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也是個十分機警的人,李期即位後,他感到殺機四伏。有個巴西的壯士龔壯,父親和叔叔都被李雄的父親李特所殺,一直想找李特的子孫報仇。李壽與他結交甚厚,龔壯慫恿他西取成都,成就大業,李壽聽後終於下定決心,以攻代守。


    成幽公玉恆五年(公元338年),李壽假造了妹夫任調的來信,將這封信交給手下將士看,信中說李期要加害他。將士們群情激憤,李壽便以將軍李弈為先鋒,率一萬大軍從駐守的涪城前去攻打成都。李期哪裏料到李壽的行動如此之快,成都城內根本未曾設置防備。李壽的世子李勢正在朝中做翊軍校尉,這一來就成了內應,他打開城門迎接李壽軍隊,李壽派兵守在宮門。還沒召集起軍隊的李期成了甕中之鱉,隻好尷尬地派人犒勞李壽的軍隊。李壽先上奏李越、景騫等人亂政,將這些李期的同黨親信全部除掉,然後又假傳太後之命,廢李期為邛都縣公,軟禁在冷宮中。李期失勢,在寂寞中哀嘆說:“天下之主如今卻成了一個小小的縣公,還不如死啊!”隨即自縊而死。


    李壽消滅了李期的勢力,大臣羅恆、解思明等人勸他不要再做皇帝,改稱成都王,向東晉稱藩,而妹夫任調等則勸他稱帝。


    李壽就讓占卜師給他算命,占卜師的結論是:“可做數年的天子。”


    任調高興地說:“天子做一天也夠了,何況數年呢!”


    解思明搖頭道:“數年的天子,怎麽比得上百世的諸侯呢!”


    李壽回答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以稱帝為“道”,而且坦白地說出來,李壽的價值觀的確很有意思。)


    李壽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漢,改元漢興。因為這個漢國就是從前的成國,為了和西漢、東漢、蜀漢等其他諸漢區別開來,歷史上把李壽的這個漢國稱為“成漢”。在十六國中,成國和成漢是同一個國家。


    盡管李壽改了國號,並努力把成漢恢復到李雄在位時的狀況,然而經過連續三朝的變亂,成漢的頹勢已經不可阻擋,稱帝一事也遭到了朝中大臣的質疑。石虎向李壽要求共滅東晉,李壽本人十分激動,並徵集兵糧,親自主持閱兵儀式。在閱兵式上,以解思明為首的大臣們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苦諫李壽,李壽終於下令中止伐晉的準備,從大臣到普通士兵一齊高呼“萬歲”,可以看出到了這個時候,成漢已經自身難保。


    既然成漢無力東進滅晉,那麽它的命運就隻能是坐等東晉來消滅它了。


    十、慕容翰百步射環


    後趙天王石虎雖然沒能與成漢聯兵,但自覺軍事力量比起沒有名將領銜的東晉軍隊還是要強得多(這時像陶侃這樣的老一代名將已經去世,而新一代的人才在幾次大亂之後還沒有能夠成長起來,確實是東晉的“人才斷檔期”)。後趙建武五年(公元339年),石虎以夔安為大都督,統帥石鑒、石閔、李農等五位將軍,領兵五萬侵犯東晉荊州、揚州的北部邊境,又以騎兵二萬專門攻打駐守武昌的庾亮在江北分兵守衛的小城邾城。


    邾城的守將毛寶向庾亮求救,庾亮以城牆堅固為由,並沒有派遣援兵。後趙諸將的軍隊在江北沒有遇到什麽頑強的抵抗,便先後攻下了沔陰、沔南、白石和邾城,各城守將盡皆戰死。


    庾亮得到邾城失陷的消息,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趕緊向朝廷上表陳述自己的罪狀,自貶官階三等。幸好竟陵太守李陽在石城的戰鬥中擊敗了夔安的軍隊。夔安在漢水以東掠奪一陣,就領兵北還,臨走時又強行驅趕當地七千多戶百姓北遷幽州、冀州,以補充北方戰亂後稀少的人口。


    後趙向南方用兵,每次的結果都是搶掠一番就退回,總取得不了實質性的進展,其間固然有兵力匱乏的問題,比如士兵數量雖多,卻多為北方軍隊,戰鬥力強的都是騎兵,到了江淮一帶能夠實際投入戰爭的少,但根本原因在於它的內憂外患。石虎即位以來,對百姓的統治極為殘暴,各地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雖然在石虎的鐵腕政策下難以坐大,無形中卻消耗了後趙自身的實力。而令石虎頭痛的前燕在後趙的東北麵又是活動異常頻繁,剛剛從段氏手中得到的幽州遼西各城尚是後趙的“軟肋”。在與狡猾多謀的慕容皝的對抗中後趙顯然處在下風。


    石虎在攻晉的當年又急調撫軍將軍李農到東北邊境執掌遼西、北平的軍事,想在與前燕的攻守戰中撈得便宜。李農與後趙征北大將軍張舉進攻前燕的凡城(今河北平泉南),慕容皝在凡城的守將大悅綰身先士卒,親自率兵抵抗趙兵。後趙軍不能取勝,這使石虎感到東北的壓力太大,他將遼西的百姓全部遷到冀州以南地區,以防止前燕的突襲。


    (石虎終於也有“退縮”的時候,麵對慕容皝這個對手,也真是難為他了。一方隻知窮兵黷武,極盡所能地擴充軍事力量;另一方則講究策略,在軍事上不處於優勢的情況下,進攻時發揮騎兵遊擊作戰的機動性,防守時注重守城的穩固。石虎整日除了用兵就是打獵,還想做不朽之君,他是一輩子也睡不醒的。)


    慕容皝此時雖然稱王,但由於規模和地盤有限,隻能算是地方割據。他採取遠交近攻的政策,一麵向東晉稱藩,一如當初的公孫淵與孫權,一麵把精力放在攻滅他東北的兩大勢力宇文部和高句麗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悠南北朝:縱橫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羨並收藏悠悠南北朝:縱橫十六國最新章節