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悠悠南北朝: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東的另一個小國,僻處遼東的北燕,也在同年(公元409年)發生政變,君主高雲被手下人殺死,漢人將領馮跋藉機平定內亂,自稱天王(後燕和北燕的君主自慕容盛之後都稱天王,這個情形與前麵提到的石虎、苻堅、呂光是類似的)。馮跋搞了一套漢人政權常搞的政策,把後燕時期的弊政廢除,整頓吏治,發展農業,興辦學校,還和周邊的外族部落和親。北燕國內在馮跋初上台的幾年中顯出一番新氣象,加上它的地理位置離中原爭奪的焦點地區較遠(不像南燕那樣麵對劉裕的北伐,首當其衝),於是實現了短暫的保境安民。
關西在夏國建立後,域內所建一度多達六國。這其中,早在姚興初年就被迫投降的西秦乞伏幹歸,在世子乞伏熾磐的協助下,已恢復了元氣。他眼瞧著姚興對付北方的赫連勃勃和西方的禿髮傉檀,有點應接不暇,便於公元409年在苑川一帶(今甘肅榆中境內)自立,重建西秦。
乞伏熾磐在西秦更始四年(公元412年)接替乞伏幹歸為西秦王,他在西秦投降後秦期間積蓄了一定的力量,使乞伏幹歸得以在後秦衰落時光復祖國,可見很有頭腦。即位的第三年,即公元414年,他趁禿髮傉檀進攻吐穀渾乙弗部的時機,突襲他的國都樂都,一舉將南涼這個在涼州地區看起來相當強大的國家滅亡,使人生出驚詫。(事實上,前麵已經提到,禿髮傉檀連年征戰,看起來勝仗不少,卻多是不足掛齒的戰爭。根本談不上雄厚二字的國力經此消耗,是典型的外強中幹,隻需對其加一外力,整個“堡壘”就土崩瓦解。)
乞伏熾磐也曾像赫連勃勃那樣在姚興手下謀事,懂得如何對付同樣看來強盛的後秦。一個赫連勃勃,已經把姚興驚得隻差吐血,現在又來了乞伏熾磐,哪裏還能有安穩日子。後秦這關中第一強國,與其稱號早已不符。乞伏熾磐和赫連勃勃對它頻頻發起進攻,姚興在連續的失敗中喪師失地,還得認栽。
後秦的內部問題也是通病,從成漢、後趙到後燕、後涼,都是一樣。廣平公姚弼,本來也不算什麽牛人,和外敵打仗時都是以輸為主,卻得到姚興的寵愛,被任命為雍州刺史。他的手下薑紀勸他結交姚興身邊親信,爭取進入朝中。姚弼在這方麵倒是很像後燕的慕容寶,他按計行事,得以調回京師當尚書令、大將軍。姚弼便在京師廣結名人,積極策劃推翻太子姚泓的勢力。左將軍姚文宗是太子親信,姚弼在姚興跟前說他的壞話,又拉自己的同黨作證,姚興果然下令處死了姚文宗。姚弼的黨羽逐漸掌握了朝中一些重要的領導崗位,甚至向姚興提議改立姚弼為太子,姚興竟然對此不置可否。(姚興此時的表現隻能說是老糊塗了。)
弘始十六年(公元414年),姚興病重,姚弼暗中召集了幾千士卒,密謀作亂。姚興其他幾個擁兵在外的兒子姚懿、姚洸、姚湛準備帶兵回京討伐姚弼。姚弼還沒行動,姚興的病情好轉,朝見百官,大臣們向他稟明實情,姚興卻不忍對姚弼治罪,僅免去他尚書令的職務,連將軍的兵權都不奪。
第二年姚興再次病重,姚弼又在自己的府中聚集軍隊。姚興聞訊後終是生了氣,殺了姚弼的幾個黨羽,並囚禁了姚弼。太子姚泓說情,姚興又一次赦免了姚弼。
姚興對叛亂活動的姑息,終於釀成了最後階段的宮廷變亂。弘始十八年(公元416年),姚興的病情轉危,他的妹妹南安長公主進宮探病,竟沒得到姚興的回應。姚興的幼子姚耕兒從宮中出來,對哥哥南陽公姚愔說:“父王已死,我們趕快行動。”姚愔率領自己的士兵攻打皇宮,與姚泓的軍隊在宮門展開激戰。病榻上的姚興硬撐著來到前殿,下令將姚弼賜死。宮中的禁衛軍見到姚興,士氣大受鼓舞,將叛軍殺得大敗,姚愔等人逃往驪山。
姚興在變亂後的第二天就去世,姚泓於秘不發喪的情況下派兵捕殺了姚愔及其同黨。一次變亂最終平息,但後秦滅亡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十六、劉寄奴卻月退魏兵
劉裕在東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消滅桓玄之後,到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篡位稱帝之前的十六年時間中,一步步提高自身的力量和威信,成為整個東晉事實上的代言人。
劉裕是南朝的開創者,也是十六國時期的一位英雄。關於他《晉書》上說得很少,我們得求助於《宋書》和《南史》。《宋書》說他“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雖說是對開國君主的過譽,卻也大抵屬實。他出身貧寒,因而懂得創業的艱難,他身上少了些有閑階級的輕狂,多了份中下階層的實在。所以,他一出茅廬就在鎮壓孫恩的戰鬥中嶄露頭角,繼而在家族勢力比他強得多的桓玄麵前顯出鋒芒。
腐朽而不可救藥的東晉帝國的大權,在王、庾、謝、桓各家那裏經過多次易手,現在也幾乎失去了方向。孫恩和盧循,不過幾個靠著宣揚“邪教”起家的小醜,就已把它的腹地搗得幾乎稀巴爛。
劉裕應該感慨自己生而逢時,碰上了好年成,輕而易舉地占據了晉國權力的真空地帶。他滅南燕的那年,割據廣州的盧循聽從部將徐道覆的建議,分兵兩路北伐,連戰連捷,攻殺了東晉大將何無忌,大敗同樣在安帝復辟中功勳卓著的劉毅,逼近建康,東晉朝野一片驚恐。
然而這個時候,劉裕已經消滅了南燕的力量,班師回朝。當他率軍南下反擊時,盧循立感手足無措,既不敢進,也不願退,於是連續戰敗,被劉裕大軍一直趕到了交州,最後在一條河邊遭到交州刺史杜慧度的包圍。
關西在夏國建立後,域內所建一度多達六國。這其中,早在姚興初年就被迫投降的西秦乞伏幹歸,在世子乞伏熾磐的協助下,已恢復了元氣。他眼瞧著姚興對付北方的赫連勃勃和西方的禿髮傉檀,有點應接不暇,便於公元409年在苑川一帶(今甘肅榆中境內)自立,重建西秦。
乞伏熾磐在西秦更始四年(公元412年)接替乞伏幹歸為西秦王,他在西秦投降後秦期間積蓄了一定的力量,使乞伏幹歸得以在後秦衰落時光復祖國,可見很有頭腦。即位的第三年,即公元414年,他趁禿髮傉檀進攻吐穀渾乙弗部的時機,突襲他的國都樂都,一舉將南涼這個在涼州地區看起來相當強大的國家滅亡,使人生出驚詫。(事實上,前麵已經提到,禿髮傉檀連年征戰,看起來勝仗不少,卻多是不足掛齒的戰爭。根本談不上雄厚二字的國力經此消耗,是典型的外強中幹,隻需對其加一外力,整個“堡壘”就土崩瓦解。)
乞伏熾磐也曾像赫連勃勃那樣在姚興手下謀事,懂得如何對付同樣看來強盛的後秦。一個赫連勃勃,已經把姚興驚得隻差吐血,現在又來了乞伏熾磐,哪裏還能有安穩日子。後秦這關中第一強國,與其稱號早已不符。乞伏熾磐和赫連勃勃對它頻頻發起進攻,姚興在連續的失敗中喪師失地,還得認栽。
後秦的內部問題也是通病,從成漢、後趙到後燕、後涼,都是一樣。廣平公姚弼,本來也不算什麽牛人,和外敵打仗時都是以輸為主,卻得到姚興的寵愛,被任命為雍州刺史。他的手下薑紀勸他結交姚興身邊親信,爭取進入朝中。姚弼在這方麵倒是很像後燕的慕容寶,他按計行事,得以調回京師當尚書令、大將軍。姚弼便在京師廣結名人,積極策劃推翻太子姚泓的勢力。左將軍姚文宗是太子親信,姚弼在姚興跟前說他的壞話,又拉自己的同黨作證,姚興果然下令處死了姚文宗。姚弼的黨羽逐漸掌握了朝中一些重要的領導崗位,甚至向姚興提議改立姚弼為太子,姚興竟然對此不置可否。(姚興此時的表現隻能說是老糊塗了。)
弘始十六年(公元414年),姚興病重,姚弼暗中召集了幾千士卒,密謀作亂。姚興其他幾個擁兵在外的兒子姚懿、姚洸、姚湛準備帶兵回京討伐姚弼。姚弼還沒行動,姚興的病情好轉,朝見百官,大臣們向他稟明實情,姚興卻不忍對姚弼治罪,僅免去他尚書令的職務,連將軍的兵權都不奪。
第二年姚興再次病重,姚弼又在自己的府中聚集軍隊。姚興聞訊後終是生了氣,殺了姚弼的幾個黨羽,並囚禁了姚弼。太子姚泓說情,姚興又一次赦免了姚弼。
姚興對叛亂活動的姑息,終於釀成了最後階段的宮廷變亂。弘始十八年(公元416年),姚興的病情轉危,他的妹妹南安長公主進宮探病,竟沒得到姚興的回應。姚興的幼子姚耕兒從宮中出來,對哥哥南陽公姚愔說:“父王已死,我們趕快行動。”姚愔率領自己的士兵攻打皇宮,與姚泓的軍隊在宮門展開激戰。病榻上的姚興硬撐著來到前殿,下令將姚弼賜死。宮中的禁衛軍見到姚興,士氣大受鼓舞,將叛軍殺得大敗,姚愔等人逃往驪山。
姚興在變亂後的第二天就去世,姚泓於秘不發喪的情況下派兵捕殺了姚愔及其同黨。一次變亂最終平息,但後秦滅亡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十六、劉寄奴卻月退魏兵
劉裕在東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消滅桓玄之後,到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篡位稱帝之前的十六年時間中,一步步提高自身的力量和威信,成為整個東晉事實上的代言人。
劉裕是南朝的開創者,也是十六國時期的一位英雄。關於他《晉書》上說得很少,我們得求助於《宋書》和《南史》。《宋書》說他“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雖說是對開國君主的過譽,卻也大抵屬實。他出身貧寒,因而懂得創業的艱難,他身上少了些有閑階級的輕狂,多了份中下階層的實在。所以,他一出茅廬就在鎮壓孫恩的戰鬥中嶄露頭角,繼而在家族勢力比他強得多的桓玄麵前顯出鋒芒。
腐朽而不可救藥的東晉帝國的大權,在王、庾、謝、桓各家那裏經過多次易手,現在也幾乎失去了方向。孫恩和盧循,不過幾個靠著宣揚“邪教”起家的小醜,就已把它的腹地搗得幾乎稀巴爛。
劉裕應該感慨自己生而逢時,碰上了好年成,輕而易舉地占據了晉國權力的真空地帶。他滅南燕的那年,割據廣州的盧循聽從部將徐道覆的建議,分兵兩路北伐,連戰連捷,攻殺了東晉大將何無忌,大敗同樣在安帝復辟中功勳卓著的劉毅,逼近建康,東晉朝野一片驚恐。
然而這個時候,劉裕已經消滅了南燕的力量,班師回朝。當他率軍南下反擊時,盧循立感手足無措,既不敢進,也不願退,於是連續戰敗,被劉裕大軍一直趕到了交州,最後在一條河邊遭到交州刺史杜慧度的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