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情況都很順利。那些奸賊們都已被解除了武裝,並且大部分已被裝車送往德國。我附上兩枚郵票,是專為你搜集的……
1943年9月24日當德軍把意軍的武裝解除完畢後,希特勒原本想讓我父親出任義大利方麵的最高指揮官,而把凱塞林調往挪威。
我和母親都還記得,希特勒曾經和我父親討論到發動一次反攻,以重新奪回義大利南部,甚至西西裏的可能性。我父親認為機會很小。反過來說,以現有的兵力要想守住義大利,已經少有把握。我父親主張完全放棄義大利的南部和中部,而在波河流域南麵的亞平寧(apennine)防線上作最後的死守,這樣就可以縮短海岸防禦線的長度,增加防禦兵力的厚度。凱塞林卻認為可在羅馬以南作相當長時間的抵抗。我們從魏斯特伐將軍的記載上,可以看出凱塞林總部方麵對當時情況的看法。
“……我們也徵詢過隆美爾的意見。不過他認為由於敵人具有如此強大的兩棲作戰能力,若是防線的位置太接近南方,將非常危險。一旦敵人在北方實施登陸,那麽整個集團軍群將陷於死亡的陷阱中。他不主張冒險,但是他卻承認守住羅馬以南的防線,所需的兵力也許要比扼守亞平寧防線少一半。希特勒也考慮了一段時間……在11月中旬,他命令隆美爾接管凱塞林的指揮權。可是當這個命令還在傳送的時候,他又改變了決定,命令凱塞林元帥自1943年11月21日起,接管義大利戰場的最高指揮權。”
我父親從義大利境內發出的最後一封信,對這件事也有記載:最親愛的露:這個位置還沒確定。從各方麵看,元首最後似乎又改變決定了。無論如何,此次任命命令還沒有簽署。當然,詳情我不得而知。可能是因為我對前途不抱太大希望,也許是因為我遲遲沒有到任的緣故。當然,也可能還有其他的理由。可能我會被調開,一切我都表示聽天由命。
東線的情況非常緊張。在極困難的條件下,我們必須放棄大第聶伯河灣。這樣看來,可能連克裏米亞也都守不住了。敵人處於絕對的優勢,我真不知道我們要退到哪裏。
我今天會見格拉齊亞尼元帥。他的人格很高尚,和我所認識的其他義大利軍官完全不同。當然目前他一點實權也沒有。
當我昨天往亞德裏亞海岸方麵旅行的時候,途中曾經去訪問聖馬利諾(sanmarino)——那是一個中立小國。匆匆地在城市中觀光了一番之後,就買了一些郵票。當我正準備離去的時候,有一位該國的大員代表攝政向我表示歡迎,並說攝政很願意接見我。於是我們又重新走入這座城堡……
當然,這個國家希望德國尊重他們的中立。自從1600年以來,聖馬利諾就不曾參與任何戰爭。拿破崙曾經想擴大他們的領土,並且準備給與他們以一個港口和一些火炮。但他們拒絕接受這個好意,他們寧願做一個小國……
1943年10月26日1943年10月21日,我父親在維拉弗朗卡(vifranca)機場上了飛機,從此離開了義大利,沒再回去過。他去接受一個新的任務,他要回到多山的諾曼第,1940年他在那裏成名,現在卻註定要在那裏失敗。
第二十一章 1944年的侵入戰
拜爾林將軍執筆非洲戰役結束之後,我第一次和隆美爾元帥重逢,是1943年7月間在東普魯士的元首大本營裏。他住在一間半木製的房子裏,那裏過去是前陸軍總司令的住宅。我們一同出席元首匯報,正是貝爾哥羅德-庫爾斯克(byelgorod-kursk)攻勢失敗之後的那幾天(這是希特勒在東戰場上的最後一次冒險)。在這一戰之中,我們的攻擊力量被蘇軍的戰防陣地和防禦工事所阻,損失了不少最新式戰車。要想在蘇聯發動一次新的夏季攻勢,可以說是完全絕望了。
在這次會議之後,隆美爾和我一同坐在他的書房裏,談論一般的軍事情況。在這個階段中,他已經相當適應這種完全改觀的戰略情況;而關於未來戰爭的執行,他有許多的新觀念。因為這一次談話是惟一足以顯示隆美爾在那個時期中對戰況看法的資料,所以我在此盡我記憶之所能及,把它引述如下:他說:“拜爾林,你知道我們已經喪失了主動,關於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是頭一回,我們剛剛從蘇聯人那裏學到:隻靠勇敢和過分樂觀的心理是不夠的。在以後幾年,無論是在東麵或是西麵,我們都談不上採取攻勢,所以應該盡量發揮出守勢的優點。對戰爭的主要防禦工具就是戰防炮,在空軍方麵,應該多生產戰鬥機,放棄目前這種轟炸第一的觀念。我今天對局勢的看法已經不再像我在非洲時那樣悲觀,不過現在我還是認為完全的勝利實在是殊少可能。”
我問他,在他的想像中,這種防禦應如何執行。
他回答說:“我們應該採取內線作戰的方式。在東線方麵,我們盡快撤到一個可以據守的防線。但最重要的是打消盟軍任何建立第二戰場的企圖,這才是我們防禦的重點。假使我們能夠破壞他們這個企圖,那麽我們的前途就會顯出一線光明。我們不久就可以生產出大量的作戰物資;幾天以前,元首告訴我,在1944年年初,我們飛機的產量每一個月可望達到7000架,戰車可望達到2000輛,假使我們能夠使英美在失敗之後再花上兩年的時間才能捲土重來,那麽我們就可以把重點再移到東線上,於是我們的機會就到手了。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一個較勢均力敵的和平了。”
1943年9月24日當德軍把意軍的武裝解除完畢後,希特勒原本想讓我父親出任義大利方麵的最高指揮官,而把凱塞林調往挪威。
我和母親都還記得,希特勒曾經和我父親討論到發動一次反攻,以重新奪回義大利南部,甚至西西裏的可能性。我父親認為機會很小。反過來說,以現有的兵力要想守住義大利,已經少有把握。我父親主張完全放棄義大利的南部和中部,而在波河流域南麵的亞平寧(apennine)防線上作最後的死守,這樣就可以縮短海岸防禦線的長度,增加防禦兵力的厚度。凱塞林卻認為可在羅馬以南作相當長時間的抵抗。我們從魏斯特伐將軍的記載上,可以看出凱塞林總部方麵對當時情況的看法。
“……我們也徵詢過隆美爾的意見。不過他認為由於敵人具有如此強大的兩棲作戰能力,若是防線的位置太接近南方,將非常危險。一旦敵人在北方實施登陸,那麽整個集團軍群將陷於死亡的陷阱中。他不主張冒險,但是他卻承認守住羅馬以南的防線,所需的兵力也許要比扼守亞平寧防線少一半。希特勒也考慮了一段時間……在11月中旬,他命令隆美爾接管凱塞林的指揮權。可是當這個命令還在傳送的時候,他又改變了決定,命令凱塞林元帥自1943年11月21日起,接管義大利戰場的最高指揮權。”
我父親從義大利境內發出的最後一封信,對這件事也有記載:最親愛的露:這個位置還沒確定。從各方麵看,元首最後似乎又改變決定了。無論如何,此次任命命令還沒有簽署。當然,詳情我不得而知。可能是因為我對前途不抱太大希望,也許是因為我遲遲沒有到任的緣故。當然,也可能還有其他的理由。可能我會被調開,一切我都表示聽天由命。
東線的情況非常緊張。在極困難的條件下,我們必須放棄大第聶伯河灣。這樣看來,可能連克裏米亞也都守不住了。敵人處於絕對的優勢,我真不知道我們要退到哪裏。
我今天會見格拉齊亞尼元帥。他的人格很高尚,和我所認識的其他義大利軍官完全不同。當然目前他一點實權也沒有。
當我昨天往亞德裏亞海岸方麵旅行的時候,途中曾經去訪問聖馬利諾(sanmarino)——那是一個中立小國。匆匆地在城市中觀光了一番之後,就買了一些郵票。當我正準備離去的時候,有一位該國的大員代表攝政向我表示歡迎,並說攝政很願意接見我。於是我們又重新走入這座城堡……
當然,這個國家希望德國尊重他們的中立。自從1600年以來,聖馬利諾就不曾參與任何戰爭。拿破崙曾經想擴大他們的領土,並且準備給與他們以一個港口和一些火炮。但他們拒絕接受這個好意,他們寧願做一個小國……
1943年10月26日1943年10月21日,我父親在維拉弗朗卡(vifranca)機場上了飛機,從此離開了義大利,沒再回去過。他去接受一個新的任務,他要回到多山的諾曼第,1940年他在那裏成名,現在卻註定要在那裏失敗。
第二十一章 1944年的侵入戰
拜爾林將軍執筆非洲戰役結束之後,我第一次和隆美爾元帥重逢,是1943年7月間在東普魯士的元首大本營裏。他住在一間半木製的房子裏,那裏過去是前陸軍總司令的住宅。我們一同出席元首匯報,正是貝爾哥羅德-庫爾斯克(byelgorod-kursk)攻勢失敗之後的那幾天(這是希特勒在東戰場上的最後一次冒險)。在這一戰之中,我們的攻擊力量被蘇軍的戰防陣地和防禦工事所阻,損失了不少最新式戰車。要想在蘇聯發動一次新的夏季攻勢,可以說是完全絕望了。
在這次會議之後,隆美爾和我一同坐在他的書房裏,談論一般的軍事情況。在這個階段中,他已經相當適應這種完全改觀的戰略情況;而關於未來戰爭的執行,他有許多的新觀念。因為這一次談話是惟一足以顯示隆美爾在那個時期中對戰況看法的資料,所以我在此盡我記憶之所能及,把它引述如下:他說:“拜爾林,你知道我們已經喪失了主動,關於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是頭一回,我們剛剛從蘇聯人那裏學到:隻靠勇敢和過分樂觀的心理是不夠的。在以後幾年,無論是在東麵或是西麵,我們都談不上採取攻勢,所以應該盡量發揮出守勢的優點。對戰爭的主要防禦工具就是戰防炮,在空軍方麵,應該多生產戰鬥機,放棄目前這種轟炸第一的觀念。我今天對局勢的看法已經不再像我在非洲時那樣悲觀,不過現在我還是認為完全的勝利實在是殊少可能。”
我問他,在他的想像中,這種防禦應如何執行。
他回答說:“我們應該採取內線作戰的方式。在東線方麵,我們盡快撤到一個可以據守的防線。但最重要的是打消盟軍任何建立第二戰場的企圖,這才是我們防禦的重點。假使我們能夠破壞他們這個企圖,那麽我們的前途就會顯出一線光明。我們不久就可以生產出大量的作戰物資;幾天以前,元首告訴我,在1944年年初,我們飛機的產量每一個月可望達到7000架,戰車可望達到2000輛,假使我們能夠使英美在失敗之後再花上兩年的時間才能捲土重來,那麽我們就可以把重點再移到東線上,於是我們的機會就到手了。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一個較勢均力敵的和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