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胡亂抱大腿,江湖人稱高從誨“人盡可夫”,並且送他一個外號“高賴子”。不過對於夾心餅幹裏麵的餡來說,有什麽比生存下來更重要呢?高從誨時常安慰自己:你看石敬瑭年年都跪拜比自己小11歲的爹,我可比他有氣節多啦。沒事的時候高從誨與部下喝酒、猜拳的時候都這麽喊:
“人在江湖漂(啊),早晚要挨刀(啊)。
混得好不好(啊),大腿都抱牢(啊)。
輸了,喝酒!”
混了二十年的高從誨死於後漢幹祐元年(948)十月,長子高保融襲位,不久郭威稱帝,建立後周。高保融是一個很老實的人,不敢像長袖善舞的老爹那樣朝秦暮楚,於是趕緊向郭威稱臣,一心一意事周。等到柴榮成為周世宗,後周國力越發強大,橫掃南北,已有一統中原之勢;高保融早已從各個渠道得知趙匡胤率軍打仗之時匹馬既出、敵軍萬夫不當的英雄事跡,對後周更是點頭哈腰,年年上貢。日後柴榮攻打淮南,高保融還幫忙出人出力;及至趙匡胤稱帝,高保融更是到了一年三貢的地步,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提心弔膽啊。
到了建隆元年(960)八月,高保融也不用再提心弔膽了,經過多年操勞,他也病死了。
高保融死的時候,長子高繼沖才17歲,由於擔心兒子年幼,做餡很容易被人抓去吃掉,於是改由兄弟高保勗做荊南主,後被趙匡胤封為南平節度使。寫到這裏的時候我覺得故事情節似曾相識,仔細一想,如果將這個故事加上高保融的媽和一個書記一個鐵盒,那麽荊南版的“金匱之盟”很可能就要先於北宋版誕生了。
新上任的高保勗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高保勗是高從誨第十子,自小就深得父親喜愛,據說高從誨每次發脾氣的時候,隻要保姆抱著小保勖站在他麵前,高從誨就能立刻轉怒為笑,所以荊南百姓給高保勗起了個外號“萬事休”。這點和前文提到的蹈火而死的李筠有異曲同工之妙,李筠性格暴躁,但每當發怒要殺人的時候,隻要他的母親在屏風後麵喊他一聲,李筠就會很快消氣,赦免將要被殺之人。本人對此非常不解,但是前述記載皆見諸正史,真實性不容置疑。
深受父親寵愛的高保勗雖然長大後身體不佳,體弱多病,卻頗有治世之才,高保融治荊南時,能以彈丸之地存活20餘年,也少不了高保勗很多功勞。
但做了荊南一把手的高保勗突然性格大變,其後的所作所為非常令人不解,本人翻了不少資料,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此後的高保勗,那就是:
高保勗是一個低俗的人。
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嗜好,那就是經常召集很多江陵的娼妓到官府,再挑選同樣多強壯的士兵和她們淫樂,自己則和姬妾一同坐在屏風後麵慢慢欣賞。
據傳高保勗還曾寫過一首《江陵懷古》詩,其中有兩句是“為人不識武藤蘭,稱帝江陵也枉然”。詩句傳到北宋皇帝的耳中,趙匡胤聽了連連搖頭。
除此之外,低俗的高保勗不但喜歡大興土木營造亭台樓閣,而且幾乎不問政事,具備成為一個昏君的各種要素。老臣孫光憲等屢屢勸諫,玩得興起的高保勗哪裏肯聽?
如果一個人具備以上特徵卻不加節製,就算你是老百姓,都會變成西門慶,最後像王晶版的《金瓶梅》中那樣噴血而亡死得很慘,何況當皇帝。
所以荊南很快被高保勗折騰成了白地,用咱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說,像1949年前一樣一窮二白。他自己倒是恰到好處地在宋建隆三年(962)十一月病倒,很快就死了,病中立兄長高保融的兒子高繼沖為荊南主,此時高繼沖才19歲。
可憐的高繼沖啊。
接到高保勗去世消息的趙匡胤派盧懷忠趕赴江陵弔喪,盧懷忠見到高繼沖君臣後,哽咽著向他們轉達了趙匡胤驚聞高保勗離世的消息之後的惋惜之情,並勉勵他們化悲痛為力量,勵精圖治,為把荊南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彈丸小國而努力奮鬥,一定要譜寫出一曲公元10世紀的《小國崛起》。
高繼沖等人見到朝廷派來的人對自己寄予如此厚望,不禁感激涕零,稱一定不辜負領導的厚愛,奮發圖強,為大宋之崛起而年年上貢,我爹一年貢三次,咱們幹脆修一條通往開封的地鐵,每天一班,專運貢品,送上湖北特產鴨脖子什麽的,如果太祖喜歡神農架的野人,咱們甚至都可以派人幫他抓幾個。
盧懷忠暗暗好笑,告辭回京。
弔喪完畢的盧懷忠回到宋朝,向趙匡胤報告的信息卻是這樣:“高繼沖甲兵雖整,而控弦不過三萬;年穀雖登,而民困於暴斂。南通長沙,東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觀其形勢,蓋日不暇給,取之易耳。”
種種跡象表明,高繼沖的荊南政權,活不了很久了。
到了這時候,你也許要問:北宋、荊南、武平這塊三明治的另外一麵武平,是個什麽樣子?
餡的另一麵,其實還是餡。
武平政權,木匠出身的馬殷於後唐天成二年(927)建立的南楚,全盛時期疆域包括了如今的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五個軍(宋初行政單位,介於路與縣之間,約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不過930年馬殷病死之後,他的幾個兒子就開始互掐,先是將楚國分了好幾塊,接下來有的投靠後周,有的稱臣南唐,內戰時候外國也摻和其中,幾年下來領土麵積越打越小,先是廣西東北部被南漢占去,後是湖南的不少地盤歸了李璟,馬殷泉下有知,一定感慨當年跟老婆如果隻生一個兒子,現在就不會混到這地步。
“人在江湖漂(啊),早晚要挨刀(啊)。
混得好不好(啊),大腿都抱牢(啊)。
輸了,喝酒!”
混了二十年的高從誨死於後漢幹祐元年(948)十月,長子高保融襲位,不久郭威稱帝,建立後周。高保融是一個很老實的人,不敢像長袖善舞的老爹那樣朝秦暮楚,於是趕緊向郭威稱臣,一心一意事周。等到柴榮成為周世宗,後周國力越發強大,橫掃南北,已有一統中原之勢;高保融早已從各個渠道得知趙匡胤率軍打仗之時匹馬既出、敵軍萬夫不當的英雄事跡,對後周更是點頭哈腰,年年上貢。日後柴榮攻打淮南,高保融還幫忙出人出力;及至趙匡胤稱帝,高保融更是到了一年三貢的地步,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提心弔膽啊。
到了建隆元年(960)八月,高保融也不用再提心弔膽了,經過多年操勞,他也病死了。
高保融死的時候,長子高繼沖才17歲,由於擔心兒子年幼,做餡很容易被人抓去吃掉,於是改由兄弟高保勗做荊南主,後被趙匡胤封為南平節度使。寫到這裏的時候我覺得故事情節似曾相識,仔細一想,如果將這個故事加上高保融的媽和一個書記一個鐵盒,那麽荊南版的“金匱之盟”很可能就要先於北宋版誕生了。
新上任的高保勗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高保勗是高從誨第十子,自小就深得父親喜愛,據說高從誨每次發脾氣的時候,隻要保姆抱著小保勖站在他麵前,高從誨就能立刻轉怒為笑,所以荊南百姓給高保勗起了個外號“萬事休”。這點和前文提到的蹈火而死的李筠有異曲同工之妙,李筠性格暴躁,但每當發怒要殺人的時候,隻要他的母親在屏風後麵喊他一聲,李筠就會很快消氣,赦免將要被殺之人。本人對此非常不解,但是前述記載皆見諸正史,真實性不容置疑。
深受父親寵愛的高保勗雖然長大後身體不佳,體弱多病,卻頗有治世之才,高保融治荊南時,能以彈丸之地存活20餘年,也少不了高保勗很多功勞。
但做了荊南一把手的高保勗突然性格大變,其後的所作所為非常令人不解,本人翻了不少資料,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此後的高保勗,那就是:
高保勗是一個低俗的人。
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嗜好,那就是經常召集很多江陵的娼妓到官府,再挑選同樣多強壯的士兵和她們淫樂,自己則和姬妾一同坐在屏風後麵慢慢欣賞。
據傳高保勗還曾寫過一首《江陵懷古》詩,其中有兩句是“為人不識武藤蘭,稱帝江陵也枉然”。詩句傳到北宋皇帝的耳中,趙匡胤聽了連連搖頭。
除此之外,低俗的高保勗不但喜歡大興土木營造亭台樓閣,而且幾乎不問政事,具備成為一個昏君的各種要素。老臣孫光憲等屢屢勸諫,玩得興起的高保勗哪裏肯聽?
如果一個人具備以上特徵卻不加節製,就算你是老百姓,都會變成西門慶,最後像王晶版的《金瓶梅》中那樣噴血而亡死得很慘,何況當皇帝。
所以荊南很快被高保勗折騰成了白地,用咱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說,像1949年前一樣一窮二白。他自己倒是恰到好處地在宋建隆三年(962)十一月病倒,很快就死了,病中立兄長高保融的兒子高繼沖為荊南主,此時高繼沖才19歲。
可憐的高繼沖啊。
接到高保勗去世消息的趙匡胤派盧懷忠趕赴江陵弔喪,盧懷忠見到高繼沖君臣後,哽咽著向他們轉達了趙匡胤驚聞高保勗離世的消息之後的惋惜之情,並勉勵他們化悲痛為力量,勵精圖治,為把荊南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彈丸小國而努力奮鬥,一定要譜寫出一曲公元10世紀的《小國崛起》。
高繼沖等人見到朝廷派來的人對自己寄予如此厚望,不禁感激涕零,稱一定不辜負領導的厚愛,奮發圖強,為大宋之崛起而年年上貢,我爹一年貢三次,咱們幹脆修一條通往開封的地鐵,每天一班,專運貢品,送上湖北特產鴨脖子什麽的,如果太祖喜歡神農架的野人,咱們甚至都可以派人幫他抓幾個。
盧懷忠暗暗好笑,告辭回京。
弔喪完畢的盧懷忠回到宋朝,向趙匡胤報告的信息卻是這樣:“高繼沖甲兵雖整,而控弦不過三萬;年穀雖登,而民困於暴斂。南通長沙,東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觀其形勢,蓋日不暇給,取之易耳。”
種種跡象表明,高繼沖的荊南政權,活不了很久了。
到了這時候,你也許要問:北宋、荊南、武平這塊三明治的另外一麵武平,是個什麽樣子?
餡的另一麵,其實還是餡。
武平政權,木匠出身的馬殷於後唐天成二年(927)建立的南楚,全盛時期疆域包括了如今的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五個軍(宋初行政單位,介於路與縣之間,約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不過930年馬殷病死之後,他的幾個兒子就開始互掐,先是將楚國分了好幾塊,接下來有的投靠後周,有的稱臣南唐,內戰時候外國也摻和其中,幾年下來領土麵積越打越小,先是廣西東北部被南漢占去,後是湖南的不少地盤歸了李璟,馬殷泉下有知,一定感慨當年跟老婆如果隻生一個兒子,現在就不會混到這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