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陣隆美爾在某一備忘錄當中,曾經這樣寫著:“在非洲前後兩年的戰役中,我獲得一個機會來試驗地雷在各種不同戰爭形式中的重要性。而對於敵方大量使用地雷的方法尤其熟悉。和他們相比,我們的資源實在太少了,1941-1942年冬季,在邁爾邁裏卡和昔蘭尼加苦戰結束之後,英軍在建立他們的新防線時,就大量使用地雷。這個防線長達50英裏,從加紮拉向南進展,一直到沙漠地區為止。在這條防線上,和在托布魯克的前方地區中,兩個月之內埋置了100萬枚以上的地雷,這些雷以電線彼此相連著,有些地方的縱深在幾千碼以上。
“……在以後的各次戰鬥中,我們要克服的敵人通常都擁有大量的戰防炮,有時還有戰車,而且都部署在雷區的中央。這種戰鬥實在是非常困難而激烈。這些經驗使我深刻認識到英軍大量布雷的價值,假使據守陣地的人是德軍,那麽這些陣地也許就永遠不會被人攻陷了。”
所以根據他在非洲的經驗,隆美爾相信大量的地雷可以使裝備惡劣的德國步兵師能夠對抗英美的精兵。
下麵所節述的是1944年3月17日,隆美爾寫給b集團軍群總部工兵指揮官麥西將軍(gen.meise)的一封信,從這裏可以顯示出來隆美爾布雷計劃的一斑。
……在第一階段中,沿著海岸方麵和內陸防線方麵,都應該有一個寬達1000碼的布雷地帶,平均每一碼地需要10枚地雷,所以整個法國前線需要2000萬枚地雷。至於其餘的地區(共8000碼),還一共再需要2億枚之多。
雖然隆美爾對於布雷工作的完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時機已經太遲,並未發揮充分的效力。不過,假使在1943年的夏天希特勒就命令隆美爾去負責整頓大西洋和海峽地區的防務,那麽這一場侵入戰就可能會是德國人占上風了。隆美爾在法國境內臨時組織起來一個製造地雷的工業生產線,利用許多被俘獲而尚未使用的炸藥,一共製成了2000萬枚殺傷性地雷。下麵所引述的是b集團軍群戰時日記中的一段,足以證明他的成就:截至1944年5月20日,在海峽地帶的沿海防線上已經埋置了4,193,167枚地雷。其中2,672,000枚出於隆美爾的主動要求,多數都是在3月底以後才埋設的。在同一時間內,也是由於隆美爾的推動,在最初的生產階段內,還臨時拚湊成功了1,852,820枚地雷。
根據隆美爾所想像的,在這些雷區中所進行的戰鬥,其景象可以用下述的語句來表達——這也是他親筆寫的一段文章:在夾在成繞著固定戰車、據點群、單獨據點、抵抗掩體等等之間,應該布置極大縱深的雷陣。這些雷陣裏麵包括著所有各種不同形式的地雷,並且都應具有高度的效力。假使敵人陷入雷陣之後,還想要向我軍陣地進攻,則他們的處境將十分悽慘,他們要麵對我們各種不同的防禦火力,在死亡的陷阱中尋找出路,而且不僅在沿海岸地區如此,在後方地區中也還有更多和更廣泛的雷區,任何企圖從後方向海岸防線透入的空降部隊,也都會嚐到這個雷區的威力。
灘前障礙物所謂“灘前障礙物”(foreshoreobstacles)就是布置在水麵上的障礙物,其目的是構成一種“人工的暗礁”,以阻止和毀滅靠近岸邊的船隻。它們的內容大致可以分述如下:(一)埋在海底中的木(鐵)樁,在頂端多數還掛著戰防用的地(水)雷。
(二)混凝土築造的多角體,在頂端加上鋼片或戰防用的地(水)雷。
(三)其他以前可以臨時使用的工具,例如俘獲的法軍戰防障礙物。
(四)隆美爾所建議的“幹果夾式地雷”(natcrackermine)。即一根木樁下麵插在一個水泥盒子裏麵,裝置著一顆重炮彈,當登陸艇碰著了這根木樁之後,由於槓桿的作用,信管受了壓力而使炮彈爆炸。
(五)灘頭上的照明設備,以照射來襲的敵軍。
關於這些障礙物的目的,隆美爾曾經有下列的解釋:“……1月底以來,沿著大西洋的整個海岸線上,都在著手建立這種灘前障礙物。在某些最重要地區已快完工了。有人一定會問:為什麽不早布置這些工事呢?假使早日動手,則所完成的障礙防線,不就可以更堅強嗎?答案是:在過去,並沒有人想到這種形式的障礙物,不過這樣遲遲才動手做,也自有其好處,因為敵人事先也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到最後階段才設法應付這個新型的防禦方式,於是他們的登陸船隻所受到的損失必然會異常巨大。事實上,由於這些新的障礙物,其結果可能會使敵人大大地延後了他們的進攻日期……
“當敵人分乘千百艘兩棲車輛,和各種不同的登陸艦艇,在黑暗或人工煙霧的掩蔽下向灘頭進犯的時候,這種水底障礙物的目的就不僅是阻止敵人迫近岸邊,而且還可以毀滅他們的登陸裝備和部隊。它們包括著各種不同的障礙物,再加上地雷和炮彈。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們埋在深水中,以便在各種潮汐情況下都有效。最近盟軍的登陸演習,都是假定在低潮點以後兩小時才舉行的,他們相信此時他們的炮兵和炸彈,已經把那些灘前障礙物都完全掃清了。不過我們知道要用炮火去掃清障礙物非常困難。要想掃清這一大堆堅強的障礙物達到順利登陸的目的,其困難更是無法估計,敵人必須使用極大量的彈藥和極長久的時間,而且即令他們已經把某個地區的水底障礙物完全炸毀,那時我們也可以預料到他們的登陸重點是在什麽地方,於是我們就可以事先準備,並且把預備隊調集好。
“……在以後的各次戰鬥中,我們要克服的敵人通常都擁有大量的戰防炮,有時還有戰車,而且都部署在雷區的中央。這種戰鬥實在是非常困難而激烈。這些經驗使我深刻認識到英軍大量布雷的價值,假使據守陣地的人是德軍,那麽這些陣地也許就永遠不會被人攻陷了。”
所以根據他在非洲的經驗,隆美爾相信大量的地雷可以使裝備惡劣的德國步兵師能夠對抗英美的精兵。
下麵所節述的是1944年3月17日,隆美爾寫給b集團軍群總部工兵指揮官麥西將軍(gen.meise)的一封信,從這裏可以顯示出來隆美爾布雷計劃的一斑。
……在第一階段中,沿著海岸方麵和內陸防線方麵,都應該有一個寬達1000碼的布雷地帶,平均每一碼地需要10枚地雷,所以整個法國前線需要2000萬枚地雷。至於其餘的地區(共8000碼),還一共再需要2億枚之多。
雖然隆美爾對於布雷工作的完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時機已經太遲,並未發揮充分的效力。不過,假使在1943年的夏天希特勒就命令隆美爾去負責整頓大西洋和海峽地區的防務,那麽這一場侵入戰就可能會是德國人占上風了。隆美爾在法國境內臨時組織起來一個製造地雷的工業生產線,利用許多被俘獲而尚未使用的炸藥,一共製成了2000萬枚殺傷性地雷。下麵所引述的是b集團軍群戰時日記中的一段,足以證明他的成就:截至1944年5月20日,在海峽地帶的沿海防線上已經埋置了4,193,167枚地雷。其中2,672,000枚出於隆美爾的主動要求,多數都是在3月底以後才埋設的。在同一時間內,也是由於隆美爾的推動,在最初的生產階段內,還臨時拚湊成功了1,852,820枚地雷。
根據隆美爾所想像的,在這些雷區中所進行的戰鬥,其景象可以用下述的語句來表達——這也是他親筆寫的一段文章:在夾在成繞著固定戰車、據點群、單獨據點、抵抗掩體等等之間,應該布置極大縱深的雷陣。這些雷陣裏麵包括著所有各種不同形式的地雷,並且都應具有高度的效力。假使敵人陷入雷陣之後,還想要向我軍陣地進攻,則他們的處境將十分悽慘,他們要麵對我們各種不同的防禦火力,在死亡的陷阱中尋找出路,而且不僅在沿海岸地區如此,在後方地區中也還有更多和更廣泛的雷區,任何企圖從後方向海岸防線透入的空降部隊,也都會嚐到這個雷區的威力。
灘前障礙物所謂“灘前障礙物”(foreshoreobstacles)就是布置在水麵上的障礙物,其目的是構成一種“人工的暗礁”,以阻止和毀滅靠近岸邊的船隻。它們的內容大致可以分述如下:(一)埋在海底中的木(鐵)樁,在頂端多數還掛著戰防用的地(水)雷。
(二)混凝土築造的多角體,在頂端加上鋼片或戰防用的地(水)雷。
(三)其他以前可以臨時使用的工具,例如俘獲的法軍戰防障礙物。
(四)隆美爾所建議的“幹果夾式地雷”(natcrackermine)。即一根木樁下麵插在一個水泥盒子裏麵,裝置著一顆重炮彈,當登陸艇碰著了這根木樁之後,由於槓桿的作用,信管受了壓力而使炮彈爆炸。
(五)灘頭上的照明設備,以照射來襲的敵軍。
關於這些障礙物的目的,隆美爾曾經有下列的解釋:“……1月底以來,沿著大西洋的整個海岸線上,都在著手建立這種灘前障礙物。在某些最重要地區已快完工了。有人一定會問:為什麽不早布置這些工事呢?假使早日動手,則所完成的障礙防線,不就可以更堅強嗎?答案是:在過去,並沒有人想到這種形式的障礙物,不過這樣遲遲才動手做,也自有其好處,因為敵人事先也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到最後階段才設法應付這個新型的防禦方式,於是他們的登陸船隻所受到的損失必然會異常巨大。事實上,由於這些新的障礙物,其結果可能會使敵人大大地延後了他們的進攻日期……
“當敵人分乘千百艘兩棲車輛,和各種不同的登陸艦艇,在黑暗或人工煙霧的掩蔽下向灘頭進犯的時候,這種水底障礙物的目的就不僅是阻止敵人迫近岸邊,而且還可以毀滅他們的登陸裝備和部隊。它們包括著各種不同的障礙物,再加上地雷和炮彈。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們埋在深水中,以便在各種潮汐情況下都有效。最近盟軍的登陸演習,都是假定在低潮點以後兩小時才舉行的,他們相信此時他們的炮兵和炸彈,已經把那些灘前障礙物都完全掃清了。不過我們知道要用炮火去掃清障礙物非常困難。要想掃清這一大堆堅強的障礙物達到順利登陸的目的,其困難更是無法估計,敵人必須使用極大量的彈藥和極長久的時間,而且即令他們已經把某個地區的水底障礙物完全炸毀,那時我們也可以預料到他們的登陸重點是在什麽地方,於是我們就可以事先準備,並且把預備隊調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