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李淵抵達朝邑(今陝西大荔縣東),隨後命李建成、劉文靜等各軍進駐永豐倉,並扼守潼關,防備可能出現的隋朝援軍;同時又命李世民、長孫順德、劉弘基等各軍進攻渭水以北的涇陽、雲陽、武功、盩厔諸縣,從北麵對長安進行包抄。
在李淵進入關中之前,他女兒平陽公主早已在此起兵。她聯合當地的義軍,攻克了長安外圍的許多隋軍據點,為李淵的西進徹底掃清了道路。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在渭北會師之後,遠近各地的官吏士民和義軍首領紛紛前來歸附,李世民精心挑選了一批才俊之士作為自己的左右手。其中一個人,就是後來的名相房玄齡。
房玄齡出身於官宦世家,自幼博覽經史,在文學和書法上均有很高造詣。少年時代曾隨父親房彥謙遊京師,其時國家安定、天下太平,人人都認為隋王朝一定會江山永固。可房玄齡在長安逛了幾天後,卻從鼻孔裏重重地哼了一聲,對父親發表了一番時政感言。
他不僅痛罵隋文帝楊堅“混諸嫡庶,使相傾奪”,還說到頭來必定“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他父親聽了這番大逆不道之言,本來就已經嚇得不輕,沒想到房玄齡最後又說了一句:“(隋朝)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舊唐書·房玄齡傳》)
最後這句滅九族的話徹底把他父親嚇得魂飛魄散。
當時房彥謙絕對不會想到,短短十幾年後,房玄齡的預言就變成了現實。
十八歲那年,房玄齡中了進士。當時的吏部侍郎高孝基素以“知人”著稱,見過房玄齡後,大為驚嘆,忍不住對同僚說:“我閱人無數,此少年將來必成偉器,隻可惜看不到他 聳壑淩霄 的那一天。”
高孝基的眼力確實不凡。這個年輕人日後果然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重臣,並且最終成為初唐的一代名相,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賢相”之一,的確堪稱“偉器”!
來投靠李世民的這一年,房玄齡還隻是一個小小的隰城(今山西汾陽縣)縣尉。但是李世民在軍營前第一眼看見他的時候,馬上有一種一見如故之感,隨即任命他為記室參軍,引為智囊。而房玄齡也將李世民視為知己,從此盡心竭力地輔佐這位英主。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末,李淵集團展開了一係列軍事行動,開始縮小對長安的包圍圈。劉弘基、殷開山率軍六萬,西進扶風(今陝西鳳翔縣),南渡渭水,進駐長安故城(漢長安)。與此同時,李世民率所部十三萬人進駐阿城(秦阿房宮故址)。
九月二十七日,駐守永豐倉的李建成也奉李淵之命,率部從新豐(今陝西臨潼縣)直驅長安。二十八日,李淵率大軍從馮翊郡(今陝西大荔縣)西進,於十月四日抵達長安城下,在春明門外紮營,各路人馬全部集結,共計二十餘萬。李淵不斷遣使奉表,向隋朝西京留守、年僅十三歲的代王楊侑及其輔臣表明他“匡扶社稷
四 大唐開國(3)
”的立場,勸他們不要做無謂的抵抗,可楊侑等人根本不予理睬。
十月二十七日,李淵下令大軍開始攻城。此戰幾乎沒什麽懸念,雖然義軍也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僅僅十多天後、亦即十一月九日,李淵的軍隊就攻進了長安。
李淵入城後,命李建成和李世民封存宮廷府庫,收取隋朝的檔案圖籍,嚴禁士兵燒殺擄掠。隨後,他畢恭畢敬地把代王楊侑從東宮接到了大興宮,然後自己住到了舊長安的長樂宮,以示君臣之別。
十一月十一日,李淵逮捕了西京副留守陰世師、滑儀等人,宣布了他們“貪婪苛酷、抗拒義師”等多條罪狀,隨後將其斬首。除了這十幾個“首惡元兇”之外,李淵對朝中百官都極力加以安撫,對長安百姓也是秋毫無犯。
但是幾天後軍隊逮捕了一個人,李淵毫不遲疑,馬上準備把這個人砍了。
據說這是一個告密者,所以李淵一點也不手軟。
當這個人被五花大綁地帶到李淵麵前的時候,他並沒有痛哭流涕、跪地求饒,而是扯著嗓子高喊:“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難道不想成就大業,隻為了一點怨恨就要砍殺壯士嗎?”
這個死到臨頭還氣壯如牛的人是誰?
他就是日後威震天下的初唐名將 李靖。
李靖是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祖父李崇義官居北魏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親李詮任隋朝趙郡太守。李靖姿貌魁偉,從少年時代起就頗有文韜武略,經常對家人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舊唐書·李靖傳》)李靖的舅父是隋朝名將韓擒虎,每次與李靖論兵,皆大為讚嘆,時常撫著他的頭說:“可與言將帥之略者,獨此子耳!”(《資治通鑑》卷一八四)當時的宰相楊素和吏部尚書牛弘也對他頗為賞識,楊素曾拍著自己的位子對李靖說:“卿終當坐此。”
大業末年,李靖任馬邑郡丞,察覺太原留守李淵行動可疑,估計有起兵之意,於是準備親往江都向楊gg密。不料路過長安時,關中已經大亂,道路阻絕,不得不滯留於此,所以才會被李淵逮捕。
此刻,當李靖在屠刀之下喊出那番話時,李淵已經感覺此人定非無能之輩,而李世民更欣賞李靖的膽色,於是力勸李淵留下此人。
在李淵進入關中之前,他女兒平陽公主早已在此起兵。她聯合當地的義軍,攻克了長安外圍的許多隋軍據點,為李淵的西進徹底掃清了道路。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在渭北會師之後,遠近各地的官吏士民和義軍首領紛紛前來歸附,李世民精心挑選了一批才俊之士作為自己的左右手。其中一個人,就是後來的名相房玄齡。
房玄齡出身於官宦世家,自幼博覽經史,在文學和書法上均有很高造詣。少年時代曾隨父親房彥謙遊京師,其時國家安定、天下太平,人人都認為隋王朝一定會江山永固。可房玄齡在長安逛了幾天後,卻從鼻孔裏重重地哼了一聲,對父親發表了一番時政感言。
他不僅痛罵隋文帝楊堅“混諸嫡庶,使相傾奪”,還說到頭來必定“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他父親聽了這番大逆不道之言,本來就已經嚇得不輕,沒想到房玄齡最後又說了一句:“(隋朝)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舊唐書·房玄齡傳》)
最後這句滅九族的話徹底把他父親嚇得魂飛魄散。
當時房彥謙絕對不會想到,短短十幾年後,房玄齡的預言就變成了現實。
十八歲那年,房玄齡中了進士。當時的吏部侍郎高孝基素以“知人”著稱,見過房玄齡後,大為驚嘆,忍不住對同僚說:“我閱人無數,此少年將來必成偉器,隻可惜看不到他 聳壑淩霄 的那一天。”
高孝基的眼力確實不凡。這個年輕人日後果然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重臣,並且最終成為初唐的一代名相,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賢相”之一,的確堪稱“偉器”!
來投靠李世民的這一年,房玄齡還隻是一個小小的隰城(今山西汾陽縣)縣尉。但是李世民在軍營前第一眼看見他的時候,馬上有一種一見如故之感,隨即任命他為記室參軍,引為智囊。而房玄齡也將李世民視為知己,從此盡心竭力地輔佐這位英主。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末,李淵集團展開了一係列軍事行動,開始縮小對長安的包圍圈。劉弘基、殷開山率軍六萬,西進扶風(今陝西鳳翔縣),南渡渭水,進駐長安故城(漢長安)。與此同時,李世民率所部十三萬人進駐阿城(秦阿房宮故址)。
九月二十七日,駐守永豐倉的李建成也奉李淵之命,率部從新豐(今陝西臨潼縣)直驅長安。二十八日,李淵率大軍從馮翊郡(今陝西大荔縣)西進,於十月四日抵達長安城下,在春明門外紮營,各路人馬全部集結,共計二十餘萬。李淵不斷遣使奉表,向隋朝西京留守、年僅十三歲的代王楊侑及其輔臣表明他“匡扶社稷
四 大唐開國(3)
”的立場,勸他們不要做無謂的抵抗,可楊侑等人根本不予理睬。
十月二十七日,李淵下令大軍開始攻城。此戰幾乎沒什麽懸念,雖然義軍也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僅僅十多天後、亦即十一月九日,李淵的軍隊就攻進了長安。
李淵入城後,命李建成和李世民封存宮廷府庫,收取隋朝的檔案圖籍,嚴禁士兵燒殺擄掠。隨後,他畢恭畢敬地把代王楊侑從東宮接到了大興宮,然後自己住到了舊長安的長樂宮,以示君臣之別。
十一月十一日,李淵逮捕了西京副留守陰世師、滑儀等人,宣布了他們“貪婪苛酷、抗拒義師”等多條罪狀,隨後將其斬首。除了這十幾個“首惡元兇”之外,李淵對朝中百官都極力加以安撫,對長安百姓也是秋毫無犯。
但是幾天後軍隊逮捕了一個人,李淵毫不遲疑,馬上準備把這個人砍了。
據說這是一個告密者,所以李淵一點也不手軟。
當這個人被五花大綁地帶到李淵麵前的時候,他並沒有痛哭流涕、跪地求饒,而是扯著嗓子高喊:“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難道不想成就大業,隻為了一點怨恨就要砍殺壯士嗎?”
這個死到臨頭還氣壯如牛的人是誰?
他就是日後威震天下的初唐名將 李靖。
李靖是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祖父李崇義官居北魏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親李詮任隋朝趙郡太守。李靖姿貌魁偉,從少年時代起就頗有文韜武略,經常對家人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舊唐書·李靖傳》)李靖的舅父是隋朝名將韓擒虎,每次與李靖論兵,皆大為讚嘆,時常撫著他的頭說:“可與言將帥之略者,獨此子耳!”(《資治通鑑》卷一八四)當時的宰相楊素和吏部尚書牛弘也對他頗為賞識,楊素曾拍著自己的位子對李靖說:“卿終當坐此。”
大業末年,李靖任馬邑郡丞,察覺太原留守李淵行動可疑,估計有起兵之意,於是準備親往江都向楊gg密。不料路過長安時,關中已經大亂,道路阻絕,不得不滯留於此,所以才會被李淵逮捕。
此刻,當李靖在屠刀之下喊出那番話時,李淵已經感覺此人定非無能之輩,而李世民更欣賞李靖的膽色,於是力勸李淵留下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