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我看,這正好是經濟學教授與發財的商人之間的區別:商人在理論方麵,可能沒有教授那樣高明,可是他的觀念卻往往都有事實上的根據,並且也肯用全部的意誌力來使其實現。反之,教授對於現實的觀念往往不正確,他的理論很多,但卻缺乏兌現的能力與勇氣。結果發財的都是商人,而不是教授。
同樣的,真正作戰的軍人和紙上談兵的專家之間,也是大有區別。不專以軍事為限,包括整個的生活在內,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執行的能力。這就是一種足以讓人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完成某一個特殊任務的能力。一個“知識分子”型的軍官,通常隻適合當幕僚,因為他善於批評並提出供討論的資料,但不能實行。任何高明的結論,都需要指揮官強大的執行能力,才能使它付之實現。
對於補給問題而言,上述的理論同樣適用。我們今天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負責補給的人員認不清現實,缺乏主動的精神和推動力。我列舉出下述的事實,當作他們是“不為”而非“不能”的鐵證:(一)義大利的海軍,從不曾使用其主力艦隻來擔負護航的工作,或是緊急的運輸工作。這並非燃料不足的問題,因為羅馬街頭的計程車並不缺乏汽油。
(二)對馬爾他島的攻擊,始終沒有成為事實。我曾經要求由我來執行這個任務,我深信假使在海空兩方麵若能獲得適當的支援,一定可以獲得這個島嶼要塞。假使馬爾他落入我們的手裏,英國人對我方在中部地中海的航運,就不再有幹涉的可能了。因此馬爾他島的得失是好幾十萬德意兩國軍人生命的關鍵。
(三)我們始終沒有從義大利獲得足夠數量的沿海船隻,以便在海軍保護之下,組成一個令人滿意的沿海航運體係。
(四)在沿海的地區,始終沒有能力開闢新的卸貨場所,而對於原有港口的吞吐能力,也始終沒有辦法提高。
我絕對不會故意漠視補給問題的困難——在元首大本營中,常常有人作如是的看法——我隻是比較認清現實而已。到了1942年年底,在阿拉曼會戰結束之後,再想維持非洲戰場,實際上已不可能。可是在那年的春天和夏天,要確保海運的暢通,則一定可以辦到。這樣就能使我們征服整個地中海的海岸線,而此後地中海裏的交通當然更不會發生問題了。可是元首大本營中的袞袞諸公們,卻完全不了解在這個決定點上建立戰略重心的觀念。
在我們這一次攻勢不幸流產之後,我立即向元首大本營和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提出報告:“非洲裝甲軍團中的德國部隊,現在正承擔著整個非洲戰爭的使命,並和大英帝國的精兵作殊死的苦鬥。所以有關生死存亡的物資補給,必須不斷地維持暢通,一切可供調用的船隻和運輸機,都應該用在這個目的上。若是這一點不能辦到,那麽整個非洲戰場就不可能繼續維持下去,當英軍一旦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時候,我們馬上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這個時候,英軍的力量正日益加強中。差不多在9月11日左右,他們在前線上已經有了五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師;另外在前線的後方,還有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作為軍團總預備隊;而在尼羅河三角洲上,則又另有兩個步兵師。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著急。我們要求趕緊運送重型戰防炮來,因為它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的英軍裝甲優勢。我們也要求盡早再增派一個師作人力上的補充。
糧食也開始成問題了,我們已經把在邁爾邁裏卡所奪獲的東西都吃光了。當我去訪問前線時,常常發現有許多士兵因為吃得太壞而生了病,因營養不良致死的人非常多。
我再次向元首大本營提出這種緊急情況的報告,並強調一定要不惜成本,使用一切可用的運輸工具解決這個運輸問題,否則這個裝甲軍團在北非就不可能再撐持下去。我要求9月間至少應運輸3萬噸,而10月間在第二十二空降師[編者註:利用運輸機或滑翔機搭載的步兵,不是傘兵。]到達之後,應再增為3.5萬噸(拜爾林將軍附註:這是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在蘇聯戰場上久戰之後撤回整補。它原定要運往非洲,但始終沒有照計劃運來)。我還要求把現在德意兩國的可用車輛,趕緊全部運來。我們把英國空軍對我軍攻擊所產生的效果,作了一個極詳細的報告,並要求增強我們的空軍實力,尤其是在戰鬥機方麵。
我認為若要有效防禦英軍未來的攻勢,下列的物資儲存是一個不能再少的下限:彈藥:8次的配發量。
燃料:使每一輛車能夠行駛2000英裏的總存量。
糧食:30天的存量。
我明明白白地宣稱,若是這些要求無法滿足,我不敢把握防禦是否成功。
最親愛的露:我的健康已經完全恢復,我相信任何人從我的外表上都看不出有什麽異樣。不過,醫師還是一再逼我告假回德國去休養一段時間,希望我不要再耽擱。但是我一定要等到斯徒梅將軍(gen.stumme)來到此地,把事情都交代好了再動身。
一方麵,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和你見麵,另一方麵對於此間的情形,我一直感到懸念焦急,自己不在前線上,真是放不下心。雖然我曉得:邱吉爾曾經說他的能力隻夠再堅守幾個月而已,但是我認為在4到6個星期之間,他可能會憑著優勢的兵力,再發動一次新的攻勢。除非我們在高加索方麵大獲全勝,才可能阻止他的行動。
同樣的,真正作戰的軍人和紙上談兵的專家之間,也是大有區別。不專以軍事為限,包括整個的生活在內,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執行的能力。這就是一種足以讓人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完成某一個特殊任務的能力。一個“知識分子”型的軍官,通常隻適合當幕僚,因為他善於批評並提出供討論的資料,但不能實行。任何高明的結論,都需要指揮官強大的執行能力,才能使它付之實現。
對於補給問題而言,上述的理論同樣適用。我們今天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負責補給的人員認不清現實,缺乏主動的精神和推動力。我列舉出下述的事實,當作他們是“不為”而非“不能”的鐵證:(一)義大利的海軍,從不曾使用其主力艦隻來擔負護航的工作,或是緊急的運輸工作。這並非燃料不足的問題,因為羅馬街頭的計程車並不缺乏汽油。
(二)對馬爾他島的攻擊,始終沒有成為事實。我曾經要求由我來執行這個任務,我深信假使在海空兩方麵若能獲得適當的支援,一定可以獲得這個島嶼要塞。假使馬爾他落入我們的手裏,英國人對我方在中部地中海的航運,就不再有幹涉的可能了。因此馬爾他島的得失是好幾十萬德意兩國軍人生命的關鍵。
(三)我們始終沒有從義大利獲得足夠數量的沿海船隻,以便在海軍保護之下,組成一個令人滿意的沿海航運體係。
(四)在沿海的地區,始終沒有能力開闢新的卸貨場所,而對於原有港口的吞吐能力,也始終沒有辦法提高。
我絕對不會故意漠視補給問題的困難——在元首大本營中,常常有人作如是的看法——我隻是比較認清現實而已。到了1942年年底,在阿拉曼會戰結束之後,再想維持非洲戰場,實際上已不可能。可是在那年的春天和夏天,要確保海運的暢通,則一定可以辦到。這樣就能使我們征服整個地中海的海岸線,而此後地中海裏的交通當然更不會發生問題了。可是元首大本營中的袞袞諸公們,卻完全不了解在這個決定點上建立戰略重心的觀念。
在我們這一次攻勢不幸流產之後,我立即向元首大本營和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提出報告:“非洲裝甲軍團中的德國部隊,現在正承擔著整個非洲戰爭的使命,並和大英帝國的精兵作殊死的苦鬥。所以有關生死存亡的物資補給,必須不斷地維持暢通,一切可供調用的船隻和運輸機,都應該用在這個目的上。若是這一點不能辦到,那麽整個非洲戰場就不可能繼續維持下去,當英軍一旦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時候,我們馬上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這個時候,英軍的力量正日益加強中。差不多在9月11日左右,他們在前線上已經有了五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師;另外在前線的後方,還有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作為軍團總預備隊;而在尼羅河三角洲上,則又另有兩個步兵師。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著急。我們要求趕緊運送重型戰防炮來,因為它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的英軍裝甲優勢。我們也要求盡早再增派一個師作人力上的補充。
糧食也開始成問題了,我們已經把在邁爾邁裏卡所奪獲的東西都吃光了。當我去訪問前線時,常常發現有許多士兵因為吃得太壞而生了病,因營養不良致死的人非常多。
我再次向元首大本營提出這種緊急情況的報告,並強調一定要不惜成本,使用一切可用的運輸工具解決這個運輸問題,否則這個裝甲軍團在北非就不可能再撐持下去。我要求9月間至少應運輸3萬噸,而10月間在第二十二空降師[編者註:利用運輸機或滑翔機搭載的步兵,不是傘兵。]到達之後,應再增為3.5萬噸(拜爾林將軍附註:這是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在蘇聯戰場上久戰之後撤回整補。它原定要運往非洲,但始終沒有照計劃運來)。我還要求把現在德意兩國的可用車輛,趕緊全部運來。我們把英國空軍對我軍攻擊所產生的效果,作了一個極詳細的報告,並要求增強我們的空軍實力,尤其是在戰鬥機方麵。
我認為若要有效防禦英軍未來的攻勢,下列的物資儲存是一個不能再少的下限:彈藥:8次的配發量。
燃料:使每一輛車能夠行駛2000英裏的總存量。
糧食:30天的存量。
我明明白白地宣稱,若是這些要求無法滿足,我不敢把握防禦是否成功。
最親愛的露:我的健康已經完全恢復,我相信任何人從我的外表上都看不出有什麽異樣。不過,醫師還是一再逼我告假回德國去休養一段時間,希望我不要再耽擱。但是我一定要等到斯徒梅將軍(gen.stumme)來到此地,把事情都交代好了再動身。
一方麵,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和你見麵,另一方麵對於此間的情形,我一直感到懸念焦急,自己不在前線上,真是放不下心。雖然我曉得:邱吉爾曾經說他的能力隻夠再堅守幾個月而已,但是我認為在4到6個星期之間,他可能會憑著優勢的兵力,再發動一次新的攻勢。除非我們在高加索方麵大獲全勝,才可能阻止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