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次的隆重儀式,現在的英烈祠可說是遠近聞名。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自己死後的榮光還是非常之看重的,誰不想自己死後永享子孫香火,被子孫後代世代祭奠。而英烈祠更是將這種死後的榮光發揚到了極點,現在可說每個護衛隊的隊員都嚮往自己死後能將靈位遷入英烈祠,能讓自己的名字受人世代瞻仰不說,還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得享他本人的遺澤。而這一條無疑大大加強了這個護衛隊的榮譽感以及凝聚力。有了死後入住英烈祠的精神信仰,以後護衛隊戰時才能敢拚敢殺敢自我犧牲,這就相當於軍隊有了軍魂。而有了軍魂的軍隊,才能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利。


    —


    通過無名這次的提前實戰演練,對於之後要配合張子泰的剿匪行動,我是充滿信心的。據信報,張子泰挑選出來的所謂三千剿匪精兵,已經在前來十裏集的路上了。


    第六卷 我在古代的候爺生活


    第153章 王大廚


    這次的剿匪行動中,鄧壽生的特工組也是功不可沒的做為引路的嚮導,對太行山的地形了如指掌,在有了地利的前提下,再加上出其不意,當然在剿滅這兩個山寨時無名帶領的五百護衛也就攻無不克了。


    對此,我當然也不吝稱讚了一番鄧壽生,讓他再接再厲,要進一步加強特工組對周邊各地的勢力滲透。


    在無名凱旋的次日。久未見歸的廖不凡卻是突然的回來了,而且還圓滿完成了挖牆腳的任務,帶來了原本京城著名酒樓金玉樓的掌勺王大餘,以及他一家十幾口的老小。聽他的報告,這一回挖牆腳的難度實在不是一般的困難,一波三折不說,還非常富有戲劇性。


    原來這王大廚是個十分念舊情的人,金玉樓的東家在王大廚未出名之前就有過恩惠於他,所以,這些年即使有人高薪請他另謀高就,也沒有動搖他對金玉樓的忠心。這一次,廖不凡回京後,先是與彼此有些交情的金玉樓東家接觸,希望能將王大廚轉讓給他,價錢好說。金玉樓的東家本就沒心轉讓王大餘,不過礙於廖不凡的麵子獅子大開口的叫價一千兩金子。廖不凡幾乎全部的身家都給了我這個主子了,雖說還有私房錢,但這一千兩的金子,還是有些大了。這一個讓他老闆轉讓勞工的方法當然以失敗而告終。廖不凡便不氣餒,緊接著便親自找上了王大餘,許諾給他高薪以及安平商團的各項福利。而這王大廚雖有些心動。但還是很堅決地拒絕了他的邀請。


    到此廖不凡本來已經有些灰心了,但按照他地說法,既然我這個主子如此地信任於他。讓他來辦這差事,而且當初他自己也信誓旦旦的誇下海口,要辦成此事。當然他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了。最後他想來想去,先是派人調查了一下王大廚地家庭成員情況,發現王大廚的元配王劉氏有些貪財,一個大女兒已經外嫁。兩個兒子,大兒子二十歲已經娶妻,跟隨王大廚在金玉樓學廚,每月隻拿金玉樓開給他的非常少的學徒工資,妻子是王劉氏的親侄女,而且像極了王劉氏一樣的貪財,至今還未生育,小兒子十八歲了還每日在外閑蕩。至今還未定親,據閑人說,之所以如此,都是王劉氏捨不得多花錢置辦聘禮。了解了這些狀況後。廖不凡幹脆來了釜底抽薪,直接找上了王大廚地家人。先是很直白的採用銀彈攻勢,在上門說明來意後,直接給了王大廚的老伴和兒媳各二十兩銀子,表示若她們勸說王大廚辭工跟他幹後,另外還可給她們二十五兩的銀子酬謝。另外,廖不凡更是將十裏集誇成了人間天堂,將安平商團的各項福利也是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通,而且還拍著胸脯保證,隻要到時王大廚辭工跟他來十裏集效命侯爺,他可以在安平商團安排兩個差事給他們家的兩個兒子。如此一來,等於王大廚的一家子都被他蠱惑。


    果然這一招很是見效,王大廚念舊情不錯,但他同時也是個家庭觀念很重地人,而且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他還十分的懼內怕老婆。在全家人的勸說下,以及自家婆娘每日地數落下,王大廚隻堅持了幾天,終於不堪全家人的親情攻勢,終於同意辭工攜全家來十裏集投奔我這個十裏候。


    對於廖不凡地“請人”工作,我當然給予了高度肯定,而對於廖不凡事先給王大廚兩兒子在商團安排工作的許諾我更是沒有生氣,反倒十分配合的實踐了他對王大廚全家的承諾。我親自接見了,看起來十分老實木訥將近五十來歲的王大廚,寬勉了一番後,先是給他們全家在村裏安排了一座福利院子,住下他們一家子綽綽有餘,接著便親口答應給他們家兩兒子盡快在商團中安排適當工作,最後,因為安平酒樓的工程還未開始,而且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建好這六層“高樓”的話,就這古代的施工水平來說,至少也得好幾個月,對此我當然不能讓王大廚一直在家閑著。正好燕兒最近對每日給我們一家子燒菜做飯漸覺有些不耐了,更何況每日讓這以前的李府千金小姐當廚房,受那油煙“薰陶”,我多少還是有些心疼的。本著廢物利用,不,應該說人盡其才的原則,我當即讓王大廚明日來我侯府做我侯府的首廚。不管怎麽說,王大廚盛名之


    無虛士才對。


    安頓好王大廚一家子後,我並和廖不凡就安平酒樓的具體施工,展開了討論,最後更是讓人叫來了百忙當中的老李叔,將自己對安平酒樓的設想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麵對如此六層高的“高樓”建設,以及我設想中的超大建築麵積,老李叔這個老泥瓦匠一時激動不已,當即便信誓旦旦的表示,按照我的要求,除了增加建築成本外,這六層高樓的建設在施工上絕對沒有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平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平泰並收藏我在古代的發家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