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軍部之後,我馬上命令海莫爾少校再乘飛機去尋找阿爾布裏赫的部隊,希望把他們引到默基利。這個時候,意軍阿裏埃特師的部隊陸續到達,奉令向默基利進攻。從上午開始進攻以來,我還不知道前線上的進展怎樣了,所以帶了幾個隨從人員向默基利前進,親自去視察戰況。走了不久,就碰上了一場狂烈的沙暴,我們憑藉羅盤在飛沙之中狂奔,終於到達了默基利機場。我們在那裏沿著電話線向默基利前進——此時,我軍已經占領了該地。之後,斯徒來赫將軍告訴我們說,上午英軍曾經幾度企圖向東突圍,但均為德意兩軍的炮兵擊潰。由少數德軍戰車和高射炮支援著,我們的步兵開始進攻,終於獲勝了。此時,阿爾布裏赫的部隊終於趕到了。


    希維林的部隊中午向德爾納進發,不久之後,我就帶了我的軍部和一個高射炮排,也跟在後麵走了。在要塞過去不遠的地方,我們又撞上了一場沙暴,它把整個縱隊吹得七零八落,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人員集中起來繼續前進。經過這一度的延誤,我們在18點鍾到達了德爾納。負責在德爾納封鎖巴爾比亞大道的波拉斯中校報告我說,已經俘獲了800人,更令我高興的,是內中包括了全部的英軍司令部人員。其中有尼梅將軍,他是英國駐埃及和外約旦軍的總司令,和阿康納爾將軍——同樣是過去痛擊意軍的好手。(阿康納爾本奉命代替尼梅指揮,可是他卻自願居於顧問的地位。)這時,第十五裝甲師的兵力已有一部分到達了非洲,於是他們的師長普裏特維茲將軍(gen.vonprittwitz),奉命指揮全部的追擊兵力向托布魯克進攻,第三偵察營、第八機槍營和第六○五戰防炮營都由他指揮。


    昔蘭尼加地區現在已經完全被攻克。不過照我看,更重要的還是要跟在敵人的後麵不斷追擊,向他們施加壓力,迫使他們繼續向後退卻。根據目前的經驗來判斷,我們很難擊毀敵軍的任何主要部分,不過卻可以在邁爾邁裏卡(marmarica)地區,獲得一個優良的跳板,以便對於亞歷山大港發動可能的夏季攻勢。此外,重新收復義大利的殖民地,在心理上和宣傳上也有一個極大的收穫,尤其是對義大利人民而言。現在沿岸的公路已經可以通行,不久即可以建立一個正常的補給體係。


    最親愛的露:在經過了長途沙漠旅行之後,我在黃昏時到達了海邊,這一場惡戰已成過去。我很好。我的旅行車上午也來了,我希望可以在裏麵安睡。


    1941年4月10日第一課也許在近代的戰爭當中,從來不曾有哪一次的攻勢,會像這次對昔蘭尼加的突擊那般毫無準備。對於指揮官和部隊,都要求他們發揮極高度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而有時指揮官卻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某些指揮官會為了補充燃料和彈藥,而浪費很多的時間,或是在車輛的保養上花費太多的工夫。即令明知道要迅速攻擊,才有獲勝的希望,他們也還是好整以暇,一點都不緊張。在一次作戰中,指揮官最要把握住的就是時間的觀念,他應盡最大的力量,在規定時間之內完成他的使命。在向默基利的進軍之中,我的要求並不太高,事實上,凡是能發揮他們主動精神的指揮官,都可以達成我所給與他們的任務。一個指揮官的推動力和精力要比他的智力更為重要——這是紙上談兵的將軍們不易了解的。


    我們的前進曾經受到一些批評,認為違反了最高的戰略。當鮑盧斯將軍(gen.paulus)來到非洲的時候,他說我們這一次在昔蘭尼加的迅速進攻違反了計劃,使英軍撤出了希臘——這與最高統帥部的意圖完全相反。(當時鮑盧斯將軍為陸軍副參謀總長。他這個意見完全不對,因為英軍在希臘的撤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德軍在南斯拉夫閃擊成功,足以威脅他們側翼的緣故。)關於這一點,我願意指出兩點理由來加以解釋:第一,我根本就不知道最高統帥部對於希臘的作戰計劃,同時也懷疑德軍是否能夠把希臘當作是對英軍的陷阱,因為在德軍進攻時,他們正位於希臘的西南麵。一般說來,隻要情形不對,他們就一定會從海上快速撤走。我不必引證敦刻爾克的例子,希臘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當德軍開始進攻的時候,英國的海軍就已經把大部分英軍撤回北非和克裏特島去了。


    第二,照我的看法,我們最好還是不要顧及希臘,而把兵力集中在北非,以便直接把英國人逐出地中海地區。用在希臘的我方空軍可以用來保護船團,以便輸送物資到非洲去,我們應該先攻占馬爾他(malta)島,而不必理會克裏特島。在北非配屬一支強大的摩托化兵力,足以占盡英國人的地中海海岸線,而使東南歐居於孤立的地位。那麽希臘、南斯拉夫和克裏特島就都會不戰而降了,因為他們再也無法從大英帝國獲得補給和支援。這個戰略不僅可以達到我們在東南歐的目標,還可以確保地中海和近東地區的安全,使其成為石油的供應來源和攻蘇的基地,這個計劃要付的代價,並不會比在希臘、南斯拉夫、克裏特島和在北非作多次的作戰所要付出的更多。但我們的上級,一提到要用海運來補給作戰,就不免感到害怕,許多落伍的人一直都反對這種戰略。


    我在昔蘭尼加作戰中所獲得的經驗,就構成了我爾後作戰的主要基礎。在行動中,我已經對我的部隊作了嚴格的要求,遠超過一切的前例,所以建立起我個人的標準。每個人都一再地被強迫著重新學習,認清了過去的舊標準遠不及一般人所能發揮的能力水準,所以我們實無再遵守之必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美爾戰時文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李德·哈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李德·哈特並收藏隆美爾戰時文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