幽州刺史公孫瓚任命的(稀奇吧?刺史能任命刺史!別急,那年頭,稀奇的事兒有的是,看下去會更多),這次運氣又回來了,對袁作戰劉備基本上沒有敗過,實是仗著自己的軍功登上了平原相的位子。
仕途雖然艱難,卻是劉備憑著自己屢敗屢戰的毅力拚殺上來的,官雖不大,也算是一方太守,最主要的收穫還有以下兩點:
一、打出了自己的一幫鐵哥們兒,這幫哥們兒對劉備絕對是忠貞不貳,這裏麵就包括日後成為劉先主麾下五員虎將的關羽、張飛,這二位牛人的事跡容子金山後文專篇細講。
二、贏得了一個好名聲,這點最重要,這也是劉備唯一強於曹操的地方,據史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注意:人心可不是那麽容易獲得的,那是需要從無數件小事一一做起的。
這點上劉備做得很地道,從沒搗鼓過什麽形象工程來擾民,也從來不利用輿論工具炒作自己。可見,真正地贏得民心還得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靠輿論工具忽悠大眾、騙取民心的,最終沒有不露餡的,因為這種行為的最終目的是強姦民意,結局也必然為民所棄,沒有例外!
田楷接到陶謙的呼救,邀劉備共援徐州,劉備審時度勢,決然前往。對此,大部分朋友不以為然,甚至包括收留並成全他的公孫瓚,為援助一個素不相識的陶謙,不惜與強大的青州軍正麵為敵,值得麽?再說了,能達到救援的目的麽?擊敗曹操的概率基本為零,這不是在申請一個殉葬者的名額麽?
不過劉備受到的待遇要寬大得多,這要得益於他有一個了不起的祖宗:皇家後裔,中山靖王劉勝的玄孫,這血統你們有麽?這絕對不是劉備信口胡吹,那是寫在劉氏祖譜上的,篡改家庭出身,冒認皇族,在那時絕對是不小的罪名,賣席的劉備不會自找這種麻煩。
多少享受點優惠待遇的劉備估計編席、賣席的營生做得不錯,居然有了餘錢進了學堂,不是有句俚語麽:“編席打簍,一養九口,織席編笆,養活全家。”就這樣,織席販夫劉備也算一條腿邁入了知識分子行列。
像有那麽兩三個人欣賞曹阿瞞小時候一樣,對劉備也少不了有人另眼相看,劉備的本家劉德然、同學公孫瓚、老師盧植,便相當看好劉備的將來,尤其是劉德然的父親元起,確鑿無疑地斷定劉備以後能成大事,原話是:“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大概是因為劉備小時候說過一句大話,曾指著自家院子外麵的一棵桑樹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啥人才有資格坐“羽葆蓋車”?唯有皇帝呀,嚇得本家叔叔趕緊捂住他的嘴,怕被連累滅門啊!
其實這不過是小孩子們的一句戲言,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說過這句過頭話的劉備在行為上卻是朝相反方向努力的,據史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看見了嗎?倒像個紈絝子弟的行徑,創業之主一般不這樣,都是成天吟著“埋骨何須桑梓地,學不成名誓不還”過日子的。
像曹操一樣,是大賢良師張角給了劉備出人頭地的機會。也像陳留時的曹操一樣,劉備也遇到了兩個錢多、人傻的馬販子,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雙。得到了這兩位中山大商的慷慨解囊捐助,劉備才得以拉起了自己的一支小隊伍,跟著校尉鄒靖打“黃巾軍”去了,也沒經過什麽大戰事,跟著立了點小功,好不容易才混了一個安喜縣尉,也算是脫離了黃土地,幹上了朝廷幹部,而且是有油水的“公安局長”的職務(也與曹操相同),總算是老爸墳頭冒青煙了。
可惜年輕時的劉備脾氣火爆得很,碰見了一個前來檢查官員是否稱職的巡視員督郵,劉備上門拜望,那督郵竟然不與接見,是否意在索賄不好說,但把劉備列入了精兵簡政的對象是顯而易見的。
那劉備幹的雖是個肥缺,卻不是個見錢眼開的貪官,窮人家出身,沒有貪汙受賂的惡習,哪來的閑錢堵上司的嘴?於是,一怒之下,竟然將這位上級檢查團的頭頭捆綁了起來,招待了二百棍子,掛印而逃。
一 一個極品怪物(2)
萬幸運氣不錯,被全國通緝的路上遇到了大將軍何進的部屬都尉毋丘毅去丹楊招兵,劉備靈機一動帶著自己的弟兄們入了夥,並且替他們趕跑了一股攔路搶劫的小蟊賊,就此得以免罪復職,又幹上了下密縣丞,政績不錯,劉備偏又辭職跳槽了,去高唐幹上了縣尉,後來終於憑政績加運氣熬上了縣令職務。誰知人不能總是吃運氣飯,一幫黃巾軍的餘部來高唐騷擾,劉備當然要出兵“剿賊”,結果竟然被這群“蟊賊”給剿了,官又做不成了。
無奈何隻得投奔少時同窗公孫瓚,人如果有一線之路也不會去自己的老同學那兒丟人現眼的,各位注意了:一旦有老同學上門求助於你,千萬不要輕易拒絕,這時候,你肯定是他唯一的希望,不到走投無路他是不會登門的。
老同學的確是非同尋常關係,獨霸幽州的公孫瓚此時正與袁紹分庭抗禮,當即便委任了劉備一個別部司馬的帶兵實缺,讓他代表幽州部隊與青州刺史田楷去搞統一陣線,以對付勢力日漸強橫的冀州牧袁紹。其實這青州刺史田楷本來就是幽州刺史公孫瓚任命的(稀奇吧?刺史能任命刺史!別急,那年頭,稀奇的事兒有的是,看下去會更多),這次運氣又回來了,對袁作戰劉備基本上沒有敗過,實是仗著自己的軍功登上了平原相的位子。
仕途雖然艱難,卻是劉備憑著自己屢敗屢戰的毅力拚殺上來的,官雖不大,也算是一方太守,最主要的收穫還有以下兩點:
一、打出了自己的一幫鐵哥們兒,這幫哥們兒對劉備絕對是忠貞不貳,這裏麵就包括日後成為劉先主麾下五員虎將的關羽、張飛,這二位牛人的事跡容子金山後文專篇細講。
二、贏得了一個好名聲,這點最重要,這也是劉備唯一強於曹操的地方,據史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注意:人心可不是那麽容易獲得的,那是需要從無數件小事一一做起的。
這點上劉備做得很地道,從沒搗鼓過什麽形象工程來擾民,也從來不利用輿論工具炒作自己。可見,真正地贏得民心還得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靠輿論工具忽悠大眾、騙取民心的,最終沒有不露餡的,因為這種行為的最終目的是強姦民意,結局也必然為民所棄,沒有例外!
田楷接到陶謙的呼救,邀劉備共援徐州,劉備審時度勢,決然前往。對此,大部分朋友不以為然,甚至包括收留並成全他的公孫瓚,為援助一個素不相識的陶謙,不惜與強大的青州軍正麵為敵,值得麽?再說了,能達到救援的目的麽?擊敗曹操的概率基本為零,這不是在申請一個殉葬者的名額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