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原有的攻擊計劃,是以1914年以前的施裏芬計劃(schllieffenn)為藍本。其重點是放在右翼方麵,博克將軍(bock)所轄的b集團軍群應直向比利時平原進攻。但是到了1940年年初,這個計劃就開始改變了——由於曼斯坦因將軍(gen.vonmanstein)的建議,決定採取一個更果敢,且更出人意料的行動。全軍主力改由阿登高原(ardennes)衝出。於是攻擊的重心移到龍德斯泰特將軍(gen.vonrundstedt)[cdhyy註:原譯龍德斯泰特]所轄的a集團軍群方麵。它管轄7個裝甲師,和大批的步兵師。


    向默茲河突破的主力是由克萊斯特將軍(gen.vonkleist)的裝甲兵團(panzergroup)來擔負,它又構成李斯特將軍(gen.list)的第十二集 團軍的前衛。它一共有兩個矛頭,較強大的一個是古德裏安軍(轄3個裝甲師),在色當附近負責作決定性的突擊。另外一個裝甲軍由賴因哈特將軍(gen.reinhardt)率領,共轄兩個裝甲師,在古德裏安的右側前進,在更右方,由克盧格將軍(gen.vonkluge)的第四集團軍指揮的,是霍斯將軍(gen.hoth)的裝甲軍,從阿登高原的北部進攻,以掩護克萊斯特的側翼,而以在吉非特(givet)與那慕爾(namur)之間渡過默茲河為目的。這個次要的攻勢,也有兩個小型的矛頭,由第五和第七兩個裝甲師分別負責。


    第七裝甲師的師長就是隆美爾。這本是原有四個輕裝師(lightdivision)中之一個,冬天時才剛剛改編為裝甲師。它隻有一個戰車團,而其他正式裝甲師都有兩個團,不過這個團卻有3個營(通常隻有兩個營),因此戰車總數也有218輛之多,但其中過半數都是捷克造的。


    下麵是第七裝甲師的編製表:裝甲 兵:第二十五戰車團(下轄3個營)、第三十七裝甲偵察營摩托化步兵:第六步兵團、第七步兵團、第七機車營工兵:第五十八工兵營炮兵:第七十八野炮團(下轄3個營)、第四十二戰防炮營輕裝師被改編為裝甲師的原因,是由於波蘭戰役的教訓。[編者註:輕裝師是由騎兵和裝甲單位混編而成,在波蘭戰役上證明這種混合是大而無當的,不久都改成了裝甲師,後來在北非戰場又使用過這個名稱,不過已經和原本的編製有很大的不同。]隆美爾,原本是一個熱心的步兵主義者,在這個時候也就認清了戰車的威力。2月15日,他才在萊茵河上的高德斯堡(codesberg),接任第七裝甲師的師長,但是他對於這些新技術卻學習得非常迅速。他過去在步兵團時,就一直有猛將之名,因為他從來都是把步兵當作機動部隊使用,現在他更認清了這一新兵種具有更大的機動能力。


    在攻勢開始的當天,德軍簡直沒有遭遇到什麽抵抗。比軍的大部分都集中在一起,準備擔負比利時平原的防禦工作,他們的主要城市都在那個平原上麵。至於默茲河的東岸,丘陵起伏、森林遍地的盧森堡地區,則由一個特種的“阿登高原部隊”,負責實行遲滯的行動,以待法國援軍的趕到。以上所說的就是比利時的防禦計劃。


    至於法軍的計劃,則是用比較富有攻勢意味的觀念來做基礎。第一和第七兩個集團軍,擁有法國機械化師的大部分,與英國的遠征軍會合在一起,直向比利時平原開進。同時,法軍第九集 團軍形成了這個作戰的樞紐,用較短的旋轉運動,越過比利時邊境,沿著默茲河布防。它共擁有7個步兵師,其中隻有一個是摩托化的,另有兩個騎兵師——為乘馬單位和機械化單位的混合體。5月10日夜間,法國騎兵奉命渡過默茲河,第二天就向阿登高原地區深入推進。在那裏,他們就遭遇到了正在迅速挺進中的德軍裝甲師,這些師早已把當地比軍肅清得差不多了。


    在攻擊的前夕,正在緊張備戰之中,隆美爾就寫了這樣一封簡短的信給他的太太,並且開始對於他的作戰經過,加以記載。[編者註:以上是李德哈特所寫的引子。在以後全書中,凡是由李德哈特所增補的附註,一律用仿宋字排印。]最親愛的露[編者註:隆美爾夫人的閨名是luciema,隆美爾通常呢稱她“露(lu)”。]:我們終於要出發了。希望我們這一次不會徒然地回來。過幾天你可以從報紙上麵看到這一次的消息。請你不要為我而感到擔心。所有的事情都會一帆風順的。


    1940年5月9日圖1從萊茵河到瑟堡過去幾個月來,敵人在我這一師所被指派負責攻擊的地區中,早已開始建立各種不同的障礙工事。所有的道路和森林中的小徑,都已經被封鎖住,而主要的公路上,也都被炸出了深坑。但是比軍的大多數的障礙物,卻並沒有設置火力掩護,所以我們還是一路掃蕩前進,隻是在極少數的地方,曾經被羈留較長的時間。


    第一次與法國機械化部隊交手,我們一開火,法軍就倉皇撤退了。從許多次的經驗裏麵,我已經發現了一條定理,那就是在兩軍對戰之中,誰先動手用火力來壓製敵方,多半就可以獲得勝利。而停止不動,等候戰況發展的一方,則多會被敵人擊敗。先頭縱隊應該讓他們的機關槍作好隨時射擊的準備,隻要一聽到敵人的槍聲,馬上就開火還擊。即使我們還未發現敵人的正確位置,這條定理也還可以照樣應用,那就是把火力向著敵人所占地區掃射。根據我的經驗,隻要能遵守這一條規律,己方的死傷數字一定可以大減。若隻是就地觀察動靜、尋找地形的掩護,而不先開火,或者是想等待援兵到達之後,再採取行動,都是犯了根本上的錯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美爾戰時文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李德·哈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李德·哈特並收藏隆美爾戰時文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