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1944年的春天裏,構成一個軍事叛變的心理條件還不存在,因為在法國境內的部隊和大多數的軍官都相信英美聯軍的登陸必然會被擊敗,德軍利用他們的新型武器(噴氣戰鬥機、新型戰車和其他武器),最後也一定可以阻止蘇聯人。


    (三)事實上,假使德軍能擊敗盟軍的侵入,則英美兩國因為害怕蘇聯人會單獨占領整個歐洲,或者德國人又再度攻入蘇聯,他們就可能會放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這是最後的機會,絕不可輕易放過。


    隆美爾認為一旦盟軍登陸企圖被擊敗,則西方國家可能會幡然悔悟,願意和新的德國共同向東方的強敵作戰。他認為西方同盟國對於布爾什維克主義作這樣熱烈的支持,實在是不可思議。他那個能幹而忠誠的參謀長斯派達爾將軍也擁護他的意見。


    雖然在“7月20日事變”發生之後,隆美爾曾經向他的家屬和一些軍官們說過這樣一句話:“施陶芬貝格上校(col.vonstauffenberg,動手行刺的人)把這件事弄糟了,任何前線上的士兵都可以把希特勒幹掉!”不過他這句話卻也隻是激憤之辭而已,因為他聽到希特勒已經下令把參與事變的將軍們一律處以絞刑,所以感到非常惱怒。[編者註:按照德國軍法。死刑應以槍決執行,但希特勒為了表示他對參與者的痛恨,不將他們交由軍事法庭處刑,而是交由秘密警察組成的“人民法庭”審訊並處絞刑,對他們而言,等於是剝奪了軍人的地位和權利,這點使得許多軍官私下覺得德國軍人的名譽受到了侮辱。]事實上,隆美爾從來不知道有謀刺希特勒陰謀的存在,假使他事先知道,一定會竭力反對。在他遇害之前的幾天當中,他曾經向他的兒子說過:“謀刺希特勒實在毫無意義。我們害怕的不是這個人的行為,而是他個人在德國人民眼中所顯現出來的偶像地位。事變不應該在柏林發動,而應該在西線上發動。假使能夠如此,則我們希望獲得下述的成就:空襲馬上停止;盟軍在無抵抗的情況之下占領德國,拒絕蘇軍進入德國的領土,至於對希特勒個人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去麵臨一個既成的事實。”


    也許就是基於這個理由,當隆美爾和斯派達爾最後認清在法國境內的德軍防線幾個星期內一定會崩潰時,他們決定開始和西方國家單獨進行和平談判。一切都差不多準備就緒了,連克盧格和其他許多的將領也都被說服。可是到了7月17日,命運之神卻伸出幹涉的手來。隆美爾在利瓦羅(livarot)的附近,遭遇低飛敵機的攻擊,受了重傷。


    在這個事件尚未發生之前,他曾經把最後的一件報告送給希特勒。在這個報告上麵,他把緊張局勢以及他個人的意見,都作了坦白的說明。所以任何人絕不能批評隆美爾躲在後麵,作暗箭傷人的勾當。


    時間:7月15日地點:集團軍群總部發文者:b集團軍群總司令諾曼第前線的情況是一天比一天壞,現在已經接近一個嚴重的危機了。


    由於戰況慘烈,敵人不惜使用大量的物力——尤其在炮兵和戰車方麵——同時他們對於戰場更具有無限製的製空權,所以我們的死傷數字非常高,每個師的戰鬥力都迅速減低。從國內送來的補充兵源為數極少。死傷總數已經累積到9.7萬人(其中包括軍官2360人)——平均每天損失2500人到3000人——而截至目前,補充總數僅1萬人,實際上又隻有6000人到達最前線。


    物資上的損失同樣巨大,而補充的數量更是不夠。以戰車為例,截至目前,一共補充了17輛,而損失卻已有225輛之多。


    新到的步兵師都是新兵,他們的火炮、戰防炮和近戰的反戰車武器都極感缺乏,所以當敵人在排炮和密集轟炸的掩護之下,向前進攻的時候,他們不可能支持太久。事實上,像敵人這樣拚命消耗物資的打法,即令是任何最勇敢的軍隊,也一定會逐漸地被消耗完——在消耗的過程中,人員、裝備和土地的損失都在所難免。


    由於鐵路係統已經全部被毀,同時從前線到90英裏以內的後方地區中,一切道路的交通也都受到敵人空軍的威脅,因此我們的補給情況惡劣不堪,隻有極少量的必需品,勉強可以運到前線。所以在所有的戰場上,都不能不力求節約,尤其是在炮兵和迫擊炮的彈藥消耗方麵。這種情形似乎是很難改善的,因為敵人的活動隻會使我方的運輸量越來越少。


    除非減弱海峽方麵第十五集 團軍的兵力,或抽調在法國南部地中海防線的兵力,否則諾曼第前線上的兵力斷無增加的可能。可是以第七集團軍的整個正麵而言,最起碼還需要兩個師的兵力。


    在敵人方麵,每天都有新的生力軍和大量的作戰物資進入橋頭陣地。他們的補給完全不受我方空軍的阻撓,來自敵人的壓力在日益增強中。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可以預料到不久的將來,敵人就會突破我們這道單薄的防線——尤其是第七集 團軍方麵——然後開始向法國境內深入挺進。除了裝甲兵團地區的預備隊以外——他們現在也被正麵戰鬥牽製住了,而且由於敵人握有製空權,也隻能在夜間行動——我們就再沒有其他的機動預備兵力,可以用來對付這種突破。至於我方空軍的活動,還是和過去一樣,不會有大多的效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美爾戰時文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李德·哈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李德·哈特並收藏隆美爾戰時文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