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雖然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加速工作,但是海岸防線還是沒能如期完成,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標準。此外,無論元首大本營也好,西線總司令也好,他們都沒有認清諾曼第是最受威脅的地區,他們都認為從戰略上看來,盟軍可能登陸的地區應該是在加來海峽方麵。不過就盟軍方麵來說,任何戰略計劃能否成功,要先看登陸的行動是否成功。諾曼第的防禦強度遠不如加來地區,那麽盟軍當然有避重就輕的可能。他們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登陸的成功。至於今後戰略上的發展卻是一個次要的問題。盟軍有的是時間和物資,他們並不需要投機取巧。
拜爾林將軍附註:這裏的敘述有少許疑問,龍德斯泰特固然始終認為盟軍會在加來地區實施登陸,可是元首大本營方麵卻一再要求注意諾曼第方麵的危險。
隆美爾在這裏可能是筆誤,但也可能是他認為元首大本營並不清楚諾曼第的危險程度,因為在盟軍侵入之前,隆美爾要求調動幾個裝甲師和其他部隊到諾曼第附近的時候,元首大本營並未批準這個要求。
當時,我曾經有兩個要求:(一)是在塞納灣中布雷。(二)調動某些部隊——幾個裝甲師、一個高射炮軍、一個多管火箭炮旅和傘兵部隊等等——到諾曼第地區去。可是在盟軍侵入之前,以上兩點沒有一點能夠辦到。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處於不利的地位。
隆美爾此處所指的是裝甲訓練師和黨衛軍第十二裝甲師。假使他這個計劃實現了,那麽當盟軍登陸的時候,德軍就可以用下列的兵力馬上向盟軍發動一個反撲:一共是520輛各型裝甲戰鬥車輛、120門突擊炮和自行火炮、1200輛裝甲人員載運車(事實上,在6月6日那一天,隻有第二十一裝甲師能夠立即應戰,他們的實力不過150輛戰車、60門突擊炮和自行火炮、300輛左右的裝甲人員載運車)。此外,還有好幾百門高射炮和一大批多管火箭炮,也都可以使盟軍受到嚴重的損失。
雖然如此,我仍相信:即令當盟軍登陸時這些兵力已部署在海岸附近,我們這一仗也還是很難有獲勝的希望。因為我們的逆襲可能會被盟軍的海軍炮火和空中轟炸擊成碎片,而在這種狂轟濫炸之下,我們的炮兵陣地可能會全部喪失作用。此外,我們布雷的工作做得也不夠廣泛,而大規模建立灘前障礙物的計劃也沒能如期完成。當我們開始工作的時候,本來就已經太遲了。同時盟軍的戰略轟炸對於交通——尤其是諾曼第方麵——實在破壞得太厲害,所以根本無法使工作的速度再提高。總之,當敵人的空軍和炮兵占有這樣完全的優勢時,可以說是誰也沒有辦法應付了。
我所預料的事實後來都不幸言中。摩托化部隊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實際上多半是夜行軍,才勉強掙紮到了前線,可是他們在途中受到的損失已經極為驚人。
有一件事是已經確定的:我們在海岸上沒有把敵人擊退,從而喪失了最後一個有利機會——我是指我們可以利用這場勝利為基礎,再從事政治上的發展,那麽其價值才真是難以估計。
不過話又說回來,真正最大的機會卻是在北非就已經喪失掉了。因為我們的最高當局根本就沒有認清北非戰場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他們一再犯錯誤,最後才使軸心國部隊不得不在突尼西亞投降。我覺得我有必要在這裏將非洲戰場的重要性加以說明,並且解釋為什麽他們不知道利用這個機會的理由,由於負責當局對這個戰場在戰略上的潛在價值和它的特質認識得不夠清楚,才使這個戰役變成一個極大的悲劇。等到他們認清了之後,他們又拒絕承認時間已經太遲了。那個時候,地中海地區的戰略情況早已起了激烈的變化,要再想維持非洲戰場已經不可能了。
有好幾年的時間裏,英國人隻用少數的兵力,就守住整個“近東”地區,兵力最高的時候也不過12個師,這些師曾經一再吃敗仗,被我們打得七零八落,可是軸心國方麵的實力總是不夠強大,無法對他們的戰果作戰略性的擴張。但是英國的“近東”集團軍群卻是對於這個廣漠地區的惟一保護力量,這個地區對於盟軍方麵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其理由如下述:英國“近東”集團軍群所握有的地區包括下列幾部分(實際上,應稱為“中東”集團軍群):(一)蘇伊士運河、埃及和東非洲。在這次戰爭中,蘇伊士運河本身所具有的戰略重要性,遠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巨大。其原因是由於義大利人在西西裏可以把地中海封鎖住。
(二)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有三個因素使這個地區對盟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1)1939年,伊朗和伊拉克兩國大約生產了1500萬噸的石油,而羅馬尼亞隻有650萬噸而已。若是軸心國家占領了這個地區,則陸軍就可以更提高其摩托化的程度,這正是在俄羅斯平原上致勝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空軍的力量也可以大為增強。
(2)美國軍火和物資的主流都是經由波斯灣中的巴斯拉流入蘇聯。那裏有數以萬計的戰車和車輛,正在卸載轉運的途中。軸心國家若能占領這個地區,則美國的船隻就隻好開往摩爾曼斯克(murmansk)去卸貨了。在那一條航線上,由於他們的護航艦隊必須經過一大段挪威的海岸線,所以會受到德國飛機和潛艇的威脅。
拜爾林將軍附註:這裏的敘述有少許疑問,龍德斯泰特固然始終認為盟軍會在加來地區實施登陸,可是元首大本營方麵卻一再要求注意諾曼第方麵的危險。
隆美爾在這裏可能是筆誤,但也可能是他認為元首大本營並不清楚諾曼第的危險程度,因為在盟軍侵入之前,隆美爾要求調動幾個裝甲師和其他部隊到諾曼第附近的時候,元首大本營並未批準這個要求。
當時,我曾經有兩個要求:(一)是在塞納灣中布雷。(二)調動某些部隊——幾個裝甲師、一個高射炮軍、一個多管火箭炮旅和傘兵部隊等等——到諾曼第地區去。可是在盟軍侵入之前,以上兩點沒有一點能夠辦到。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處於不利的地位。
隆美爾此處所指的是裝甲訓練師和黨衛軍第十二裝甲師。假使他這個計劃實現了,那麽當盟軍登陸的時候,德軍就可以用下列的兵力馬上向盟軍發動一個反撲:一共是520輛各型裝甲戰鬥車輛、120門突擊炮和自行火炮、1200輛裝甲人員載運車(事實上,在6月6日那一天,隻有第二十一裝甲師能夠立即應戰,他們的實力不過150輛戰車、60門突擊炮和自行火炮、300輛左右的裝甲人員載運車)。此外,還有好幾百門高射炮和一大批多管火箭炮,也都可以使盟軍受到嚴重的損失。
雖然如此,我仍相信:即令當盟軍登陸時這些兵力已部署在海岸附近,我們這一仗也還是很難有獲勝的希望。因為我們的逆襲可能會被盟軍的海軍炮火和空中轟炸擊成碎片,而在這種狂轟濫炸之下,我們的炮兵陣地可能會全部喪失作用。此外,我們布雷的工作做得也不夠廣泛,而大規模建立灘前障礙物的計劃也沒能如期完成。當我們開始工作的時候,本來就已經太遲了。同時盟軍的戰略轟炸對於交通——尤其是諾曼第方麵——實在破壞得太厲害,所以根本無法使工作的速度再提高。總之,當敵人的空軍和炮兵占有這樣完全的優勢時,可以說是誰也沒有辦法應付了。
我所預料的事實後來都不幸言中。摩托化部隊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實際上多半是夜行軍,才勉強掙紮到了前線,可是他們在途中受到的損失已經極為驚人。
有一件事是已經確定的:我們在海岸上沒有把敵人擊退,從而喪失了最後一個有利機會——我是指我們可以利用這場勝利為基礎,再從事政治上的發展,那麽其價值才真是難以估計。
不過話又說回來,真正最大的機會卻是在北非就已經喪失掉了。因為我們的最高當局根本就沒有認清北非戰場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他們一再犯錯誤,最後才使軸心國部隊不得不在突尼西亞投降。我覺得我有必要在這裏將非洲戰場的重要性加以說明,並且解釋為什麽他們不知道利用這個機會的理由,由於負責當局對這個戰場在戰略上的潛在價值和它的特質認識得不夠清楚,才使這個戰役變成一個極大的悲劇。等到他們認清了之後,他們又拒絕承認時間已經太遲了。那個時候,地中海地區的戰略情況早已起了激烈的變化,要再想維持非洲戰場已經不可能了。
有好幾年的時間裏,英國人隻用少數的兵力,就守住整個“近東”地區,兵力最高的時候也不過12個師,這些師曾經一再吃敗仗,被我們打得七零八落,可是軸心國方麵的實力總是不夠強大,無法對他們的戰果作戰略性的擴張。但是英國的“近東”集團軍群卻是對於這個廣漠地區的惟一保護力量,這個地區對於盟軍方麵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其理由如下述:英國“近東”集團軍群所握有的地區包括下列幾部分(實際上,應稱為“中東”集團軍群):(一)蘇伊士運河、埃及和東非洲。在這次戰爭中,蘇伊士運河本身所具有的戰略重要性,遠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巨大。其原因是由於義大利人在西西裏可以把地中海封鎖住。
(二)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有三個因素使這個地區對盟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1)1939年,伊朗和伊拉克兩國大約生產了1500萬噸的石油,而羅馬尼亞隻有650萬噸而已。若是軸心國家占領了這個地區,則陸軍就可以更提高其摩托化的程度,這正是在俄羅斯平原上致勝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空軍的力量也可以大為增強。
(2)美國軍火和物資的主流都是經由波斯灣中的巴斯拉流入蘇聯。那裏有數以萬計的戰車和車輛,正在卸載轉運的途中。軸心國家若能占領這個地區,則美國的船隻就隻好開往摩爾曼斯克(murmansk)去卸貨了。在那一條航線上,由於他們的護航艦隊必須經過一大段挪威的海岸線,所以會受到德國飛機和潛艇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