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結束,這些金主各自回家籌錢後,我便也打發走了李魏兩人,和柳七兩人就這就這筆善款如何有效運用展開了商討。最後一致得出三大項主要工作:第一項工作就是在遭受匪患的兩個郡內分別開設兩家善堂,專門用來照料兩郡內無人照看的孤寡老人和孤兒;第二項工作,一次性補償遭受匪患而不幸喪生的每家每戶五兩撫恤銀子;第三項工作,則免費提供農具和種子給農戶,鼓勵他們生產,當然這個生產農具的單子肥水不流外人田就交由我自家的兵器鋪生產了,而種子的單子理所當然的也就交給我自家的糧油鋪。此外,就是修繕應戰事損壞的各項建造設施了,當然這項工作是排到最後麵的,理由很簡單,我們沒有必要為朝廷買單,到時真要修繕的話,也會優先考慮老百姓的住房。


    兩人暫時商討出了這幾項救助工作後,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一大早,便見昨日那些記帳的捐獻者紛紛懷揣著寶鈔上門來到帳報備。到中午的時候,捐獻冊子上所有的款項全部到齊。看起來,這些人倒還是言而有信的,倒讓我白擔心了一晚。


    見到如此效果後,我和柳七商量了一陣後,便分頭行事,柳七留在繼續留在泰山郡,準備實施救助計劃。而我則趕赴濟南郡向當地士紳大戶募捐,並在當地實施救助計劃。


    對於柳七我是百分百信任的,當即我便將這次募捐所得的一百五十多萬兩銀子全部交由他運作。而柳七也沒拒絕,很是幹脆的就接手了。


    我將自己的親衛隊留下半數也就是一百人給柳七,而後便率著剩下的百人親衛隊以及周喜的千人大隊便快馬趕赴濟南城了。


    第七卷 我本卑微,卻君臨天下


    第120章 肱骨之臣


    當日到了濟南城後,我便在郡守府設宴邀請本城各大士紳大戶,隻要是稍微有點家產和名氣的都給請來,將近一百人。等他們到宴後,我便按照在泰山郡實行過的橋段,很是順利的就募得了將近三百萬兩銀子。這個結果即使我早有心理準備,還是大大的興奮一把。看來大楚現在的貧富差距果然是很大,要知道就這個時代的生活水平,普通五口之家每年若有五十兩銀子的花銷,就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而這些大戶士紳一捐就至少是上萬兩的銀子,相當於可以讓幾千戶五口之家的人,過上一年的幸福生活了,還真不是一般的有錢。不過,轉念一想,我這個忠勇侯現在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當然相比起來,我可是個大大的慈善家,而他們當中多數卻是為富不仁。


    而我在匪患之後,之所以還能在這兩郡募的如此多的錢財,這就要感謝匪首陳到的盜亦有道了,他在攻占了兩郡後,除了殺掉幾個民憤特別大的官員和大富順便抄了他們的家外,就沒有太過滋擾這些當地的富紳了。當然這些富紳也有很識趣,在匪兵入主後,便都主動的孝敬了相當的錢財以求平安。


    在收的這麽多善款後,我便正式開始實施了救助計劃。先是以我北方安撫使的名義公開招貼榜文,公布一係列的救助方案;而後,我便寫奏摺將這次剿匪的事情以及我的救助計劃上報朝廷,附帶上此次兩郡捐贈善款的名單,請求元昌帝禦筆親擬功德碑的碑文,我想這個小小的要求,元昌帝肯定會幫我做到的,這樣一來,對於那些捐款地兩郡士紳來說。我也算是言而有信了。


    榜文放出去後不久,引起的反響當然是非常熱烈地。尤其是在我正式選址在陳西一塊大空地上出資興建善堂的消息傳開後。原本還抱著不確信的百姓們,紛紛三五成群的往郡守府而來了,他們地目的當然是為了領取榜文中公布的那五兩銀子的撫恤銀了,我為了防止有人冒領。早已讓嚴華找出了濟南郡地戶籍冊子,並且讓城內還倖存的裏長各自統計上報自己轄內每家每戶的受害情況,核實後才能憑戶籍證明領取,戶籍若有遺失的。則要自己原本居住地至少十人的證明,才能領取。原本隻要我將裏長上報的數字,按數發放撫恤銀給裏長代發,就省下很多麻煩了,但我知道無論在前世還在這時代,這基層幹部的素質都不怎麽樣,截留救災款的現象普遍存在,所以,為了能讓這撫恤銀如數發放到災民手中,隻好辛苦自己了。而這撫恤銀核實發放的任務。我當然交給了嚴華這後勤內政能手來負責,我還讓周喜這個識字的大隊長以及親衛隊內幾個機靈地傢夥去給他當副手,但即便如此。也是差點累得嚴華吐血,好在這傢夥幹勁十足,任勞任怨,每天天沒亮就起床到郡守府門前去坐堂現場辦公,間中午飯時間也隻是草草用的。這樣一直持續到晚上夜色降臨為止。每日裏至少都要接待好幾百人。而且每個人都要核實身份,其工作量可見一般。


    好在這濟南城雖然被匪兵盤踞了兩三個月。但相對來說受災的普通百姓便不是特別多,從城中各裏長統計上來地情況來看,因匪患兵災非正常死亡的也就三千多人而已,這在有三十幾萬人之多的濟南城實在算不得什麽。從某種意義上說,陳到這個匪首還算是個義賊,便沒有縱容屬下在城中肆意禍害百姓。


    盡管因匪患死難的濟南城普通百姓不是很多,但嚴華還是用了五天時間才將這批撫恤銀髮放完畢,花去了一萬五千多兩銀子,這對於將近三百多萬兩銀子的善款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而初步估算,在建善堂所需花費最多也就二百兩銀子,而維持這個善堂地運作每年最多一千兩銀子,十年也才一萬兩銀子,一百年也不過十萬兩銀子,而免費給農戶發放農具和種子,想來最多也不會超過十萬兩銀子,這樣算下來,短期地所有花費最多也就十幾萬兩銀子而已,我現在都有些發愁這麽將這筆銀子全部花出去了。難道真要出錢幫朝廷修繕各項建築設施不成?最後,我琢磨來琢磨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用錢方法,那就是幫濟南郡修繕道路和架設一些便民地橋樑,當然所用的建築材料主要就是我們商團生產的“神奇泥漿”了。等這部分完成,若還有一些閑錢的話,再幫助修繕城防設施不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平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平泰並收藏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