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悠悠南北朝: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宇文部幾十年來一直被慕容部壓得喘不過氣來,對慕容部屢戰屢敗。段部滅亡以後,慕容翰來投奔宇文逸豆歸,如果用得好,也許宇文部還有轉機。但宇文逸豆歸卻是個嫉賢妒能之人,一點不曉得慕容翰的好處。慕容翰待的時間長了,意識到自己早晚會被宇文部的人搞死,就學當年的孫臏,假裝發瘋,整日喝酒,又常常披散了頭髮胡亂唱歌,可憐巴巴地向人們討要吃的。宇文部的人以為他真的瘋了,也就不再把他放在眼裏。慕容翰因此倒得了個方便在宇文部的境內到處遊逛,暗自把各處的山川險要,一一記在心中。
這時,慕容翰那個在國中為王的弟弟慕容皝忽然念起兄弟情誼來,他派了個叫做王車的商人前往宇文部做買賣,打聽慕容翰的情況。慕容翰見到王車,什麽也沒說,隻把手摸著胸口,朝王車點頭。王車不解其意,回來嚮慕容皝一稟告,慕容皝高興地說:“慕容翰要回來了!”慕容皝知道慕容翰沒有稱手的弓箭,就為他定製了一副三石的弓箭,讓王車埋在路邊某處,並告知慕容翰。
慕容翰將一切打點完畢,乘人不備時把逸豆歸的名馬偷了出來,帶著兩個兒子取出王車埋下的弓箭,便嚮慕容部的方向逃去。宇文逸豆歸得到慕容翰盜馬出逃的消息,方才明白上了慕容翰的當,立即派人騎著快馬去追趕。
騎兵隊在快出宇文部邊境的地方終於趕上了慕容翰父子,催促慕容翰回去,慕容翰遠遠地說道:“我久客他鄉,今日思歸,既然上了馬,就沒有回頭的道理。我當初裝傻是騙你們的,我從前的武藝還在,你們不要硬逼我,否則就是自取死路!”
騎兵不以為然,還要向前。慕容翰道:“我在你們國內也住了不少時間,我今天不想殺人,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刀放在離我百步遠的地方,由我來射箭,如果一發即中,你們就請返回,否則你們隻管來抓我。”
騎兵們不信這個裝瘋賣傻的慕容翰能有如此神力,有個騎兵馬上解下手中的刀立好,慕容翰取出慕容皝贈予的弓箭,一發射出,正中刀環,一旁觀看的騎兵見狀大驚,知道自己都不是慕容翰的對手,就此紛紛散去。
(證明軍隊的實力強弱恐怕隻能到戰場上去一決高下,而證明個人的武力高低,則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個是直接的對抗,一個是自我的展示。這就好比現代武術比賽中的散打和套路,兩者看起來方式各異,實際上卻是相輔相成的。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目標,當然是所有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慕容翰百步射環這一節,與呂布的轅門射戟何其相似。以箭法的高超來顯示自己的武功,古時甚多。古代的神射手如後羿、養由基等,多被視為勇士,為人們所崇敬。六藝中孔子以“射”一項來作為武藝的代表,也可看出弓箭術在武藝中的獨特地位。)
十一、統一遼東
慕容皝在春風得意之時又得慕容翰相助,自然是喜出望外,冊封他為建威將軍。慕容翰武藝高強、謀略了得,又十分明白慕容皝的戰略方向,也就是要先征服其後方高句麗、宇文部等勢力,然後再找機會以圖中原。慕容皝有了這個幫手,比先前又要好混了許多。
(慕容皝當時是否已有南下取中原之意,實際上也很難說。一方麵,作為鮮卑人的一支,慕容氏一直把遼東及其東部和北部(大致相當於今天我們所說的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北部)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統一這一地區或至少成為這個地區的宗主國,在當時是包括慕容氏在內的遼東鮮卑各部共同的願望;而另一方麵,由於在生產方式及政治製度等方麵一定程度上的漢化以後,慕容氏的確對中原漢人的文化產生了興趣和嚮往之情,從而有了認同感。這樣一來,慕容氏又從漢人的角度來看待局勢的變化,要南下黃河流域對抗後趙,這一點從慕容皝幾次寫給東晉的書信中多次提出要合力破趙就可以看出,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前燕為在東北確立其合法地位所用的藉口。)
慕容皝按照漢人皇城的式樣在柳城北部建造新都城龍城,又派使者向東晉朝廷請求封他為大將軍和燕王。
當時庾亮已經去世,掌權的是他的兩個弟弟庾冰和庾翼。東晉的多數大臣認為自漢朝以後便沒有封異姓王的事情,而大將軍則從來都是在朝中任職,沒有派在“邊城”的道理。然而東晉皇帝的權威自永嘉之亂以後全失,晉成帝竟覺得慕容皝對他“忠心耿耿”,應當給予封賞。慕容氏的實力擺在那裏,東晉朝中那幫書呆子式的大臣當然也隻能是耍耍嘴皮子而已。
庾冰收到慕容皝寄給他的信,斥責他在國中手握重權,卻不知為國雪恥,這令他十分害怕,而慕容皝又離東晉太遠,難以製約,不如順水推舟送個人情,於是他也向成帝上書要求答應慕容皝。慕容皝在自稱燕王五年後,得到了東晉皇帝的一個名正言順的封號。(怎麽樣,是不是很像周威烈王分封三晉為諸侯的那一段?羸弱的“中央政府”,勢力強大的“諸侯割據”,類似的形勢,而戰爭的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十六國好似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戰國時期,前一次是漢人或曰華夏族的戰亂,而這一次則是當時的整個漢文化圈內的大戰亂。)
晉成帝鹹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皝遷都龍城,準備以“君臨遼東”的姿態討伐高句麗和宇文部。慕容翰嚮慕容皝提出,宇文部自逸豆歸掌權後將帥無能,軍無鬥誌,日益衰微,而他在宇文部時又掌握了第一手的地形資料。雖然宇文部歸附了後趙,但畢竟後趙鞭長莫及,消滅宇文部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容易事,但高句麗離得更近,與宇文部互為唇齒。如若先攻打宇文部,高句麗很可能會乘虛而入,攻打燕國防備薄弱的地區,如果在國內少留兵嘛不足以防守,多留兵嘛不足以進攻,所以說高句麗才是心腹大患。不如先取高句麗,再滅宇文部,宇文部離得遠,其實力保保自己還勉強湊合,要想趁火打劫根本不可能。等擺平高句麗,再回頭收拾宇文部,就易如反掌了。慕容皝表示同意。
這時,慕容翰那個在國中為王的弟弟慕容皝忽然念起兄弟情誼來,他派了個叫做王車的商人前往宇文部做買賣,打聽慕容翰的情況。慕容翰見到王車,什麽也沒說,隻把手摸著胸口,朝王車點頭。王車不解其意,回來嚮慕容皝一稟告,慕容皝高興地說:“慕容翰要回來了!”慕容皝知道慕容翰沒有稱手的弓箭,就為他定製了一副三石的弓箭,讓王車埋在路邊某處,並告知慕容翰。
慕容翰將一切打點完畢,乘人不備時把逸豆歸的名馬偷了出來,帶著兩個兒子取出王車埋下的弓箭,便嚮慕容部的方向逃去。宇文逸豆歸得到慕容翰盜馬出逃的消息,方才明白上了慕容翰的當,立即派人騎著快馬去追趕。
騎兵隊在快出宇文部邊境的地方終於趕上了慕容翰父子,催促慕容翰回去,慕容翰遠遠地說道:“我久客他鄉,今日思歸,既然上了馬,就沒有回頭的道理。我當初裝傻是騙你們的,我從前的武藝還在,你們不要硬逼我,否則就是自取死路!”
騎兵不以為然,還要向前。慕容翰道:“我在你們國內也住了不少時間,我今天不想殺人,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刀放在離我百步遠的地方,由我來射箭,如果一發即中,你們就請返回,否則你們隻管來抓我。”
騎兵們不信這個裝瘋賣傻的慕容翰能有如此神力,有個騎兵馬上解下手中的刀立好,慕容翰取出慕容皝贈予的弓箭,一發射出,正中刀環,一旁觀看的騎兵見狀大驚,知道自己都不是慕容翰的對手,就此紛紛散去。
(證明軍隊的實力強弱恐怕隻能到戰場上去一決高下,而證明個人的武力高低,則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個是直接的對抗,一個是自我的展示。這就好比現代武術比賽中的散打和套路,兩者看起來方式各異,實際上卻是相輔相成的。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目標,當然是所有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慕容翰百步射環這一節,與呂布的轅門射戟何其相似。以箭法的高超來顯示自己的武功,古時甚多。古代的神射手如後羿、養由基等,多被視為勇士,為人們所崇敬。六藝中孔子以“射”一項來作為武藝的代表,也可看出弓箭術在武藝中的獨特地位。)
十一、統一遼東
慕容皝在春風得意之時又得慕容翰相助,自然是喜出望外,冊封他為建威將軍。慕容翰武藝高強、謀略了得,又十分明白慕容皝的戰略方向,也就是要先征服其後方高句麗、宇文部等勢力,然後再找機會以圖中原。慕容皝有了這個幫手,比先前又要好混了許多。
(慕容皝當時是否已有南下取中原之意,實際上也很難說。一方麵,作為鮮卑人的一支,慕容氏一直把遼東及其東部和北部(大致相當於今天我們所說的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北部)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統一這一地區或至少成為這個地區的宗主國,在當時是包括慕容氏在內的遼東鮮卑各部共同的願望;而另一方麵,由於在生產方式及政治製度等方麵一定程度上的漢化以後,慕容氏的確對中原漢人的文化產生了興趣和嚮往之情,從而有了認同感。這樣一來,慕容氏又從漢人的角度來看待局勢的變化,要南下黃河流域對抗後趙,這一點從慕容皝幾次寫給東晉的書信中多次提出要合力破趙就可以看出,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前燕為在東北確立其合法地位所用的藉口。)
慕容皝按照漢人皇城的式樣在柳城北部建造新都城龍城,又派使者向東晉朝廷請求封他為大將軍和燕王。
當時庾亮已經去世,掌權的是他的兩個弟弟庾冰和庾翼。東晉的多數大臣認為自漢朝以後便沒有封異姓王的事情,而大將軍則從來都是在朝中任職,沒有派在“邊城”的道理。然而東晉皇帝的權威自永嘉之亂以後全失,晉成帝竟覺得慕容皝對他“忠心耿耿”,應當給予封賞。慕容氏的實力擺在那裏,東晉朝中那幫書呆子式的大臣當然也隻能是耍耍嘴皮子而已。
庾冰收到慕容皝寄給他的信,斥責他在國中手握重權,卻不知為國雪恥,這令他十分害怕,而慕容皝又離東晉太遠,難以製約,不如順水推舟送個人情,於是他也向成帝上書要求答應慕容皝。慕容皝在自稱燕王五年後,得到了東晉皇帝的一個名正言順的封號。(怎麽樣,是不是很像周威烈王分封三晉為諸侯的那一段?羸弱的“中央政府”,勢力強大的“諸侯割據”,類似的形勢,而戰爭的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十六國好似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戰國時期,前一次是漢人或曰華夏族的戰亂,而這一次則是當時的整個漢文化圈內的大戰亂。)
晉成帝鹹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皝遷都龍城,準備以“君臨遼東”的姿態討伐高句麗和宇文部。慕容翰嚮慕容皝提出,宇文部自逸豆歸掌權後將帥無能,軍無鬥誌,日益衰微,而他在宇文部時又掌握了第一手的地形資料。雖然宇文部歸附了後趙,但畢竟後趙鞭長莫及,消滅宇文部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容易事,但高句麗離得更近,與宇文部互為唇齒。如若先攻打宇文部,高句麗很可能會乘虛而入,攻打燕國防備薄弱的地區,如果在國內少留兵嘛不足以防守,多留兵嘛不足以進攻,所以說高句麗才是心腹大患。不如先取高句麗,再滅宇文部,宇文部離得遠,其實力保保自己還勉強湊合,要想趁火打劫根本不可能。等擺平高句麗,再回頭收拾宇文部,就易如反掌了。慕容皝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