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安頓了這批俘虜後,因為進城搜捕匪兵殘餘的周喜還沒回來報告,我便沒有馬上進城。而李魏兩老頭見此,也當然不好先一步進城,畢竟現在城裏還難保非常安全。


    於是在我的建議下,兩老頭便和一起到帥帳飲酒慶祝,閑談中李老頭一再有意無意的提醒我在上奏的摺子中替他美言一事,我當然故作不知,隻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跟他敷衍了幾句,便跟魏老頭這地方官聊起了民生之事,其中的重點當然是關於如何安撫遭受匪亂的兩郡百姓事宜。這魏老頭畢竟長了這麽大歲數,能力還是有一些的,當即給我提出了幾項還算比較不錯的政策。比如,給兩郡百姓減稅,鼓勵生產等。


    等我們在帥帳中閑聊了將近一個來小時。才見周喜來報,奉高城內已經被他率隊來回犁了一遍,殘餘的匪兵都已經被肅清,安民告示也已經貼出來了,現已經派了幾人在街上敲鑼喊話,宣告全城百姓匪患已除。


    聽了這個消息,又見周喜暗中向示意點頭後,我便正式邀請李魏兩老頭跟我一起進城。


    兩老頭大概因為之前在濟南城發了一筆橫財,當下進城地心情比我還急迫。


    等我們各自率著親衛隊進入城內的郡守府後。兩老頭在禮貌性的請示我後,便各自命令自己的親衛在郡守府內全麵展開搜索。


    可惜,他們沒有搜到那個藏匿極深的密室,搜到的話還會發現我禮貌性讓周喜留下的幾百兩銀子。所以,結果就是他們除了收到一些沒什麽價值的古玩字畫外,一兩銀子也沒有收到。


    如此情形我知道這兩老頭心裏肯定懷疑我捷足先登。但我對此卻是一屑不顧的,他們懷疑地話就讓他們懷疑去好了,他們又能拿我怎麽樣?老子的實力擺在這呢。何況。要不是老子過來給他們救場,他們現在說不定早就人頭不保了。


    事實就是如此,兩老頭盡管心中懷疑,卻是不敢直接說出來,所以在搜查郡守府無果後,也就偃旗息鼓了。


    好在之後不久,奉高城內的大戶士紳紛紛前來拜見,給他們都給自備下了不少的禮金,才使得這兩個老傢夥笑逐顏開。


    不過,我沒有讓他們高興多久。在會見奉高城內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之時,我突然靈機一動公開宣布,以個人名義一次性捐助十萬兩銀子。設立救助基金,專門用來救助在此次匪患中遭受傷害的兩郡百姓。我地意思當然也要他們這些頭麵人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了,有我這一帶頭,李魏兩老頭當然也不能幹坐著沒表示,先是魏老頭當即表示與我共倡善舉。以個人名義捐助一萬兩銀子。李老頭見此也隻好無奈的跟上也捐了一萬兩銀子。而我們三個當官都捐錢了,他們這些本地的有錢人。當然也不能落後,所以個個都非常踴躍地進行捐獻,其中有個據說是在本地開青樓的大胖子,財大氣粗的一次性捐了五萬兩銀子,是他們這些人當中捐獻最多的,倒是讓人有些刮目相看。


    等到柳七拿來統計好的捐獻名單,這一看,居然總數達到了六十五萬兩之多,實在是一個大大的意外。要知道這泰山郡可算不上什麽大郡,商業也不是十分發達,若是比起濟南郡來,實在是猶如前世的青海跟上海,兩地經濟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我昨晚若是濟南城就設立這個救助基金的話,想來當地那些頭麵人物捐獻地銀子肯定是這裏的數倍。


    有了這種想法,我當下便暗下決心要好好的將這個救助基金給搞好搞大搞火。於是,等大家都捐獻完畢後,我便公開表示,擇日我便將這份捐獻單子上表朝廷,然後請皇上禦筆親擬,鐫刻功德碑,讓兩郡百姓永記眾人地恩德。


    我這話一出可不得了,包括李魏兩人都是怔在當場,臉上滿是懊惱之色。顯然他們都覺得自己剛才捐獻的銀子實在太少了。


    “侯爺,在下突然覺得剛才所捐的五萬兩銀子有些少了,在下願再捐五萬兩,湊成十萬兩銀子,正好十全十美。”剛剛那個開妓院的大胖子率先再捐。


    有他一帶頭,這些當地士紳大戶都是踴躍捐獻,幾乎每人都至少在原來捐獻的銀子基礎上翻了一倍。包括坐在我身旁地李魏兩個老頭到最後都心甘情願地再次捐獻了一萬兩銀子,他們倒不是小氣不多捐,誰叫他們是朝廷官員呢,總要顧忌一下自己的官聲才是,若捐地太多了,不是不打自招,說自己貪汙嗎?而我這個忠勇侯兼北方安撫使可不一樣,世人都知我是安平商團的老闆。


    再次拿來柳七統計上來的捐獻單子看,其捐獻總數居然一下子突破了一百五十萬兩的大關。看來那個皇上禦筆親擬的功德碑誘惑實在不小。


    一盞茶的功夫就進項了一百五十多萬銀子,即使這些銀子不是我的,我心下也是超有滿足感。當下我便很是客氣的安排人手準備了幾桌酒席款待這些金主。要知道,這當中好些人都還是記帳的,現銀和寶鈔實際還沒拿到手呢,而拿到手的現下也才不過五十多萬兩的寶鈔。在錢款還沒全部拿到手之前,當然要好好的招待他們一番。


    酒席很快布置完畢,雖說酒菜有些簡單,但意思到了就行。所以,這次酒宴也算是賓主盡歡。而在席上,我也委婉的表示,捐獻單上還記帳的各位,兩日內湊齊銀兩到帳,過時不侯不說,還會因其失信,向天下人公布其名。我這招一出,這些金主紛紛表示等回家後馬上籌錢到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平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平泰並收藏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